在临清的这半个月期间,安郡王府送了不少礼物来,却没有上门拜访,一来林霁不过路过此处,二来也是为佩思的闺誉。
佩思虽则在安郡王府长大,却是受梦璃等人的教养,端是世家大族,书香门第的作风。佩思自幼饱读诗书,通达明理,万事都不上心,计较,一心只为向学,甚是清朗。
当然,这样的性子作为男子肯定是大有一番作为,可作为女子,难免有些过硬,梦璃对此甚为担忧。
不过,近年来安郡王府备受争议,岳乐十年前去世,留下的三个儿子都不太争气,安郡王马尔浑在文学上颇有建树,却不进朝堂。如今他的儿子也渐渐长大,妻子布尼氏对于他醉心文学颇有微词,不断施压,马尔浑在家待得不爽快,常常流连别处。
而佩思在布尼氏的刻意为之下,成了老姑娘。
清朝的人成婚很早,很多女孩子十二三岁就定亲,十五六岁成婚。这个习俗是由康熙帝带领着起来的,他的第一任皇后与他成婚时仅有九岁。当然,康熙帝的各个皇子成婚也早,于是,渐渐的,氏族们也渐渐调整孩子们的成婚年龄。
佩思曾经订过一门亲事,是张英做主定下的,不过未婚夫在一次意外中丧生了。之后张英便失去了再次发声的机会,在布尼氏的阻拦下,佩思自己的不作为,这件事便慢慢耽误了下来。
女子最怕便是如此,等张英反应过来,佩思的年纪已经尴尬,高不成低不就,于是,硬生生拖到了十八,尚且待字闺中。
布尼氏并不怕名声受损,反正她的女儿仅有八岁,与佩思相差甚远,等到她女儿到了婚嫁年龄,佩思早就成了黄花菜了。布尼氏的大儿今年十六,刚刚成亲,新婚妻子仅有十四岁,对此,佩思身边的人几乎要愁掉光头上的发。
“格格,此番的事情一定要向郡王上报,实在是欺人太甚。”梦璃气红了眼,她实在没想到,布尼氏会如此大胆,居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对自家格格下手。
其实这样的意外发生过无数次,只不过之前的都被躲过去了,这次也是她粗心,用了个身份尚未查明的马夫,才会出此意外。对此,梦璃是自责又恼恨。
梦璃是内务府协领布达之女,早年小选入宫,成了内务府一名小宫女,好不容易熬到二十五岁出宫,父亲已经死了,她无处可去,被张妙芝意外遇见,并收入当年的安亲王府,成了张妙芝的贴身侍女。
后来张妙芝死后,她就自梳留在了佩思身边,同张妙芝的乳娘张妈妈一同教养佩思。佩思的奶爹,也就是护卫队带队的男子阿尔统,是马尔浑派到佩思身边的,也算是看着佩思长大,这些人共同呵护佩思,一直到如今。
张妈妈倒没有生气,左不过是些小手段,此番也是意外,现在无事,她也不纠结。更重要的还是日后,格格的婚事才是重头戏,“这件事我会写信给老爷,此事绝不可能就此罢休,就算不能砍掉她的一只手臂,也要把格格从这个泥潭里捞出去。”
张妈妈对于马尔浑极为不满意,她更倾向于让张英来处理此事,而且她也更愿意佩思到张府去。
“好了,都别说了。”佩思打断了两个妈妈的话,走进内间,躲开这些喋喋不休,她真的没心情应付这些。她对着妆台的琉璃镜发呆,思索着未来的日子。
其实之前她从未考虑过自己的未来,得过且过着,满心是她的史书典籍,诗词歌赋,对这些从未上心过。此番受此重击,才深刻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处境如此尴尬,如此艰难。
未来的路要如何过,还需要细细谋划。
就在佩思在阿尔统的护卫下回到京城的时候,林霁带着林黛玉也到了京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林霁忍不住心生感慨。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哈,我的女主角终于出来了。
其实我不知道张英有没有女儿,而且他女儿应该不会嫁给马尔浑,但是我就是想让她出来,这个属于臆想,请勿当真。
入V的第一天有三更掉落哦,之后就是争取日更六千,分两章,早上十点半和下午六点半。谢谢大家的支持,(づ ̄ 3 ̄)づ
第25章 贾府
林霁带着林黛玉回到林家, 林管家早就准备好了一切,躺在暖暖的被窝里, 林黛玉美美地一觉到了天亮。
林家在京城的宅子经过扩建, 宽敞了许多, 各处园林分布都十分合理。当初重新整修的时候请的是江南的园林师,林黛玉到了林家,只觉得哪哪儿都十分合心意。悠哉悠哉的睡了个好觉, 舒舒服服用过一顿美食, 午后,林霁带着林黛玉上贾府去了。
