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邵承转头时,忍不住的抿住了唇。
坐在床上的么儿小小的,白白的,但脸颊却泛着一层红,像是被拨了红皮的花生米似的。他明明之前还和么儿一起在农村的后院里冲过凉,早就熟悉彼此的样子了,但是今天猛的看到,竟然还是一愣。不过他这会儿到底才十三岁,还要再过一个月才能到生日。贺邵承心里也没有什么别的念头,只是走到了床边,拉着么儿下了床。
“会着凉的,快点去洗澡。”
陆云泽还在蹭呢,找了个东西就抱住了,只觉得大脑晕乎乎的,仿佛面前的人是那个长大了的,会欺负他的贺邵承,“不冷,我不觉得冷……”
“么儿……乖。”贺邵承的眸中都多了一点无奈,但看着对方的目光却又满满的都是其他人得不到的温和。
他折腾着才把有些醉了的么儿送到了浴室里,温水放出来,陆云泽一冲也就乖了,自己在里头洗澡。不过里面没有毛巾,他冲了一把之后还喊贺邵承给他拿,贺邵承便尽职尽责的从柜子里拿了大毛巾出来。两个人都冲洗完毕,又一块儿在镜子前面刷了牙,洗了脸,弄得干干净净的之后才回了床上,一人躺在一边。
“贺邵承……晚安。”陆云泽抱着枕头,吸了吸鼻子,已经因为酒精困的不行了,“那个烧烤还蛮好吃的……就是,有点辣了。”
“下一次还是少加一点……”他嘟嘟囔囔的,睡在单人床上居然也没觉得不适应,一边念叨着烧烤一边睡着了。
贺邵承在另一边的床上,关了灯,却是依旧睁着眼睛。
屋里开着空调,被子也很柔软,一切都很温暖;但是因为身边少了个么儿,他却无论如何也闭不上眼睛了。连贺邵承自己都感觉到这种情绪的古怪,让他不住的在黑暗之中皱眉,然而事实就是如此——他想要和么儿睡在一起。
无论是曾家村的硬板床,还是县城的软垫子,或者现在的宾馆……他都想要身边有个么儿。
眼眸尝试性的闭上了,贺邵承安静的试图入睡,可无论闭眼多久,意识都依旧清晰着。耳畔已经能够听到陆云泽在另一边浅浅的呼吸声,他明知道么儿就在不远处,但因为胳膊没有被熟悉的人抱住,却还是睡不着。墙上的时钟不断走着,大约是外面有霓虹灯的光照进来,贺邵承还看清楚了此时的时间。
已经凌晨一点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掀开了自己的被子下了床。
陆云泽睡得迷迷糊糊的,就感觉到身边挤进来了一个人。
彼此的体温和气味他已经很熟悉,因此也没有任何抗拒,还自己往边上挪了一下,给贺邵承让个位置。他虽然睡着了,但也记得今天是住的酒店呢,贺邵承明明有自己的床……
“你干嘛睡我这里来啊……”他的嗓音软软的,哑哑的,眼眸还很艰难的抬起了一条缝,在黑暗之中看着躺下来的贺邵承,不得不又分了一半的枕头给他,“呜,蒜味……还是有蒜味。”
贺邵承抿住了唇,刚才所有的不适应却是在躺进么儿被窝的一瞬间消失了,“我那边太吵,睡不着。”
“哦……”陆云泽想了想,觉得也是,贺邵承那头比较靠窗,外面就是大马路,来来往往有车子什么肯定是吵的。不过他自己好像也没听到什么。困意又一次涌了上来,他也不计较了,只是抱着贺邵承的胳膊,蜷起来哼哼了两声。
刷了牙还是有蒜味……
“下次……还是,不随便吃蒜了……”他呼着气,倒也不是嫌弃贺邵承,因为他自己嘴里也有那股味道。果然吃蒜就是吃着开心,吃完不能见人,“唔……睡了……”
贺邵承缓缓的吐出了一口气,终于能够闭上眼睛,安安稳稳的进入深眠之中。
第57章 出门溜达
因为昨夜睡得晚,贺邵承今天难得也起晚了一点,到早晨八点才睁开眼睛。陆云泽这会儿已经穿好衣服在边上喝水了,还拆了一包地瓜干吃着,轻微的咀嚼声像是屋子里出了一个小土拨鼠似的。看到贺邵承终于睁开了眼睛,他也就笑了,放下了茶杯和自己那一袋地瓜干,小酒窝一动一动的:“你今天睡好久。”
“嗯……”贺邵承坐了起来,床头连要换的衣服陆云泽都已经给他拿好了,直接套上就行了。
“我刚刚去问过了,这个旅馆不提供早餐,我们还是得去外面吃……刚好这块儿走一公里就有一条商业街,我们可以去看看,就当出来旅游的……你要是想买什么股票的书研究研究,我们也可以去找找有没有书店……”他絮絮叨叨的说着,终于站起来了,“贺邵承,你赶快去刷牙洗脸,我肚子都饿了。”
“好。”他刚套上毛衣,下床又穿了裤子,不过毛衣的领口却有些翻着,自己没注意到。陆云泽就凑了过来,伸手给他整理,把皱着的领子仔细的翻好了。贺邵承里面穿的是一件浅灰色的毛衣,还挺搭配他的皮夹克的。
而贺邵承却只嗅到了么儿身上淡淡的地瓜香。
“快去刷牙。”陆云泽整好了他的领子,又一下子坐回床上去了,重新拿起了自己的小零食塞了一个到嘴里,“现在还有蒜味儿呢……我们昨天也就只吃了个蒜蓉茄子和蒜蓉扇贝,怎么味道就这么重呢?”
