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重复说半个月都不嫌烦,张婶子手插着腰喷着唾沫星子又说一遍:“这十里八村的谁还不知道,那什么学、学台什么……”
学台悬牌。
这事发生在去年春,原身顾兆去府县参加院试,也就是考秀才。院试三年考两次,原身考了六年,四次,这次非但落选,还被挂在牌子上当做反面教材批评。
考中的一块牌子,上面是秀才名单。旁边立一块牌子,上面就有顾兆名字,考官批责:文理不通。
顾兆这名字就成了整个县府读书人的笑话。恰好十里村中了一位秀才,这事又传到了邻近几村,顾兆颜面丢失。
这也就是为什么继母提出断了顾兆读书银钱,顾父会同意的缘由了。读书本来就花钱,顾家供读了十年,前面都给了,要是有指望是轻易不可能断的,除非顾兆不是读书的苗子。
反过来说,要不是因为学台悬牌被批责,顾兆即便是想上门当黎家赘婿,顾家都不可能会答应的。
读书可是能改换门庭的,顾兆上了门当了赘婿,那以后换的也是黎家的门庭,和顾家没干系了。除非,顾兆绝不可能在读书上有希望。
今年顾兆上黎家门当赘婿,去年的事又被拿出来当笑话。
村里人不明白学什么台,但知道真脑子聪明读书好的,是不可能当上门婿的。
黎周周捡着避开村里门户的小路走,一脸严肃,可仔细看是担心。黎周周怕相公把张婶的话往心里去,不好受。
“杏哥儿还没出嫁时候,我俩跟着二婶子学绣花,杏哥儿学的又好又快,我就很笨,怎么都学不好,阿奶说我是根木头不开窍。”
“后来我就一个人琢磨,练的时间多,现在就会了,也能看了。”
杏哥儿是黎二家的哥儿,比黎周周小一岁,早嫁人了。
黎周周还没怎么宽慰过人,话都是在心里过了几遍的,说完还想是不是没说好,不由看向相公,正好被看了个正着。
相公也在看他。
泪眼汪汪的。
黎周周顿时手足无措起来,“相、相公怎么了?我是不是说错话了?”
“我知道周周是勉励我,没有说错,我是感动。”顾兆双眼清澈楚楚可怜,要不是大白天,手里拎着桶,就能扑上去抱老婆了。
顺便脑袋还能蹭蹭老婆胸肌。
他身高这会正合适。
黎周周本来说的小心翼翼,现在那股小心没了,只觉得小相公可爱,心中油然升起一股劲儿,肯定说:“相公你读书一定行。”
不行也得行。
顾兆想。科举是一定要考的。他本身没多大的野望志向,现代有些小钱,不结婚了,随便找个小城市窝着都能过的平平淡淡安稳日子,可现在不同。
大历朝如今处于安稳期,百姓吃饱穿暖算是安居乐业,可再过六七年,蛮夷、海寇狼虎环绕,发动了几次小战争,再往后税收加高,开始打仗了。
古代的百姓靠天吃饭,靠上位者恩施,半点自己的选择也没。
顾兆刚才在那些瞧热闹的婶子阿叔面前说的不是假话,他在这个时代,成了亲,自然以周周为首,以黎家为重,尽自己所能庇护这个家。
“周周的绣花我见过,好看,还是周周亲手脱下来的。”顾兆便顺着老婆话顺下来。
黎周周一下想起来了,他绣的最好看的还是他穿的婚服。
洞房那晚,他主动脱的衣服。
大白天的,相公说这样的话,是不是调戏他?黎周周不确定,他没听过这种话,还是和杏哥儿一起干活时,听杏哥儿学的。
村里有男的专门挑哥儿说些下流话,占哥儿便宜。杏哥儿遇到过。
黎周周从来没有。那时候还松口气,觉得他长成这模样也不是坏事。
