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宦官之后_分节阅读_第95节
小说作者:雾十   内容大小:558 KB  下载:宦官之后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3-07-22 13:48: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5/1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皇帝说不出他没有石猴,因为连大伴当年就半开玩笑的说过,他儿子最喜欢的就是大圣,他大概能变成儿子最喜欢的人。

  “先帝不需要如来,就能降住草民。陛下的如来又要从哪里请?”说的再直白一点,阉党如今已经是权倾朝野,但所有人都知道野心是会不断膨胀、永远无法被满足的。也就是说,当杨党尽除后,下一步不是皇帝被架空,就是连亭兔死狐烹。而以皇帝的能力和心眼,他能自信玩得过连亭吗?

  说得再挑拨离间一点,皇帝这些年受到的所谓教育,到底是连亭在培养一个合格的帝王,还是在养成一个听话的傀儡?

  杨尽忠没有直接这么说,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陛下真的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工具人吗?

  “那不知杨老有什么高见啊?”皇帝的表情未变,声音也好像一切如常,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杨尽忠的废话就只有这些,那就可以到此为止了。先不说他并不觉得自己和连大伴会走到这一步,纵使真的哪日兵戎相见,他也宁可是和连大伴相斗,而不是和他杨尽忠。

  “廉深。”杨尽忠自然不会提名自己,虽然他很想,但他这把刀已经钝了,想提也提不动了,“廉深圆滑又世故,谄媚而巧言。”

  缺点实在是太多了,但廉深也有个明显的优点,那就是他会为了往上爬不顾一切。他会成为皇帝手中一柄极好的宝刀。

  在杨尽忠看来,廉深和过去的他极其相似。

  而龙椅上年轻的皇帝,也在无限的与先帝重叠。反正杨尽忠是不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皇帝会心甘情愿一直被臣子教导、被权宦强压,不想独揽大权、乾坤独断的。

  哪怕一开始不想,在那个为所欲为的位置上坐久了,也会开始变得想的。

  不屑于前人,再到成为前人,历史不一直都是这样吗?

  皇帝没说话,只是盯着杨尽忠,想看看他除了这些,还能说出什么。挑拨离间之后,就该证明自身价值了吧?

  果不其然,皇帝还没想完呢,杨尽忠品着火候差不多了,就拿出了在袖中攥了又攥的奏折。

  上面写的是先帝无德,蜀犬吠日,他作为首辅早就该拨乱反正,不想却不知劝诫,还一味地助纣为虐,实在是难辞其咎。把先帝朝有名的荒唐事,一桩桩、一件件都写了个一清二楚。也包括了北疆战事中,被一次次贻误的战机。

  明明都已经大败了王庭,诛杀了朝中的国师内奸,北疆王却还是在最后战死。这是皇帝一辈子都过不去的心结。

  他本还自信觉得不管杨尽忠说什么,自己都会心如止水。

  如今才发现人果然不能说大话。

  看见父王和母妃的名字时,皇帝的手不由就是一抖,奏折上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人名,对于他来说就是阴阳两隔的两条人命。好一会儿后,皇帝才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开口后,皇帝才发现他的嗓子有多么干哑。

  这个痛骂先帝的奏折,要是在皇帝登基的第一天看见,他大概会欣喜若狂。先帝不做人,苦天下久矣。哪怕当时他只有十岁,他也想不明白,是他父王母妃在征战北疆、尊王攘夷,是年娘子在使粮食增产、不至饿殍遍地,是纪关山等老臣在苦苦支撑大启的河海清宴、中外乐康,可最后大家山呼的却是先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多荒谬,也多可笑啊。

  如果当时有这份奏折,不管谁来阻拦,皇帝都会力排众议,让全天下看看先帝的恶心嘴脸,看看这龙椅上的九五之尊都做了什么狗屁倒灶的丑事。最后再给他上个恶谥,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可惜没有如果。

