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圣安。”黛玉见柳皇后过来,连忙起身行礼。
柳皇后连忙笑着道不必多礼,让黛玉起身,只是黛玉这次却是守礼得很,规规矩矩行了个万福。
黛玉如今实岁也只十五,虽说有了少女的袅娜,却也还未完全长开,身量本就比柳皇后矮着半个头,如今蹲身行礼,就更低了些,柳皇后的视线刚好可以看见黛玉的头顶,待她瞧见黛玉发髻间斜斜插着的那对玉簪,不由得脸色大变,握着莫邪的手紧了紧,险些站不住脚。
“娘娘,今早的药还没用呢!还请先用了早膳,不然这喝药的时辰就过了。”莫邪身子比柳皇后好多了,是以就算心绪不平,也还支持得住,连忙出声提醒皇后莫要失态。
皇后柳氏这才回神,如今是在院子里,众目睽睽之下,若是她失态了,圣上的眼线瞧出不妥,一时疑心的皇帝陛下问起,难以搪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柳皇后连忙敛住心绪,说了几句让宫人好生服侍的场面话,就让莫邪扶着去里屋用膳。
黛玉恭敬送走了皇后娘娘,又安静的坐在那紫檀椅上晒太阳,手里的团扇在汉白玉的地砖上投出个影子来。
服侍黛玉的宫女见这县主一句话不说,看不出喜怒,也不敢轻易往前凑趣说话,这县主和前些日子有些不同,可她们也说不出哪里变了,服侍之时更加小心谨慎。
寝宫里,柳皇后又卧回了美人塌上,莫邪找了块薄毯给她盖上,之所以盖上毯子,实在是因为这柳皇后自小落下个病症,若是心绪激动难平或是急怒,皇后娘娘就会周身发寒,瑟瑟发抖。
“主子,可要灌个汤婆子?”莫邪小声问道。
“不必,给我冲碗姜茶。”柳皇后颤抖着摇摇头,尽量控制着自己不要抖得太厉害,免得宫中其他宫人瞧出不妥。
莫邪依言,走出外殿,让当值的宫女去冲姜茶。
“姑姑,方才瞧着娘娘脸上不太好,不知为何突然要喝姜茶,可是有哪里不妥?”上前问话的是今日当值的女官,名叫.春喜,明帝见元春一走就空了位置,便又拨了个自己信任的大宫女来凤仪宫顶元春的空儿。
“无事,只是突然心血来潮想和罢了,约莫是这么些日子用药太多嘴里絮了。”莫邪面不改色,瞧不出什么异样,继续说到。
“先时我问过太医了,这偶尔喝喝姜茶是无碍的,娘娘吃了药困乏,你可瞧好了他们,手脚轻些,莫要吵了娘娘。”
莫邪说完话,那小宫女也手脚利索的把姜茶端了过来,莫邪冲她们摆摆手,示意这些宫人们避出去,莫要扰了皇后歇息,自己亲自端了姜茶送了进去。
柳皇后饮过一碗姜茶,身子回暖,这才缓过来。
娘亲说的果然不错,这世上果然还有支差不多的簪子,同自己那支是一对的。
时隔二十多年,得见旧物,她焉能平心静气?!
