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宦官之后_分节阅读_第97节
小说作者:雾十   内容大小:558 KB  下载:宦官之后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3-07-22 13:48: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7/1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他从一开始就对考试用纸有怀疑,在那天放榜现场看到杨乐后,也终于想起了杨乐遗落在他这里的私试卷子。

  絮果等人在入了国子监后,私试的卷子也要自己购买了。只不过可以选择提前交钱,由国子监统一采买,也可以自己在考试之前上交考试用纸。杨乐一向是看不上国子监统一买的纸的,他曾与人吹嘘,为了让他提前适应科举,他们家从来给他用的都是科举标准的纸张。

  絮果重新把卷子找出来一对比,果然是科举用纸,还是南方纸厂的出品。只是上面的暗纹好像有些与众不同。

  “要不要再去查查杨乐之前的乡试和院试?”絮果等了一晚上,几乎是在快天亮的时候,才等到了在外办案一天一夜都快连轴转的阿爹。事实上,连大人已经连轴转了,他回来只是为了换身朝服,好敢去上早朝。

  絮果看着阿爹眼底日渐增多的黑青,心中非常着急,总希望自己能变得更有用些,在阿爹洗漱用膳时,见缝插针的说了自己的发现。

  “你还是怀疑他作弊?”

  “我怀疑这次的事就是他挑起来的,但杨乐又没有那个智商想出这样一套缜密的操作,所以我觉得,他说的很可能就是他的真实经历。”因为真实,自然能取信于人。至于到底是不是舞弊,杨乐有没有那个能力参与,那就不好说了。

  连大人选择了相信儿子,派人顺着这条线追查了下去。

  结果,还真就查到了惊喜。

  在连亭把东厂的调查结果送到御案前的当天下午,杨乐就被突然闯入杨府的锦衣卫给拿下了。路过祖父已经变得青蝇吊客的灵堂时,他还没有那么绝望,在看到被一并准备押走的大爷爷后,他才明白了什么叫心如死灰,完了,真的完了。

  杨尽忠本来还在家中高兴,没想到连亭就这样带队从天而降。他是真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以为是连亭发现了他有可能重新起复,提前在对他进行构陷。

  “你这么做,陛下知道吗?”杨尽忠威胁的很有底气。

  连亭却站在杨家的大堂上稳如泰山,他正拿帕子擦拭着一双骨节分明的手,将嫌这里脏的意思表达的淋漓尽致:“证据确凿,铁案如山。我东厂本就有先斩后奏的权力,陛下知道如何,不知道又如何?”

  “哪里来的证据?不知所谓,殊为可笑!”杨尽忠冷笑。

  连亭也笑了,用漫不经心的眼神带着杨尽忠一起,看向了杨乐。他没说话,意思却表达的足够明显,这不就是一个活证据?

  杨乐的举人身份确实是靠作弊来的,连亭手上这里不仅掌握了书信往来,还有杨尽忠的私印为证,以及帮忙作弊的污点人证。

  “这不可能!”杨尽忠怒目而视,本来想说侄孙莫怕,但杨乐做贼心虚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他真的做了。杨尽忠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立刻转变口风,“老夫一生谨慎,纵使真的是我做的,也不会留下这么明显的证据!”

  连亭当然知道杨尽忠是不可能留下这样的证据的。但杨尽忠把锅甩给别人甩了一辈子,大概怎么都没想到,会被他坑兄坑成习惯的弟弟临死之前搞这么一把。

  杨二是杨尽忠唯一的弟弟,生前多受兄长庇护,行事也算乖觉,虽然嚣张,却多少还知道分寸。可他做这事时已经快要死了,他不能让还没有功名的孙子无依无靠,就选择了兵行险着,打着他哥的名义帮孙子作弊。而正是因为杨尽忠不知情、也不可能同意,杨二才更需要明显的证据来表明是出自他兄长的授意,才能糊弄住旁人。

  杨尽忠从未想过有一天“老实”的弟弟会暴出这么一个天雷。

  在连亭好像在说“你不是什么都能一推二五六吗?这回可算是人证物证俱在了吧”的眼神中,杨尽忠气的差点一口老血喷出。

  如果这就受不了,那后面……你可怎么办啊。连亭轻描淡写地表示:“杨大人还没见识过诏狱长什么样吧?没关系,咱们这就把这个人生的小缺憾弥补起来。”

