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有福娃会种田_分节阅读_第18节
小说作者:绯红雨   内容大小:597 KB  下载:我有福娃会种田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2-09-16 17:51: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他们清早出发白日开采石料,太阳下山后还没黑的几个壮年就去砍伐树木,女人们白日就去找各种能吃的东西,山里的,路边的野草野菜,然后去分的荒地里把大块的石头捡走,挖出树根,整理荒地,太阳下山后就烧火做饭洗衣服。

  孩子们也有事情,看家,在村里走走,听一些八卦了解一些情况,然后割草晒干,编织草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比如洗衣服。说是洗衣服,也没人有衣服可换。

  他们到达村里的时候,村里刚收获完了一季水稻。所以都闲下来,然后除除草松松地之类的。村长说要他们快点把石料和木材准备好,现在村民有闲暇能帮着建,人多几天就能完工。接着拿出几包种子,说现在马上天要冷了,他们要开始种种棉花。

  村子里的地少,种棉花的也不多,大多都是一亩两亩的种,交够了朝廷要的棉花之后,剩下的就是自己家的用的穿的。棉花种子倒是不用去领,村里出。而且既然他们要在下营村扎根,抱着好好相处的姿态,村长也不会那么刻薄。

  给了棉花种子后村长就离开了。拿着种子这可愁坏了他们。他们哪里有地可以种啊。这类的棉花因为地处湿润,所以产量不是很高,没有北方日照强,干旱,产量又高,棉花又厚实。所以拿到了棉花种子后大伙发愁起来。

  “明天分出一部分出开荒,趁着他们还没下地,先把犁借来,周林他爹,王虎,你选两个壮劳力去把大福媳妇和路阳媳妇开出的那三分地给犁了。咱们先把这棉花种子给种下去。”

  男人们在山上劳作,女人也不轻松,累死累活地在荒地上干了半天,才清理出三分地来,就这样路云等几个大孩子还要上去捡石头。

  所有人回到茅草屋都是累的不想动弹,周大婶娘就负责做饭,就连里正这么大的年纪还要去挑水回来,水缸破破烂烂的,存不住水,就需要一天挑两次。而且水源离他们挺远的,要走近四百多米才有水源。

  下营村没有水井,都是用的河水。

  近来青年劳壮力开采石头砍伐树木,累个半死,回来后也没有干的吃。虽然大家伙都紧着他们先吃,但是体力消耗大,又没有油水,大家都累得很,夜里呼噜声震天。里正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油水可以少一点,但是没有盐不行。

  要去买盐巴。不吃盐没力气,没力气就干不动活。里正终于动用了他的贴身二十两银票,大出血地去叫周大福和周二贵去一趟蔡湖村,那里有大集。

  每逢初一十五,那里都有集会,这里的人需要物件都从大集上买。赶集是小孩子最喜欢的事情,路云就想跟着去。不过周里正没同意,这回去赶大集,他们要买的东西很多。

  家里面可是什么都没有,别的不说盐巴、紫苏属油、坛子、碗碟、针线及渔网。有了渔网就能下河里捞鱼了,这里不光有山还有水,山山水水的里面就是有鱼虾,这可是村里的重要肉食来源。

  里正和两个儿子说得时候,周大福提醒道:“爹,你不是说再苦再难都不会动二十两吗?”现在还没到那个困难的时候吧?

  里正叹息着,“你看看我们这样早出晚归的,大家都奄奄的,靠着一股气撑着。我寻思着,我们和王家沟的房子要分开盖,以后也能分开的。咱们周家村十七个人,没法分开,别的不说你哥俩都瘦成人干了,两个孩子也不样子。要补补,不然过冬日子怎么熬过去。”

  他蹲在地上,两个儿子也蹲着,“这二十两是咱全家的财产,你先去换成银子,回来给我一锭十两的,剩下的你收着,再拿出二两换成铜钱,给你媳妇和小周氏收着,咱们要买只鸡养着。周郡的金钗你看着去当铺瞧瞧,能换成多少铜钱,回来后给他收着。那孩子要养路拾和周娇,累着呢。至于盐啊,咱们出了,回头我再和他们算。”当初入城收银子,还剩下一点,他并没有退还,想着就拿出来给周大福,“盐巴多买一点。”

  “这石头我看差不多了,明天再去一天,后面就不去采石了,去砍树,回来盖房。”十多间房子最少也要一个月才能建成。就算村里的人帮忙,他们也要二十天,村里人帮着干活,要给饭吃的,他们这年头哪里能有饭请别人吃啊。

  里正发愁,让两个儿子回去休息了,他又蹲了一会儿困得不行,回到了茅草屋,却看着火堆旁的路拾正在爬着,手里捏着什么,他走过去一看,倒是吓了一跳。这个孩子在捏着蛇玩!

