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头,这是你跟老太太说话的态度吗?!你竟然是给老太太气受了!”
这话一出口,贾琰的脸色立刻放下来了。
这样的话,跟直接往贾琰的头上扣不孝的帽子有什么两样?!
李纨是王夫人的儿媳妇,自然是不会帮贾琰说话的。探春要巴结嫡母,自然也不会帮贾琰说话。
邢夫人自己笨嘴笨舌的又不得贾母喜欢,只得给王熙凤使眼色,可惜,王熙凤正顾着贾宝玉林黛玉,根本就没看见。
林黛玉倒是看见了,她想开口却被司棋按住了。司棋冲着林黛玉连连摇头,又示意林黛玉注意贾琰。林黛玉十分纳闷,可是看见贾琰也向她使眼色,知道这里头必有古怪,只得闭了嘴。
贾琰冷冷地道:“二太太,侄女儿不明白你的意思。难道您的意思是说,看到宝玉将行出错却不管不问,只由着他一直错下去,然后得罪不能得罪的人,给二叔惹麻烦?二太太,宝玉是您的儿子,二叔是您的丈夫,您就这么关心二叔和宝玉的?”
就跟王夫人往贾琰头上扣了一顶不孝的帽子一样,贾琰这话就跟直接指着王夫人的鼻子骂王夫人不配为妻、不配为母了。
王夫人大怒:“这就是你对长辈的态度吗?来人!来人!”
王夫人恨极,已经顾不得这会是在贾母的荣庆堂。她恨不得现在就把贾琰拖出去打一顿,打死最好,打废了了更解气。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见门口有人怒喝一声:“够了!慈母多败儿。这句话果然不差!二丫头好心好意提醒你,你倒是不知道放在心上!还在这里作妖!”
众人一愣,转头望去,不是贾赦贾政兄弟俩又是哪个?!
说话之人,正是贾政,王夫人的丈夫,贾宝玉的亲爹。
第5章
贾赦贾政兄弟俩进门之后,先给贾母行礼问安,然后众人上来见过两位老爷,贾赦和贾政关心了林黛玉几句之后,贾政余怒未消,继续喷王夫人。
“你看看你,妹妹走了才几天,就插金戴银、遍体绫罗绸缎穿了出来!那可是我的亲妹妹!之前大丫头带着宝玉的时候,宝玉小小年纪就学了几本书在肚子里了,又知礼又讨喜。可是你接手了之后呢!我原以为是母亲把宝玉给宠坏了,今日方知,竟然是你这无知妇人让母亲背了黑锅!”
无论外面吹得多好听,贾政永远是那个贾政,自私自利,永远只考虑自己。
方才他跟贾赦两个已经在外面听了一会儿了,别的不说,贾琰有一句说到他的心坎子里面去了:现在不把贾宝玉掰过来,难道等着日后贾宝玉一错再错得罪他的上峰给他招灾?
贾政跟林如海差不多大,一样还不到五十岁的年纪。五十不到的年纪,放在别的地方妥妥的已经是个老人了,可放在政治和朝堂上却是一个男人最黄金的年纪。贾政还想再往上动一动呢。
因为对未来抱持着极大的期待,所以贾政越发容不得王夫人给他扯后腿。
如果现在不是在小辈面前,如果林黛玉不是第一次来贾家,只怕贾政今天就要拿休书威胁王夫人了。
至于王夫人想要教训贾琰一事,贾政完全没当回事情。在他眼里,他是正五品的工部员外郎,贾琰是虽然有封号有舆车特例的县君,可从品级上,贾琰也不过六品,王夫人是正五品的敕命夫人又是贾琰的长辈,教训贾琰天经地义。
说得好听一点,王夫人是天真,说得不好听一点,王夫人跟王熙凤一样,在搂钱和内宅上的事情十分精明,可在别的事情上她却蠢笨得紧。从这一点上来说,王夫人跟王熙凤一样,不愧是亲姑侄,该知道的事情都一无所知,只不过王夫人比王熙凤多活了几年,知道的也比王熙凤多一点而已。
王家女从来好强,被丈夫如此下面子,王夫人哪里受得了?!
