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自然。”卫苏笑道:“那小子先在此谢过云水先生了。”
陶弗摇头叹气,“时间还早,最少也得明年春暖花开颍阳学宫才会再次进新人。趁这些时日,你自己多看看书册吧,我会替你多借些书简来,你……你好自为之吧。”
看得出来陶弗是真的关心他,卫苏深深一揖,心中也很是感激,“先生放心,小子定然会努力,不会堕了云水先生的脸面的。”
“我的脸面值几个钱?”陶弗胡须一翘一翘的,“能进就进,不能进老夫这私学你也可以胜任。”
这是在给他留后路了,卫苏点点头,他自然不会辜负云水先生的期望。
接下来的日子,陶弗百忙之中甚至借来了白水县衙中的部分珍贵文献典籍。他因为忙于水源之事,没有太多的时间督促卫苏,只希望他能够用心学成,而不是好高骛远。
卫苏也没闲着,他做助教,其实并没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只不过帮着老先生打理打理学生课堂早读什么的,或者替老先生抽查看看背诵刻写情况。都是十分轻松自在的。
他更多的时间便是看陶弗借来的简牍,书册。好在他记忆力是真的变,态,只需要看过一遍,无论多久远,都能够记忆犹新。
这也是卫苏敢于应承挑战颍阳学宫先生大儒的原因之一,试问开卷考试跟闭卷考试,谁的胜率更大?更别说他还有另一个世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垫底。可以说是作弊第一人了,因此他还真没有将这件事当做很重要的事情。
如今首要目标是能像海绵一样吸收更多这个世界的知识。不得不说,这个世界跟他来的那个世界文化相同又不尽相同,这是他的短板,也是他的长处。
他可能还不太清楚当世的学说,却有着更加广阔浩渺的文化底蕴。不过,文化都是共通的,只要举一反三也能很容易就理解。
所以,卫苏才有底气想试着入颍阳学宫。
现在还早,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卫苏也不是很着急。
私学的老先生也是陶家人,在云水山庄地位也是颇高的。原主卫苏便是在他的教诲下渡过好几年。
听到家主对卫苏的安排,他很是不以为然。卫苏进学那几年,他也没有看出来有什么特别之处来。可是家主怎么突然之间就对他另眼相看了?
想不明白,他还特意去问了家主,当家主说出卫苏的打算时,老先生还不可置信,连连道:“黄口小儿不知天高地厚,家主又如何能轻信于他?传出去不得笑掉人大牙。真是糊涂,糊涂啊!”
传出去,只怕陶弗也得落人口实,最后得不偿失。
陶弗却笑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呵呵,这话还是卫小子说出来的,我等可有这般的胸襟格局?”
“这……”老先生皱眉,他对卫苏的印象还停留在他进学之时,如今看来是他错了。
“此子非池中之物,我等且看着罢!”
第12章
春暖花开,两辆马车缓缓在道上行进。
这马车却与当世的马车不一样,不是一个平板上面围了三面栏板,而是四四方方一个小房子状,还有花窗车帘,也看不见马车里的人。
“这马车倒也新奇,只不知是哪家的?”有路人疑惑。
“嘘!小声点,你没见马车上的家族徽章吗?可莫要祸从口出。”
“俺又没说什么坏话,怎么就祸从口出了?”那人还不服气。
“啧啧!我只是好心好意提醒你而已,颍阳城中的陶家,见到最好还是离远点的好。”
先前那人大惊失色,“什么?陶家,可是那个陶家?”他不识得字,因此也没看出来马车上的徽章是哪家的。
“颍阳城中有几个陶家来?”
那人一拍脑袋,“哎哟!难怪了,只是我们这小地方怎么就会有陶家的大人物来?”