“烧烤料里应该也加了蒜,下次少吃。”
贺邵承去洗漱了,卫生间里很快就传来了哗哗的水声。
他们刷牙用的牙膏也多,昨晚加上今早,就已经把一个迷你牙膏刷完了,得和老板说一声,再添点肥皂、牙膏这种日常用具。贺邵承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刚擦过的面孔上还有水滴往下流淌。或许因为那四分之一的日耳曼血统,他的长相和身高确实要比同龄人成熟许多,再加上眼眸中不同于青少年的那份眼神,如今已经根本不会有人猜到他其实还要再过一个月才年满十三周岁。
也怪不得走出门去,别人都以为他是么儿的哥哥。
贺邵承停顿了片刻后才把毛巾绞干,挂到了一旁的架子上。洗手台上还放着陆云泽拆开用过的小梳子,他拿起看了看,这才放到牙刷杯里去了,因为他自己是个寸头,根本没有可梳的地方。洗漱完毕,他也就出了卫生间,拉开衣柜拿出了彼此的外套。
陆云泽也吃的差不多了,拍拍手过来穿了大棉袄,又成了一个圆圆的球。
两个人一块儿下了楼,也没带什么,就贺邵承继续拿着皮夹子放在内袋里头,随身携带着他们的银行卡和两百多块现金。接下来还需要再住几天,两个人又去前台续了费,直接给了接下来三天的房费。
因为付钱很利落,前台的服务小姐还颇为热情的给这对兄弟指了吃早饭的摊子,说就在他们旅馆后头的住宅小区里,有个卖馄饨的摊子,味道特别好。
陆云泽顿时就有些想尝尝了。
“我们去吃馄饨吧?也不知道有没有小馄饨……我还挺喜欢在小馄饨里加点醋和辣椒的。”手放在贺邵承兜里,他自己的帽子也拉好了,另一手还藏在棉袄的口袋,总之是一点冷风都不肯吹的,“只可惜没带曾姥爷的辣椒来……平常我们家过年也会包馄饨的,全村都用的是曾姥爷的辣椒,吃一口特别爽。”
“真的?”贺邵承才来了半年多,当然不知道过年时么儿和曾姥爷会做的事情。
“嗯……让我想想……事情还蛮多的,先要炒瓜子花生这些,然后姥爷就要做辣酱,分到每一家去……隔壁李婶也会送他们家的腌菜过来,总之吃的东西一下子就多了。除夕夜前一天,我和姥爷会先去扫墓,扫完了就在街上买一沓馄饨皮和一点肉……回去剁碎了做青菜肉馅的馄饨。”他说着就笑了,已经和贺邵承一块儿进小区了,“等回去了就差不多了,今年过年还早,一月十五就除夕了。你生日都在初十一呢。”
贺邵承安静的听着,左手还握着么儿,暖和的很。
他们问了路,这才找到了藏在小区里头的馄饨摊子,直接就是一户住一楼的人开的,放了个当初和他们做虾饺时差不多的推车,烧了一桶水在那儿不停的下馄饨。老阿婆手上动作也快得很,一秒就能用筷子拨一点肉馅,在手里捏成小馄饨的样子。
摊位也没什么正经的地方,就放了三张塑料桌子和小板凳,吃完了把泡沫碗扔到垃圾桶就成。
推车前面贴了价格,一碗小馄饨两毛,青菜肉馅的大馄饨三毛。
“阿姨,拿两碗小馄饨和一碗大馄饨。”
“好嘞。小伙子坐啊,等三分钟就能好。”阿婆说话也一股浓浓的上海腔调,手头这就把一把三十个小馄饨下锅了,接着又去点了一份大馄饨开始煮。陆云泽坐在小塑料凳子上,细细的腿一收,更像一个圆溜溜的球了。
