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瑜冷眼瞧着,此人教书倒也不错。讲课也深入浅出,听起来十分省力。就是多旁征博引,酷爱用典,不过这也是文人通病,若没有这些,往往人家还瞧你不上。
林瑜听出了趣味,常常一上午的课上完,他再一一地问典故的出处。贾雨村因而长叹他天赋异禀,过目不忘实在是难得的人才,常常勉励他好好学习,莫要让不想干的人耽搁了科举,倒是一片拳拳爱心。
如此,太太平平地过了些时日,到了腊月三十。
今年本不是大祭,不过林家乃是一地望族,该有的体统并不能缺。是以,一大清早,族长便使了人来,教导林瑜如何祭拜如何捧香。林瑜一一的领了,方遣人好生将人用上等红封送了回去。
“今年可是怪了,怎么巴巴地来教这个?”白术小心翼翼地将手里大衣裳给挂起来,道。
林瑜端端正正地坐着,眯着眼眼神,听白术有此一问,便解释道:“虽然都是同一个祖宗传下来的,但也有个亲疏远近,毕竟都分了房。我家原本与族长还近一些。”他不好动,只努了努嘴示意西边的方向,道,“我那虽叫着二叔爷,实则到我下一辈,便要出了五服,毕竟不过是同一个高祖。”
灵芝听了,心里掐着手指算了算,道:“可不是,亏得那家还好厚的脸皮。”她不屑的撇嘴,那家人的乌糟样,便是她一个做小丫鬟的都看不下去。
“如今焚香祭祖这样的事,规矩比起以前也松散得多了。略略改动一下献帛捧香之人,给哪个家一些体面,也不过在族长的一力安排,无伤大雅。”这一些林瑜在幼时听林父念叨过,心里门清。
白术停了手上的活计,皱眉道:“那您原本是?”
林瑜想了想曾经在襁褓中上名时看到的父亲献帛的画面,道:“按照亲疏远近,就是给我排一个献帛之责也说得过去。”这种事情一看亲疏,二看祖德。说白了,就是在血脉之外,还有看这家是不是出息。没见原红楼梦中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正经宁国府正派玄孙贾蔷连个名字都没有,还比不上荣国府二房次子贾宝玉。这其中固然有贾蔷被分房出去了的缘故,又何尝不是他父母早亡无依无靠,比不得贾母掌心的凤凰哥儿呢!
林瑜的情况与之略有相似,整个林族,早先除了侯爷一家,算得上出息的便是林瑜祖父。知府正四品,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已经算得上是一脚步入了高官的行列,又是实权官。
是以当初林父常年献帛,若有林侯爷一家参加的大祭,那么整个林族都要退一射之地,林父便担起捧香之责。
林瑜父母双亡之后,本应该接过父亲的位置。只不过,那好二叔爷一家借着搭上了甄家的线,谋了个小小的知县,倒成了如今一族里,除了林如海之外唯一的官。林家族长那么一思虑,又看在钱财的面子上,便轻轻松松地划去了原林瑜之职,交与那一家。
“今年的话,应该是那一车地产苛扣太过,太不给他这个一族之长面子的缘故。”林瑜一针见血地戳破了那做族长的小心思,心中不由得叹道,这人还真是连一点点小小的权利都要捏在手心,时时刻刻地向着怎么将它发挥作用。
“太势利了些。”灵芝心直口快,又被白术从镜子里瞪了一眼,白晃晃的西洋镜将她的温怒照得清清楚楚。灵芝不由得缩了缩肩膀,她这些年一直是白术带着的,平日里最是怕她。
林瑜一笑,都说贾府众人各个都长了一双富贵眼、一颗体面心,其实这世上的大多数人谁不是呢?否则怎会有先敬衣裳后敬人的话,只不过那一府里做得更赤|裸|裸一些罢了。
慢悠悠地吃过中饭,林瑜这才在张忠、甲、子、丑四护卫的陪伴下,坐着车向着林族族地行去。原本白术想让灵芝跟上服侍,不过林瑜却念着祭祖这一事看着庄重,实则并无太多可下手的地方,规矩就那么些,走完了事,谁也不爱在寒浸浸的祖祠多待。万一真要有什么,一个小丫头也不顶事,不如多带两个护卫。所以,一家老小就被林瑜给尽数留下了看家。好歹,如今家里还有一个算得上要紧的人物。