第89章 旧事
八十九、旧事
原来这簪子本就是一对, 林如海的母亲是如氏长房嫡幼女, 这如家这一辈就只得这么个姑娘, 其他几房所出也皆是儿子,就连庶出也是一个女儿也无, 是以物以稀为贵, 如家是将门, 对家中儿孙历来严厉。可这家中只得那么个女娃娃,自然视作掌上明珠。
当年这林家也是千挑万选, 才定下的人家, 昔年得了那块玉料, 制成的物件中就有这么一对簪子。与了林如海的外祖母, 这林如海的外祖母又将这对簪子一分为二。分给了一双儿女,一支与了林如海的母亲如氏, 一支与了自己的儿媳, 也就是如今柳皇后的娘亲。
昔年柳皇后才将将记得些事,其娘亲哄她歇午觉, 没曾想柳皇后还未睡着,反是娘亲睡得香甜,柳皇后幼年顽皮,躺着无聊就摘了母亲的簪子来玩, 手一滑就把这根簪子摔了。
所幸那时是冬日, 地上铺着羊毛地毯,这簪子才没被摔坏,事后顽皮的柳皇后自然是被母亲训斥, 母亲也好生给她讲了这簪子的来历,还说日后柳皇后及笄之时就用这簪子,若有朝一日柳皇后嫁了人,有了女儿,再把这簪子一代代传下去。
不想自己那姑姑也是这般做的,林如海家几代单传,这如氏只得他一个儿子,最后就把这簪子给了儿媳贾敏,如今兜兜转转,到了黛玉手上,现在终于凑做一对儿了,然而却是故人不再,物是人非。
她原本姓柳,开蒙时父亲给她取名如熠,那时柳皇后不过五岁上下,将将习字,学会写自己名字,灾厄便降临了。
为了能活命,柳皇后便不能姓如了,只能信柳,如家上下几十余口,外加仆从奴婢一百多人,除了柳皇后和莫邪,皆成了刀下亡魂。
那一役本是大胜,如意将军领军攻破了羌人王城所在,然不知为何,雍关城破,约莫是为了报复,涌入城中的羌人开始屠城,那日的事柳皇后记不清了。
只记得一片纷乱之中,老仆把自己交到柳将军手上,小小的柳皇后不知哪里来的力气挣脱了,踉跄着扑倒在早已断了气的娘亲跟前,柳皇后的娘亲后背中了一箭,箭上啐了毒,不多时就去了。咽气之时还支着身子,用自己的尸身给孩子做肉盾。
柳皇后只记得泪眼朦胧的自己从母亲的发髻上拔下了那根簪子,这时又有人把她抱了起来,纵身跃出宅院。
至于莫邪为何会被救下,那是以防有人追击,故而用家中一个和柳皇后身量差不多的小丫头来混淆视听的。
自那之后柳皇后便成了柳将军的嫡长女,柳将军把她藏得很好,加之柳将军原配身体不佳,刚好不幸小产,本就在养病,是以外人得到的消息就是柳将军的夫人产下女儿每况愈下,柳将军送了妻女去深山的神医处求医。
待柳皇后再度出现在众人视线时,那年柳将军的嫡长女十五岁,如氏长房嫡幼女却是二十有一,只是她自那一场灾厄后大病一场,边关严寒缺医少药,落下不足之症,本就袅娜怯弱,瞧着也辨不出年岁。
再后来便是和如今的圣上成了夫妻,如今已是一国之母,只可惜皇帝比她原想的要难对付得多,不过这些都在自柳皇后意料之中,自她决定嫁与明帝时,便做好了和明帝同归于尽的准备。
柳皇后如今姓柳,单名茹,自如家被灭门之后,她便是浮萍荒草,无根可依了。不知为何,也许是祸不及出嫁女,也许是对林家有所忌讳,那些人却没对林家的如氏下手,柳皇后稍稍懂事之后,一心钻研兵法韬略,只为了有一日能为一家老小报仇雪恨。
按辈分说来,黛玉还得唤柳皇后一声小姨,黛玉是她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了,她怎么能不尽心回护?!
日头渐渐升高,晒在身上也不似刚才那般舒适,服侍在一旁的宫女都觉得太热了。然而这黛玉自坐下之后,一动不动,似是瞧着面前那一丛湘妃竹发呆。
一个时辰过去了,这宫女被太阳烤的头晕,脸色通红,汗涔涔的。
“县主还是到阴凉处避一避吧!如今天气暖和,晒久了也会中了暑气的!”宫女小心翼翼道。
黛玉似是被唤回了魂点点头,这才离了座位,到廊下花荫里躲躲凉,面色雪白一片。并没有因为晒了这么久的日头而变了通红的脸色。
午食是各自用的,柳皇后身子不好,平日里也就用些精细的清粥小菜,可黛玉如今还在长身子骨,自是不能随意对付,所以凤仪宫里的小厨房,要单独给黛玉备饭菜,黛玉刚来那日,圣上和太上皇都赏了饭菜,如今太后娘娘还在寺中,诸事不问,要过了四月才会回宫。