可如今——
黎周周压着脸红看过去。顾兆装的一脸清纯不做作,还眨了下眼睛,单纯无辜问:“我说真的,周周亲手绣的婚服真好看,我那身嫁衣当晚都没仔细看,周周你就给我脱了——”
“别、别说了。”黎周周脸红压不住了。
他不仅给自己脱了衣服,还给漂亮的小相公脱了衣服。
杏哥儿说了,妻子就要照顾伺候相公的。他没做错啊。
现在被相公提起来,黎周周觉得害臊,可一看相公坦坦荡荡的,是真的夸他绣活好,压根没调戏他那个意思?都是他想歪了。
“我、我去打水了,回头还要洗衣服呢。”黎周周走得快,留给小相公一个背影,和两只红彤彤的耳朵。
顾兆脸上单纯无辜的表情全然没了,眼底笑意,嘴角也上扬。
周周真好玩。
黎周周在河边打水,都不敢直视看相公,脑子也乱糟糟,全想刚才绣活、洞房、脱衣服的事,张婶的挤兑嘲讽和替相公生气倒是忘得干净。
厨房大水缸添满,来回跑了三趟。
顾兆拎俩空桶,就这点活,是一身薄汗,脚掌走的酸,反倒黎周周没事人一样,水缸盖好了盖子,卷着袖子进屋一会出来抱了一盆衣服。
有俩人的,还有黎大的。
“相公我去洗衣服,你别陪我了,河边都是哥儿阿婶女孩子。”就算相公要陪,黎周周这次都不愿意。
顾兆也不打算跟,他过去也是拖后腿,耽误周周工作。
“好,我在家看书,你去吧。”
黎周周这才放心,端着洗衣盆出了远门。顾兆休息了会,喝了杯凉茶,开始整理书笼。他的陪嫁除了床上四件套和衣服外,最值钱的就是这一箱书了。
这个时代书很贵,顾家自然不可能让他把书带走,顾兆还有俩弟弟,顾兆不中用了,顾家还想着培养其他能光耀顾家门楣的真正顾姓人。
他带的书都是手抄本。在等周周来迎娶的那半个多月,顾兆没闲着,一边手抄书,一边获取信息。
笔墨纸砚都是最便宜的。
顾兆摊开抄的书,字不好看,笔墨也透纸看的费劲,但条件就这样,定了神,开始做归纳总结笔记。
原身虽然有十几年记忆,但当地方官吃喝玩乐行,书房满书架的书都是摆设,原身很少翻看。至于十几年前中秀才那次考试题目是什么,那压根想不起来。
倒是去年院试的题目原身记忆清楚,奇耻大辱嘛。
顾兆觉得挺好,真题复盘了。
河湾湾。
这处是西坪村人洗衣服的地儿,水流缓,河边大石头也多,背后是大柳树,夏天时凉快,冬日里这处背风。
黎周周今天来的晚了些,河边杏哥儿给招手,说:“你今个怎么晚了?”
黎周周没好意思回话,难不成说他和相公玩闹给耽误了。
“是不是你那小相公陪你去打水了?”杏哥儿早知道了,故意闹周周,笑说:“都传遍了。”
洗衣服无聊,大家就说说闲话聊天。
黎周周对着其他人倒是不脸红,嗯了声,开始放盆洗衣服。
周围竖着耳朵听的顿时觉得没意思,三三两两又说起别的。唯独杏哥儿贴近了,小声絮叨说:“我听说了,张家的又编排说你了,那个老货,记恨你拒了她侄子,她那侄子长得跟大马猴一样,还没我高,干瘦的短命鬼一个也好意思张大嘴要十两银子给你当哥婿呸……”
张家的就是说张婶,夫家姓张,平时面上叫一声张婶,不痛快了就是张家的,张家屋里的。
杏哥儿说了会儿,见黎周周不说话,锯嘴的葫芦,还跟以前一样,顿时没好气说:“我给你出气呢。算了,不过今儿不是三朝回门吗?我还以为你陪你小相公回东坪村了——”
黎周周手里棒槌掉盆里了。
“还要回门?”