今儿便是除夕,一般便是再是烂赌的人也该回家过年了。那稳婆一家现在应该已经察觉出不对,算算日子,再过个十来天这边就能够得到消息。现在那稳婆应该已经慌了吧,林瑜愉快地想。
林族虽是百年的书香世家,但是在本朝入关的时候经历过战火,宗祠早就坍塌过一次,现在林瑜看到的是数十年前新修葺起来的。也就是在那时候林侯爷一支分宗了出去,这里头另有一番缘故,如今倒也不必再提起。
时隔三年,林瑜总算再一次见到了二叔爷家的那个举人知县。比起他印象中低眉顺眼地跟在二叔爷身后的样子,一任知县官结束,倒是有了些官威。虽然还是跟在二叔爷边上,但是听着众人的奉承,也不再低眉弯腰的谦逊推辞。
做了三年的一县父母,林滂今日总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今日祭祖,他也就在族长面前微微欠欠身——看在他辈分的份上罢。不耐烦地听着族人伸着舌头不打顿的奉承,林滂嫌弃他们说得粗俗,正自不耐烦,一转头,可巧看到一个芝兰玉树、形容秀美的小少年背对着昏黄的日光缓步前来。
林滂愣了愣,这才缓过神来,脸不由得一拉。
这一份喜怒形于色的本事,也难怪他被当地的胥吏把在手掌心玩弄。若是真心清廉刚正倒还好说,不过就是一任官做不下去,被提前赶走,说不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可偏偏随了他老父,还贪。也怪不得人家把他当幌子顶在前头,若有事,便是个现成顶包的,倒是正巧合了林瑜的心意。
所以说,这一家子都是又狠又蠢又贪,当年若非林父赶考暴毙,林母肚子里揣了一个,心神失守之下没挺过来,哪里轮得到他们?
林瑜也不看他脸色,自去了宗祠边上的耳房歇着。外头族人排班还需一刻,才轮得上里头排布起来。在林瑜眼里固然效率地下,但反正没有劳动他,他更是乐得省力。
里头正有几个青年书生模样的人坐着吃茶,彼此之间虽算不得十分熟悉倒也融洽。没想到一转头就见一个面生的小小少年含笑走来,不禁诧异地互相看看。
其中族长正经嫡孙名瑚的,早先得了老祖父的吩咐,忙起身迎他。又带着林瑜与诸位堂兄弟各自厮见过,方携了他在自己边上坐下。林瑚自己也早早没了父亲,不过母亲祖父母健在,比林瑜要好些。又见他生得不俗,小小年纪又沉稳,心里便多爱重几分。
“我虚长几岁,单名一个瑚字,你若不嫌,便叫我一声瑚大哥。”他撇过身子,轻轻咳两声,又笑道,“往年一直有心亲近,只是我常年闭门读书,你又守着孝,彼此都深居简出的,今日总算逮着时候了。”
许是嫡长嫡孙的,又逢上玉字辈,取名便格外倾向于瑚琏这样的宗庙礼器,眼前这个的名可不就重了荣国府贾家袭爵大房长子贾瑚。只不过眼前这个却是平安长成了。林瑜心中暗想不过一瞬,他张口道:“如此,瑚大哥只叫我瑜哥儿便是。”比起在座几位已经长成的青年低沉的嗓音,林瑜的童声清脆悦耳,听在众人耳中却毫无尖利之感。
林瑚听这个尚未总角的小少年用舒缓的语气,字正腔圆地与自己这么说道,对上他含笑的眸子,不由自主地就放开了拉着林瑜的手。
除了林瑚之外,其余的几位眼见着淡淡的,只顾自己吃茶,仿佛之前还算融洽的气氛不存在一般。林瑜浑不在意,那几人是哪几家的他心中自有数。与林瑚浅浅交谈些许,一时倒也无话。
第14章
祭过宗祠之后,便是过年。林瑜不爱热闹,往年也就是与白术、灵芝还有钱嬷嬷一起过。其他有家室的当然准假回家,没有家室的,便在林家。
当然,做仆役的自然得先紧着主家。再说,新年期间,来上工的林瑜额外给丰厚的红封,也不愁人使唤。不过便是如此,整个林家还是一下子更清净了。
倒是最要紧的护卫不愁人,因着聘的人多是无依无靠的年轻汉子。见林瑜一向款待,兼之自己也没什么别的地方去,渐渐的就把林府当成了自己的家。
