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将军的读书郎_分节阅读_第6节
小说作者:初吻江湖   内容大小:2.34 MB  下载:大将军的读书郎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3-07-12 00:18: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倒是第二天晴天了,温度上来之后,水分蒸发的挺快,他们家因为房子是新盖的,不存在漏水的可能,倒是省事了一把。

  温润如今是每日早上煮粥喝,上午教导几个孩子读书识字,中午做点饭,他的手艺一般,但是能保证全家饿不着;中午还要午睡的,下午不给孩子们上课,一般都是下午做一些家务活儿,或者是带着他们在院子里走走,权当锻炼身体了。

  晚上会做一些柔软的食物给大家吃,因为他发现这具身体也不太好,晚饭如果吃的八分饱,就会吐,只能吃七分饱。

  孩子们也是消化不太好,一般早饭和晚饭都是柔软易消化的东西。

  只有中午可以吃点硬菜,比如说炖个鸡之类的,日子逐渐安定了下来,温润也在慢慢的适应这里的生活。

  自从雷雨夜他点了蜡烛之后,三个孩子跟他关系越来越融洽。

  因为夏天到了,温润还请杨大婶给两家的孩子们做了背心和短裤,以及七分裤,杨大叔给孩子们编了很多小草鞋。

  他们家也就只能拿出来这样的东西给孩子们了。

  温润很喜欢,他的衣服就麻烦了,身份的不同,也代表他的衣服鞋袜都要跟普通的农人不一样。

  现在学生都有校服,古代学子也要穿“学生服”。

  在古代,着装有严格的等级之分,不同阶层的人不能混搭。

  “青衿”是古代最传统的“学生服”,有了功名的秀才,便全着青衿。

  所以,程登吉《幼学琼林·衣服》中云:“布衣即白丁之谓,青衿乃生员之称”。

  《诗经·郑风·子衿》中有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记载。

  《毛诗注疏》解释:“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由于该诗描写的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因此“青衿”代指周朝国子生,此后也成为历朝历代学子的制服。

  所以他的衣服,其实最难做了。

  但是没办法,温润需要秀才公的身份来压阵,不然他们家小的小,弱的弱,如何生存下去?他可是听二弟王珏说,他们家在他来之前,经常丢东西,村里住家少,不代表就没那游手好闲的人。

第10章 房子和牲口

  但是他来了之后,家里的东西再也没丢过,为什么呢?

  因为他是个大人,又是个秀才公,村长都要敬重三分。

  加上莲花坳的人家少啊,一共就这么十几二十来户人家,百多口子人,只有村长,没有里长。

  好不容易有个秀才公,都敬畏着呢,温润也不怕他们怎么样。

  他们家在西头,东头住着的老赖子马三儿,在他来了之后,就再也不敢来王家欺负三个孩子了。

  而且马三儿是个光棍儿,家里没别人了,他家里的那几亩地,也是草长得比庄稼高。

  在王珺走了之后,马三儿就经常来王家顺东西,还好有杨大叔在,他不敢太明目张胆,但是小偷小摸的也没落下。

  三十好几的人了,也没有娶媳妇儿,是村里的一害。

  现在温润来了,他就不敢来王家了,温润还给杨家的孩子起了名字。

  以前都是老大老二的那么叫,杨大叔也没什么文化,更不会给孩子起名字。

  现在好了,老大叫杨木,老二叫杨林,老三就叫杨森。

  杨大叔叫杨大生,杨大婶姓张,杨张氏。

  温润在这里算是落脚了,日子过得不温不火,但能保证他跟三个孩子有饭吃,有衣服穿,不会冷到热到,就很好了。

  其实温润还盘算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甚至晚上还跟三个孩子躺在炕上,一边给孩子们打扇,一边跟他们商量:“我们今年就先这样过了,明年我想买一些地。”

  “哥夫,你不是说,我们种不了地吗?”大弟弟王珏有些意外:“那还买地?”

  “我们买地不种,可以租赁出去啊?多买点地,可以收少一点的租子,只要够咱们四口人吃的粮食就行了,再有点富裕的,以备不时之需。”温润跟孩子们分析:“现在趁着还有点钱,置办一些产业是必须的,钱是没办法生钱的,但是地可以种庄稼,起码咱们不愁吃喝。”

  一家弱的弱,小的小,温润不得不做长久打算。

  “哦。”这回孩子们懂了。

  “等我们再攒点钱,盖个砖瓦房吧。”温润现在唯一不满意的就是房子。

  土胚房子,别看他们家这是新盖起来的,但是土胚房子三年就得一小修,五年一大修,因为是土胚盖起来的房子,经不得风吹日晒雨淋,要是不修,很容易漏雨漏水的,严重了的就是坍塌。

  危险不说,还很麻烦。

  整个莲花坳里,就村长家的房子是砖瓦的,还是个旧房子,就三间,已经算是很好的地方了,其他家都是土胚房子,就王家的是个新的,剩下都是旧的。

  “砖瓦房?”孩子们惊讶了:“那要不少钱的!”

  “我知道。”温润道:“不少钱也得盖起来,咱们家没什么大人的,房子没办法维护,要是砖瓦房的话,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省事儿。”

  而且砖瓦房结实啊!

  古代没有水泥也可以让房子盖的结结实实,最主要的是,不让房子漏水什么的,而且砖瓦房保暖更好一些。

  “哥夫看着办吧。”家里只有这么一个大人,三个孩子不听也得听啊。

  “我是想着,盖个两进的宅院。”温润道:“妹妹现在还小,但是过几年大了,就是大姑娘了,不可能跟你们一样睡在一起,要自己住的。”

  “为什么?”两个小子不乐意了:“妹妹要单独住吗?”