  一切已经尘埃落定,现今先帝都死了十多年了,尸骨大概早就腐烂成了一捧黄土,连开棺鞭尸都做不到。皇帝看着面前清瘦到衣袖都好像有些在晃荡的杨尽忠,实在是猜不到他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他不会是准备现在才卖了旧主,说自己当年种种都是被先帝所迫吧?皇帝看着杨尽忠心想到,那朕可是会瞧不起你的。

  “草民不会说当年的事都是受先帝指使,纵真是先帝授意,草民也是为了首辅的位置心甘情愿做的,并无意为自己开脱。”杨尽忠辩无可辩,就不会辩了,他只会另辟蹊径,“草民这么做,只是想让陛下知道,北疆王、平王及平王世子,乃至是其他王爷宗亲为何会死。”

  皇帝一点点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朕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陛下明白草民是什么意思。”杨尽忠垂手。天底下哪里来的那么巧的事呢?在先帝驾崩之前,他的兄弟乃至是成年的继承人前仆后继的接连意外身亡?

  哪怕只是单以先帝嫉妒成疾、连身为亲姐妹的嫡公主都防的人性来论,这都不可能是个巧合。

  “先帝也不知道自己后面会无故横死,没必要这样拉着所有人给自己陪葬。”皇帝还能在这一刻保持冷静的思考,都只能说是连亭和纪关山教的太好了。

  “那如果是先帝觉得北疆王等人是与年娘子勾结,要造反呢?”

  从年娘子所做的生意轨迹里就能看出来,她更注重的一直都是实业,在南方建厂,打通全国的镖路,各种新奇有趣的小玩意,不断增长的能果全国之腹的粮食……突然有天,她莫名开设了为大客户存储家财的业务,这本身的逻辑就不合理。

  如果连亭在场,大概还能再加一条,开银庄一般都是用别人的钱生钱,可年娘子在死前,就已经交代好了所有财物未来的归属,那她让大客户在她那里存钱的意义是什么呢?那些大客户又为什么要给她这么多钱?

  “别人如何理解这件事,草民不好说。但先帝会如何觉得,想必陛下心中有数。”先帝突然地丧心病狂,也是有前因后果的。

  如果说一开始与蛮族开战时,先帝只是惯例的克扣军粮,把后面的直接不给就不是一句抠门可以解释的了。以至于后面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北疆王已经一再上书表示,虽王庭已破,但蛮族残将携幼主还有反扑之能,希望皇兄不要掉以轻心,但先帝还是一意孤行的开始大肆裁军。

  这才导致北疆王夫妇不得不以仅仅守城的八千余人,去迎战已经兵临城下的蛮族剩余的全部有生力量。

  皇帝心想,若不是在最后他父王的军师先一步说动了雁北守军驰援,整个北疆都将被蛮族的铁骑踏平,造成又一场生灵涂炭。虽然他父王母妃还是以少胜多,艰难赢下了这最后最关键的一战,但他们早在之前对蛮族王庭的打击中就已经身疲力竭,旧伤未愈又添新伤,苦苦支撑到援军后便撒手人寰。

  皇帝当时也不过是个八九岁的孩子,既要安抚阿弟不要害怕,还要坐镇王府安抚城中惶恐不安的百姓。

  当时城中流言四起,都在说北疆受不住,他们必须弃城逃跑才能有一线生机。

  但不能退,一步也不能!

  幸好老天眷顾,他赢了一辈子的父王最后还是赢了,他好像总能创造奇迹,就像当初全城都快要饿死时,都能天降粮草……

  粮草!

  先帝已经不给钱了,哪里突然来的粮草?

