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女桂芝_分节阅读_第128节
小说作者:魔力信号灯   内容大小:480 KB  下载:农女桂芝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1-07-03 00:00: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8/14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石头有种被委以重任的使命感,点着小脑袋很是认真,

  “放心吧大姐,我一定可以的。”

  忙碌的麦收过后,田树满去了一趟老宅,赶巧碰到三郎一家三口也在,他们也是赶回来麦收后准备回京城,三郎看见大哥也很高兴,

  “大哥,我才置办了个院子,等搬家时你和大嫂孩子们都一起来认认门。”

  “好的,正好我来也来和爹说一声,我在京城又置办了个铺子,等开业你们也来给我捧捧场。”

  “恭喜大哥了,到时候我们一定去。”

  三郎听了只有羡慕的份,京里铺子多难得他如何没数,不说买,租都租不到。

  三郎一家赶着回京,说了几句话就走了,麦子他们带走了一部分,剩下的就托给父母照看着,等他们搬了新家再回来拉走。

  “大郎买铺子手头钱可够?”

  田兆升放下手中的烟袋锅子问道,周氏在旁边不安的动动身子,她家里的钱都借给三郎买房了,这大郎要开口咋办?大郎家里是赚钱,这几年就买了个山头,手里几百贯是有的,但买京城的铺子肯定不够。

  “当时那铺子人家等着用钱,我从舅舅那里借了一部分,他这两年没啥花用也不急着还。”

  田树满当然不会说自己和闺女凑凑钱就够了,该哭穷还是要哭穷的。

  “那就好,那就好。”

  田兆升高兴道。

  “爹,小石头秋天读书我想送他到京里读。”

  田兆升心里一震,过年时大郎可不是这样说的,

  “可是你舅舅要接过去亲自教?”

  “他这段时间忙的很哪里有空,”

  田树满摇头,

  “我这次新买的铺子离信陵书院很近,周围有几家私塾,我打听过了他们七月份也收新学子,我就想让小石头住在铺子里。”

  周氏在旁边听的眼睛放亮,

  “大郎,京里束脩和咱们这里相比如何?”

  “我打听过了,贵一倍不说,那边的笔墨纸砚一年的花销也比咱们乡下多。”

  周氏尽管心里很急切,可她现在能压住事了,只笑着说,

  “那也还好,再说桂芝一个月也有一半在京城,有她照应着也放心。”

  田树满回家后有些心事重重,和闺女说了自己的担心,

  “你奶奶估计想让七郎也去京里读书,你说咋办?”

  桂芝倒是没当回事,

  “爹,平时小石头和七叔就玩的好,一起去读书也没啥,就是要看爷爷的态度,束脩还有在京城的花销他要是都说明白,两人做伴挺好的。”

  程氏也没意见,

  “其实我本来还担心来着,若是小石头进京读书,七郎不去的话两个人会起嫌隙,他们早就约好了一起读书的。”

  两个孩子差了一岁半,七郎去年不肯去读书说是等着小石头一起,现在小石头要是进京撇开他,怕真是要恼了的。

  田兆升都没等多久,当天晚上吃了饭就牵着七郎来了大郎家里,

  “七郎听说小石头要进京读书非要跟着,也不知那边收不收,若是能收的话能不能让七郎也去,住在你铺子里倒也不用麻烦别人,家里粮食现成的带些过去,要是请人帮着做饭,这钱我来出。”

  田树满听了心里挺舒服的,

  “我后天和姑夫约好了去收拾铺子,到时候爹和七郎跟我一起先去看看再定吧。”

  到了新铺子里,七郎转了一圈都不想回家了,这屋子可真宽敞干净啊!小石头也差不了多少,在去信陵书院和国子监外面看过后,你让他回去读书他也不肯了,他也想在这么宽敞的房子里读书。

  杜连勇就在信陵书院读书,他好多同窗都是这周围私塾出来的,这半个月就打听了到了三家教书好的先生,

  “杨先生去年中了举人,于科举上想再进一步,今年已经说不收新学子,邵先生年纪偏大些,教书时间长又很有耐心,还有一位李先生,他教过的学生都说他讲课很有意思,只是他也要参加科举,不知道教书的心思有多少。”

  桂芝有些懵圈,这怎么选?