王夫人当即大哭起来:“珠儿啊,珠儿,如果你还在,就是十个宝玉也比不上你啊!!!”
王夫人一声哭叫,李纨立刻眼泪汪汪。就连贾母贾政都是黯然神伤。
一直抱着胳膊在一旁看戏的贾赦这才凉凉地道:“老二媳妇,你也别哭珠儿,这府里对珠儿可不差,老子在琏儿身上也没有花那么多心思!当年你说国子监的先生好,要拿家里恩荫的名额送珠儿去读书,我虽然心疼琏儿最后还是让了出来。你希望珠儿娶个对他的学业前程有帮助的媳妇,我跟老二舍了脸,替你求来了李祭酒家的姑娘。结果呢?看不惯珠儿和珠儿媳妇琴瑟和鸣,儿子都结婚了还想着拿捏儿子往儿子身边送了一堆人,硬生生地掏空了珠儿的身体……”
贾赦这人别的不好,就一个好,看重自家血脉。原著里贾宝玉中巫蛊的那一段,贾政都放弃了就他还在那里张罗。对贾宝玉这个侄子尚且如此,更何况贾琰是他的亲闺女?
贾赦就是这样的人,或者说,这个时代的普遍的看法就是这样,妻子是外头娶来,儿女才是自己的。贾赦连自己的老婆邢夫人都不怎么在乎又怎么会在乎王夫人这个一直算计他的弟媳妇?
贾赦窝在内宅这么多年,王夫人的那些手段,别的男人不知道,他贾赦可是门儿清!
想弄死弄废他的女儿?别说门窗了,连狗洞都没有!
贾赦还指望着这个女儿光宗耀祖让他扬眉吐气呢。
之前还在伤感贾珠之死的贾母、贾政两人脸色立刻就变了。
虽然贾家人个个都非常擅长自欺欺人。可是这不等于贾母和贾政两个就是傻子,对外面的事情一无所知。
贾珠之死对于贾母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没错,不封荣禧堂是贾母的坚持,让王夫人管家也是贾母的坚持,让贾政代替贾赦代表荣国府四处应酬也是贾母的主张。
这些都是因为贾母在背后的支持。
贾母认为,这是让贾家拜托老义忠亲王的影响的最好的办法,也就是淡化贾赦在贾家的存在感。贾母一直以为,贾家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让贾赦让大房跟着老义忠亲王一起永远沉寂,让贾政让二房出来鼎立门户。
贾母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的这个决定让贾政年年吏部考评不过关,最后连工部主事这个实职都没了,只能以工部员外郎的身份闲赋在家。
贾母更没有想到的是,贾政越过贾赦以荣国府的名义外出应酬的同时,也让贾珠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是国子监一直对学生的教导,可贾家的乱象却偏偏让贾珠成了国子监最典型的反面形象。
贾珠无法改变外面的人的道德标准,也无法改变贾母的决定,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到后来只能依靠沉溺温柔乡以此来麻痹自己,最后终于因为身心两方面彻底垮掉而撒手人寰。
贾珠曾经试图游说贾母和贾政,但是贾母和贾政都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因此贾珠死的时候,贾母遭遇的打击可想而知。
贾政也一样。当初贾珠活着的时候,贾政总觉得这个儿子太天真,对世事一无所知,等儿子死了,他才来后悔。毕竟贾珠是他寄予厚望的儿子。
可以说,贾珠之死,是贾母和贾政心中的一道疤,这也是为什么王夫人每次遇到困境的时候都会哭贾珠的原因之一。因为王夫人只要一哭贾珠,就非常容易过关。
可是今天,贾赦的话却为贾母和贾政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
原来贾珠之死的主要责任不在他们,原来贾珠之死是因为王夫人想要拿捏儿子,给儿子送了太多丫头通房!