到了晚间,柳皇后才召了黛玉去说话,黛玉对着妆镜,理了理衣衫,又扶了扶发髻上那一对玉簪,提步往凤仪宫寝殿去。
“前儿你说这豆腐皮的虾仁包子好吃,今日又让厨房做了,坐下吃吧!”柳皇后指了指一旁的空位子,好似一个慈爱的长辈对小辈那样,黛玉也从善如流坐下,这二人之间极有默契的当做什么事也不曾发生过。
晚间,黛玉就要歇下,却是莫邪突然造访,只见莫邪捧了个填漆彩绘的描金匣子过来。
“莫姑姑。”服侍黛玉的小宫娥见了莫邪过来,连忙退到一边。
柳皇后和其他嫔妃不同,这后宫之人总免不了想方设法培植亲信,收买人心。偏偏皇后娘娘反其道而行之,皇帝赏下什么人,她就用什么人。不想法子收买,也不故意刁难,做得好了就有赏,若是被拿了错处也依着规矩惩处。
是以,当今圣上总是担心正宫娘娘吃了亏,后宫徒增波澜,是以明帝也是心中自有计较,其他妃子再怎么讨她的欢心,后宫女子中他还是把皇后放在第一位。
“县主这就要歇下了?还好奴婢来得早。”莫邪笑道,平日里这个时辰,照着黛玉的秉性,多是歪在榻上随意看些书籍,不想今日却歇得早。
黛玉见是莫邪,连忙往里让,莫邪是柳皇后的陪嫁丫头,这么些年深得皇后倚重,宫中没人敢看轻她,就连四妃见了这一位也是客客气气的。
“奴婢只是来送些东西罢了,这是前儿十一殿下得的一副玉棋子,还有娘娘年轻时用过的簪环首饰,今儿娘娘心血来潮翻检出来了,特意遣了奴婢送来。”莫邪将匣子放在桌上、
就着光,黛玉这才瞧清楚,莫邪抱的是两个描金彩绘的匣子,因为纹饰相近,夜里光线不好,黛玉这才看花了眼,以为莫邪抱着一个匣子。
“谢娘娘赏赐。”黛玉冲着凤仪宫寝殿的方向拜了一拜。
“娘娘说了,来日方长,这些东西你留着慢慢戴便是,旧物好好收着,这些簪环虽说是娘娘年轻时用的,但如今看着也不算过时,就当给县主添妆了。”莫邪说罢,吩咐宫女好生服侍,让黛玉不必再送,这就回转去伺候皇后娘娘去了。
黛玉将这两个匣子一一打开,见一个匣子里装的是两盒棋子,拿出来一瞧,竟是玉做的;然如今黛玉的心思都被莫邪交代的那几句话勾着,随意看了看就把这装了棋子的匣子合上,让宫女收好。随即让人点了灯来照亮,仔细翻检柳皇后给了她什么。
因为要收纳簪环珠钗,这匣子被精巧的分了隔层,当头一层是一对玉簪子,簪头被精心雕琢成竹节模样,上面有几处碧绿的飘翠,十分灵动。再取开,下面几个小隔层,耳坠臂环戒指皆有,件件精巧,雅致得很。
黛玉细细咀嚼着莫邪的那几句话,皇后娘娘送来了这对玉簪子,且是成对的,又说要将旧物收好,想来是提醒黛玉莫要再戴着那特别的玉簪了,须得收藏妥帖。
可为何又是添妆呢?这添妆不是在女子出嫁时才有吗?
小宫娥照着黛玉的吩咐,把原先装玉棋子的彩绘描金的匣子取走,这就像放到黛玉装东西的柜子里去。
“且等一等……明个亮堂了,我还想再仔细瞧瞧。”黛玉出声阻止到。
是了,这东西是和十一殿下的玉棋子一道送来的,这位殿下对黛玉的心思,从未对黛玉掩饰过,如今皇后娘娘之举,是表示她也赞同这门婚事吗?
又或者那位殿下得到了皇后娘娘的首肯?
这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黛玉有些懵了,她故意将这两支簪子带来,确实是冒险试探柳皇后。约莫是有那一份血缘亲情,冥冥之中黛玉有所感应,她对皇后天然生出一种亲近之感,加之皇后娘娘一而再再而三的回护,实在太不寻常。
黛玉一直猜想着这位皇后娘娘与父亲的外祖家有故,直到及笄时皇后娘娘,赏下那只碧玉簪子,两只簪子并排放在一处,其玉质纹理刚好可以接上,显然是从同一块玉材中所取。
先时黛玉为了诈杨老爷子,故意将这皇后娘娘的身份说得玄而又玄,不想却是无心插柳,既然柳皇后手中有这根簪子,再看看自己和皇后娘娘的□□有几分肖似,皇后娘娘必定是如氏后人无疑了。
这么一来,黛玉心中的疑问不减反增,因为当年的如意将军,当年的如氏一族,败落得太突然了,如今可考之事,便是有记载如氏一族灭于屠城,如意将军及其后人虽击退了来犯的外敌,最后却尽数以身殉国。
这如氏没人了,如氏的败落,不似林家因为几代单传,是以子息凋敝,如氏一族人好似突然间就没了性命,屠城确有其事,然而黛玉不信,外祖既是漠北赫赫有名的如意将军,其族人难道就没有一个能逃出生天?