今年又不一样些,多了一位西席,林瑜好歹要称他一声先生,过年的时候少不得自己亲去敬上一杯。之后林瑜便懒洋洋地窝在外间新做的榻上,这榻用的一色好木头,内里中空,可以放两个小小的炭盆,边上做出带镂空图样的小门来,炭盆便从这里更换,也不至于困住了炭气。
“这东西好,怎么以前从没人想到过。”灵芝眼巴巴地看着白术夹出炭盆来,新添了银丝炭进去,忙忙地拿起手边的一指高玻璃瓶,小心翼翼地滴了两滴进去,登时满室飘香。
白术看着她把玻璃瓶子收好,这才道:“傻丫头,这就是大一些的熏笼,也值得你这般大惊小怪。”她拿起一边的热水吊子,灵芝见她要净手,忙上前给她挽起袖子。她歪头想了想道:“我倒是觉得更想火炕一些?”
“要我说,火炕才好呢!”今年入冬前,一手忙过给下人房统一盘炕这件事的白术忍不住对灵芝抱怨道,“偏我们这大爷啊,嫌弃蠢笨,死活不乐意。”
林瑜听她们一来一去的说话,忍不住插嘴道:“可不是蠢笨,摆在这里也不像。”下人房里自然以实用为先考虑,他自己可接受不了原本好好的屋子突然被火炕占去一大块的地方,想想就觉得丑。又道,“不过借一点热意罢了,火炕烧得太旺,难免有火气太甚之嫌。”
“多少人家还巴不得呢!”灵芝很是深知民间疾苦地道,“一冬天暖暖的,多好?只是不能罢了。”
“罢哟,哪里招来你们那么多话。”林瑜一边笑着摇头,一边竖起书本子,不跟她们计较的样子。他如何不知民生疾苦,正是因为知道,这才厚待在林家做工的仆役,毕竟他现在的能力范围有限。
更何况,他现在虽算不上寒暑不侵,但的确不是很畏惧炎热酷冷。就像是他说的,借点热意便可。不过,这个实在不好解释,天长日久的,她们自然知道。
见林瑜不理她们了,并没有恼,白术这才回身戳了戳灵芝的眉间。俩小闹惯了的,白术倒也不至于为此责怪灵芝,只晚上睡觉前难免教导她以后莫总是这般有口无心。
她如今已经十六了,也没个嫁人的意思。早就打定了注意在林家长长久久的待着,到年纪了就自梳做个嬷嬷,亲眼照看着自家大爷才放心。但是灵芝已经十岁了,虽不知大爷对她是个什么安排法,但是必不能像她这样的,少不得多教导教导。
白术翻了个身,睁着眼睛看着黑黝黝的床顶,不自觉的有些忧愁。听着自家大爷平日里说的话,并不觉得纳妾有什么好,灵芝自然不能走这一条路。不过,掰着手指算算自家大爷翻年也不过七岁,不由得又笑自己杞人忧天,胡思乱想得太远了些。
一闭眼,后半夜倒是睡得格外香甜。
林瑜哪知道灵芝小小年纪的、在他眼里还是一个小学生,白术却开始担忧起她的以后来,见她不是很精神的样子,就叫她回去休息。
白术哪里敢多休息个一日半日的,虽说在正月里,但是今年比起往年格外不同一些。林瑜正经除了孝,一些人情往来便得走起来。虽因为没有嫡亲的长辈带着,林瑜可以不用出门,但是人不到礼得到,倒比往年这时候要更忙碌一些。
这种事林瑜一向是三不管的,白术实在拿不准才问他。索性这段时间的人情往来在年前就已经慢慢地收拾起来,倒也不必十分上心。她只消看着婆子从库房里搬出家伙来,一一与单子对上便罢。回礼这事自有灵芝盯着,便是这样,仍旧忙忙碌碌了大半日,林瑜眼前一时到没了人。
今日却是难得清净,林瑜看看自己稍稍长开了一些的手骨,一伸手,一本封面上写着君子六艺之射、御篇的书籍出现在手中。所谓君子六艺,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虽是古称,但如今亦有教学。更何况本朝马匹尽有,便是学起来也不甚麻烦。
遥想汉唐之时,真正的贤臣哪一个不是提剑上马便为将,下马捉笔是能臣?到了宋时,武人地位被贬低到了尘埃之中,如今虽好些,到底再无诗仙李白一般,能写的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样的诗篇了。文不够,尚武精神更不够。
也是,林瑜握着书卷笑了笑。要是汉人都惦记着恢复汉唐尚武风气,如今的皇帝怕是要担心自己屁股下的位置是不是坐得稳喽!
