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将军的读书郎_分节阅读_第8节
小说作者:初吻江湖   内容大小:2.34 MB  下载:大将军的读书郎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3-07-12 00:18: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6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算是答谢杨大叔了。

  大家萍水相逢,这样算是不错的啦。

  回去的时候,杨大叔还说今天赚到了两只烧鸡呢。

  到家的时候,天都黑了,不过杨大叔送了半只烧鸡给村长家,剩下的被杨大婶剁吧剁吧,炖了一锅的蘑菇,算是晚饭了。

  温润没做饭,就带着孩子去杨家吃了一顿现成的,只带了自家的几个鹅蛋,炒了一盘蛋,就算是凑了个菜,吃过了之后,他们四个就回到自家洗洗涮涮,安顿好了就睡下了。

  第二天一大早,是被一阵哭声吵醒的,天刚微微亮,且因为夏日太热的关系,温润睡得也不是很好,一大早就一身的汗。

  孩子们也都没睡好,一个个睡眼朦胧的。

  “我去看看什么事情,你们别出来。”温润安抚了一下三个孩子,自己穿好衣服出去,一出去就听到了隔壁的哭声,是杨家在有人哭,还是个女人的声音,哦,不止一个。

  温润跟杨家的关系不用说,远亲不如近邻啊。

  就过去了。

  农家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何况这莲花坳本就是流民们建起来的,一扇柴扉门也挡不住什么。

  温润过去一看,一个穿着破破烂烂的女人,正被杨大婶抱着哭呢。

  杨大叔有些手无足措的站在那里,无奈的看着两个女人抱头痛哭。

  “杨大叔?”温润小心翼翼的叫了一声。

  “啊?温秀才啊!”杨大叔赶紧招呼他:“进来说话。”

  温润这才推开杨家的大门,进了来:“这是怎么了?”

  “这是你婶子的妹子。”杨大叔有些落寞的道:“被夫家给休了。”

  温润张大了嘴巴!

  这个时代,可不流行离婚这一说的,被夫家休弃的女子,可没好下场。

  就剩下自尽一条路了,就连出家,都要去那种十分落魄的庵堂才行。

  有娘家都不会要这种被休弃的女人,在这个时候,这种女人有一个名字,叫弃妇。

  “什么原因?”温润也皱起了眉头。

  休妻可不是那么好休的。

  要知道,在古代休妻的七条标准,还得先说说七出和七去,其实七出和七去(也称七弃)是在封建社会的法律、礼制和习俗中,规定夫妻离婚所时所要具备的七种条件,当妻子符合其中一种条件时,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即离婚)。

  从其内容来看,主要是站在丈夫及其家族的角度并考量其利益,因此可说是对于妻子的一种压迫。

  但另一方面在男性处于优势地位的古代社会中,也有使女性最低限度地免于任意被夫家抛弃的命运,那就是三不去。

  七出一词要到唐代以后才正式出现,但其内容则完全源自于汉代记载于《大戴礼记》的“七去”,又称作“七弃”。

  七去的内容如下:

  “不顺父母”

  亦即妻子不孝顺丈夫的父母。大戴礼中所说的理由是“逆德”,在传统中国,女性出嫁之后,丈夫的父母的重要性更胜过自身父母,因此违背孝顺的道德被认为是很严重的事。

  “无子”

  亦即妻子生不出儿子来,理由是“绝世”,在传统中国,家族的延续被认为是婚姻最重要的目的,因此妻子无法生出儿子来便使得这段婚姻失去意义。

  以《唐律》为例:妻年五十以上无子,听立庶以长。

  疏议据此认为四十九以下无子,未合出之。

  也就是说,妻子五十岁之后,再没有孩子的话,就可以给丈夫纳一个妾,生的儿子就是家里的长子了。

  不过唐宋之后,随传统“一夫一妻多妾制”的逐渐成熟,真正是以无子的原因而休妻的情形大为减少。

  “淫”

  亦即妻子与丈夫之外的男性发生性关系。理由是“乱族”,也就是认为淫会造成妻所生之子女来路或辈分不明,造成家族血缘的混乱。

  “妒”