  “不知道能不能去试听两节课?”

  “这个我帮你问问,应该是可以的,先生收学生也要看人的,不是送去人家就收的。”

  三家私塾是田树满带女儿去听的,田桂芝打扮成一个小书生跟着父亲坐在后面走了三家,最后父女二人各自写一个满意的先生,两人都中意年纪大的邵先生,桂芝的理由是,

  “毕竟教了二三十年的书,《论语》《千字文》讲解的非常透彻,也能针对孩童的性情讲课,而且他的学生最少,只有十个。”

  田树满则是,

  “他很有耐心,这就够了。”

  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小石头可没有女儿的聪颖。

  邵先生头发胡子已经花白,虽然自己于科举上并无建树,但他教孩子启蒙水平不错,就是条件苛刻了点,只愿收附近的孩子,他见过田玉笙(小石头)和田树染(七郎),田玉笙资质还行,田树染却没啥基础,两个一起就不想收。

  田桂芝看出他的意思,只是在他开口拒绝前自己先道,

  “邵先生,若是收我七叔和弟弟来此读书,我愿略尽些绵薄之力,这总共十张桌椅我给换一套新的。”

  邵秀才拒绝的话就说不出口了,他就靠这点本事讨生活,儿子收入不高,孙子在书院读书,一大家子生活很是俭朴,这桌椅已经用了二十多年,现在桌面还好,就是腿脚都不行了,‘咯吱咯吱’晃晃悠悠的,已经影响孩子上课读书了。

  “七月初一送过来吧。”

  这是人和桌椅一起送的意思了。

第112章 沐风堂 这些日子田树满虽然没在京城

  这些日子田树满虽然没在京城, 可亲戚们都在帮他寻摸掌柜的和小伙计人选,现在还要添加个帮着做饭的, 等田树满到了铺子,就是对介绍来的掌柜和店员的面试。

  田树满可没想自己看铺子,他还是更看重田家庄那一摊子,帽帽小屋桂芝倒是不用天天在那待着,但是这边她也只能当个甩手东家,把个大方向可以,每天从早到晚在这看店的必须得另找人。

  掌柜的倒是好定,是杜连业介绍的, 同僚的亲戚, 有做书画铺子掌柜的经验,他也是图家在附近, 倒不需要住在铺子里。

  小伙计是程丽丽给找的,郑少勇不在京, 好多事情就需要她来兼顾到。

  钱成的父亲和郑少勇父亲是当年一起参军的士兵, 父亲战死于沙场时, 他还在襁褓中,朝廷的抚恤只是杯水车薪,失了家里顶梁柱的日子非常的艰难,并不是所有的兄弟都有良心的, 钱成的叔伯把他父亲留的地都借了去种,说是给他们粮食,也仅够糊口而已。

  钱成的母亲有次生病, 把几亩地低价卖给了几个叔伯筹钱,母亲病好了,地也没有了, 母子俩就来京里讨生活,缝缝洗洗也能过下去,郑少勇偶尔接济他们一下,救急不救穷的道理程丽丽也懂,这次就介绍给姐夫当个跑腿的小伙计,

  “就是不识字,姐夫、桂芝给他个粗活干干就行。”

  只要人机灵心眼实诚就行,桂芝斟酌后道,

  “小石头住在这里,到时候我让他盘库存也行,他若是想学也可以晚上跟着学,用不了一年就会了,他还有个母亲倒是正好来帮着做个饭,做些杂活,就是这院子住不下。”

  “我母亲住屋里,我晚上在灶房里搭个木板就能睡。”

  钱成咧着嘴表示这都不是事,他们母子俩现在租的房子还不如这里呢,若是搬过来正好那边省了租金,这边娘俩的工钱就是净赚,钱成虽然没读过书,算账却是啪啪响的。

  靠着铺子北墙一间偏房就是以前的灶房,正好桂芝觉得里面又潮又黑的不干净,干脆把这个偏房推了重盖两间宽敞些的厢房算了,还有茅房,草棚子,自己住当然是按照自己的心意来收拾。