  “路云!周娇!”里正叫着,周娇跑了过来,看到里正正在用石头砸蛇,不过路拾捏着蛇一动一动以为里正再和他玩,笑嘻嘻的躲着。周娇吓了一跳,路云跑过来,把蛇从路拾手里拿走,“没毒的,不要紧。”

  也不知道从哪爬过来的蛇,路云见怪不怪了。最近好几天路拾手里都能有蛇玩,开始是白天,大人们都去上工了,他要去荒地里,就让周娇看着路拾,反正是在茅草房里,让着他爬。也没什么危险的,周娇也能看得住。路拾会爬之后,就喜欢到处爬,白日里几乎不给他穿衣服,光着屁股爬,也不怕蚊子咬。

  结果他回来拿水的时候看见他真捏着一条蛇玩,还把蛇缠在自己脖子上,路云吓了个半死,抓住了蛇,然后就和周娇两人把蛇给烤了吃了。后来第二天又来了一条,他就给了周大婶娘让她放在菜粥里了。

  今个这是第三条了,今晚又可以加餐了。

  周郡回来后他小声说过这个事,周郡说没毒就没事。路拾这个孩子有说不出来的古怪的福气。反正他觉得这些东西伤害不了路拾。

  周里正抱起了路拾,稀奇地不得了,路云见状,突然反应过来这些事都是瞒着他们的,他有些惴惴不安的,最后他小声说道:“阿爷,我们明天会把周边的草都给清干净的。”

  周里正没当回事,只当是个巧合,说道除草,他道:“小河那边的淤泥多吗?”他们建房子要搅拌泥土,现在能上哪里去挖,只有河里的淤泥了,就是不知道挖了后村里人会不会有意见。虽然有意见他们也还会是挖,但至少要去打听一下。因为这些淤泥很肥沃,可以放入地里沤肥增加土地肥力。

  路云不清楚,说明天去看看。

  周郡听到他们的声音,出来了,见路云手中的蛇,他对路云点点头,路云去了厨房,把蛇血放出来,随后偷偷地灌入水壶里。这些蛇血都要留给路拾补充营养的。

  “阿爷,睡了。”他把路拾抱回来,路拾冲他咯咯笑,周郡将他举高高又陪他玩了一会儿,很快也睡着了。

  最近睡得很晚,但睡得很熟,也很安全,没有之前逃荒的时候那种惊慌和朝不保夕的感觉了。周郡知道现在他们是一无所有,但大家齐心协力,劲儿都往一处使,而且这两年不交税,又有土地和水源,是绝对不会饿死的。

  就是冬天难熬一些,可是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又好过一些,他问过下营村的人,说这几年冬天河里只有薄薄的一层冰,孩子都不能在冰上走动。听到这里,就知道没那么冷了。虽然房子盖起来,他们还是要打地铺,但绝对不会被冻死。

  只要不生病,自从周娇发烧过一次后,他就很怕三个孩子生病,所以一有空就去问路婶子还记不记得《黄帝内经》的内容,他也想学学。他想着能多认识一些草药,可惜他没有这方面的书籍。也没人能够教他。现在他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几个孩子能吃饱,早早地锻炼他们的耐力和忍受力。

  周郡醒了过来,旁边的路云和路拾还在睡,他小心翼翼地起来,先去厨房灶台那边煮一锅开水。开水都是给孩子们喝得。

  他刚煮好,把开水倒入坛子和水壶里。周大婶娘和小周氏也来了,他们开始做早饭,一大群人要劳作一整天,所以早饭一般都是做的干的。

  他们的小石磨从逃荒以来一直都没有丢,所以都用石磨把野菜磨成水,又去弄那种稻草秸秆。把秸秆磨成干粉,混合野菜做干粮,然后就着水吃。这稻草秸秆是他们和村子里的人买的。

  这种食物拉嗓子,吃多了嗓子会出血,但是管饱管饿。想着明天就有盐巴和油可以吃了,稻草秸秆就少放了一点,那条蛇也被切得很细,熬着放进了干粮里。

  里正没有吃那种干粮,他不去采石和砍树,只能喝稀得。他琢磨着情况,思来想去去了村长那里,那污泥和村里人帮他们建房子的事情还是要问清楚的。

  他想让乡亲们帮忙,但是又拿不出什么东西来招待别人,先探探村长的底再说。

第33章 建好

  石头和木材已经就位,今天就要动工了。所以大家开始挖河底的淤泥,伴着河沙和草料搅拌做糊墙的。土方也挖好了,他们是趁着天黑挖的,村长说可以挖一些,但是不要太明目张胆。