“谁知道呢?人家只是路过罢了,你还真以为陶家贵人会到这破地方来。”
卫苏与陶弗坐在第一辆马车中,他们中间放着一张矮桌,上面摆着棋盘,棋盘上已经放了大半棋子,其中黑白交杂,似是不分胜负。
马车中布置得十分豪华舒坦,人任由坐躺其中,并不会受累。
“真是的亏了能做出这样的马车来,不然这么长的路程,人得累个半死。”陶弗感慨说道。
想当初,他们一行离开颍阳之时,哪里有这样好的马车,一路颠簸,受了不少苦。现在有这样的马车,能遮风挡雨,无论走哪里都方便许多,累了还能随时躺一会儿,再舒适不过了。
他们这是去往颍阳城,云水村的蓄水池早几个月前就已经建成了,效果很不错。不需要用水直接将水储存起来,等要水浇地的时候,打开阀门就能顺着沟渠流向地里,村人直接在田间地头引导就好了,实在是方便实用得紧。
再也没有了水源之争,两个村子握手言和,白水县官府还特意表彰了此项利民之政绩。卫苏没有露面,全由陶弗和端木图两人带领着村老出面承受了。
这大半年来,卫苏早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每日里看记书册文卷,日子过得还算舒坦。
这次去颍阳城是早就定好了的,卫苏家中只有一个妹妹,他自然不放心将妹妹独自一人留在家中,他既然要去颍阳,那是定然要将妹妹给带去的。
这个家并没有什么贵重物品,卫苏和卫蓁兄妹俩拾掇了一阵子,将能用的也都带上了。卫蓁依依不舍,听哥哥说去了颍阳城说不定就不回来了,这祖屋好歹是爹娘留下来的,怎么能轻易舍弃?
还是卫苏劝说了好几天,并且保证以后一定能回来看看,这才让卫蓁心中好受一点。
卫苏这次去颍阳城,不管能不能进颍阳学宫,他都打算在颍阳多待一阵。都知道大城市的机会肯定是比小县城多得多的。就算他进不了颍阳学宫,在颍阳城随便谋个职也能让妹妹过上更好的日子。
前路未知,虽然有陶弗帮忙引路,可真正的道路却是要靠自己走。
卫苏很显然没有过多的担心自己的前路,他自始至终都是乐观向上的。
卫苏听到陶弗的感叹,手中的棋子绕了一圈,最后落在棋盘上,笑道:“那是当然,可惜了没有减震,否则舒适感会更好。”
马车是卫苏画出来,由端木图亲手做的,只能说比起以前的马车来,至少是可以遮风挡雨的。只是这个马车在卫苏看来,依旧有不少的毛病,不过做人可不能太挑剔,以如今的技术来说,已经是最好的了。
陶弗好奇减震是什么东西,卫苏一时半会也说不明白,只得含糊糊弄过去。
陶弗也不再多问,卫苏这个人身上神秘的东西很多,都归结于那个神秘的前辈身上。可陶弗却始终抱着一丝疑虑,然而无论怎么想,哪怕有无数种可能,都是不可能的,也只有卫苏的说法是最为合理性的。
卫苏不想说的问题,便开始转移话题,“云水先生,能给小子说说颍阳城的事么?”陶弗就是从颍阳城出来的,他当然也是最为了解的。卫苏可不想冒冒然一头钻进去,然后四处碰壁,多了解一些当地情况才是最有利的。
陶弗盯着棋局,闻言抬头看他一眼,想了想道:“颍阳城主要由四大世家势力把持,分别是王、谢、崔、陶四家。”
卫苏讶然,没想到陶家竟然是四大家之一。
“四大家一起掌控着颍阳城的平衡,其子弟更是身处各国高位,深受各国国君敬重。这世上更是以能与我们四大家联姻为荣。可以说颍阳四大家乃是当世第一大世家。”
“嘶!”卫苏倒吸了一口凉气,虽然想过四大世家贵族的势力会不容小觑,可现在听来依旧让人震撼。
大世家之所以成为世家,是因为文化的继承,对自己族中子弟不遗余力的培养。如此枝繁叶茂,延续发展,日积月累自然就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像这样的世家,一般都是很排外的,陶弗是陶家出来的,自然懂这里的规矩。而他只不过一介平民,陶弗为何会不遗余力帮扶自己?不仅让自己随意进出藏室看书,还替他张罗相借,为他提供便利。事出反常必有妖,陶弗的目的是什么呢?