  作者有话说: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出自隋朝的《从军行》。

第122章 认错爹的第一百二十天: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国子监又放假了。

  絮果和闻兰因相约一起去吃千步廊的胡麻饼。还是那个挂着辅兴坊的小摊,还是那个十里飘香的古楼子前在大摆长龙,人气更甚以往。只是经营早餐摊的一家已经从张娘子,变成了嫁作人妇的张小娘,比起沉默老实的上一辈,张小娘两口子明显更会揽客做生意,也更加热情爱说话。

  张小娘负责掌勺,丈夫招呼客人,孩子跑前跑后帮着力所能及的忙,勤快的不得了。笑容可爱的小童既不认识絮果,也辨识不出北疆王,只会统一喊“大人,您上座”。

  张家的胡麻饼摊扩大了不少,从以前的只能带走,变成了如今支起了数张桌子。桌面一看就使用的很频繁,带着褪不去的时间痕迹,但总会被张家擦拭的干净又整洁。菜单上早点的种类也不再局限于饼子类的干粮,还新增了许多汤汤水水。闻兰因要了面,絮果要了粉,又各自要了一张二两肉的古楼子。

  在等待早餐出炉的过程中,絮果和闻兰因正听到隔壁桌的几人在绘声绘色的讲着这一次的科举舞弊案。

  一个宛如在说书:“这作弊的办法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据说每个给了钱的人,得到的都是与其他人不同暗纹的官制纸。看上去一模一样,乍一摸上去也差不多,只有叠在一起、受过训练的人才能辨出不同。你觉得是糊名,可在人家眼里,大概就和直接写了名字没区别。”

  另外一个朋友捧哏地提问:“然后买通考官?”

  “哪儿用那么费劲啊,直接买通誊抄官就行——”

  “说书”的朋友大手一挥,宛如他就在现场。誊抄官比考生提前一天入场,想要提前知道考题不难,他们是有真才实学的,现场就已经开始在做题、背题,等后面开始誊抄时,遇到作弊链上的卷子,只要根据自己的答案,为对方誊抄时润色一番即可。

  “——人家这一招多绝啊,作弊的人根本不用担心因为卷子内容雷同而被发现,因为这答案就是他们自己的。”

  朋友不可思议的睁大了眼:“所有的誊抄官都参与了?”

  “那肯定啊。”誊抄官,说是官,其实和衙署的差役没区别,一年累死累活干到头,却连养家糊口都不容易。而只需要干了这一票,就能富裕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其他人都答应了,你不答应?那怕不是连誊抄官的位置都得不到。

  这样隐蔽的科举舞弊还不少,连《二梅探案录》的作者都站出来表示,洗女案的原型灵感都来自某地考童生的县试。

  也就是说,这样的作弊方式并不是杨家独创的,他们只是给杨乐联系了这个作弊路子。据絮果事后了解,这样的作弊已经形成了宛如产业链的存在,在很多偏僻的地方都是有钱人眼中公开的秘密,专门提供定制服务。像这样把四成能力的杨乐润色成六成,堪堪过了乡试最后一档的举人线,也不是没有过。

  不过,用这种作弊方式闹到京师会试还是头一次,还一下子就被抓包了。

  “真是已经致仕的杨阁老搞的事啊?他不是也是私学出身吗,这是图什么啊?”

  “那谁知道呢,但肯定是杨家授意的没跑了。你还不知道吗?杨阁老孙子的举人身份就是这么来的。那还能有假?”传闲话的人手舞足蹈道。

  听的絮果很想插一嘴,不是杨尽忠的孙子,是杨尽忠弟弟的孙子。但赶在他开口前,很了解他为人的闻兰因已经先一步止住了絮果的跃跃欲试。絮果这种和谁都能搭几句的性格,到底是跟谁学的呢?未免也太不把别人当外人了。

  闻兰因用一个问题,就把絮果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回了自己身上:“连大伴呢?还在诏狱?”

  絮果点点头:“对,阿爹最近好忙啊。”诏狱里不只有杨尽忠,还有这次因为参与会试舞弊而落马的主考官们。他们与杨家没关系,只是使用了同一种作弊手法而已。只不过杨家是把杨乐运作上去,而他们是反运作,都不需要改誊抄的卷子,只需要把所有用南纸的私学举子卡下去就行。

  礼部为此很是落马了一批官员,叶之初的阿爹叶侍郎反倒因为当初主动上书避嫌的举动,而躲过一劫。

  至于这些官员为什么要这么做,那就还有待东厂和锦衣卫去拷问了。

  絮果对此不是很好奇,朝堂之事,永远有斗争,永远有博弈,也永远有人在你搞我、我搞你。絮果更在乎的是背锅的杨尽忠。

  杨老头快憋屈死了,这事他真的没参与,但却越来越有一种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感觉。没有人相信,他的私印只会用来干“帮自己弟弟孙子作弊”这种小事,这不符合杨尽忠的行事风格。他也确实没有做,真的是他弟弟做的。可惜,已经没有人相信了。

  各地言官纷纷上书要求严查,这背后肯定有事!