贺邵承拿了两双一次性筷子,拆了塑料包装之后才递给对方。
两碗小馄饨先来,因为里头的肉馅其实就一点点,主要都是馄饨皮,稍微烫一烫就熟了。但汤料里面却加了不少东西,味道格外的鲜美。陆云泽有些急了,吃第一口时被烫了一下舌头,不过眼睛却亮晶晶的,又往里面加醋和辣油。他吃了一碗小馄饨下去,肚子就热乎乎的了,嘴唇也泛着特别的红。
“大馄饨我吃几个……剩下的都给你啊。”他拨了四五个到自己碗里,其余的都推给了贺邵承。
两个人在这里简单的吃了一顿,付了钱又一起走了。
在一个并不熟悉的城市散步,每一处的风景都值得让他们停下来多瞧一瞧。陆云泽就随便往前走,结果还是到了证券所门口。门口依旧站着不少人,在那儿讨论着呢。不过相比于昨晚,这会儿他们总算听到点关于股票的消息了。
所有人都知道,已有的八只股票会最先发行,但自己到底参与不参与却是个问题。如果有本事,买到了新的原始股,一上市就是翻倍的涨,那是可以随便买了;可这已经发过的,兜兜转转才到他们小老百姓面前的股票……他们却是不大确定了。
市民聊天时,话语中也会频繁地蹦出“小飞乐”这个词来,好像指的是一只股票,让陆云泽颇有些迷茫。贺邵承虽然知道八只股票里有“飞乐”这个公司,但一个是上海飞乐,一个却是上海飞乐音响。他索性和么儿一块走了过去,加入了这群市民的谈话。上海人也很热情好客,看到来了个年轻的小伙子,猛的一阵科普这证券所,认购证和股票的事情。而因为之前去过深圳,贺邵承也可以将深圳的情况简单的和他们说一说,互相交换了彼此手中有用的信息。
或许对股票都小有研究,今天的这群人却是挺乐意买买尝试一下认购证的。
他们站在证券所门口聊了一上午,中午则又去附近的书店瞧了瞧。贺邵承发现自己对整个股票市场还是太陌生了一点,打算买两本涉及股市的书稍微看一看。小书店也塞满了各种类别的出版物,还真的被他翻找到了一本《证券分析》,作者是格雷厄姆。其他的也有国内出版的小手册,名字就很通俗了,《股票入门理论》。
他要了这两本书,陆云泽却是翻到了一套《知音》合集,打算带回家去送给曾姥爷。
午饭是路边吃的面条,不过却是上海这边特色的卤酱拌面,都拉得细细的,每一根像是银丝一样,所以又叫银丝面。也是这几年,城市里才多了这么多的摊子,开始做私人小生意;放在以前什么都要用票去买的情况下,自己吃都不太够,哪还能出来开小馆子呢?
陆云泽吃的少,加了块大排就够了;贺邵承那边却是又添了一毛钱面条,整个碗都塞得满满的。吃完了之后他们也直接回了旅馆,走的路刚好算作消食。贺邵承一进屋就认真的研读起了《股票入门理论》,先记住里面提及的所有专有名词,打算之后再去看《证券分析》进一步钻研。而陆云泽却是把《知音》收好就重新躺到床上去了,抱着枕头蜷成了一个团。
“下午好像要下雨……”刚才走在路上天色也不好,他蹭了蹭枕头,看着对面的贺邵承道,“今天就不出门了,明天早上,我们一起去把银行卡里的钱拿出来。”
“五万全提吗?”贺邵承抬起了头,“会不会太多了一点?”