林霁带着林黛玉上京, 归期不定, 贾府派了人在林家候着, 林黛玉到了的当天贾母就接到了消息。派来接林黛玉的人被林霁搪塞过去了, 以林黛玉的身子不适为由,让他们明日再来。
林府角门打开,林霁骑马在前, 林黛玉坐马车在后, 尾缀着几辆运匣子的马车,装着各种礼物,一行人出了门便往贾府去。此番上京,林黛玉应该要寄住在贾府一段时日, 为此,林霁准备了许多,尽量照顾到方方面面。
穿过繁华热闹的集市, 走过幽深的巷道,便来到了荣国公府。正门外的狮子栩栩如生,牌匾上的金字熠熠生辉,高门大户的气息迎面逼来。林霁带着林黛玉从角门进了贾府,一进去林霁就被贾琏带着去见贾赦,而贾政难得的也在书房一起候着。
林黛玉则被轿子抬着穿过正院的连廊,进了贾母所在的院子。
过了垂花拱门,林黛玉便下轿子了,贾母带着一行人站在廊下等着。林黛玉走进院子,便看见一个颤巍巍的老太太搭着个妇女的手,站在廊下张望着。她忍不住三步并作两步,走向前去,还未来得及介绍,便被贾母搂进怀里,心啊肝啊地哭了起来。
身后跟着的一众人赶忙帮着劝导,好不容易才将人迎入厅内,贾母赶忙拉着林黛玉坐到了上座,又打量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要给她介绍。林黛玉一一见过两个舅母,又在半钱的坚持下,给贾母磕头行礼。
全了礼数她才坐了下来,由着贾母各种询问。林黛玉口齿伶俐,粉雕玉琢的模样像极了小时候的贾敏,贾母搂着她,自然是不肯放手。
而下首坐着的王夫人见此情形有些隔阂,她装作一副关心人的模样问道:“我听说这丫头似有不足之症,可是惯常服药?”说着还想上前拉过林黛玉的手,扯她过去细看。
站在一边的半钱越过半个身子,硬生生挡住了王夫人的手,开口说道:“多谢夫人关心,我家小姐如今身子康健,两年前少爷请来药王内徒为小姐调养,已无大碍。”
贾母听了,忍不住也夸了一句,“是霁哥儿吧,倒真是个好孩子。”
王夫人这话说出来的时候,林黛玉身后跟着的人都有些气愤,女有五不娶,丧妇长女;世有恶疾;世有刑人;乱家女;逆家女。林黛玉本占了头条,被王夫人这样一说,不是要加上一条。在重视子嗣传承的年代,这话要是传出去,可不是小事情,对林黛玉日后的婚事可是极大的阻碍。
不过半钱说话也有些不客气,她一个仆妇,能有如此胆量,可见是家中得脸的人。王夫人听后,本想说多句话,不过见贾母的眼神已经瞥了过来,只好忍住嘴,也就没说什么。
林黛玉也乖巧,知道气氛尴尬,她赶忙说起自己跟哥哥在旅途中的乐事,逗得贾母笑了一阵又一阵。不一会儿,林黛玉在贾母心中的地位便上升了好几个档次。
门外突然一阵喧哗,只见一□□掀开门帘子走了进来,未露面先听到声:“哈哈哈,我来晚了,还没来得及迎接娇客,还望妹妹莫要见怪才好。”
贾母便给林黛玉介绍,语气充满亲昵:“这边是我们这儿有名的泼辣货,只唤她凤辣子便好。”
林黛玉一听便知道这是琏表哥的媳妇,王夫人的内侄女,王熙凤。
林黛玉赶忙起身见礼,而王熙凤爽朗地笑了,“妹妹何须多礼,莫不是怪我来迟?”接着又说道:“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个儿可是头一回见呢!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倒像是嫡亲的孙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如此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还抹起了泪,引得贾母也落泪。
半钱在旁边看着都有些不忍心说话了,这贾府的人可真会演。她自进门来便不满意,这贾府可能是为迎接颁金节,满院张灯结彩,仆妇们衣着光鲜亮丽,而几个小辈们也是花衣锦缎,分毫未将贾敏的逝世放在眼里,如今又在此卖可怜,在她眼里,真真是演技拙劣,惹人发笑,一点都不讲究。
迎春,探春和惜春都拉着林黛玉开始询问,一来一往,很是热闹。年龄相仿的女孩聚在一起,总能找到话题。贾母也时常插上两句,而王熙凤在旁边也能调和调和气氛,一时间,正厅里和乐融融。
而格格不入的正是板着脸的王夫人,她很是突兀地来了一句:“月钱都放完了吗?”