  村子里那么多人见了恐怕心底有想法,村长吗,其实也不喜欢外人来他们下营村,但上面既然已经吩咐下来,来都来了,看着他们人多又都认识,而且对他也恭敬,稍微指点了两句。周里正懂得多,之前和周家村的村长就互相合作着,把村长恭维的很舒服,于是村长说可以让村民们帮他们干两天,把架子搭起来,也知道他们没什么好招待的,就暂时先欠着。

  大伙忙得都顾不得吃饭,热火朝天的,一些孩子们也都忙个不停,砌块石头抹块墙的。第三天他们村子里的壮年们来了,浩浩荡荡的二十个青年壮力。

  周里正赶紧吩咐人们给他们倒水,说着好话。大家都是庄稼汉子,能说会道的没有。里正会啊,他之前就是管人的,画大饼溜溜的。周郡在一旁听了都觉得他说话好听极了。

  周里正说他们现在困难,拿不出什么好的回报大家,但是他们都是感恩的,以后其他人要有帮忙的,他们说一不二,还说着自己的孙子和侄女都能读书写字,以后村子里要是有什么算账的要写信的他们都可以帮忙。这话一出,村民倒是对他们多看一眼,原来他们中间还有会读书的。

  周立被推出来,虽然他只读了一两年的书,但比起这些泥腿子可就好多了,点着头说可以帮忙写信,要是谁家有娃想学什么,只要他有空就交。路阳媳妇见里正这么能吹,倒是吓了一跳,不过看着外面帮忙的脸色,觉得他说的也不错。

  忙完两天之后,周大福和周二贵去了一趟大集,然后买回来了渔网,剩下的就是让周林去捞鱼,他们继续建房。

  王家沟和周家村一共三十口人,除去周娇路拾等六个不足十二岁的孩子,年纪大的周大婶娘和周里正还有王家沟的两个老人外,剩下的二十口人都是青年壮年,都是能干的,男人女人们都夜以继日的干,就连小周氏也不叫苦不叫累,每天起得很早,和妯娌一起给大家做早饭,然后跟着男人们一起建造房子。

  有了渔网,就有鱼能吃,还有哪些池塘里的莲藕,虽然莲藕都快没了,但是捞捞挖挖也能挖出一点。这回大家的伙食好了很多,放了盐巴后更加有滋有味的。两天之后村里出的壮劳力就不来干了,没什么能送的,后面路阳媳妇和周大福媳妇挨个上门,一人送了一条鱼。

  二十条鱼送出去,村子里人也知道他们是个感恩的。毕竟他们的困难是真正的,当初一行人来的时候只有推了三辆板车,那上面堆得破破烂烂的,都看出他们什么家当也没有了。这二十条鱼不知道是不是捞了一夜呢。他们的脸色都泛着青,瘦的骨头都用一层皮包着,白天看着都挺吓人的。

  剩下的房子他们自己干,又花了十五天,总算把房子建起来了,就剩屋顶了,把屋顶一封,再晾晒两天,就可以住进去了。但是稻草和茅草及干草还不够。大家便拆了他们住的茅草屋,把建筑废料都用在了新建的屋子上。就这样先弄好了八间房子的屋顶,剩下的就慢慢弄。本来说是建十二间房子的,但是王家沟的人说要分开建,所以弄成了十四间。

  周家村的分了七间,王家沟的分了七间。周里正一家人多,两个儿子各自成家,于是分了三间,周郡路拾周娇路云四人分了一间。

  路阳和媳妇一间,周大婶娘周林三口人一间,还有一间是堆东西的。虽然他们现在没什么贵重的东西,但是后期却不少的。王家沟的六间,王虎四口人家两间,寡妇和儿子一间,还有王大娘子五口人两间。最后一间是那王家沟的两个光棍的,还有一间也是留着做粮仓或者做堂屋,或者谁后期有了家,分了的。

  周家村挨着周家村的住,王家沟的挨着王家沟的人住,中间隔出了六七丈的距离,准备后期有木头扎出个大院子,现在就是其中搭了个大棚,织了两个灶台,那个破破烂烂缺了口的大水缸也被搬了大棚里,这就先做成厨房了。