“也是……别在银行门口就被抢了。”陆云泽思索了一会儿,“先拿两万吧。我们两个毕竟年纪还太小了一点,一次性买太多会引人注意。后天先带着两万块去,看一看别人拿多少……”他忍不住的打了个哈欠,躺在被子里舒服的都不想出来了,“五万块一共能买一千六百多本,我们多去几趟,一两百本这样的买就成了。”
前期还都是不记名的认购证,分几次买够了就回家。
“嗯。”贺邵承点了点头,又低下头看书去了。
第58章 认购证
他们两个的行程也很随意,天气不好就在旅馆睡觉,第二天天气放晴了再出去走走,找了一个附近的公园看老头钓鱼。上海是民国时期颇为闪耀的一个城市,所以稍微多走几步就能看到不少老建筑,或者精致的洋式小楼。陆云泽还去参观了一下杜月笙之前呆过的地方,和贺邵承一块儿去学了学历史。结果一边回旅馆一边就意识到不对,颇为紧张的问贺邵承对杜月笙这种混黑的人是什么态度。
这一世的贺邵承当然还什么都不知道,只是皱了皱眉,根据之前参观到的内容客观的评价了一下对方。
陆云泽这才松了口气,生怕自己一不小心的行为又让贺邵走上了上辈子的老路。
两万元现金也取了出来,直接在银行里就藏到了陆云泽棉袄内里的口袋去,鼓鼓囊囊的,任谁都看不出来他们两个拿了这样一比巨款。身上有了钱,他们也就不去闲逛了,早早地回了宾馆,连晚餐都是买了打包带进屋里吃的。第二天早上肯定要去排队,两个人也睡得早,晚上八点半就躺下了。
贺邵承自从第一天睡不着开始,都是直接上的么儿的床。
他也很一本正经,只说是靠窗太吵,晚上有货车进程,来来回回的声音不小。陆云泽自己睡的太沉,也不知道晚上有没有车,就乖乖的把被子和枕头分了一半给对方。只是标准间毕竟是单人床,睡在一起就仿佛回到了乡下,两个男孩子躺着连翻身都显小。好在他们俩不生分,陆云泽睡着睡着就蜷到贺邵承怀里去了,总要抱着那只胳膊,仿佛真是抱了个金条一样。
十二月十九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张。
陆云泽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半年,早晨六点就醒了,连呼吸都带着微微的兴奋。那一本三十元的认购证,在明年暑假的时候可是能变成一万一本呢!他别的什么都不做,光把认购证买好了,到时候就能卖上一千多万了。就算是在死前那一年,一千多万也不是个小数字,足以他、贺邵承还有曾姥爷安安稳稳的度过这辈子。
他想想那马上就能到手的认购证,唇角的笑意就放不下去。
“么儿……”
他一动,贺邵承也就醒了,揉了揉眼睛就跟着起了床。
证券所九点才正式开门,其实现在还太早了一点。但两个人也都睡不着了,刷牙洗脸之后就穿好了衣服,先拿了一万块钱在身上。剩下来的一万块钱,陆云泽很仔细的藏在了行李箱的夹层里,再把行李箱放到衣柜里头,衣柜则用旅馆提供的锁仔细锁好,确认无误后才和贺邵承一块儿出了门,又去后头的居民小区里吃了一份小馄饨。
热乎乎的馄饨吃的他舒服极了,也不怕冷,就和贺邵承一起走在路上,难得没牵手。步伐也终于稍微快了一些,他们一起到了证券所门口,尽管才六点四十分,却已经有不少市民站在那里排队了。
陆云泽稍微点了点,才二三十个,果然市场的反应是很冷清的。
对比当初深圳发行股票全民抢购的情况,上海证券所今日开张就仿佛只是一个小杂货店办了个优惠活动一样。不过也正是此时的冷清才造就了以后的疯狂,陆云泽重活了一辈子,当然不可能放过这样一个时代的机遇。他们两个也去排了队,贺邵承内袋里分散着放了五千,证件则在外袋,用手插着以防被偷。陆云泽的大棉袄里则还有五千块,藏得严严实实的,根本看不出来。
刚刚吃馄饨的暖意已经过去了,天这会儿也没亮,还阴沉沉的,让他更感觉到空气中的凉意。陆云泽一边排队一边和贺邵承小声的说话,抱怨这个冬天太冷了一点,说不定整个过年都要下雪。贺邵承低声说瑞雪兆丰年,冬天冷一冷也是好事,等到来年就有好收成了。陆云泽抿着唇想了想认购证,又想了想他们家的辣椒厂子,觉得对方说的也没错,明年肯定是个好年。
他继续把双手插在兜里,佯装自己是一个蓝白色的球,连耳朵都用帽子仔细的遮住了。
身后又过了一会儿才来了下一个人。