王熙凤一愣,又有些得意地说道:“放完了。”
还想显摆一下,却被王夫人打断,“如此便给你这个妹妹身边的人也发一份,到底是要在府里住下,你也要上心些。”
半钱这会儿都懒得说话了,也没搭理王夫人,由着她自由发挥了,而王熙凤自然是连连应好,贾母也有些满意地点了点头。
没等林黛玉拒绝,便定下了此事。林黛玉也没放在心上,她如今也是了解过世事经济的人,跟着林霁这一路走来,对世风民俗有了很多的了解。
发个月钱,左不过是些许银子,她还真没放在眼里。哥哥给她普及过,现如今她每个月有五十两月例银子,而且分到她手上的两个小庄子,一个是哥哥给的,一个是父亲给的,能有三百多两的出息。而现如今林家一等的丫鬟一个月是一两银子的月例,她不过带了两个一等,四个二等,加上半钱,左不过十几两,想来贾府富贵,不会在意这一点点。
本来应该让林黛玉去见见两位舅舅的,但没坐一会儿,便听到小厮来报,说晚饭贾赦和贾政会带着林霁来贾母处共用。到底是嫡亲的兄弟姐妹,贾母也没让三春和林黛玉避嫌,一行人坐着聊天,等待晚膳时间。
惜春跟林黛玉挨得近,很是好奇地问到:“姐姐都读过什么书?”她很喜欢这个姐姐,一看就是聪明伶俐的样子,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看林黛玉便是腹中有料的人。
“左不过跟着父亲和哥哥读了些闲书,上不得台面的。”林黛玉笑着说道,“姐妹们平日里都作甚?可有什么消遣?”她也没多少闺中好友,大抵就是几个扬州官员的内眷,日常接触的也不多。
三春自然知道林黛玉的父亲和哥哥都是探花,这可不是开玩笑,正经科举出身的人,连皇帝都要高看林家一眼,何况是贾府的众人。贾珠中个举人都能成了贾府的骄傲,更何况是林霁这样的身份。
惜春很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平日里就爱涂涂画画,听说林家表哥的丹青是陈大人也赞过的,不知道日后有没有机会瞻仰一番。”她笑得有些不好意思,惜春平日里就一个爱好,那就是绘画。不过她没机会拜得名师,都是跟着贾府的老师,或者自己练习,即使有天赋也很难有成就。
而迎春和探春只是不好意思地笑笑,她们并不想在林黛玉面前献丑。林黛玉见这个话题进行不下去了,便开始聊别的。京中的流行首饰花色等等也都拿出来说一说,一人一句,很是热闹。
贾母在一旁看着她们笑闹,心情也愉悦了许多。王夫人看着时间差不多,也插了句,“日后在府里长住着,舅母只一点要嘱咐你,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以后你也不要理他,你这些姐妹们都不敢招惹他。”
贾母一听不乐意了,她刚刚已在心里暗自盘算着,让林黛玉和贾宝玉定下亲事,这样便能让黛玉长久地留在身边。可王夫人这话的意思,分明是在离间两人,这还没见面就这样防着,是个甚意思?!