  周郡分到的房子屋顶还没有完成,但是他完全不介意。先在那几间封了屋顶的房子睡了几夜。白日里就去找干草,他手里有里正给的铜板,里正说这是金钗换回来的,他数了数大概有一千五百个铜板,这是一笔很大的钱了。里正说他拿了五百文交公,剩下的就给他自己收着。周郡没买别的,先买了半匹布料,给周娇和路云扯衣服。他不会做,便交给了路阳媳妇。

  天气凉了,这两个孩子没衣服穿,可是不行。剩下的边角料给路拾做几个包屁股的。倒不是不给路拾做衣服,一是他人小,长得快,而是他爱上了爬,穿衣服就是浪费。到了冬天,在给他做个大棉袄。至于周郡自己,能省着就省着。希望他们种下的棉花能够有收成,不然冬天可要挨冻了。

  接着的铜钱他就自己收着了。交的钱是买门板的,床板可以用砍得木头,再用泥巴石头撑着勉强能睡。可是门板却是好的,不然连门都不能出了。他们分的房在第四间,挨着小周氏和路阳一家。

  这边房子一晾晒好路云和周娇就嚷着要进去睡。说这是他的家。路云一进去就高兴的要命,非要晚上睡在这里。没有屋顶,没有大门,但四四方方的的厚实的墙壁,这也没下雨,待在里面也行。他们的床铺很简陋,也没有被子。周郡寻思着要买一条,现在铺的是稻草和干草,长袍垫在下面,凑合着睡。偶尔长袍乱了,干草就会扎到他们。不过现在顾不得这个了,这可比逃荒时候席地而睡舒服多了。

  周娇却很兴奋,“哥,以后我们就有家了。我现在会的可多了,我还会编织花篮了,就是我手小,劲儿不大,编的不牢固。我今个遇到那个赵奶奶,她可喜欢我了,说等以后教我织布,她家有个织布机呢。”

  “哪个赵奶奶?”周郡赶紧问。这些日子他早出晚归的,周娇和路云在家里,他只是晚上回来能说上几句话,知道三个小家伙安好,饿不着渴不着的,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被村里的孩子欺负。

  修建房子的时候大家又都点着火把夜里也干活,累了就睡在一起。小孩子们都是早早地睡在了最里面最完整的一间草屋里,所以很长时间他们兄妹几个没有一起说悄悄话了。

  周娇道:“就是河边最里面那个赵奶奶啊。她好可怜的,听说孩子不在家,她眼睛也不太好,但人很好的,对我也很好,还给了我一个鸡蛋吃。还找出来很多棉布,说要给我做衣服,我觉得她看我的眼神很奇怪,好像以前见过我似的。”

  周郡又听她说了一些情况,之后问路云。路云挠挠头皮,头皮痒得很,越挠越痒,干脆坐起来,“那个赵奶奶家很大的,比我们家大。她对周娇很好,但是待我和路拾都很平常。”

  所以他也很奇怪,他偶尔带着周娇和路拾在村子里玩,几乎没有人讨厌路拾的,有的见了他还要抱抱的,就连一些小孩子很调皮,但也不会欺负路拾。

  路拾就是这么的讨人喜欢,而那个赵奶奶却更喜欢周娇,对路拾平平的,上次给周娇鸡蛋,还特意嘱咐只能让她自己吃,不要给别人吃。

  “她家只有一个儿子?”

  路云也不是十分清楚,周娇接了话茬,“不是的,赵奶奶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出嫁了,儿子出去干活了。他们家只有两亩地,都种上了棉花。赵奶奶会织布,手艺可好了,她还会养蚕呢。赵奶奶说她原来也有个小女儿,可惜丢了,所以一见我就觉得我很像她小女儿,让我多去陪陪她。”

  听到这,周郡寻思着这赵奶奶应该不会对周娇不利,应该是老人寂寞,孩子不在身边,见周娇可爱所以多疼爱一点。

  但明天他还是要去打听打听。自己去别人家,拿什么去呢。思来想去的,也找不到能送人的东西。他们现在都还在吃野菜啃稻草秸秆呢。

  路云爬起来,透着月光摸摸墙壁,道:“哥,我们明天去找大头,搬几块石头进来,那祠堂里还有两块板子,很小很窄的,我看并在一起可以做个床,我以后就和路拾睡在这个墙角。咋样?”