  “年娘子换的?”早些年一直都有这样的传说,年娘子会仙法,她可以挥一挥衣袖就隔空取物,掐一套口诀便地动山摇。如果有一个人可以瞒过先帝和蛮族,不在地上留下任何粮草压过的车辙就将粮草神不知鬼不觉地运到北疆,那就只可能是年娘子了。

  年娘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产业,一个在她的老家江左,一个却在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苦寒北疆。

  她是如何在那样的情况下说动王爷们慷慨解囊,又是怎么把金银财帛换成粮食,没有任何人可以知道。

  但结果就是这个结果。

  北疆军获得了久旱逢甘露的粮草,以哀兵之姿不可思议的挫败了蛮族王庭。而年娘子则努力在她死前,想办法把当年所有提供过支持的人的钱都挣了回来。虽然她后面早早去世,但她依旧安排手下,完成了她最后的承诺。

  那不是银庄存储,而是一张张欠条。年娘子为北疆军借来了一场场大胜,他父王和北疆军也以命相搏保下了大启的百年无忧,而平王等人,大概在“借”出半副身家时也从未想过有一天还会收回。

  他们都做了他们所能够做的。

  但最该为这个国家身先士卒、垂坐朝堂的先帝,却在怀疑他们暗中勾结,意图造反。明明如果不是先帝抠门,根本就不会有后面这一系列事情的发生!皇帝甚至都能想到,他父王母妃还有年娘子若在他面前,会对他怎么解释为什么没有真的直接反了先帝。因为外敌未灭,何以安内。

  先帝赶在他们完成最后的收尾时,对参与了此事的人展开了赶尽杀绝。若不是他意外驾崩,又要如何呢?

  皇帝心中十多年来被一句“算了”压下去的怒火,被重新点燃。

  凭什么就这么算了?

  不能就这么算了!

  “你有先帝做了这些的证据。”皇帝笃定的看着杨尽忠,不然不会入宫,来特意说起这些。

  杨尽忠是真的精准拿捏了皇帝不仅想要先帝身败名裂还要他遗臭万年的心理,哪怕他现在是金口玉言的皇帝,他说什么是什么,但若没有证据,也会被历史解读为一场对先帝的构陷,一场蓄谋已久的报复。他必须让所有人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先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草民有。”杨尽忠也终于等到了这一步,作为先帝最宠信的臣子,他能做到首辅的位置,自然是因为他替先帝做了大部分的脏活儿、累活儿,而按照贪官总会保留账本的尿性,“草民把它们放在了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想不想要,就全看陛下了。

  皇帝看杨尽忠的眼神已是一片冰冷,杀意尽显。没有人会喜欢被威胁,尤其还是在他的爹娘被当做了一场交易的时候。

  作者有话说:

  *太常妻:古代对异地而居的夫妻中妻子的称呼。

  *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的故事雏形,最早出现在宋代时,叫这个名字。

  *三仙献鼎局:好奇的亲亲可以去搜一下。

第118章 认错爹的第一百一十八天:

  杨尽忠躬身一步步退下,转身刚离开无为殿,在朱红色的格栅门还没有完全合上时,就听到了从里面传来的破碎声,看来有不少东西被砸了。

  胆子大的小内监已经慌慌张张加快了掩门的速度,胆子小的直接就跪了下来,想请陛下息怒。好脾气的皇帝鲜少发怒,也因此,每一次的龙颜震怒都会让宫人们尤为地不知所措。他们只能看着曾经的首辅一身素服,气定神闲的离开。

  杨尽忠胜券在握,觉得皇帝的发怒代表的就是一种无能狂怒,就像先帝一样,最后总会妥协。

  他回去便与老妻子,她可以收拾收拾准备去冯家上女学了。

  冯杨氏也算一个冯家的外嫁女。

  只不过之前一直不确定丈夫会不会被迫扶灵回乡,彻底远离朝堂,她也就没着急去上女学做样子,如今看来是可以准备起来了,她甚至开始提前规划起了该如何通过冯曼娘,与冯皇后修复“亲情”。

  皇帝……

  面对从西暖阁中走出听了全程的连亭,心里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之前太后、皇后等人会那么急切地想要杨尽忠死。因为这个老东西是真该死啊,一天也不应该等的那种。