  指妻子好忌妒。理由是“乱家”,亦即认为妻子的凶悍忌妒会造成家庭不和,以及“夫为妻纲”这样的理想夫妻关系的混乱,而许多看法中,更认为妻子对丈夫纳妾的忌嫉有害于家族的延续。

  “有恶疾”

  指妻子患了严重的疾病。理由是“不可共粢(zī)盛”,是指不能一起参与祭祀,在传统的封建社会里,参与祖先祭祀是每个家族成员重要的职责,因此妻有恶疾所造成夫家的不便虽然必定不只是祭祀,但仍以此为主要的理由。

  “口多言”

  指妻子太多话或说别人闲话。理由是“离亲”,在传统家庭中,女性尤其是辈分低的女性,被认为不应当多表示意见,而妻子作为一个从原本家族外进来的成员,多话就被认为有离间家族和睦的可能。

  “窃盗”

  即偷东西。理由是“反义”,即不合乎应守的规矩。

  最主要的是指妻子偷盗婆家的东西,送回支援娘家。

  而三不去,孔子家语》上说:“三不去者,谓有所娶无所归;与共更三年之丧;先贫贱后富贵。”

  为什么呢?

  “尝更三年丧不去,不忘恩也;贱取贵不去,不背德也;有所受无所归不去,不穷穷也。”

  其实也就是民间流传的“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这个“三不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女子的利益:“无所归”不去,即在娘家已经没有人在世的情况下,妻子可以不被逐去。

  “与更年丧不去”,意思是和丈夫一起为公婆守孝三年的妻子可以不被逐去。“先贫贱后富贵”不去。贫贱是娶的妻子,丈夫若富贵后想逐妻的话是不被允许的。

  哪怕是农家小户,不太讲究,但也绝对不是想休妻就休妻的,一个村子的风俗,也很重要。

  要是你们村子想休妻就休妻,那以后谁家姑娘会往你们村子里嫁啊?

第14章 刘翠花

  看这哭哭啼啼的样子,到底是犯了什么错误啊?

  温润想问但是不方便开口,还是杨大叔喊了一嗓子:“别哭了,进屋里去说。”

  这才让杨大婶抬头,看到了温润,赶紧抹了把眼泪儿:“走,妹子,进屋里去说。”

  夏天天亮的早,温润估计了一下,现在也就早上四点多,天才亮了没多久。

  这个时候,就算是勤劳的农家人,也还在睡梦中呢,你这么哭哭啼啼的,一大早上的,多晦气不说,也扰人清梦啊。

  杨家跟王家不一样,杨家是有大人在的,是个真正的农家院落。

  正房三大间,他们夫妻俩住东边,孩子们住在西边,两边各有三间厢房,西边的是仓房,包括粮仓在内。

  东边的是杂物间以及车马房。

  农家人的厨房就在自家正屋的后面,那里有伙房和柴房以及水房混在一起的一个房间,前后都有三五亩地的菜园子,一年到头来,都指着菜园子吃菜呢。

  因为古代农家的地,那也是有讲究的,农家的田地只种粮食,种什么看你自己,但是不能种植粮食以外的东西,最多准许农家有个三五亩地种菜吃。

  可农家一户才多少亩地啊?一般也就准许用这点菜地种点大白菜、大萝卜、土豆子之类的秋菜,以防止百姓冬天没有菜吃。

  人口少的人家还行,人口多的,大人孩子加起来十几口子,就算是五亩地的大白菜,也不够吃啊。

  何况也不能都种大白菜吧?

  专门种菜的农人不是没有,那叫菜农,他们的田地只能种菜,不能种粮食!

