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还没说完,廖红规截过话头:“可以,由齐修文来办扫盲班。”
齐修文愣住,没想到平时跟左清明一起打压他的廖红规会这么快同意下来。
左清明也非常惊讶,平时廖红规都是支持自己的,而且刚才打断他的话,让他很没面子。同时,他还看到别的知青脸上惊疑的表情,就知道大家都觉得廖红规的态度反常。
就连周时芳看他的眼神都有些冷淡,这让他很烦躁。
廖红规有自己的考量,眼见社员们对他有情绪,如果能办好扫盲班,不仅能树立威信,还能捞点政绩。就人选来说,虽然齐修文成份有问题,可他是知青里面学问最高的人。
会议结束,齐修文浑身轻松,一扫周身阴霾,整个人变得开朗不少,马上张罗着去办扫盲班的事情。而左清明一下午心不在焉,他自己倒是锄断不少秧苗。
苏慢接连打了一下午喷嚏,到傍晚的时候,正要把晾晒的小麦和桑葚收起来,听到有人敲门。
他们不走旧庙正门,走的是侧门,来人也是敲的侧门。
苏慢看了眼摊成一大片的小麦,肯定来不及收,她走到门口问:“是谁?”
“我,左清明。”来人说。
苏慢听出他的声音,寻摸着跟他也没什么交情,不知道他特意来家里是什么事情,难道是青桃的事情,那也不至于特地来跟她说啊?
让他看到小麦就麻烦了,苏慢把门打开一条缝,自己挤了出去,挡在门口,热情地说:“左队长,有什么事吗?”
对她的不礼貌行为,左清明没有半分不悦,他手里拿着一本杂志,很热情地递过来说:“苏慢同志,你文章入选很好地帮助齐修文认清自己,请再接再厉。这本杂志上有征稿信息,你可以试着投稿,我相信你的实力。”他想让齐修文知道,苏慢有天分,跟他的熏陶无关。
苏慢看杂志封面,这次是《建设月刊》,她说:“我只是凑巧被编辑选中一篇,其实我没啥水平,再投稿恐怕也没用。”她不想跟左清明来往,她也不懂他们斗来斗去有啥意义,为啥还要拉上她。
她想左清明现在一定不知道周时芳父亲犯严重错误的事情,要是知道的话,他担心连累自己,八成会像周时芳疏远齐修文那样疏远她。
左清明还拿出一支钢笔,递给苏慢:“给你写文章用,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
苏慢看着钢笔上的英雄牌标志,觉得左清明还真是把打击齐修文当做一件大事来抓,而且他的话无比真诚,甚至比她自己都更信任她,希望她投稿能中。
这还真是把她拉进他的阵营中了,完全没必要!
苏慢收下杂志,钢笔推拒再三,才被左清明收回去。
打发走左清明,苏慢把门关好,先是把小麦收起来藏好,然后把晾晒的黄花菜和桑葚收起来,调出淘宝页面,上架。桑葚只晒多半干,从十几斤晒成五斤,黄花菜也有五斤。
刚上架,桑葚干和黄花菜就全部卖出,苏慢想一定是有人随时关注她的店铺,她的农产品才能卖得这么顺利。
还真是有位富贵老者在念叨:“我想给她点资金支持。”
第23章 投稿赚钱
几十年后某时空的一处豪华别墅内宾客云集,费老爷子八十大寿,至少来了两百名身份地位非同一般的人来祝贺。
他们带来各种礼物,奢侈品、名贵花卉、珠宝玉石,在空房间内堆得像小山一样。宾客们在装潢精美的客厅内翩翩起舞,把酒言欢,一个姗姗来迟的青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不是因为他穿着寒酸,而是他手上拿了一段灰不溜秋的木头。
这玩意是给费老爷子的礼物?这拿的出手?剑走偏锋?还是故意哗众取宠?