听得外面白术和灵芝说话的声音,林瑜心念一动,手里握着的书卷消失。两人走进来便看见自家大爷拿着一卷晋史看得目不转睛,连姿势都不带变动一下。
白术悄悄地抿了嘴,想笑又忍住了,上前推了推他道:“快动动,一会儿又该喊身子麻了。”
林瑜从书册上方抬起眼睛,干脆放下没看多少的史书,问道:“忙完了?”
“可不是完了。”灵芝不雅地举起胳膊伸了个懒腰,被白术拍了一下忙放下手,道,“账册子都拿来了,您听么?”得到林瑜的首肯之后,她脸上一乐,偏要忍着不做出来。林瑜哪里看不出来呢,只不动声色的看着。
只见她往绣墩上一坐,面前热茶一盏,又拿了林瑜书桌上的镇纸一拍,摆开架势就阴阳顿挫地报起来。
真真是大小玉珠落玉盘,林瑜一行听,一行笑,等她报完,先不说别的,只对白术道:“倒该赏她一份说书钱。”
“可不是。”白术也忍不住,又嗔她,“显见的是故意说来惹人发笑的,说罢,要什么赏赐?可要一簸箕的新制铜钱?”
灵芝故作牙疼地捂了右脸,道:“好是好,就是太磨牙了些。”
林瑜大笑,忙叫外头的钱嬷嬷领她去玩:“一年到头了,也该松快些。”等人高高兴兴地走了,方对白术说,“必是你出的促狭主意。”灵芝小丫头梗得很,又呆,哪里会想得到这些。倒是白术早些时候是林母身边的开心果,最是爱玩闹,这几年留在林瑜身边做了个内管家,这才沉稳起来。再者,这些人情往来上的事,灵芝哪里比得白术。那些人家又是刚刚重新走起来,好不好,白术心里知道。
白术见自己大爷一下就猜到了,也不惊讶,只是笑。
林瑜见状摇摇头,心里承她的情,道:“人走茶凉不外如是,哪里计较又得了那么多。”白术见他的确不放心上的样子,这才略略减了一分忧心。这三年来,自家大爷又要撑起这一个家,又要独自一人扛起为母报仇这样的大事,对一个才七岁的孩子来说实在太不容易了些。就算是天赋才智,也是艰难。
“话是这么说,到底意难平。”白术上前,温柔地将他滑下些许的被子往上提了提,“往年先老爷帮过他们那么多的忙,当面一头谢,如今却嫌躲得不够远。”百年书香之族也不过如此,比起她以前看过的不要脸面的庄户人家又有什么区别呢?
“父亲原也不是为了为了他们的谢。”林瑜笑道,见她实在不开心,便安慰她,“你只见那些势力人家身前身后两张脸,却忘了还有如京城海叔那样表里如一的厚道人。古董尚有真假,何况人心,只当交了束脩从此看清楚那几家人罢了!”