  周郡听他说着这么起劲,也来了兴趣,他们分到的房间大概有二十多平,周郡想着怎么摆设,虽然现在一无所有,但是想着山里不缺木头,他们可以学着自己做家具,想着规划哪里放创,哪里放桌子哪里放个帘子隔开,精神格外抖擞。

  就连周娇也爬起来,说想给自己编织个大框,放衣服的,只有路拾在一边睡得香甜香甜的。

  他们有家了,可以随着自己心意布置自己的家了。

  明天先问问路婶子,她懂得多,村里的情况也应该摸熟了。第二天一大早,大家又起床去割干草晒干草,里正还准备去大姜村买点稻草和秸秆来,还要去山里弄点树木来,还有几间房的屋顶上空着呢。

  王虎和周林两家人决定去山上碰碰运气。这天气快转凉了,山上的野果之类应该熟了,可以吃了。他们去踩踩点,看看能不能搞点野味来吃。

  大家都知道这山上并不高也不深,不会有什么豺狼虎豹的大型物种,倒也不担心。他们砍伐的树木都是一些常见松树柏树之类的,也不敢砍多,反正那些树世世代代都在那长着,村长说这是他们县的,谁都可以来砍伐,不要钱。

  虽然是这样说的,可是外村的人来,他们才不愿意的。冬天忙完后,村里有人就砍柴背着去城里卖。大家还是挺看重那些山林的,清明前后不忙的时候还会去砍伐的地方补种几颗。

  大家都差不多搬进了新盖的房子里,最后一批屋顶封上之后,那些门板也快做好了。里正说等建成之后,他们就开始全面开荒。现在只有那七分地上被开垦出来了,种上了棉花,可是还有两包棉花种子在那放着,没地种呢。

  周郡问路婶子,路婶子笑着:“你这小子谨慎。娇娇应该喊人赵婶娘,她家啊,可是村子里的传奇。”

第34章 分地

  “赵婶娘原本是村子里的大户,赵家原本有五六十亩的水田,旱地也有二十多亩,都是一片的那种良田。还在镇子上有两个铺子,祖上还是读书人呢。可惜赵婶娘嫁了个赌鬼。赵家就败了,铺子卖了,良田也卖了,家里的一架子藏书也给卖了。听说还卖了个小女儿,后来那赌鬼就淹死了……”说到这路婶子压低了声音,“村子里有闲言碎语说赌鬼是被赵婶娘灌醉了,扔河里淹死的。”

  周郡并不信,路婶子也是说了句听来的话,“赵婶娘死了男人,没了女儿,大女儿早就出嫁了,就带这个小儿子过活。她是有能力的,会织布和刺绣,年轻时候靠着刺绣养活她和儿子,后来年纪大了,眼睛不行了,只管织布,儿子也大了,在外跑生活,十天半月不在家。他们家缴税都拿不出粮食,都靠着那个儿子和赵婶子织布挣回来的钱抵税。”

  “赵婶子男人在的时候,整个村子里没人敢和他来往。都怕沾上赌鬼,听说赵婶娘的娘家都不敢和她来往。当初赌坊的人来要钱,她家把能卖的都卖了,能借的都借了,村子里的人都怕了他们了。那个赌鬼差点把儿子和赵婶娘都卖了,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就淹死了。还有她家有一个小女儿,听说就是和周娇一般年岁被卖掉了。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赵婶娘对周娇挺好的。”

  周郡心里有数了,想着周娇喜欢,也不拘着她去赵婶娘家里了。他还要去开荒,便去荒地了。

  周娇带着路拾忙完家里的活计后,还有空闲就高高兴兴地去赵婶娘家里,她帮着婶娘纺线扯线团。路拾就在那里爬,赵婶娘偶尔会管他们饭吃,虽然她很不好意思吃,但实在是忍不住,赵婶娘那里有饼子吃。

  她知道自己是小孩子,所以每次都是大人吃剩下的,他们小孩子才吃的,都是稀的很。哥哥会把自己的饭省下来给她和路拾吃。她舍不得吃哥哥的饭,哥哥都瘦成那个样子了,她心疼的不行,经常半夜饿醒偷偷摸摸灌水喝。哥哥累了一天睡得很熟,偶尔知道她饿肚子后,就偷偷地去弄些草叶来,捣成草汁喝。可是真的真的好难喝。

  她宁愿饿着都不想喝。这天赵婶娘又给了她一块干饼子,她没舍得吃,偷偷藏在怀里,准备给哥哥吃。哥哥太苦了。

  天天跟着去开荒,晒得黑黑的,而且皮肤都裂开了。周郡是觉得真苦,开荒是真的好难。那些草根在地下下那么深,锄头不够,他没分到,就要徒手□□,手掌手心都是血,一动就疼。而且那石头还多,土地上只有薄薄的一层土,还要去河里挖淤泥,去山里挖土,还要弄肥料在上面。

