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莫斯科相见
今年以来,蓝溪鲜少在自己的经纪公司里露面,蓝溪逐渐放权,把公司交给丈夫管理,自己淡出蓝星的管理层,处在半退休的状态。
王向勤也不再像以前那么频繁的接戏,他得代替妻子主持公司工作,另外,他也想花更多时间陪伴妻子,以前演戏东奔西走,一年到头都不着家,蓝溪多孤独啊,否则她也不会去领养两只猫陪伴自己。
戏拍了那么多,影帝也拿过,王向勤觉得够了。
蓝溪毕竟是事业心的女强人,工作那么多年,突然闲下来,又有些不习惯,可权力都已经交给丈夫了,她总不好再要回来。这时,喻湛打电话给她,问她愿不愿意出任新季集团的副总裁。
蓝溪很心动,说愿意试试。
于是休息了一年的女人再次出山,正式成为新季集团副总裁。
不过关于她的任职,股东大会并非全票通过,只有郑睿一人投反对票,然并卵,没有任何意义。郑睿气到爆炸,走到时候,都没有再和喻湛打招呼,更不提跟新副总聊两句。
随后,新季集团官方在新闻媒体披露了临时董事长、新副总的相关信息,并称“公司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中,请大家静候佳音。”
第二天,新季股份开盘即涨停,总算终结延绵多日的跌势。喻湛的名声对股民也有莫大的吸引力,大家认为由他领导,新季集团未来可期,纷纷买进新季的股票来投资,甚至一些喻湛的粉丝,也来凑热闹。
接下来,新季股份开始创纪录的节节攀升。
刘嫚和喻湛又开始忙碌的工作,在几番面试过后,他们聘请到一位全职宠物保姆,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阿姨,她退休前是在首都动物园的管理员,非常热爱小动物。
阿姨到家第二天,喻湛便出发去花都,自他与魔都宠物医院老板成功合作后,其他城市的宠物医院老板都联系他,期望合作,他这趟出差,是长差,从南方几个城市到北方几个城市,恐怕十月份中旬才能回来。
他走后没几天,刘嫚也离开了首都,登上前往莫斯科的飞机。9月27日,是莫斯科国际芭蕾舞大赛的开幕日。Lina和沈墨臻排练这么久,终于要上真正的战场了。
这趟旅程依然很热闹,刘嫚是拉拉队的队长,她妈妈和Peter是前锋。
沈墨臻的家长却没有露面,在机场托运古筝的时候,刘嫚问沈墨臻,“你爸爸妈妈不来看你的比赛吗?”
“不是我的比赛,”沈墨臻笑着纠正她的说法,“是Lina的比赛,我只是伴奏,我没有跟我爸爸提这件事。”
事实上前不久,她父亲曾经联系过她,让她回家吃饭,她妈妈想见她。沈墨臻非常了解她母亲的性格和行事风格,只要她不先低头,她母亲绝对不会主动求和。
事出反常必有妖,她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顿饭。她父亲也有点生气,往日还会问问她最近过得怎么样,这次直接挂断了电话。
相比沈墨臻,Lina简直不要太开心,这种重要的比赛,她本该很紧张的,可父亲在身边,未来的继母也随行,更重要的是刘嫚也陪她去莫斯科。
即使最后比赛拿不到奖,她或许会失望沮丧,但并不会感到遗憾。
Lina为这场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不比李小茹为钢琴大赛少,到了九月份,她几乎全天泡在舞室里,废寝忘食的练舞。
诚然,她没有李小茹那么大的生存压力,她从出生起,就是玩躺赢模式,不跳芭蕾舞,生活质量丝毫不比世界芭蕾舞演员差,甚至大多数职业芭蕾舞演员跳一辈子也没她富有。但人总是有梦想的,否则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连季青晴都意识到这个道理,何况是聪慧机敏的Lina?她一颗努力奋进的心从来没有停止过。她想在这个舞台上证明自己的能力。
一行人提前三天抵达莫斯科,比赛地点在莫斯科大剧院,这里是世界享誉盛名的芭蕾舞与歌剧剧院,也是芭蕾舞演员的表演圣地。场地对舞蹈影响非常大,许多参赛者甚至提前半个月过来,直接在剧院里排练。
在这个地方,刘嫚看到了成群结队、浩浩荡荡、眼花缭乱的超级大美女,各个身材纤细,腿长腰细,甚至剧院里的年轻女员工甚至对面便利店的女店员,也有惊人的美貌。