贾母和贾政都是普通人,他们因为贾珠之死困在心牢中太久太久,他们的内心深处早就叫嚣着要走出去。所以,当这扇窗户被打开之后,贾母和贾政的第一反应就是:
原来都是因为王夫人!贾珠活着的时候就不管贾珠的身体只想拿捏着儿子,贾珠死了,还不时地拿贾珠出来刷刷,给自己谋好处!
贾母想得更多一点。
毕竟,贾元春是贾母的亲孙女,贾琰也是她的亲孙女,而王夫人只是她的儿媳妇而已。更何况,现在的贾元春只是皇后身边的女史,而贾琰已经是正经得了钦封的县君了。哪怕贾元春的品级看上去更高一点,可哪个孙女能给贾家带来更多的好处,贾母门儿清。
贾元春是四年前进宫的,算算年纪,如今也十九岁了。十九岁的大姑娘,又得了贾家和王家的支持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女史,一个宫廷女官,连个低位宫嫔都不是,反而是贾琰,还不到十一岁就已经是有封号的县君了,万岁还特别赏识她,赏了皇庄和铜舆车,这可是天底下的头一份儿。
单凭这个,贾母就觉得贾琰比贾元春有出息。
之前贾琰因为红薯的事儿得了钦封的时候,贾母就盘算着把这个孙女儿送进宫去。当然,不是跟贾元春那样进宫做宫女,而是正经的做宫妃。就凭红薯那上千斤的亩产,贾母就知道,这个孙女儿将来也就两个出路,要么给皇帝做妃子,要么给皇子做妃子,没有第三个选择。
这可关系到贾家的百年大计!
贾母是心疼儿孙,但是贾政是她的儿子,贾赦一样是她的儿子。如果不是因为老义忠亲王,贾母怎么可能那么一味压着贾赦不许贾赦这一房出头?如果贾琰能够进宫做皇妃,那就等于说当今皇帝不会计较贾赦曾经是老义忠亲王旧人一事,自然也就不会清算整个贾家了。
这对贾家来说意义非凡。当初送贾元春进宫的时候,贾母的心中就七上八下的,虽然贾元春最后活了下来,可她最后成了宫女,贾母就在担心,皇帝是不是还在生气。哪怕现在贾元春成了皇后身边的女史,贾母也不见多少欢喜。反而是贾琰,才十岁就已经是嘉善县君了。对于贾母来说,这是一个讯号,一个代表着皇家开始原谅贾家的信号!
哪怕这个讯号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红薯之上,贾母也希望,这是一个代表着贾家不需要继续沉寂下去的美好象征。
所以,方才王夫人想要叫人把贾琰拖下去打的时候,最生气的人就是贾母,现在又被贾赦一语道破贾珠之死,哪怕是推卸责任,却也让贾母的怒火有了一个发泄口。
跟贾赦一样,贾母也看得出来,王夫人这是忌惮贾琰,害怕贾琰日后会妨碍了贾元春,这才想要借故生事。
贾母在心中暗骂王夫人愚蠢:谁家姑娘在宫里不是互相扶持的?就这个蠢妇,现成的臂膀也想废掉!
贾母冷冷地道:“老二家的,方才我就想说了,这里是我的荣庆堂,二丫头是我的孙女儿!她就是有什么不好的,我这个亲祖母可以说得,她母亲也可以说得,再不然,她的教养嬷嬷也可以说得,可轮不到你这个做婶娘的多嘴。”
王夫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贾母转头又对贾政道:“老二,不是你年纪一大把了为娘还不给你面子,人前做事人后教妻,这可是古训。可是你看看你自己,你媳妇如此行事,你是不是有错?”