无视众人各种质疑、戏谑的目光,面容冷冽的青年径直走到费老爷子面前,声音清晰:“爷爷,这是我送您的礼物,我想它跟我们家族企业的LOGO和企业愿景相契合。”
无视周围的喧嚣,费老爷子坐在宽大的古董黄花梨座椅里正在打瞌睡,听到青年人的话,撩起眼皮看了看年轻人手中的木头,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心里却觉得有点意思。
不喜欢这个孙子的母亲,连带讨厌他,家族没有给他任何一点支持,反而他的兄弟不断给他制造阻力,他又在搞什么研发,结果赚的钱还不如投入的钱多,现在他穷得要命。
估计连样像样的礼物都拿不出手,就去哪处山上找来这么个玩意充当生日礼物,差不多是狗急跳墙的意思。
“这是我最喜欢的礼物,搁那吧。”费老爷子搁下这句话,阖上眼,继续打瞌睡。
话里带着明显的揶揄之意,这话一出,客厅里哄笑声一片。有这么一个让人心情愉悦的小插曲,气氛比刚才还要热烈。
青年不言语,把带来的中年人引到一处安静的屋里,对他说:“那就拜托你了。”
中年人点了点头,从随身工具箱里拿出刻刀、砂纸等雕刻工具。
傍晚,宾客要散去的时候,青年把简单雕刻并打磨的木头再次拿到费老爷子面前。这次不仅是全场宾客惊讶不已,就连费老爷子都专心致志地看着眼前的艺术品。
灰不溜秋的木头已经变成一只红棕色,昂首挺胸、振翅欲飞的雄鹰,双目炯炯,脚爪尖利,满身的火焰纹、流水纹、瘤疤、雀眼,像是雄鹰遍身羽毛,好像随时它就会乘风展翅,翱翔高空。
费老爷子一直想要这么一座代表企业精神的雕像,用了黄花梨、紫檀等各种名贵木头雕刻,都不太合心意,没想到今天这个最不受待见的孙子给他带来这么个浑然天成的艺术品,各个方面都超出他的预期。
费老爷子带头鼓掌,满屋宾客也跟着鼓起掌来。
大家都觉得青年气定神闲、胸有成竹的样子,谁都看不出其实他额角冒出细密汗珠,内心忐忑不已。其实他就是没钱,才想着去网上给爷爷找份礼物,翻了好几天终于看到这么一块像是雄鹰的木头,想着买来试试,没想到简单雕刻后竟然有这样惊艳的效果。
众人满心羡慕,尤其是青年的兄弟充满嫉妒之情,因为费老爷子单独把青年留了下来。就因为一块破木头,费老爷子对他的印象就改观了?这怎么可能。
费老爷子眯着眼睛,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个孙子,他这时才想到他心思缜密、行事沉稳、能力超群,也许可以给他机会试试。
他当即拟定文件,宣布支持青年的研发项目,并且把家族企业集团两家他很重视但盈利很差的公司交给他管理。
青年也想不到两百多块钱的木头有这样好的效果,他抹了把额头,真是太侥幸了。
“这块木头是正规渠道购买的吗?采挖崖柏可是违法的。”拟好文件后,费老爷子问。
青年回答:“我是在网上买的,店主是山里人,在悬崖下捡到的这块木头,仅此一块。”
费老爷子难得饶有兴致地让孙子打开苏慢的店铺查看,正巧苏慢上架了桑葚干和黄花菜,他看了介绍,问:“这种农家小店铺的果疏质量可靠吗?”