当所有人都很美的时候,颜值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但Lina依然很有自信,与赛会方接洽报道后,她和沈墨臻马上投入赛前最后的排练中,刘嫚和张佩、Peter没有围观她们的练习,怕给她们增加压力,三个人在大剧院周围简单游览了一番——大剧院在市中心,莫斯科主要的地标建筑和景观也在附近。在中途,刘嫚尽量找借口退出三人行,让母亲和Peter享受两人世界。
有一次,张佩挽着Peter的手臂,在莫斯科河岸边漫步,秋日里的阳光笼罩在两人身上,爱情又或者温情,让人感到温暖美好,刘嫚慢吞吞的跟在他们身后,看着两人的背影,脸上止不住的笑。
原来看自己的母亲谈恋爱,竟然比自己谈恋爱更开心。
在比赛开始前一天,他们见到了Peter的前妻Alice和她的现任丈夫Luke。他们为了观看Lina的演出,特意从新西兰赶过来。看到Lina母亲一头亮金色的卷发和纤细的体型,刘嫚知道Lina的漂亮头发和身材遗传自谁了。
Alice是一位非常优雅的女士,年过五旬,脸上也看不到多少岁月的痕迹,因为她这半生都很幸福,无论是前夫还是现任,两个男人都不曾亏待过她,何况她本身还有不凡的家世。
见到妈妈,Lina高兴的冲上前,拥抱住她,“我没想到你和Luke会来。”
“错过了你的毕业演出,我不能再错过你的比赛,”Alice抚摸着女儿的背脊,“我们是来给你加油助威的。”
说着,Alice抬起头,看向站在她前夫身边的中国女人。
张佩也在看她,两个人的视线交织,她先朝张佩表露出一抹友好的微笑。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他很爱你
所有人坐在一起吃了一顿晚餐,气氛融洽而和谐。
Alice和张佩挨着坐,面对她,一开始张佩有点不自在,不过聊过几句后,她发现Alice是一个通情达理又善解人意的女人,她知道张佩在莫斯科,在来之前,她和现任丈夫挑选了一份见面礼,是一枚胸针,不算多贵,但这份心意却很可贵。两人还特意学了几句中国常用语。
比如当张佩帮她递餐巾的时候,她脱口而出的是中文“谢谢”。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两个年龄相仿,原本相隔天南海北,国籍文化环境迥异,地位也天差地别的女人,竟然能坐在一起,言笑晏晏,人生境遇不可谓不神奇。
Alice同张佩聊了很多她和Peter的故事,“我十五岁的时候就认识Peter了,说实话,我们结婚那天,当我和他站在教堂里,面对神父的时候,我心里想的是,我居然会选择嫁给这种人!”
听到她的话,餐桌上所有人都笑了起来,连唯一的局外人沈墨臻都忍俊不禁。
“爸爸是哪种人?”Lina好奇的问。
“古板、无趣、没有情调。”
张佩在心里把这三个词往Peter身上套,却觉得没有一点像Peter。
他哪里古板了?刚认识时,确实有点古板严肃,但后来熟悉了,Peter就很健谈了啊,张佩还记得他们一起逛首都那几天,Peter一直都在主动找话题与她聊天,不让气氛冷场。
那时她的英文还不够好,Peter说每一句,都放慢语速,迁就着她,处处照顾她,甚至刘承宇出现的时候,他也坚定的站在她这一边。
至于情调……
张佩有些出神,Peter在美国那么忙,每天坚持早晨6点钟跟她打电话,赶在工作前1个小时,他7点钟就要出发了。正好张佩这边是晚上8点,工作差不多也结束了,两人就聊这么一会儿。江乘风和李小茹、喻湛和刘嫚在分隔中美两地时,两个年轻男人都做不到Peter这个地步。对现代年轻人来说,坚持每天6点钟起床太难了。
但Peter就是有毅力坚持下来,不仅如此,他跟首都一家花店长期合作,他不在中国的这段时间,花店每四天都会送一束玫瑰花到张佩家里。
张佩买的大平层公寓的物业很好,她忙的不在家的时候,物业帮她收花,放在楼下收发室里,其他业主进出时,经常能看到一大捧鲜艳的玫瑰花,每次颜色还不一样。
好奇的业主问物业这是哪户的花?又是谁送的?大家以为八成是哪家待字闺中的女儿,而且一定得长得非常漂亮。
结果物业说,花是送给X栋顶层业主张女士的。
所有业主都很吃惊,张佩工作忙,天天早出晚归,但这里的住户都知道她,她女儿是赫赫有名的刘嫚啊!连带着张佩也算是一个名人。
比如他们在外面可以吹嘘,我们跟刘嫚的妈妈住在一个小区。
业主惊异的问物业,“她不是单身吗?”
“是啊,单身才有追求者,结了婚之后,哪位老公还能这么勤奋的给老婆送花?”
大家更好奇了,“她的追求者是谁啊?”
“这我就不清楚了。”
看看这些换着花样的玫瑰花,可不便宜,对方必然也是一个有身份的人。
“我记得张佩的老公是不是被判刑坐牢了?”