贾政立刻跪下来请罪,承认是自己没有约束好妻子。
贾政这一跪,除了贾赦邢夫人,其他人呼啦啦地全跪下了。
贾母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道:“既然如此,那你们从荣禧堂的东院里面搬出来吧。横竖宝玉三丫头都在我这里住着。我这屋子后面的西大院儿也够你们夫妇住了。至于前面,东侧是老大和琏儿的书房,西侧是老二和宝玉的书房。”
贾母口中的西大院儿跟贾赦邢夫人现在住的东大院儿相对,位于贾母的荣庆堂后面,跟东大院儿一样,屋子都比较精致,不像荣禧堂那么高大壮丽。不过,因为贾赦是贾家的正经爵爷的缘故,所以他的东大院儿可是经过一再扩建,还从后花园里隔断了老大的一片过来呢?而西大院儿一直都是老样子。
即便是如此,这样的西大院儿依旧足够贾政王夫人夫妇并贾政的那些姬妾外加庶子贾环住了。
因为西大院儿从一开始就是五进的格局,只不过屋子小一点,院子也小,更没有独立的小花园罢了。哪里像贾赦邢夫人的东大院儿,连贾琰的院子都带着独立的小花园。
第6章
贾母终究是个老人了,今天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贾母早就已经支持不住了,因此贾赦跟她开口说早就为林黛玉准备好了屋子的时候,贾母也没有多反对。
在贾母看来,只要林黛玉还在贾家,要想把林黛玉跟贾宝玉凑成一堆有的是机会,哪怕林黛玉住在贾赦那边也一样。
可对于林黛玉来说,今天可真是一个难忘的一天!在今天之前,林黛玉根本就没有想过有一天她的生活会变得这么精彩!以林黛玉的阅历,她还无法真正理解今天贾母、贾赦、贾政、王夫人之间的针锋相对和背后的种种深意,可她却牢牢地记住了这一天。
因为今天受到的冲击太大,以致于人都来到贾赦邢夫人这边,林黛玉还有些发愣,吃晚饭的时候更加明显——闹了这么一场,贾母最后根本就没顾上开饭就让大家散了,所以林黛玉来贾家的第一顿是在贾赦邢夫人这里吃的——对此,贾琮可是跟他姐姐挤了好几次眼睛。
因为林黛玉精神不高,饭后贾赦也没有留林黛玉说话,只是安慰了她几句,就让邢夫人送林黛玉回房休息去了。
邢夫人今天极为高兴。
她嫁进贾家也好几年了,她最恨的事情有三,其一,贾赦不喜欢她,平时还好,有事儿的时候根本就不会给她颜面,更别说维护她身为正妻的体面了;其二,摸不到荣国府的管家大权,每月就那么一点月钱,连打赏人都不够,就因为王夫人能够拿着荣国府公中的银钱收买人心,反而显得她处处吝啬可恶,经常有人在背后编排她,就跟今天一样,邢夫人相信,今天王夫人丢了这么大脸,回头她肯定会让人编排自己,好让她自己的过失快一点过去;其三,哪怕她才是荣国府正经的将军夫人,可每次以荣国府的名义外出应酬的人都是王夫人。
现在,虽然变化不多,可王夫人搬出荣禧堂的东院就意味着王夫人再也不能指着荣禧堂的名头压自己一头了。
哪怕管家大权依旧跟她不相干,邢夫人也高兴。
她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大房即将起来的好兆头。先前是贾琏得了户部员外郎这个跟贾政品级一样高的官职,然后是贾琰成了县君,现在王夫人滚出荣禧堂了,将来想来贾政王夫人在这府里的影响力也会一点一点地消散。
想到王夫人滚蛋、自己真正成为荣国府里名正言顺的女主人,邢夫人做梦都会笑醒。
虽然王夫人搬出荣禧堂是因为贾琰,可邢夫人依旧坚信,如果没有林黛玉,贾琰也找不到这个机会,林黛玉是自己的福星。
邢夫人可不会信王夫人的那一套,说什么林黛玉克亲的话呢。在邢夫人看来,林如海都快五十岁了,贾敏跟林如海少年夫妻,这年纪也相差不了多少。这年月,有几个女人那么长寿?别的不说,就说贾家,宁荣二府又有几个女人活过四十岁的?贾敏都四十好几了,又在四十过后接连生产,坏了身子也是理所当然,跟林黛玉这一点点大的孩子又有什么关系?