白术听了,更不高兴地一翻眼睛,气道:“就您大方,平白拿出那么多东西去,可家里的产业还没拿回来呢!”虽说还有先夫人的嫁妆,也是林瑜亲管着的,但是为了掩人耳目,出息一向直接送去张大舅那边。这几年一直坐吃山空,白术心里不由得便有些焦急。
“原来是为了这个。”林瑜不由得失笑,然后道,“莫急,若只是产业的话,过几日就能拿回来了。”
话音刚落,就见外头原本带着灵芝出去玩的钱嬷嬷匆匆地领了人又回来了,她在林瑜和白术疑问的目光中站定,道:“外头张总队有要事找您。”
林瑜一掀被子,折身下榻,对着白术笑道:“看,我的卦再准不过的。”
第15章
林瑜穿了鞋就想往外跑,被白术逮着死活里里外外套上好几层这才放出去。这么一耽搁,一开始的兴奋劲儿就过去了,他又重新回到原本喜怒不萦于心的样子,稳稳当当地踩着青石阶去了外书房。
书房门外,林老管家和张忠都已经束手等着。见林瑜遥遥走来,林老管家拿起腰间的钥匙,开了外书房的门。
林瑜平生最喜敞亮,进了屋子,别的先不论,打开窗屉要紧。拿一个玉石小狮子撑住了,这才回身问道:“是那边有什么动静了?”
不说林瑜脑中如蛛网一般密密麻麻地罗列着自己的计划走向,却说金陵那边,那稳婆大年下的却不见自己的大儿回家过年。一开始只当是又吃多了酒醉在哪个暗门子混过去了,可是眼见着过年了,她左盼右盼也没见着人,可不就慌了。
再者,她三年前一时鬼迷心窍做得那一桩亏心事,如今她托了人到处打听,却仍旧不见大儿踪影,她难免就想起来是不是被姑苏这边给捉了去。这么一寻思,这稳婆立时就坐不住了。
如今的境况她自己是知道的,不敢说行动有人看着,到底比不得先前,多走了几步路还是有人要问的。这白姓的稳婆心里到有一些狠辣之气,略收拾一些细软,趁着半夜家家户户守夜,谁也没那个心思看她,带上路引就悄悄地顺着小路往姑苏的方向跑。
在这个大多数人出了自己的家乡就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时代,她不单单凭着一股气,还想办法混进大户人家的船里,做了个烧火的婆子,跟着人家顺顺利利地回到了姑苏。要不是张大舅那边一直派人盯着,只怕也叫她给混了过去。
林瑜听了,不由得笑道:“倒是个人才。”张忠见自家那毫无阴霾的笑,不自觉地更低了头。他看着自己的脚尖突然想起了前两天在外头看到的顽童玩弄蚂蚁的画面,这才惊觉,林家这位大爷说起那些仇人时的眼神,和那些顽童根本没有区别。所以,他才能毫不在乎地拿着直接导致了自己母亲难产而亡的稳婆打趣,赞她为了自己儿子倒是一个英雄。
这些人在他眼里,便如同蝼蚁之于顽童,随手可以捏死的存在罢了。
“那白氏还在那一户人家做工,可知道是哪一家?”笑罢,林瑜问林老管家。
“只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林老管家脸上露出一个嘲讽的神情来,道,“那家人家不巧,正是张老太太的娘家遣了人来拜年的,如今一举一动皆有人看着,她自己还不知道呢!”