如氏就这样被抹得干干净净,就连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也甚少提起,黛玉整理祖母遗物时偶得几封书信,略微提及皮毛,还有一份被烧了一半的家书,信纸泛黄,已是有了年头,观其笔锋,想来那个时候祖母也还年轻,如氏尚在,祖母远嫁,自然是会和家中通信的。
黛玉祖母的遗物里还有一本家谱,上面还有些水湮的痕迹,约莫是祖母的泪水吧,因为这是如氏的家谱啊!曾经的家人一夕之间都没了,留下的只有这些名字了,焉能不让人落泪?!
黛玉心里乱糟糟的,理不出头绪,睡下之后依然忍不住盘算此事,过了三更天才迷迷糊糊睡着,第二日却起迟了,睁开眼早已天光大亮。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重男轻女这事儿,如今都还有余毒。
但是真的物以稀为贵,
认识的一个姐姐的嫂子,二胎生了个女儿。
一家老小,沾亲带故的都稀罕得很
因为他们家连着两辈,只得了这个女儿
真是太稀罕了。
第90章 决定
九十、决定
翌日黛玉晨起, 已是迟了, 宫女们倒是一如既往的服侍她, 只是黛玉想着这是宫中不是自己家,平日里黛玉也是随性, 家中就是她最大, 也不必晨昏定省, 起的也不算早。
先时陈老大夫说过,黛玉这不足之症, 多半是因为其长年夜间失寐, 若是夜间能多睡些时辰, 比什么灵丹妙药都好。然大夫也叮嘱了黛玉, 虽说这多睡会儿益于养神,但凡是都有个度, 也莫要整日窝着。
黛玉这一世没有吃那加了料的人参养荣丸, 自己用的药材都是千挑万选的好药材,如今倒是食补为主, 只是偶尔不小心着凉了有个头疼脑热才会吃药。
黛玉洗漱完毕,由着宫女给自己梳了头,指明了要用皇后昨儿赏的簪环珠钗,妆饰妥帖, 这才去给皇后娘娘问安。
“县主来的可巧, 娘娘也是才起身呢!”端了盆残水出来,见黛玉来了,连忙往里让。
柳皇后已是绾好了发髻, 正挑选着今日用的头面,自镜子中见黛玉来了,笑盈盈道。
“玉儿来……给我挑根簪子。”
黛玉依言上前去,因得皇后今日难得穿了大红,便给皇后挑了个攒金八宝凤钗,很是华丽正好配得上。
柳皇后甚少如此妆饰,就连平日里初一十五,众位妃子请安,也不曾如此打扮过。
黛玉心中纳罕,不知这皇后娘娘为何一反常态,平日里见皇后穿着素静,如今装扮起来,倒是别有一番风情,因着了大红,衬得人气色极好。
柳皇后今日很是明艳动人,下朝的明帝本来只是想顺路看看皇后,不想见了这佳人,就挪不动步子了。
明帝深知除非祭祀生辰等场合,皇后甚少着红,他依稀记得自己和皇后大婚那晚,盖头揭开之后,身着嫁衣的皇后给自己带来的惊艳之感,他原先是出于形势,迫不得已挑了这样一门亲事。看来上天待他不薄,却是得了个佳人。
那时明帝还只是个皇子,尚未封王,他深知柳将军势必会被如今的太上皇雪藏,为了迷惑他人,表示自己对这皇位没有非分之想,明帝挑了门在外人看来,没有任何助益的亲事。
如今的安乐王难道不是如此么!?
柳皇后领着黛玉和宫人恭迎圣驾。
“今日为何如此装扮,倒是少见。”明帝微笑着扶起皇后。
上位之人,喜怒不形于色,但是看得出明帝眼底都是温柔的笑意。
女为悦己者容,若是有女子为自己妆扮,身为男子又怎么会不开怀。
柳皇后笑着,跟着明帝之后,入了正殿。
明帝这人心思太重,若是其他宫妃费尽心思打扮自己,这位帝王就觉得这是因为这些女子谄媚邀宠,心中难免芥蒂,可是皇后是正妻,并不是那么妖妖娆娆的妾室,是以皇后娘娘的精心妆扮,在圣上看来便是意外之喜了。
黛玉知道皇后娘娘必定是个有韬略的人,从不会做多余之事,想来是别有所图。
这日明帝本是想着进来这凤仪宫里看看皇后便走,然如今却是舍不得挪动了,在这宫里用过午膳才离去,不多时明帝的心腹夏公公领着一队人送来了不少东西,都是圣上赏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