卫苏摩挲着下巴,不是他多疑,是陶弗的举动令人费解。如果仅仅是为了感谢自己因为云水村水源的事不领功,那也是像周大夫一样用金钱就能解决的,又何必这样麻烦,还为了自己亲自走一趟。
卫苏向来不喜欢拐弯抹角,想不透,还不如就大大方方直接问出来。
陶弗见卫苏的样子,不问出个所以然是不会罢休的了。摇摇头道:“一个家族想要兴盛繁衍下去,需要的是一代代的人才,而要培养一个人才,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你可知我们陶家近些年已经有了青黄不接的态势,相对于于其他三家,我们陶家从家族第二一直下跌到了最后末名,就是因为后辈子弟没有过于出众之资。继续再这样下去的话,只怕陶家就会跌出四大家族,自然就会有新贵代替,到那时候陶家只有泯然于众人矣。”
“这个问题在我们陶家内部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家中族老早就在想办法解决。族中后辈优质资源就不必多说了,还有从旁支中的选择有天资的孩子着重培养的也有。”
“老夫却与他们观点不尽相同,既然需要人才,又何必分姓不姓陶?平民中依旧有聪慧子弟,为何不择优?若能培养些有用之人,陶家为何不能用之?”
卫苏咂舌,陶弗的想法在现在看来是过于叛逆了啊,培养平民子弟,只怕任何人都会觉得是脑子坏掉了吧。他们贵族的资源藏着掖着都来不及,又岂会去培养八竿子打不着的人。
“因为意见不合,所以我一气之下才会自己出来,想着能自己凭借一己之力实现自己的想法,可是这么多年,却一事无成。”陶弗叹气。
卫苏若有所思,“所以先生建的私学才会收云水村人的孩子?”
陶弗默然点头。
卫苏心中一凛,肃然起敬,能打破世俗成见做到这一步,世上能有几人?书本文化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普通人想要接触到简直是难上加难。卫苏能够有识字的基础,也是运气,遇上了陶弗这样的人。尽管陶弗也有为陶家考虑的因素在里面,可是能打破文化禁锢就是大善举。
他朝着陶弗拱手一礼,动容道:“先生能做到有教无类,乃是世人之幸。”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嘿……”陶弗摇摇头,“我还差得远呢!不过真能有教无类,达成我之所愿,也是幸事。”
卫苏真心实意的说道:“小子还早多谢云水先生,我才有今日。”如果不是有陶弗,原主又岂会读书识字?自己穿越而来,就算是个文化人又哪里敢随随便便露馅?别人还不得一把火当妖怪给烧死。
“其实圣师创建颍阳学宫,一开始的初衷未必就不是这样,让所有人都能读书识字,开化民智。只不过后来却被世家大族掌控,到现在……”陶弗摇摇头,如今颍阳学宫成了当世第一大学宫,早就与至圣先师的初衷相违。他叹了一口气,话也说不下去了。
“此事并非一人之力可以达成的,想要改变如今的现状,只有从根本上改变。”陶弗的低落情绪卫苏看在眼里,他劝说道。
便是在后世,如此的制度完善下,也用了几十年才算普及了教育。如今这天下四分五裂,各国制度行政都不尽相同,再加上贵族把持,的确很难有效果。
想想历史上每一次的变革,哪一回不是腥风血雨一场?慢慢来吧,或许可以先埋一颗种子,等到几代之后就能发芽了。
陶弗叹了口气,摆摆手,“不说这些了,下棋下棋。”
卫苏也不再多言。前路漫漫,未来的路还长。
第13章
颍阳城不愧是当世第一大郡城。
卫苏不得不感叹特权是真的好用,许多人还在城门口排队等着交入城费,他们有陶家族徽的马车已经大大方方的进了城。
尽管他们的马车在人们眼中看起来很有些怪异,却没有人敢议论。
卫蓁好奇的拉开车帘四处张望,第一次来到郡城,她的眼里充满了好奇。在这个陌生的郡城里,除了哥哥,她一个人都不认识,将来要在这城里生活下去,她还真有些发怵。
卫苏放下手中的竹简,拍了拍卫蓁因为紧张而捏着衣角的小手,笑着道:“不用怕,一切都有哥哥呢。”
卫蓁嘟着嘴,强自嘴硬小声说了句,“我才没有怕。”
看卫苏笑眯眯的样子,卫蓁失落的低下头去,低喃道:“我们真的就不回去了么?”