“好像精神出问题了,进了精神病院。”
“提他干嘛,张佩和那男的早就离婚了。”
“所以说,张佩才有本事啊,离了婚,年纪这么大,还有如此浪漫的追求者。”
小区里有不少离异/丧偶的富婆,有些年岁还没有张佩大,却遇不到好男人。
有一次张佩回家,碰到一个同龄的富婆,对方问了她几句关于男友的八卦,她笑笑,只说对方不是中国人,不介意她以前的婚史。
Peter在美国给Lina买了新手机作为礼物,其实也给张佩带了礼物,一条手链,是他在洛杉矶一家古董店的橱窗里看到的,第一眼他就被吸引住了。
因为它有种东方的美感,景泰蓝的链身,中间缀了一颗莹白的珍珠,不大,但很圆润。让Peter想起他在故宫里看到的那些珍贵文物。
古董店老板开价5000美元,还是一口价,坚持说这是中国清朝乾隆时期的老物件。
对这种忽悠的说辞,Peter不置可否,没有拖泥带水的买下了它,倒不是相信它是古董,仅仅是他觉得这条手链很衬张佩的气质。
现在张佩左手腕上就戴着这条手链。
Alice也注意到这条项链,她和Peter的品味接近,她也很喜欢它。
“这条手链是Peter送你的吧,”她用的是肯定的语气,她的声音很低,不想再让其他人听到。
张佩点点头,“他在美国出差的时候买的。”
Alice笑了笑,抿一口自己杯中的红酒,“他从来没有在出差的时候,送给我任何东西,哪怕一袋当地的食物。”
张佩怔了一下。
“如果我问了,他会说,‘哦,那个地方你也去过,你也知道那里没什么可逛可玩的,食物的味道也很一般,你想要什么东西,在网上都能买到,我来付钱,即使没有,下次你自己去的时候,再买就是了’。”
Alice摊手,“你看,他总是这样让我无话可说,所以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极其无聊的男人,除了工作,他没有别的乐趣,也不懂浪漫,即使我们之间没有爱情,但总能有一点生活情趣吧。现在我才明白,他并非迟钝,他只是没有遇到他爱的人,他在面对我的时候,不想去操心如何讨好我,而他面对你的时候,却可以绞尽脑汁,变着花样的让你开心快乐。这就是区别,如果不是认识你,我恐怕至今都不知道他还有如此柔情的一面。”
张佩听着Alice的讲述,又看向正在和Luke聊得投入的Peter,她从没有意识到Peter对她的感情有多深,她以为那是稀松平常的小事,可身边的人都在告诉她,Peter很爱她。
要不然怎么说,人身在其中,反而无所知。
Alice举起酒杯,“我们干一杯吧,希望你和Peter能幸福,希望有一天,我能参加你们的婚礼。”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不走寻常路
第二天,莫斯科国际芭蕾舞大赛正式拉开序幕。比赛类别划分的很细,按照年龄有:少年组、青年组;按照舞蹈人数有:独舞、双人舞、团体舞;按照性别有:男子独舞、女子独舞……就跟奥运会不同项目一样。
Lina报名的是青年组的女子独舞项目。
独舞只设一场比赛,也就是一局定胜负,如此一来,选手的比赛压力就大了许多。
并不止Lina一个人带了伴奏,她的竞争对手一共有34人,其中有一半的人都有自己的伴奏同伴,不过全都是钢琴或者是钢琴和一个管弦乐乐队叠加的伴奏,钢琴和芭蕾舞,是公认最好最官方的组合。
因为莫斯科钢琴大赛是鼓励选手自带伴奏的,为此赛事方还专门设定了一个奖项“钢琴伴奏奖”。即使选手芭蕾舞表演没获奖,但他的钢琴伴奏同伴或许可以获奖。
Lina是这场大赛创办七十年以来,唯一一个用评委完全不了解的中国乐器伴奏的参赛选手。
早在Lina向赛事方上报自己的参赛曲目和伴奏乐器时,对方便向她确认了三遍,“你确定用这个乐器?”
“是的,我非常确定。”
就是因为她不走寻常路的伴奏,赛事方以及评委对她格外关注,正巧评委里有一位中国籍的芭蕾舞舞蹈家赵文婷,经过她的科普,大家才了解到什么是“Guzheng”。
赵文婷是旅俄华人,已经五十多岁了,她是第一位在莫斯科芭蕾舞大赛上获得女子独舞一等奖的中国人,创造了历史传奇。从她之后,才陆陆续续有更多中国人参加这场比赛并获奖。
如今她早已退休,但在业界依然有很高的声望,是大师级人物,她经常在世界各国各大芭蕾舞赛事中担任评委,十分有经验。自己参加或者看别人参加过如此多的比赛,她却是第一次遇到有人用中国乐器、中国风曲目参赛的,更奇异的是这个人还不是中国人!
Lina Atkinson,
赵文婷把这个名字牢牢记在心里。
她也注意到伴奏的名字:沈墨臻。
正如同各大体育锦标赛,芭蕾舞大赛全程也面向全世界直播。
张佩、Peter和Alan、Luke作为拉拉队,早早来到莫斯科大剧院,在观众席上坐好,他们都很期待Lina的表演。
刘嫚在后台,和苗小妹一起帮Lina和沈墨臻造型。
时隔近一个月,苗小妹又接了一份超远距离的工作,从纽约连夜到莫斯科,连气都来不及喘,第一时间为两位主角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