“老太太娘家?”林瑜年纪小,在这个世界经历得少,少不得多问一句。
原来这张老太太还是出生金陵名门李氏所出之女,这李氏一族真正是书香之族,族中男女无有不读书者,比起如今的林家倒是更像样一些。老太太本是李氏嫡支嫡出的姑娘,如何嫁了张家这还带着些铜臭气的富商之家另有一段故事,暂且不表。无论如何,这个正经老姑奶奶只要还在一日,那边的李氏一族便不能断了礼。
不过,近两年,这李家换了个族长,行事便不一样了许多。这李氏的族长说起来林瑜倒熟悉,正是金陵十二钗李纨的父亲,李守中。
此人在林瑜心中便是那把书读死了的,原本这李族好好的,男女皆读书。偏偏他行事两样,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只教人识得几个字,读读《女四书》、《列女传》,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罢了。
也正是他继承了李家族长之后,与张老太太这边的往来走动都淡了下来。张老太太本是机敏之人,年纪大了更添了几分通透,如何不知道这般的情状。幸而老太太生性豁达懒得与那不知事的小辈计较,要不然气也便气死了。尽管这样,这两年老太太也不大提起这个娘家了,是以林瑜并不知情。
“原是那一家,倒也有些七歪八扭的关系。”林瑜听了,便与林老管家说起了李守中之女嫁的便是荣国府的二房长子贾珠,而海叔的夫人正是出身荣国府的娇女,又笑道,“把姑娘嫁进贾家也不中用,国子监祭酒的位置还不是说没就没了。”
这时候的贾家虽有走下坡路之嫌,到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兼着贾珠要走科举之路,贾家怎会不为了这个祭酒的位置尽力?从四品的京官,一手管着国子监以及更要紧的科举,何等要紧的官职。说句难听的,若非他身上这个职位,只怕李纨还进不得眼高于顶的贾家。如此,后来李纨的境遇便是有迹可循的了。
不说官场如何如何,从张老太太这件事上也显见的他做人着实一般。好好的维持了大半辈子的人情,说断就断了。老太太如今这个岁数了,说句难听的,还能陪着她几年呢?再说,这节礼也不是从他腰包里出,不过为了商贾二字,生生地远了一家原本好好的亲戚,可见是个读迂了书的傻子。
“张大舅遣人来问,您是怎么个主意呢?”林老管家微躬身地问道,林瑜几次三番叫他坐,只是不听。
原本还想着放李家那边盯着,现在怕是不成。送了节礼,他们还是要回金陵的。林瑜也不想叫这样的事情来让张老太太烦心,老人家晚年丧女已经够可怜的了,何必再在她心上戳一刀。
林瑜食指曲起,敲了敲桌子道:“那稳婆倒是个聪明的,只是双拳不敌四手,只怕露了面,就会叫我那好二叔爷一家给谋了性命。”他倒不在意她的命,只是在没达到他的目的之前,就算她只是一把杀人的刀子,那也不能折了去。等事情全都了结,她才会有她的下场。
“去喊黄石来。”他这么吩咐道,那头院子里的那个他好酒好肉的养了这么久,总得先收一些利息罢。
那白氏就像是林瑜说得那样,大约是用尽了这辈子的所有运气,成功地混进了李家的船,一路安然无恙的回了姑苏。她原是做得烧火这样又脏又累的活计,船上哪有她这等婆子走动的地方。是以到了姑苏,她才知道自己居然误打误撞,进了张家老太太娘家人这一边。
白氏原是该害怕的,但是为了自己的大儿子,这时她倒窃喜起来,想着怎么打听出大儿的下落来。按照她朴素的想法,林瑜年纪那么小,便是有张家人护着没被族里人给折磨死,也没那能耐去动她的儿子,必是张家这边动什么手脚。
她便拿出了当初的坐下那桩事得的报酬来,叹息一回。原本丰厚的银钱这三年里已经叫大儿花用得差不离,这十张五两的银票还是她贴己藏着的,谁都没敢告诉,这才省了下来,没想到,到底留不住。
然后便找了李家的管事媳妇,先是颤巍巍地求了,只说自己年老了,想着便是埋也得埋在家乡原来的丈夫边上。这才掏出些个五两银,说自己大半辈子的积蓄,只求可怜可怜,帮着在这里某一个烧火搬家货倒夜香的活计。
那管事媳妇下死劲地看她两眼,又嫌弃她说得粗俗,便是很动心的五两也不要了,别过脸道:“谁家还缺这样的婆子不成?”
那白氏只跪着求,满嘴的可怜,又要磕头。那管事媳妇心道,何苦来受她的礼折自己的寿,再者张家这边本就交代过也给了好处,意思意思为难过便罢了。便道:“这是张家,我又哪里做得主。”见她又要磕头,忙止住,装着诚心地指点她道,“却有一条明路,只看你的诚心罢!”便按着张家教的一一说与她听,然后便三不关事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