  杨尽忠莫名其妙就变成了礼部科举舞弊案的幕后主使,所有舞弊案官员的头儿。即便这些官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一个上线。

  全世界大概只有连亭知道杨尽忠有多冤枉。但那又怎么样呢?连亭反正是不会给杨尽忠伸冤的。他连亭从来都不是个什么好人,杨大人不会第一天才知道吧?

  破笔殷勤的给自家掌印搬了把太师椅,让他坐到了与杨尽忠一栏之隔的对面。

  然后,破笔就带着人一起退了下去,给足了二人谈话的空间。

  “你又要如何?”短短数日,杨尽忠已经快要把诏狱所有的大刑都领略个遍了,在人不人鬼不鬼的折磨中,再难保持体面。他就这样趴伏在草席上,眼神愤恨的看着眼前的连亭。

  每一个来审问他的人都在问,说不说,说不说,但他能说什么呢?那种憋屈比杀了杨尽忠还要让他难受。但杨尽忠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他还有希望,他觉得连亭也就敢变着花样折磨他,是不敢真的杀了他的。

  因为皇帝需要他。

  “需要你什么?不会是你交给年娘子保管的那些证据吧?”连亭等了这么多天,终于等到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他好整以暇地看着杨尽忠,不愿意错过杨尽忠脸上的任何一点变化。

  是的,有关先帝的犯罪证据,都被杨尽忠藏在了化名交给年娘子保管的财物中。

  顺便一说,杨尽忠杀了先帝的证据,被他分开藏在了先帝的陵寝里。纪老爷子开棺后都不需要验尸,就已经看到了结果。先帝是被杨尽忠毒杀的,真是毫无技术含量。而科举舞弊案实在是太大了,让纪关山对先帝陵寝的开棺异常顺利,满朝文武根本就没有人发现这事,也没空去关心先帝死后又遭了什么挖坟大劫。

  杨尽忠以为自己上了双重保险,殊不知什么都没藏住。

  杨尽忠心头一紧,他猜到了皇帝有可能会猜到他把东西藏在哪里,但他不相信他们能这么快拿到:“你不用诈我,纵使真的在那里,你也取不出来。”

  年娘子是不会背叛自己的原则的。

  即便年娘子死了,她也会保证她的继承人无法违背。

  杨尽忠和年娘子斗了这么多年,他还是很了解自己的这位老对手的。从很多年前开始,年娘子就一直在用各种想象不到的角度,来拿捏贪财抠门的先帝,让他做了一些真正有利于民的事情。虽不是次次成功,却也确实做了不少实事。

  若不是后来有北疆战事拖着,杨尽忠毫不怀疑,年娘子最后会想办法设计让先帝杀了他。

  可惜,老天终究还是站在他这边的,年娘子自己病死了。真是好可惜啊,杨尽忠一直想看看年娘子在知道她想要的证据,就在她努力保管的地方但她碍于承诺而没有办法动时的表情。

  连亭长叹了一口气,打断了杨尽忠的妄想:“你了解年娘子,年娘子就不了解你吗?”他也不给杨尽忠再问的机会,直接就从袖中拿出了絮万千留给儿子的银庄守则,还特意当着杨尽忠的面抖了抖,在清脆的纸张碰撞中,念出了最小的一行字。

  “……银庄有义务协助官府衙署冻结款项,积极配合信息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交易日期、交易内容以及客户的身份信息等。”

  商人重诺,这没错。

  但每一个守法的公民,也有义务配合国家对犯罪分子的调查啊。

  “早在你们签订契子时,这条内容就写在上面了。”连亭友情提醒,让杨尽忠睁大他的狗眼看一看,这是一开始就说好了的协议,年娘子可没有违约,“你签了字,就代表你同意银庄对衙门的配合。”

  杨尽忠当时是化名,签字画押的人并不是他,连亭为了找出这个人可是费了一番功夫。不过总算黄天不负苦心人。

  杨尽忠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内容,也想象不到年娘子还会有这么一手。

  因为大概对于杨尽忠这样的人来说真的很难理解,在絮万千的意识里,银庄从来都不是她私人的,只要国家需要,吾辈义不容辞。一如她会用银庄为北疆的战事筹款,一如在连亭对儿子交付了正式的审讯文件后,他儿子就能够通过后门,打开杨尽忠化名托管的所有财物。