卫苏笑道:“不是不回去,等两三年,我们在颍阳城立稳了脚跟,到时候我们也可以回去看看的。”他轻轻揉了揉小丫头的脑袋,“阿蓁,颍阳城是好多人都向往的郡城,我们在这里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哥哥发誓,将来一定会带着妹妹过好日子的。”
卫蓁眼眶有些红,她知道哥哥说得是真的。哥哥已经不像以前,以前他敏感又脆弱,成天怨天怨地却又不努力,只顾着自己,从不考虑别人的想法。而现在的哥哥分明还是从前的模样,却更自信而强大,他说会让自己过好日子就一定会的。
好在少女的伤感来的快去的也快,卫蓁没一会儿就被外面的繁华吸引了注意力。
马车越行越慢,原本宽阔的大道却围了许多人。卫苏还没注意到,前面已经有陶家仆人过来禀报,说是前面似乎出事了,围观人众,将路给堵了。陶家主特意派人过来询问卫苏是直接改道,还是等官府处理了再行。
卫苏微微一笑,“客随主便,我们怎么都行。”
那仆人去前头马车告诉陶弗,陶弗也没想到今日回颍阳竟然遇到这样的事情来。如果转道的话,只怕得绕个大圈子,还不如等等看。
一般城中出了事,官府都会第一时间出面处理,想来也要不了多长的时间就能通行了。
这时前面打听消息的人已经回来了,“是崔家小公子骑马撞了个老翁,与老翁一起的老妇发泼打诨,要找崔家小公子讨个说法。”
陶弗一愣,“崔家人?嘿嘿,奇了,那老妇是何等来路,竟然也敢扒着不放?”
陶弗好奇,便也不愿意绕道了,能看看热闹也是不错的。
卫苏牵着卫蓁也走了过来,听到前因后果,不由问道:“崔家,可是先生说的四大家之一?”
陶弗点点头,“不错,哼!崔家人一向在颍阳城中横行无忌,崔家小公子崔十七更是个混不吝的,只有他找别人的麻烦,又哪里敢有人找他说理的?”
他们陶家与崔家一向不睦,崔家十七郎更是在颍阳城出了名的混世魔王,陶弗对这个崔家小公子也是没有半分好感的。
那仆人低头道:“那对翁媪好像是刚从外地来的,想来是不懂规矩的,而且……而且……”
既然是外地来的,不懂规矩那就很正常了。只是一个老翁老妇而已,崔家怎么就脱不了身,还大庭广众之下闹那么大?崔家护卫是干什么吃的?
“而且什么?”那人明显话没有说完,陶弗不耐的问。
那仆人不敢隐瞒,隐忍着笑意说道:“那妇人也是有一把子力气的,而且有练过一些拳脚。崔家十几个护卫都被她撂倒了,此时她正抓着崔十七,崔十七又白又嫩的脸都被她抓破了好几道口子。”
听他这么一说完,陶弗想象着那样的情景,也忍俊不禁起来,此时不看看笑话怎么对得起他的姓氏?陶弗难得好兴致的朝着卫苏说道:“走,咱们也去瞧瞧崔家小公子的狼狈模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