  要种的话,同样只有三五亩地,这就是官府的规定。

  因为要是菜价贵的话,都种菜卖菜了,哪儿有那么多人吃菜呢?人都是要吃粮食才能活命,光吃菜吃得饱吗?何况朝廷税收要的只有银子跟粮食,最多还有布匹。

  其他的就没有了。

  古代粮食排第一位,其次是布匹,第三才是铜板。

  在一些偏僻之地,更是还维持着以物易物的方式,而不是花铜板买东西。

  所以在农家,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菜园子种菜,供给全家吃菜,至于地里头,种的都是秋菜,长的好不说,也不用太麻烦的管着。

  而老杨家的前后左右都是菜地,两口子勤快得很,都种满了。

  温润的王家也是如此,只不过他们家,儒生加三个孩子,能种多少啊?种了也吃不了,不过还是种满了菜园子,吃不了,弄成干菜,腌咸菜也行。

  而他们家后菜园子的后面,还有茅房跟禽圈。

  里头养了鸡鸭鹅,西厢房的南边养了一窝看家的狗狗。

  温润跟着进了房间,看到他们家三个孩子在门口胆胆怯怯的看着他们。

  被杨大叔给撵了回去。

  剩下大人们就好说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温润坐了下来:“一大早的就听见哭声,婶子,这是您妹妹?”

  温润这人跟普通的农人不一样,杨大婶的妹子也不敢大声哭泣了,只流泪呜咽。

  “是我妹子,你叫她翠花婶子就行了。”杨大婶也抹了把眼泪儿:“咱们莲花坳就是个流民安置地,可惜当年多少户流民到了这里,活下来的就剩下这几家了,你来了这么长时间,我也不瞒着你,你看王家,只有他二伯家这么一户亲戚了,外家都没有吧?”

  温润点头:“是啊!”

  “那是因为我们都是一个村儿的,我家跑过来父母带着我们姐妹俩儿,老王家跑过来夫妻俩……我家没人了,老王家的父母也没人了,娶的媳妇儿同样是跟着过来的流民,所以没啥亲戚。”杨大婶道:“要是有亲戚的话,王珺那小子也不能丢下这弟妹不管,托付给我们这邻居。”

  老杨家跟老王家,没亲没故的,都没有亲戚,就是邻居。

  而且他们是流民安置在这里的,流民啊,来自五湖四海。

  到了这里,跟老家隔着千万里之远,家乡发大水,祖坟都没了,家也没了。

  “我跟我妹子来了这里之后,我妹子长得比我好,我就嫁给了你杨大叔,我妹子没在村里头找,而是嫁去了树林场,嫁妆虽然少,但当时已经是很丰盛的了,整整二两银子呢!那里也是曾经流民的落脚地,不过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还是开国的时候的事情呢,现在那里不比县城,但是比一般的村子要好一些,我妹子嫁的是老林家的三小子,嫁过去十年了,一直没有孩子……。”

  温润明白了:“是因为无子,才被休的吗?”

  “不是,有过孩子的。”杨大婶的妹子摇了摇头:“有过的!他们家的活儿太多了,我累得不行,流产了……。”

  “你怎么不早说?”杨大婶生气的道:“我以为你一直没有……。”

  一直没孩子,跟有了孩子流掉了,是不一样的。

  有了孩子才说明,她妹子的身体没问题。

  而且这也不算是没孩子,只不过没生而已。

  “怎么说?姐,咱们家就剩下咱们俩了,爹娘都不在了,我嫁出去回来看过你几次,你生孩子,姐夫对你也好,虽然穷但是生活的有滋有味儿,我在那边虽然吃得饱,但是活儿多,老林家五个儿子三个闺女,五个儿媳妇,孙辈儿的人也不少,都得干活儿,我身子本来就不太好,大嫂其实一直想把自家守寡的妹子嫁进林家,可老太太嫌弃那是个寡妇,就一直没同意,林三儿其实早就跟那寡妇有了首尾,那寡妇好像有了,他就嫌弃我不给他生孩子,死说活非得休妻,我没脸见人啊!可是我也不想死,他一开始是想活活打死我,给他那个寡妇倒地儿!”女人哭的眼泪都要流干了,眼睛通红:“我没地方去了,只好走路来这里找你……我没脸见人啊!我昨天就来了,你家没人,我在野外过了好几宿……。”

  说话颠三倒四,还有些逻辑上的凌乱,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的,也没个包袱在身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25页  当前第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6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将军的读书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