  是的,虽然皇帝没有给出杨尽忠准确的答复,但他心里其实已经有了抉择。

  他不会答应交易的。

  连亭诧异挑眉,对皇帝的选择略感意外。

  因为就在杨尽忠进宫前没多久,纪关山已经先一步揪着关门弟子廉深,秘密入宫面圣,把廉深这些年潜伏在杨尽忠身边做的种种都告诉了皇帝。

  从最初是为了解救同窗和同科而进行的假意投靠;

  到后面尽可能破坏杨党的计划,好比永宁七年救了在千步廊差点被刺杀的大理寺卿蔡思,并借机揭露了梁有翼贪赃枉法的事实,后面把举报杨党的关键证据给了清流派等;

  以及,最重要的,说破了自己作为杨尽忠计划的最后一环,有可能会被杨尽忠推上内阁。

  皇帝将信将疑,但还是安排廉深去了偏殿等候,先按照和连亭的计划,接见了来“告别”的杨尽忠。

  廉深进宫自曝的事,连亭是不知情的,直至他在隔壁的暖阁里看到了等在那里的纪关山,一个挑眉,一个微笑,都不需要彼此寒暄什么,就已经心照不宣。

  纪关山不是信不过连亭和廉深的合作,只是……

  谁家的弟子谁心疼。

  在意识到廉深这些年的危险做法后,纪关山无论如何都不准备再让廉深继续下去,不管这次是否能给扳倒杨尽忠。纪老爷子对廉深的态度和对待其他前清流派没什么区别——搞什么事,都来给我专心搞基建!

  百姓都吃饱饭了吗?贪官都伏诛了吗?大启周边都和平了吗?没有的话,你们吃饱了撑得有空内斗,没空了解民生多艰?

  在杨尽忠开了以让廉深入阁为交换条件的口后,连亭还以为皇帝转头就会对他说,那咱们这波赢麻了啊。

  但没想到皇帝却依靠自己的能力先反应了过来。

  一旦接受了杨尽忠的条件,一方面杨尽忠在给出的证据中,肯定会事先就撇清自己,再无耻一点,他还能塑造一个先帝朝时的受害者及揭发者的形象;另外一方面,以杨尽忠的性格,他会不知道在提出这个条件后,皇帝有多烦他吗?虽然不确定杨尽忠后面还有什么打算,但一定会有。换言之就是当皇帝为他的交换条件心动的那一刻,就已经上当了。

  做事不能急躁,可在面对生命力极其顽强的反派时,也不能被潜在的诱惑吸引,绝不能给与对方任何喘息的机会!

  “絮哥儿从小就和兰因念叨,面对骗局的最好办法,就是从一开始便不和骗子废话。”你以为你是在逗骗子玩,殊不知可能一步步已经上了骗子的圈套。絮果到底有没有给闻兰因“洗脑”成功不好说,反正皇帝是被“洗脑”的挺彻底,他直接拒绝和杨尽忠“对话”。

  皇帝的清醒,省了连亭和纪关山不少事,本来他们还在思考要怎么劝皇帝不要答应,如今只要群策群力去想杨尽忠所谓“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是哪里就可以了。

  到了这一步的时候,皇帝才把偏殿的廉深也叫了过来一起商量。

  纪关山的想法是:“先帝的陵寝。”

  先帝登基后对工部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开始给自己修建庞大的陵墓群,他积攒的很大一部分财富,都会被分批次的深埋入地下。只不过后来先帝突然暴毙,有很多钱都没有来得及下葬,这才让后面继任的皇帝捡了漏。

  主持修建先帝陵寝的,并不是工部尚书或

  或者侍郎,而是最受先帝信重的脏刀杨尽忠。帝陵一旦关闭,除非杨太后后面合葬,否则是不会再次开启的。

  安全性绝对有保障。

  而且,寓意上也挺符合杨尽忠那种喜欢附庸风雅的做派——把先帝的所作所为与他一同埋葬。

  连亭的想法则是:“年娘子只针对大客户的银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8页  当前第9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5/1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宦官之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