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导致,上京城中掀起了一股泡面风,空气里都尽是泡面飘香。
上京城,城防营中。
赵又霖刚结束探亲假,回到军营。
她是去年才主动参军的,她家里姐妹多,地少,穷得饭都吃不饱,想娶夫郎都得自己赚钱。
所以她仗着自己有一把力气,入了军营,想着凭本事混个军功。
只不过如今天下太平,四海之内无战事,军营里平日里也就是常规的训练,每隔几日分队依次出营巡逻,日子过得也算轻松自在。
虽然没有挣到军功,但每个月的饷银都是按时发放的,所以现在家里的日子也比以前好很多了。
这军营,她觉得哪里都好,就是餐食实在是太难吃了。
她是农家女,小时候肚子都吃不饱,所以根本不会想着浪费食物,可军营里的饭菜实在是难以下咽。
咸了淡了,吃到泥沙石子儿,这些都算是小问题,臭肉腐菜这才是常规操作。
每次吃饭都是一种煎熬,却又不得不逼自己填饱肚子,要不然根本没有力气训练。
可现在不一样了,她这次回家探亲,发现了一种面食,味道好,而且吃起来也方便,价格更是便宜。
所以他一次性买了200文钱的面饼,一共六十块面饼,他给家里留了十块,带了五十块到军营,平时再去伙房买几个馒头,一个月也就够吃了。
怎么都比吃火房的饭菜好。
她已经是第二年兵了,第一年兵每月只有600文饷银,第二年就涨到800文了。
所以她每个月花200文买面饼,对她来说其实没有太多的影响。
她努力赚钱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衣食住行吗?
她才不要像许多老一辈那般,辛辛苦苦赚点钱,舍不得花,舍不得吃的,临老了,一天好日子都没过过,两眼一翻就走了。
“赵又霖,你在吃啥?咋恁香呢?”
中午,赵又霖就拿了块面饼到伙房接了一大碗开水,再拿了个盘子盖起来,等泡面泡发。
只是这盘子盖得不严实,满屋都是泡面的香味儿。
原本就吃着十分难吃的餐食的小兵们就围了过来。
他们军营里的饭菜难吃是出了名的,每个月有三天的探亲假,每次回去都会自己带一些吃的东西过来。
他们也都很默契,因为吃的东西放不了太久,大家也就不可能带很多过来,所以他们都会非常主动的避开,不会去蹭吃的。
这算是这营长久以来养成的默契了。
可这回不同啊,这泡面实在是太香了,跟他们面前的比起来,他们面前的简直比猪食还不如,这要如何下咽?
所以他们派了个社牛性格的大姐大过来问问,看能不能卖点给他们。
赵又霖见时间差不多了,掀开盖在了面上的盘子,那股香气顿时更加浓烈了。
四周响起的咕噜声跟打雷似的,不知道是咽口水的声音,还是肚子饿得咕噜的声音。
“这个叫泡面。”赵又霖说,“我也是前几日回家探亲时发现的,就是一块面饼,用滚水泡一下就能吃,特别香。”
大姐大咽了咽口水,“..”真的大可不必强调特别香这三个字,她们都闻得到。
现在更想吃了,怎么办?
“姐妹儿。”大姐大一副自己人的模样,坐在了赵又霖旁边,“你看,咱都是一个营里的,能不能匀几块给我们尝尝,我们付钱的。”
赵又霖愣了愣,照理说,平时里姐妹们都会互相照顾,匀几块面饼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这个面饼,基本上是她这一个月的伙食,要是匀出去一部分,那就意味着她有好几天都得吃食堂的餐食。
想到那餐食,她就觉得满嘴苦涩。
她这支支吾吾的欲言又止,基本上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要是以前,大家也就放弃了,可这回,她反而被人给围了起来。
五十块面饼,最后剩了五块,这还是她拼死抢回来的,哪怕是面饼碎成了渣渣,她也拿油纸好好包裹起来了。
姐妹们也没白拿她的面饼,一人给了她十文钱,算是按照市场一碗素面的价格了。
赵又霖是哭笑不得,赚钱了,理应是高兴的,但她剩下的一个月要怎么过啊?
要知道,军营里除了每月三日的探亲假,是不能随便出营的。
哎..
赵又霖想了想,找到明后天该轮到探亲假的一个姐妹,拿了一兜子钱过去,好声好气的跟她说,让她帮忙带六十块面饼回来。
那姐妹也是抢泡面的一员,自然是一口就答应了,随之,让她代购泡面的全都围了上来,看她的眼神仿佛是在看什么香饽饽。
过了几日,军营的伙房管事儿发现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少了,每天要热水的人却是越来越多了,而营地的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食物的香味儿。
伙房的伙妇是管事儿的亲戚,她也知道自己这亲戚做饭难吃,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拿了回扣,饭菜都是次品,很多菜叶子都是快烂了的那种,肉也是不新鲜的。
当官的那些平日里很少来这里吃饭,偶尔吃一回,她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新鲜餐食,或者找人去林子里打的野味,所以她一直肆无忌惮。
可这回不一样了。
别看吃饭的人少了,她能拿到的回扣更多,但每日送菜的车越来越少,来这吃饭的人也越来越少,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纸是包不住火的,没几日,来军营巡视的大将军就发现了端倪。
城中的面饼铺子已经在开分店了,生意十分火爆。
这日,一行骑着高头大马,穿着铠甲的军士来到了面馆门口,后面还跟着一辆马车。
百姓们对当兵的有着天然的敬畏,纷纷躲到了后面,却又忍不住好奇的窃窃私语。
“你们说是不是这面饼店的老板犯了什么事儿啊?”