反正对于王夫人的话,邢夫人从来就是一个字都不信的。
因为高兴,因为精神好,邢夫人的话也比较多:
“你舅舅给你安排的屋子就在你二姐姐隔壁,跟你二姐姐的屋子一样,都是个两进的带着独立小花园的小院子,你住了正房,还能把东厢房做了书房,西厢房做待客之所。你尽管放心,你屋里的铺盖陈设都是你舅舅开口、二姐姐身边的两位教养嬷嬷帮忙挑的。你二姐姐的教养嬷嬷原来是当今万岁身边的奉仪女官,她们挑选的东西,就是再刻薄的人也说不出话来。”
林黛玉听说,连忙道谢。
邢夫人道:“谢什么呀。你舅舅就你母亲一个一母同胞的亲妹子,你母亲又只留下了你一个,你舅舅不疼你疼哪个?你在这里住着,就当自己家一样便是,有什么事儿尽管开口。若是想家想你父亲了,也跟舅母说,或者跟你二姐姐说也使得。不就是送封信吗?家里有的是送信的人,若是你不想兴师动众地惹了某些人的眼,也可以走驿站,不过是多花费一点银子罢了。这府里是差这么一点银子呢,还是你们林家缺这一点银子?”
说得林黛玉都忍不住勾起了嘴角。
没错,无论是贾家还是林家,都是豪富之家,区别也只在于贾家是放在表面上的奢侈,而林家则是低调的奢华。
至于银钱和人手,两家还真的都不缺。
哪怕邢夫人开口闭口都是银钱,可林黛玉就是觉得邢夫人说得很实在,也很贴心。
话出了口,邢夫人才发现,自己又把银钱挂在嘴边了,不觉有些后悔。没有办法,谁让她在家的时候为了弟弟妹妹习惯了呢?这是她护着弟弟妹妹、把弟弟妹妹平安拉扯大养成的坏习惯,没有办法,那个时候,她父母去世了,她是长姐,家里只出不进,不一个铜板掰成两瓣花还能如何?大手大脚坐吃山空吗?
当然,自打她嫁进了贾家,也没少因为这个坏习惯受委屈吃苦头。贾家的奴才们私底下说邢夫人是个贪财的,原因也在这里。
不过邢夫人从来没有后悔。因为她知道,如果不是这样,她根本就不可能进了贾母的眼,成了贾赦的第三任妻子。
邢夫人原本还担心自己失了口,会引来嘲笑,可她眼角的余光扫过林黛玉的奶嬷嬷王氏和丫头雪雁的时候,就看见这两个人依旧恭恭敬敬的模样,再看看林黛玉,眉眼弯弯,清脆地应道:
“嗯!我听舅母的。”
邢夫人的心立刻就化成了一团水。
她本来就因为照顾弟弟妹妹耽搁的青春,嫁给贾赦的时候就已经是老姑娘的,嫁进贾家这几年,邢夫人也算明白过来,贾赦怕是没有这个心思跟她生孩子。就是因为自己没有亲生的孩子,所以邢夫人才越发稀罕小孩子。
怎奈邢夫人自己的三个便宜儿女,贾琏年纪已经大了,还比她小不了几岁,邢夫人需要避嫌;贾琰对贾赦、对贾家意义重大,根本轮不上邢夫人插手;贾琮又是个男孩儿,跟邢夫人也不亲近。如今来了林黛玉,本来就是六七岁最是萌萌哒的年纪,又没有那么多忌讳,又长得可爱,邢夫人哪里不稀罕的?
邢夫人对林黛玉满意得不得了,不但亲自开口敲打了那些丫头婆子,还把各种东西都一一交割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