  “只是大了之后单独住,将来名声好,也会有好人家来提亲。”温润道:“不过到时候再说这种事情吧,先把房子定下来,这个房子咱们还能住两年。”

  “哦。”三个孩子半懂不懂。

  “还有啊,咱们家没个大牲口也不行。”温润到了古代才知道,一个大牲口对于农家来说有多重要。

  “买牛么?”提起这个,两个小子来了兴趣:“还是买骡子?听说骡子比较便宜。”

  “买牛,牛的力气大,而且性格温和。”温润是这么打算的:“买头母牛,除了种地还能产崽儿,再买个小驴子,能干点活儿。”

  “可是哥夫,我们是不是伺候不好那大牲口啊?”王瑾还记得自己的年纪很小,无法照顾大牲口。

  “我们不用照顾,可以请隔壁的杨家照顾,我们将大牲口寄存他家,用可以,只需要照顾好就行了,我相信杨大叔他们会乐意的,我们用的时候,只需要牵出来用就可以,平时还是给杨大叔他们家干活儿。”温润早就想好了:“等以后你们长大了,想考学就考学,想下田就种地,大牲口也有,免得到时候抓瞎。”

  何况养了母牛,就会有小牛犊出生,以后一头牛变成两头,两头有可能变成更多。

  挺合适的,驴子也是如此。

  温润想的更多的是,将来兄弟俩长大了,王瑾肯定是要分家产出去另过的,那么到时候,可以分给王瑾一些大牲口。

  这在乡下可是个很贵重的东西。

  还有王玫,将来出嫁,要是谁家闺女有个大牲口陪送,那可是非常体面的事情。

  这个时候,温润想的也就是这些了。

  三个孩子想了半天,也没怎么想明白,倒是想的睡着了。

  温润看着三个孩子笑了笑,这三个孩子都很勤快,连最小的王玫都会拿着小抹布,打扫家里的卫生,平时也很爱惜自己的衣服鞋子。

  养了这么久,终于胖了一些,小妹王玫的脸上,也有了一些小孩子该有的婴儿肥。

  夏日里吃不得太多的油腻,不如明日给他们炖鱼好了。

  这莲花坳就是水道多一些,小溪流水,小河潺潺,水产很丰富。

  小孩子多吃鱼也挺好,将来会聪明。

  不过,他买牲口的事情,已经打听过,一头牛要五十两银子,一头驴子也要二十两,他想买一头母牛。

  两头驴子,一公一母。

  牛可以配种,驴子不用了。

  等到三个孩子长大了,家里的牲口也会多起来。

  这个时候的温润,根本没想到王珺,毕竟没见过面不说,去当兵,这冷兵器时代,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死在战场上了。

  他能养大孩子们,但是对素未蒙面的契兄,还是敬谢不敏。

  想着想着,温润也睡着了。

  第二天天气不错,温润去了村长家,村长的二儿子会下网打鱼,温润去买了两条大鱼回来,用大酱炖的两条大鱼,杨家夫妻俩去下地铲草了,他就留杨家三个孩子一起吃饭。

第11章 如意道观

  家里的大酱都没有的,是他来了之后,去县城里买现成的,又有杨大婶给的,这才凑到一起,够他们吃的大酱。

  温润家里粗粮少,细粮多,吃的二米饭里头,还放了不少的燕麦。

  炖的大鱼,又炒了个尖椒鸡蛋,油水足,吃过了饭之后,才让孩子们回去。

  下午温润还在菜园子里收拾了一下,村长家的二儿子又给他送来了四条鲶鱼:“下午打上来的,给你送来。”

  “行,行,这个好。”温润知道,鲶鱼油水大,这个东西野生的味道更好一些,炖茄子是一绝。

  温润收下了鲶鱼,花了点铜板,鲶鱼炖茄子,再放入一些小香葱,出锅的时候,他特意分了两条鲶鱼出来,另外做了一道尖椒炒肉片儿。

  油水大啊,他特意让两个弟弟送去杨家,夏天这会儿很累,下田锄草,早出晚归的,不补点油水不行,杨家没多少油水,温润就尽量补给他们夫妻俩一些。

  杨家三个儿子啊,两口子要不拼命干活儿,都养不了这三个孩子。

  中午在温润家吃饭,温润就特意多做点,给他们三兄弟吃。

  养三个孩子是养,养六个也是养,温润不差那点吃的,让六个孩子组成个小团体,免得在外面被别家的孩子欺负。

  谁知道过了几天,村里又有小孩子跑来,都是孩子,眼巴巴的看着,你还能撵走啊?

  为此,温润不得不增加了一下学生的数量,几天之后,好么,莲花坳的孩子基本上都来了。

  来了就来了吧!

  温润一头羊也是赶,两头羊也是放,一起来吧!

  同时,温润也在细细的研究《法典》。

  这部《法典》包括六大纲目典籍,《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全文大约三十万字左右,有了这一部书籍,熟读背诵之后,一般的时候,能省下很多麻烦。

  人一定要知法而懂法,才能平平安安的过日子。

  而且古代有一点好处,人治大过法制,法理不外乎人情。

  只要有迹可循,温润就会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这正研究着呢,第二天是十五,月圆之夜,一般温润都是初一十五,给孩子们放假一天。

  这个时候,赶巧了,正好是农闲时节。

  刚刚给地里的庄稼锄过了草,间了苗儿。

  六个孩子如今正在杨家那里睡午觉,杨大叔弄了一些木柴填补王家的柴垛子,杨大婶则是拿了王家大人孩子的衣服去洗,正在晾晒,这是两口子唯一能为王家做的事情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25页  当前第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将军的读书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