“不会吧?我还打算买上几千块面饼去其他府城卖呢。”
“这面饼还挺好吃,要是以后没得卖了,我哎..”
“早说过这么便宜的面饼肯定有问题了,这将军都找来了,我看啊,这面饼店开不下去了。”
..
百姓们众说纷纭,这时候马车里下来一名身高九尺,眉目冷肃的老将军。
有人惊叹:好高大的女人。
在女尊,男子一般六尺左右,寻常女子七八尺就算高个子了,这将军虽然年纪大了,但背脊挺拔,丝毫不输年轻人。
有人认出她来了,“那是镇国大元帅。”
天呐,大元帅已经多少年没出现过了,听说是八年前一场战事,伤了身子骨,一直在养伤。
这,怎么突然出现,还是来一家面饼铺子?
老将军进了面饼铺子,让招待的小二把管事的叫了出来,好言好语的说要谈一笔生意。
收到消息的许诺风笑了,她原以为能引一个百户长或者千户长就不错了,却没想到引来了许久不出山的老元帅。
一个想买,一个有意跟军营搭上关系,生意谈得很顺利。
许诺风也算是完成了阿轻交代给他的任务,跟军营搭上了关系。
送走了老元帅,许诺风又恢复了冷静,她还得去见一个人。
山匪的二当家。
就像阿轻说的那样,人只要有欲望,那就一定有弱点。
那二当家进山之后,取了一房夫郎,前段时间,她夫郎给她生了个女儿。
她做山匪,是生活所迫,但不能让她的女儿以后也是山匪,她想让女儿去读书识字,好好做人。
想到许诺风给她承诺和那一笔她曾经想都不敢想的银子,她妥协了,她同意了去做证人。
作者有话说:
v前应该就可以解决阿轻的故事了。
第22章 一路跪拜
请青天大老爷为我许家主持公道
这二当家的,她虽然是山匪,但从来没有杀过人,甚至跟她一起上山的那一批小乞丐都没有杀过人。
在她决定要自首并去作证的时候,就已经拿自己的积蓄遣散了跟她一起上山的姐妹们,让她们下山办了户籍,再买几亩地,勤勤恳恳,过几年再娶一门夫郎,总能慢慢把日子过起来的。
至于她自己,她是山匪二当家,虽然没有参与过杀人放火,但两三年的徭役是跑不掉的。
但许诺风答应过她,会帮她照顾家小,也会从中周旋,让她早日跟家人团聚。
京郊一座两进的院子里,一位脸上有疤的年轻夫郎抱着孩子,他的妻主在正堂跟另外一个女人说话。
他知道,那个女人能让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
他本就是被大当家那一伙山匪掳上山的男儿,而他为了自保,划伤了自己的脸和身子。
好不容易逃下山,但家里人依旧觉得他失了清白,不肯要他了,所以他只能回到山里,给山匪们打个杂,勉强混口饭吃。
后来他妻主出现了,她不嫌弃自己,还正儿八经送里一个银镯子当聘礼,然后拜了堂,娶了他当夫郎。
他是痛恨山里的匪徒的,但人做错了事情,总要受到惩罚的。
这间两进的宅子是那个女人给他们安身立命的地方,他知道妻主要离开了,他会守好他们的家,等妻主回来团聚。
二当家交出去一封信,“这是那王杰瑞曾经给大当家写的信,里面写得很清楚,他们的计划,在什么地方劫杀,拿了多少钱。”
正是因为她会写几个字,这才有了机会被提拔,混了个二当家。
而这封信便是她当初亲自念给大当家听的,大当家为了留下证据要挟那王杰瑞多给钱,就把这信留下了。
却没想到这封信成了王杰瑞的催命符。
许诺风也是没想到这二当家居然还有这么强而有力的证据,毕竟人证物证都有,才能彻底的按死王杰瑞。
再加上她还有以前找到的一些证据,这回肯定能给许家母父和她自己的母亲报仇了。
如今,他们搭上了军营的路子,也不怕那王杰瑞在背后找人疏通了。
虽说王杰瑞这些年大部分的关系都来自许家,但难保有只看钱财不看人的贪官,有大元帅在他们背后,稳妥许多。
这时候,许诺风都不得不佩服阿轻了,居然想到了这么长远的事情。
毕竟以前虽然也有送军营的布料,但那是跟户部对接的。
许诺风这边已经稳妥了,阿轻这边也没有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