“是呀,这嫁人就要三朝回门,你娶了你相公,按道理是该陪他回去的。”杏哥儿越说越确定,周周可是跟男人一样娶顾兆回屋的。
那顾兆可不是小媳妇的礼节了。
第4章 村中闲话4
大历朝民间婚嫁风俗,三朝回门,成亲当日不计算,女方进了男方家门,洞房后第一个早上敬过公婆儿媳茶,从这日开始算第三日。
正好是今日。
“周周你这还没洗完呢。”
杏哥儿纳闷喊住人,怎么洗一半就往回跑。黎周周端着木盆,头也不回说:“我晌午过了再来。”两条长腿快步走。
“急什么呀,这天还早……”杏哥儿看人跑的都没影了,只好收声,想起来刚周周来时提的三朝回门的事。
不会因为这个吧?
他还以为周周不往心里去,他说完了,周周那还在洗衣服,结果洗一半这会跑了。
黎周周端着衣盆回屋,他是连走带跑回去的,到了家门口,才慢下来,轻声推门进了院子,先将衣服盆放在台阶上,进灶房,在橱柜里掏出罐子,油纸铺开,里面干炒的瓜子果脯到了些,包好后,将罐子包好重新放回去。
这是成亲时剩下的。
黎周周拿着干货,知道相公在屋里看书,没有吱声,出了院门往隔壁王婶家里去了。
西坪村百来户人家,黎、王、张三姓最多。王婶人还不错,在黎周周年纪小没力气的时候,也帮过几把,像一些费力气的活计,还教黎周周缝被子、做鞋。
那时候黎周周和黎大父子俩就住在一间破顶的茅草屋,也没灶房,在院子盘了个灶头烧饭。后来黎大将一间茅草屋换成了两间泥屋,两间又成了现在的三间青砖瓦房。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王婶对着黎家就远了些。
王家没院墙,除了黎家扎的那一堵墙,其他地方时空的,自然也没院门。一打眼过去,院子种着菜,后头三间正屋是黄泥夯实的,屋顶用瓦片混着干草遮着顶,旁边侧屋灶房直接茅草屋。
王婶生了三个,大儿子前年成家,二儿子十二岁,还有个闺女四岁。一大家子挤在三间正屋睡,王婶平日里抠的也紧,没办法,孩子见风就长,再过两三年可不得给老二娶媳妇,住不开,还要在盖房子,都是花钱。
“阿娘,周周哥来了。”
王婶从灶屋出来,说闺女,“玲玲现在要改口喊阿叔了。”
哥儿成了亲了,年纪小的娃娃就该喊阿叔。
黎周周跟王婶问了好,将手里的油纸包递过去,问:“王婶,我来是想问下回门要带什么东西?”
“回门?”王婶被问的懵了下,才想起来了,没接东西,拍着脑门说:“诶哟你看我这脑子,你家是招婿,今天这是成亲后第三天回门日了。”
黎周周将油纸包塞到玲玲手里,不等王婶拒,说:“是成亲时的瓜子花生,不值几个钱的。”
“就一些话还带东西。”王婶嘴上这么说,脸上却笑着,也没推辞,让闺女拿回去放屋里,一边说:“我家老大娶媳妇儿,当时回门带了肉、糖、酒,这三样必不可少。”
“不过你现在去来不及了,回门要赶一大早的。”王婶看黎周周表情不太好看,刚收了东西,不由宽慰两句,“你不懂,家里人也该操心,都已经这样了就准备齐全,挑个早上去,别过了正午。”
黎周周装了满肚子的懊恼,从王家回去。王家灶屋里,大儿媳刚听见了,这会听婆母唏嘘说:“你说说就算是分家了,还真不管不顾了,大儿子哥儿招婿,黎家老两口连回来吃口酒都没有,真是断了个干净。”
“二房黎二媳妇儿也不提两句,也是当二婶的人,当天你瞧瞧那架势,过来上桌吃饭,吃完嘴一抹,忙都不帮,这是看准了黎大家没出路,巴着攀府县里的那位。”
大儿媳才嫁过来,不清楚内里,就问:“娘,怎么就断的这么干净呢?”
树大分枝,人多了自然分家。村里也有分家的,但也没见谁家像黎家那样,老太太老头连亲儿子都不管不顾了,周周虽说是哥儿,但也是黎家的血脉。
“这话说来长。”王婶剁着菜,咚咚咚的响,才说:“周周也是个可怜孩子,他那阿爹哥儿,是被黎家拖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