青年回答:“大山没有污染,而且店主说她的蔬菜水果不用化肥农药,应该比咱们家农场种植的还要好。”
费老爷子点了点头,他赶紧让孙子全部拍下来,准备收到货之后把这些真正的有机果蔬跟他的老伙伴分享。
“有机蔬菜、水果卖这么低的价格,我看店主又没多少东西可以卖,不知道她怎么生活。我想尽我可能给她资金支持,以后她上架什么东西,你安排人尽快拍下来。”说完,费老爷子递给青年一张黑卡。
在几十年前另外一个时空的苏慢看着自己的账户,狠狠打了几个大喷嚏。
桑葚干三十元一斤,收到一百四十元货款。黄花菜也全部卖出,收到一百二十元货款。
账户里一共还有三百零四元。想了想,苏慢花了一百五十元买了五十斤大米,处理好外包装后藏进炕洞。
刚藏好,苏向南带着糖包一起回来。晚饭是春饼卷各种蔬菜,给苏向东留了一份在锅里,苏慢打开《建设月刊》,找左清明所说的征稿信息。
她不觉得自己写作水平有多高,不过这征稿恰好是关于未来展望,写出心目中几十年后的生活图景,体裁不限,稿费从优。
苏慢对稿费动心,而且她可是从几十年后来的,正好会写。
她先是把杂志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熟悉杂志的风格,然后拿出纸笔,虚拟一个几十年后的汽车制造厂的员工身份写短篇故事,以他的眼写几十年后的生活图景。
她身边,糖包正安静地翻看小人书,苏向南在写作业,看他写作业特难受,一会儿都坐不住,抓耳挠腮的。他抬起头看了会儿一动不动认真写字的苏慢说:“我真想跟二哥一样,不用上学。”
苏慢抬头瞥了他一眼:“马上一个月了吧,说好的你作业要九成正确率,达不到的话,你等我跟你算账。”
苏向南挠挠脑袋,嘿嘿笑了两声,低下头写作业,不再说话。
苏向东九点多才回来,他把小麦扛进屋藏好,从锅里端了春饼,卷着土豆丝、黄瓜丝和生菜吃。
苏慢这时也差不多写完,她自己很满意,通读两遍之后,想了想,把纸揉吧成一团扔进灶膛。她突然想到不能太写实,她自己穿书而来,也担心会有别人跟她有同样的际遇,那她不就露馅了吗?
苏慢决定加大虚构力度,发挥想象,写得跟后世不一样。最后她写了三篇投递给出版社,也没抱多大希望,不过这是后话。
第二天,苏慢起得很早,她要做二十斤蛋糕。用的是淘宝买来的面粉和鸡蛋,她对苏向东说面粉用的极少,鸡蛋是跟左邻右舍买的,多亏苏向东对做蛋糕要用多少材料没概念,苏慢也不让他看着,否则他极有可能发现破绽。
她做蛋糕的时候,苏向东就用别的锅灶做早饭。
做好蛋糕都放在案板上晾凉,苏慢她们四个就吃早饭,吃过早饭,苏慢留下三斤留给四人当零食,十五斤蛋糕准备拿去卖,剩下两斤装进另外的白布口袋,拉上糖包去了苏建党家。
上次苏慢去卖蛋糕时苏向东还在上工,可以看着点糖包,现在他们都出去留糖包一人在生产队她不放心。
苏建党的妈也就是苏慢的大奶身体不好,不上工,整天在家,就拜托她看着点糖包。
安顿好糖包,苏慢跟着苏向东一起去磨面粉,然后去县里卖面粉。到了黑市,她把十五斤蛋糕都批发给了黑市头子,九毛一斤,一共卖了十三块五,她不嫌少,这已经是比较快的套现方式。
面粉也很受欢迎,他们不费什么劲儿卖完东西路过经销社买了一堆生活用品,脸盆、肥皂、毛巾、雪花膏、卫生纸、内衣裤、火柴,苏慢卖蛋糕的钱花了个精光。
接下来的日子过得很平静,苏向东收小麦,苏慢淘洗小麦,两人一起去磨面粉卖面粉,顺带捎带些自制蛋糕、麻花、绿豆糕批发给黑市头子。
到第十多天的时候,苏向东攒够本钱,还了五十元欠款,手里还剩五十多。苏慢手里也攒出六十多块钱。
就在苏慢准备跟苏向东签个协议,赚到一百块就收手的时候,一天糖包从外面急急忙忙跑回来,汗津津的小手里紧紧攥张小纸条。
看到苏慢,赶紧张开小手,把被汗水打湿皱巴巴的纸条给她看。
苏慢摸摸糖包的脑袋,让她坐在树墩上休息,自己小心翼翼打开纸条。
上面的字很简单:“不要再去,有人要举报。”
苏慢一眼就认出那是陆原的字。他这是什么意思,不要再去哪里?黑市?这些日子他们除了去黑市没去什么特别的地方。谁要举报他们?谁跟他们有这么大的仇恨?陆原怎么知道的?