  理论上来说,只有信物或者本人可以打开箱子,但絮万千也考虑到了本人和信物同时遗失的情况,絮果就成为了那最后一把以防万一的钥匙。

  不到万不得已,絮果不会开启后门。

  但如今的情况明显就属于很特殊的那种了,絮果轻松找到了被藏起来的所有犯罪证据。

  连亭欣赏着杨尽忠浑浊的眼睛,从最初的不可置信,过度到了“你在诈我”的挣扎,再到最后“这怎么可能”的无能狂怒。

  他不相信,他不相信,如果连亭早就拿到了他想要的,何必还在这里和他废话?对啊,连亭不可能拿到的,不然这些时日连亭都在干什么?

  “因为我在等啊。”连大人气淡神闲,就像是早就预料到了杨尽忠的每一个问题,他真的太喜欢看见对方困兽斗一样的绝望模样了,都不用杨尽忠问等什么,外面就已经有了答案。连亭抬手,指了指小窗外的蓝天,“听。”

  “咻——”

  随着一声爆竹声,全城都开始了庆祝。

  模模糊糊、隐隐约约间,杨尽忠好像还听到了人们走上街头欢呼的声音,他们的嘴里在喊着“北疆大捷”,“我们赢啦”,“陛下万岁!大启万岁!”。

  这样的对话一下子就把杨尽忠拉到了当年,往事历历在目,他好像至今还能清晰的回忆起来,当北疆军赢了的消息传回时,全国有多沸腾与轰动。连当时的杨尽忠都是欣喜若狂,没有人会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强盛安定。

  不对,北疆的战事早就结束了,早在……

  “十五年前。”

  今天已经是北疆大捷的第十五个年头了。

  被生生打没了一代青壮力的北疆人,会在每一年的这天走上街头,追忆曾在蛮族屡屡犯边中的惶恐不安,以及他们又是如何在战鼓擂动中被重新激起血性。他们会纪念无畏烈士的英勇,也会悲痛亲友的天人永隔,但他们最想要欢呼的还是如今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其他地区的民众有不少也会自发加入,因为大家都会记得,是北疆的战神、是北疆军的英灵、是北疆人的坚毅不拔,为他们最终带来了这一切。

  絮果和闻兰因会放假,就是因为这一天是北疆大捷的纪念日。他们已经跟着欢呼的队伍,从千步廊前往了城门口,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看起了一年一度的跳护城河的纪念活动。那是来自北疆的彪悍风俗,天知道是怎么在雍畿流行起来的。但总之,如今已经形成了倾城争相来看的热闹。

  人人脸上都在笑着,是那样的快乐,又是那样地幸福。

  而就在数日前,北疆城内,为照顾烈士遗孀及残疾的老兵而设置的善堂内,他们收到了一笔让负责人都吓到赶忙和年娘子商会大掌柜反复确认的捐赠,因为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大掌柜却只是轻描淡写的回:“这是你们应得的。”

  因为这笔钱就是杨尽忠存起来的那一笔。非法所得,全部充公,还给了被先帝和杨尽忠不知道拖欠多久的北疆人民。

  而就在整理这笔过于庞大的钱财的过程中,某位战死校尉的女儿,发现了藏在箱子夹缝里的证据。字字如刀,句句带血,指向了在几场非常重要的战事中,先帝是如何拖了北疆军的后腿。他不是昏庸,也不是无能,更不是不知道,他就是故意的。

  在这些战役中,有一场便是她父亲战死的白崛山之役,他一直在等待援军,战至最后一刻也没有屈服。

  当时她还是个在女学里读书的小姑娘,接到悲报时,她没有哭,迎回父亲千疮百孔的遗体时,她也没有哭,因为她的父亲在出征前就告诉过她,若真有这一日,她不能哭,也不应该哭,因为他是为了保护大后方的他们战死的,哪怕在生命消散的最后一刻也不会后悔自己的付出。他日魂归故里,他也只会想看到她因为有一个英雄的父亲而骄傲挺胸。

  但在确定这些直指先帝贻误战机的证据是真的时,她哭了,嚎啕大哭,委屈的就像是一个孩子。为她的父亲,为他的屈辱,为他本可以不用牺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8页  当前第9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7/1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宦官之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