她正要开口,却听见林黛玉好奇地问道:“是那位衔玉所生的哥哥?我听我哥哥说了,那可是有大造化的人才能有此境遇。”她感慨完,又说道:“所谓男女七岁不同席,我在内院,表哥应该住在外院,怎么会常常相见呢,我跟他自然是玩不到一块去的。”她跟自己的哥哥不正是如此,平日里用膳的时间才能见到。
黛玉这话一出口,满屋子知情的人都有些尴尬,那宝玉就已经九岁了,可仍然在碧纱橱住着。邢夫人在旁边听着没说话,心里却暗自发笑。
“你表哥如今便住在我这碧纱橱,实在是祖母舍不得他一个人孤零零住在外院,没个人照顾。”贾母状若平常,扯开话题,“此番你来,便留下来住着,陪陪外祖母也好啊。我的这些儿女当中,最疼爱的就是你母亲。她却让我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未能见上一面,今日见了你,怎能不伤心落泪。”说着扯着帕子抹泪。
林黛玉赶忙坐到她身边,宽慰贾母:“外祖母留我,我确实该来的。等府里的事情安排好,我便搬过来陪您同住。”
这是林霁与林黛玉商量好的,住可以,要有独立的院子。她也见到了,贾母这个院子富丽堂皇,摆件都以喜庆为主,她尚在孝中,不愿为此违背自己的本心。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找个靠近贾母的院子,住下来,也算是尽孝了。
贾母还未回答,便听见门外丫鬟通报:“老爷到。”
作者有话要说: 噢噢噢,下一章就要见到贾宝玉了~(≧▽≦)/~啦啦啦
有部分内容出自红楼梦原有情节。
第26章 贾宝玉
林霁进了贾府便被带到了正院的客厅, 贾赦和贾政各坐一边,他也规矩地行礼, 拜见两位舅舅。
林霁对贾赦和贾政的态度都挺好的, 即使他心知肚明, 贾府已经没落。不过对于他而言,应付这两人绰绰有余,林霁广读诗书, 博闻强识, 又经历过两辈子的沉淀,整个人自然更通透些。
他跟贾赦聊聊玩乐之事, 说着说着就能扯到做生意上, 也从贾赦那里套多了许多京城纨绔子弟的兴趣爱好。跟贾政谈谈礼乐典籍, 贾政虽然迂腐, 但不可否认,这个年代大部分人是跟他一致的,反正他日后也是要进翰林院, 里面多的是这样的读傻了的读书人, 而且那些老书生可能更可怕,他权当提前演练了。
而在旁陪着的贾琏心中暗暗腹议林霁两面三刀,总不见他在江南时对着自己有这个态度。不过他也不敢多言,毕竟, 看贾赦和贾政的态度便知,林霁如今可不得了。
就这样,聊着聊着, 一个下午的时间便如此过去了。
贾宝玉,贾环和贾兰下了课,便被带到了书房,面见林霁这个探花表哥。尽管林霁与贾府的人并没有血缘关系,但他被记在贾敏名下,便成了嫡亲的表兄弟了。
林霁未到时,贾宝玉还在心里暗暗非议,好好一个人少年儿郎,干嘛要被功名利禄冲昏头脑,一头扎进那污浊不堪的朝堂中去。
当他踏入书房,亲眼看到林霁,心花怒放。他还真的少见像林霁这样通透伶俐的人儿,真真是水晶做的一般精致,贾宝玉的心忍不住便向林霁那边偏去,生出了丝丝亲近。
实则贾宝玉更喜欢的是水做的女子,他常常说,女子是水做的,冰清玉洁,男子是泥做的,污浊不堪。可他过对林霁这种美少年也没有抵抗力,未等贾政介绍便自行跟林霁套起了近乎。
“这位便是林家表哥吧?表哥此番来,会在我家常住吗?”宝玉巴扎着大眼问到,“要是你在这儿住下,我们表兄弟便能亲香亲香。表哥,我听过许多你的事情,外面的传言是真的吗?您真的这样厉害吗?”说到后来,都用上敬语了。
“那都是讹传,当不得真的。”林霁左一句右一句,把贾宝玉忽悠的团团转,“我跟妹妹刚到京城,还需要去亲近的人家一一拜访,等事了,自然会来给老祖宗请安的。再说了,都在京城住着,想如何亲香也便利啊。”
亲香个鬼,之前他在京城在京城备考的时候怎么不见他们跟自己亲香,不过是看他现在有了功名,两年后能进朝为官,再加上听说他颇得皇上厚爱,才巴巴地贴过来而已。
“这样说表哥会在京城常住了?太好了,我可以带你去逛逛京城一些有名的馆子。”贾宝玉很是热情地邀请,他在贾府的族学读书,认识的大多是依附在贾府的人家的孩子,“还有些好友可以介绍与你,大家一起玩耍也便宜。”好吧,他完全忘记林霁比他年纪大很多,又是个正经的读书人,哪会跟他的好友有什么共同语言。
不过林霁也没拒绝,点了点头,表示知道。
贾兰看着林霁的眼神充满了憧憬,他在贾府并不受重视,全靠母亲李纨为他张罗。而贾府的族学并不是个好地方,他在那里也得不到更好的教养。
李纨知道林霁今日要来,昨晚还特意嘱咐他要好好跟这个表叔相处,抓住机会让表叔指点指点他。贾兰看着贾宝玉跟林霁说得热火朝天,并不太敢插话,只在一旁看着。
林霁见他跟贾环形似瑟缩,倒也不在意,“这位想必便是珠表哥的孩子吧?”林霁看着贾兰问到:“看这样子也是进学了,读过什么书?”按辈分说这个孩子还要叫自己表叔,突然长了一个辈分的林霁表示心有点累,自己才十六,就是叔叔辈了。
“只读完《三字经》和《千字文》,正在读《声律启蒙》,先生在教,刚刚教完,但我还未读透,不熟练。”他不好意思说自己其实才刚刚通读完整本书,尚未来得及背诵。
“哦,这个进度倒是不错,你今年才五岁吧,能读完前两本已是不错。”林霁点了点头,夸道:“不愧是珠表哥的孩子,舅舅,这孩子倒是可以好好培养,说不定贾家能有个状元郎呢。”林霁笑着对贾政说,然后又转过头对着贾兰,“来,我来考考你,天浩浩,日融融,下一句是什么?”