  他们在原来的茅草屋那边改了个茅厕,就是一个土坑,所有人如果上厕所,必须要回到那个茅厕土坑里,这都是肥料啊。

  周郡没种过地,那种犁他去拉了一下,肩膀的骨头疼的他忍不住直抽气,夜里酸的肩膀都抬不起来。而且手臂上的勒痕很深,一动就疼,更不用说两双手的口子了,干裂的犹如干旱地上裂土,一碰手上的皮就脱落了。

  这种苦甚至让周郡有时候觉得还不如去逃荒,起码那个时候累了就能睡,只需要找水找食物就行,劳累也只是走路和饥渴导致的。而开荒是累得回到家连饭都不想吃,就沉沉入睡了。

  下营村村长给他们分了地,但是籍书还没上报。周里正的意思是他们先抢先开荒出一整块来,先把棉花抢着种上,这算是整体的,等棉花收成以后再分地。周家村的人都没意见,王家沟的王虎支支吾吾的说怕以后扯不清。里正就说现在这些收成都是大伙的。他们要一起把地开垦出来,后期抓阄分配。

  路婶子也觉得把地都开垦出来再分配虽然很好,但是有很多人恐怕不愿意。各人都有私心,他们一行人男丁才有地,二亩地,一共分了四十六亩地,十五岁以上的男丁才能分地,以后出工或者缴税他们也算人头的。所以里正一家的地最多,周里正周大福周二贵周立周明几人有了八亩地。而路阳和周郡他们每家只有二亩地。王家沟的地分的也多,但他们劳力更多,所以都不想把力气洒在别人地里。

  所以想提前把地都分清楚,各自弄各自的。里正想了想叹口气,把地给分了,划好了各自的地界。之后拿出两包棉花种子,“那这棉花地还是要种的。”

  “这是自然。”只不过种在谁的地里谁就占了便宜。这地提前开垦出来,虽然不肥沃,可是后期给他省了多少力。大家都有些犹豫不决。他们分的荒地离他们住的地方也远,以后劳作什么的也不是很方便,不想别人走百余步就能到自家田地里。

  周里正私心里想把这地给自家,但知道他不能做这么明显,虽然地开垦起来,可是不肥沃,后期要是不仔细用肥料养着对这地也不好。于是他看了看周郡,指着开垦出来的地:“要说谁最困难,那就是郡小子和王二嫂了,这开垦出来的地就给他们,大家有意见吗?”先开垦出来的三分地,后面还要开垦一些,算够两亩地,先把棉花种子种上,也差不多了。他们周家村的周郡和王家沟的王寡妇一人一亩地。王二嫂的儿子刚满十五岁,瘦的跟人干似的,王二嫂当即就喜笑颜开,“好好,大伙儿照顾我,我心里有数的。”

  王虎没意见了,王二嫂可是拿出五两银子在公中的,说是给大家伙公用。当初入城费还有两家都是他给缴纳的,而周郡,要不是他找到了那位柳大人做保人,他们就算交了一大笔钱也分不到一块去。

  于是所有人都同意了。

  里正就道:“那郡小子你分的两块地就和人调调。这边是你的地了,周林,你和他换换地。”周林没意见。周郡心底也高兴,这就说明他只需要再开垦一亩的荒地就好了。虽然他对种田一无所知,但是他也明白里正这是偏袒他,他着实是占了便宜的。

  这二亩荒地开垦出来,是废了很大的力气的。剩下的日子大家都在开垦荒地,一直到村里的人都种上了棉花,他们也只开垦到了一亩一分地,勉强把棉花种子种上了。后面大家还在开荒,就是要种些白菜了。白菜种子是周大福买来的,这些可是他们冬天过冬的粮食,所以大家都很认真。

  一晃时间一个月过去了,立秋了,天气转凉了,而且南方的秋老虎可没北方的厉害。夜里睡觉都有些凉了。周郡他们的房子屋顶封好了,门板也安好了,新盖的屋子就是比茅草屋好多了,蚊虫少了很多,封闭性也很好。

  吃的也少了很多,不得不买粮食了。里正让各家有钱的再次出钱,凑钱买粮食准备过冬。只要地开采出来后就可以去县城画押借种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1页  当前第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有福娃会种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