脑子里有无数个问号,边想边做晚饭,吃过晚饭,兄妹三人在家呆着,苏慢等天慢慢转黑,准备去趟牛棚。
第24章 先下手为强
到了牛棚之后,简单寒暄几句,苏慢问陆原到底是咋么回事。接下来,两人几乎无任何言语交流,陆原拿笔刷刷在纸上写着,很快写完交给苏慢看。
那是一段陆原无意中听到的对话,看完之后,苏慢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同时心里有另外一个问号升起来。
谢过陆原,她把他写字的纸撕得粉碎,然后迅速离开牛棚。
这是周时芳和生产队记分员康巧云之间的对话。康巧云也是书里男主的爱慕者,因为苏慢跟齐修文走的近,对原主这个炮灰很不满。
那对话如果还原起来,是这样的。
周时芳把收音机和自行车卖给别的知青之后,感觉卖亏了。她再想卖东西时就找到康巧云问可以卖到哪里。康巧云说卖到黑市价格最高,可以帮周时芳卖。
康巧云说:“我去黑市帮你卖金项链的时候你猜看到谁了,苏慢跟她大弟苏向东,他们去黑市卖面粉,而且据我偷偷跟踪,他们去了好几次。”
周时芳:“投机倒把卖高价粮会破坏市场,妨碍物价稳定,跟我们急需钱的时候去黑市换钱不一样。我是苏慢的朋友,真的为她着急,我不能看她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应该让她知道她的行为不对。”
康巧云非常嫉妒周时芳跟苏慢之间的感情,像周时芳这种大城市来的她高攀不上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跟苏慢关系那么好。她问:“你要提醒她吗?”
周时芳说:“苏慢非常固执,轻易不听人劝,我想最好是去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举报她倒卖粮食,这样她才能认错改正。”
康巧云有些惊讶:“那她和她弟不就会被抓了吗?”
周时芳语气坚定:“没有更好的办法,我这也是为她好,可以避免她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康巧云跃跃欲试:“要不我去吧。”她很希望看到苏慢被抓,也很想通过这件事结交周时芳。
苏慢想不明白,周时芳和康巧云怎么搞在一起,按理说她们应该是情敌,也想不明白,周时芳为什么会针对她?在原主的记忆力,她们俩的确是朋友,像是亲姐妹的朋友。
苏慢很快回到家里,觉得这事很难办,一边是有人要去举报,一边是不到黄河不死心非要倒卖粮食养家糊口的弟弟。
按书里所写,即便没有人举报,红袖章也会去抓人。只要苏向东去黑市,他就会有这一劫。
她让苏向南带着糖包去大街上人多的地方乘凉,把院门屋门都关好,跟苏向东说这件事。
“算上我的稿费,加上这段时间去黑市的钱,咱俩手头加起来有一百多,能支撑好一阵,不用再去黑市卖面粉。再说以后可收的麦子越来越少,不如现在就停下。”苏慢劝说他。
“我想趁着还能收麦子多收点多卖点,再过段时间大家手头想要出售的小麦卖完,就真收不到了。”苏向东有自己的计划。
苏慢说:“有人要举报我们,是周时芳,她是针对我来的,可对我们非常不利。”
苏向东瞄了瞄他藏在墙角被子下的小麦,都是淘洗过的,不多,有四十斤,他很纠结,舍不得自己吃。他沉默了好几分钟说:“好,那我不去了,这些就留着自己吃。”
苏慢相信他不会再去,马上把苏向南跟糖包找回来,立刻就睡下,第二天还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