“呃,佩剑,佩剑对弯弓。”贾兰想了一会儿,磕磕绊绊地说出了答案,然后一鼓作气背了下来:“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说完便挺直了腰杆,一副等待检阅的小样儿。
林霁摸了摸他的头,“不错,真是个好孩子,来,这个是表叔私底下奖你的。”林霁拆下挂在腰间的羊脂白玉,放入贾兰手中,“要好好学习,天天努力,可知?”他眼中流露出可惜,这孩子要是长在平常一些的人家,说不定能有出头日,贾府嘛,到底差了些。
贾兰手里拿着暖暖的白玉,咧开嘴,笑的得意洋洋。贾政在一边看着也点了点头,这孩子年纪尚小,倒是有几分当年儿子的风范。旁边的贾环撇着嘴,似乎有些看不惯贾兰这个拍马屁的模样,但贾政在旁边站着,他却是不敢多言。
贾赦不耐烦这些,见天色已晚,“晚膳时间要到了,我们走吧。”说完便在前带路,带着他们往贾母的院子去了。
林霁跟在贾赦贾政身后,穿过连廊,路过花园,走进贾母院子的正厅。他穿着素色的长衫,修长挺拔,面容精致带些棱角,走路的姿势带着些许洒脱。
通报过后,一行人进了正厅,只见厅里热热闹闹坐了一大家子。王夫人和邢夫人分坐两边,李纨和王熙凤也在,林黛玉与三春在一处,大家说着话。女人们见家里的主心骨都进来了,赶忙让位置。
贾赦和贾政坐下之后,林霁也顺势在仆妇事前准备好的地上的圆蒲上跪下,给贾母叩头请安。古人的礼俗极其繁琐,幸好贾府也不多讲究,贾母也不好让他多跪,自然是让人赶忙把林霁扶起来。
贾赦进了正院,坐下后便没说话,拿着茶杯品茶,他跟贾母近来有些口角。对于家里的内外事物都被贾政夫妇把持,他便没有气顺过,而王熙凤即使已经接下了掌家的权利,却事事要问询王夫人,贾赦并不觉得跟之前有什么区别。前几日更是因为要钱买一副古画被拒,至今对着王夫人和王熙凤都没有好脸色。
邢夫人自然是战战兢兢地在一旁待着,站在贾赦身后当木头人。
贾政倒是带着笑,跟贾母请安后,便给贾母夸起了林霁:“母亲,这安泰小小年纪,便能中探花,实在是难得。”说完还已有所指地看着贾宝玉,虽然是今日才见到林霁,却已经熟练地叫起了他的小名了。
贾母仔细打量林霁,心里有些不以为然,但面上一副满意的样子,“霁哥儿的小名唤安泰?”她也十分自来熟的叫了起来,“这安泰孩儿还真真是长得好,大气,看着就有男子气概。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不像我们宝玉,养在家里,太娇气。”虽则是夸奖,却也带着些许生疏,而对宝玉的埋怨却带着亲昵,老人家的偏心眼昭然若揭。
林霁没上心,躬身施礼,“宝玉兄弟也是聪明伶俐,灵气十足。兰儿也不错,今日我在书房还考校了兰儿一翻,颇有当年珠表哥的风范,想来到时候科考也能一举夺魁。”口头上的便宜他从来不喜欢占,也没什么用处。
“好孩子,那我要替你表嫂谢谢你。”贾母笑眯眯地说道:“安泰孩儿,你也不必客气,就把这儿当自己家一样,我啊,还要多谢你这么照顾玉儿呢。”贾母一副为自家人发声的样子,让在场的林家下人们都有些隔阂,“听闻你还给玉儿找了个好大夫,才将她养的这样白白嫩嫩的,真是费心了。玉儿能有你这样的哥哥,我也放心许多。”
“这是我应该做的,不敢当老太太的谢。”林霁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