两个小时过去,天也亮了,证券所门口只是排了六七十个人,实在算不上什么排面。一直关闭着的大门也终于被打开,预备好的五个柜台里都坐着销售员。人们分别走了进去,各自找了队伍站着了。他们两个也不着急,还打算好好的瞧一瞧别人买多少的呢,因此等着其他人站定后才找了一条的末尾跟了过去。
陆云泽本来以为这些愿意过来排队的人或许能买多一些,但他还是高估了这会儿上海人的财力。
在平县,一个工人的月收入是四十;从正经大学毕业,进厂子做小领导的高些,大约能有六十一个月;正儿八经的领导大约能有一百来块,算是高收入。在上海,大多数普通人的收入也就是这个范围,一本三十块的东西还是挺贵的,要他们把自己全家几千的积蓄拿出来全买这个,肯定不现实。他听着前面两三本、两三本的买,都有些无奈。最多也就是有个人买了十本,给了三百块。
“我们……先少买一点吧。”他轻声和贺邵承说了,“先拿一百本,连号的。放回旅馆之后再来买下一轮。”
贺邵承“嗯”了一声,等轮到自己时,大步就走了过去。
他的相貌虽然还年轻,但是此时根本不会有人怀疑他已经年满十六周岁。销售员也只是拿了他的证件看了一眼,接着就收拾好了前面一个给过来的九十块钱,对着他露出了一个礼貌的微笑:“请问您需要多少本认购证?”
“一百本。”贺邵承的嗓音并不高,但却很沉着,在略微有些喧闹的大厅里都清晰无比。这个数字一说,身边所有的人都转头看向了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只见对方一身皮夹克,脚上还是亮闪闪的皮鞋,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出来的。空气都安静了一瞬,接下来才传来了细小的议论声,显然被一百本这个数字吓到了。
那可是三千块钱啊……普通人家,就算收入好一点的,一年也攒不下这么多来。
只有那些做生意的老板和开出租的师傅能有这么多钱。
销售员也有些诧异,因为之前的十来个人都没要这么多,她还以为今天就一直这样两三本两三本的卖了呢。不过很快,脸上的笑就又露了出来,她立刻就去点起了一百本认购证,十本一沓,用一个牛皮纸条直接勒好的。陆云泽在边上帮忙拿,一个大塑料袋顿时装得满满的,而贺邵承则从衣服内袋里直接拿了三千出来,交给销售员用验钞机去清点。这个年代假币情况也严重,销售员来回走了三遍才收下了这三千块,接着又开了一张发票,递给了对方。
第一个一百本认购证,就这样轻易的买到手了。
他们路上也没浪费时间,直接就回了旅馆,关上门拉好锁,检查一下身上携带的现金。陆云泽则去把衣柜打开了,找出了他们的行李箱,又瞧了瞧自己藏在里头的钱。一百本认购证已经挺多的了,虽然每一本都不厚,又小小的,但这样堆在一起还是很轻易的占了一大块地方。他一边把已经买到的认购证放到行李箱中,一边又笑眯眯的和贺邵承说话:“我们回去得再买一个箱子拎这些东西了……衣服塞不下就扔了,反正里面的毛衣裤子没什么值钱的。”
“嗯。”如果要买一千多本,他们是要再添一个行李箱。
接下来还要继续去证券所,陆云泽本想跟着去,可外面天真的不大好,冷飕飕的,他就被强制留在了旅馆看行李,由贺邵承单独去证券所再买一百五十本。贺邵承也很谨慎,第二次去时特意挑的人少的中午,在其他人都吃饭去了的时候换了个柜台又拿了一袋子认购证。他傍晚时又去了一次,这次还和销售员聊了聊情况,得到的回答是很出乎意料——这次认购证的销售完全没有达到他们的销售预期。
然而内部人员是禁止自己购买认购证的,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盼望着第一批印刷出来的能够快一点销售完毕。
第一天,他们的行李箱中就多了有四百本上海股票认购证。
认购证做的还挺精致,封皮是一圈绿色花纹,仿佛是一张五十元的钞票。最顶端印刷着1990,接下来是“上海股票认购证”七个字,底下还写了发行机构,股票代理。最为重要的则是印刷在左侧的红色代码,每一个都是日后摇号的凭证。因为购买时是一百本、一百五十本的连续购买,他们手里的号也都是连着的,几乎不用担心摇不到的情况发生。翻开内页,则可见到预留的,用来书写购买股票的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