  看三爷爷皱眉说赶不及开业,桂芝道,

  “没事,只要在七月初一前收拾好就行。”

  那倒是还好,尽管这样,田兆河还是想着赶在开业前把房子撑起来,不然开业院子里根本站不下人,所以他把两个儿子都带了过来赶工期。

  孙木匠这几年也扩大了摊子,他收了几个本家的侄子做徒弟,开了一个小作坊,专攻木制折扇扇骨的精打细磨,和大郎的扇面配合着走精品路线,现在大郎又上了竹扇,他也改变了些方法,那红木做大扇骨,竹做小骨,竟是更合适,所以他这边夏天都忙这扇骨,很少接这些大活了。

  但是大郎的活他肯定是不会推辞的。

  这么贵的铺子空一天都是钱哪,孙木匠拿了钥匙比田树满还着急,在家里的时候就把放折扇的托架都做好了,带着铺盖卷进京后就是一通忙活,那些货架和帽帽小屋都差不多,他带着徒弟做起来倒也快。

  三间房院子听着是挺宽敞,可人的吃喝拉撒睡无一不需要空间,后面说是三间房,因为铺子都有后门的原因,实际上只得两间半,半间做库房,一间还想请人来看铺子,总不能让两个孩子看铺子,也只能挪一间出来给两人住,这一间房就得好好利用空间,

  “姑爷爷,为了房子宽敞些,我想把床和柜子另做些样式。”

  “柜子打到顶我能理解,可上下床怎么个上下法?”

  有桂芝指点,这上下床很快就打好了。

  还有带桌洞的桌椅先做了一套,桂芝试坐后满意极了,这个桌洞正好放书包啊,

  “就照这样再来十二套。”

  听说是送给小石头读书的私塾时,怪不得私塾定的那么快,孙木匠都佩服不已,

  “等我回去就做,保证七月初一前送过来。”

  七郎和小石头桂芝也没让他们闲着,自家白纸不缺,特别是刷过矾水的白纸,两人就一人刷着浆糊,一人往墙上贴大白纸,刚开始两人纯粹就是听话干活,可等这贴了白纸的墙和旁边青砖墙一对比,那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

  “真亮堂啊!”

  那上下床桂芝也没做小,按现在的尺寸做了三尺半宽,想也知道这铺子开了以后六郎毛毛那些小子得经常跟着车过来玩,到时候这床也能挤一挤。

  七郎大一些要了不太方便的上铺,两人都对新床非常满意,至于柜子,贴着后墙整面墙呢,非常的能装。

  南边靠窗是一张大桌子,墙边是一个书架,这里光线好,除了冬天外,一年三个季节白天都可以开窗,读书写字都很亮堂。

  忙忙碌碌的半个月就过去了,这是一个适合开业的吉日,‘沐风堂’隆重的开业了。

  这次田家庄来了更多的人,这几年他们都有经验了,每人胳膊上扎了个红布条忙活着,有在里面当店小二的,有在外面维持秩序的,这里的货物都是他们做出来的,各个都当自家的买卖一样。

  送来牌匾的李云石看着那红布拉开后三个大字很是欣慰,这次这铺子名总算正常了。

  田树满简单说了几句,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沐风堂…在此感谢各位亲朋好友…

  沐风堂夏季以折扇为主,希望在这炎炎夏日为大家送上一丝清凉,冬日以年画红纸为主,给大家送上新年祈福…希望大家在沐风堂挑到各自满意…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我店推出了幸运大转盘抽奖活动,下面让我的长女给大家介绍…”

  田树满说完先带着周围捧场的长辈和朋友到了后院喝茶,这边就交给女儿和来帮忙的年轻人了。

  这次开业正逢休沐日,(京城几大书院都跟着国子监的节假日,官员逢五休沐,他们也是如此。)早得到消息来围观的书生可不少,要说最喜欢折扇的还是这些爱附庸风雅的读书人。

  附近几条街的街头上带红帽子的半大小子正在可着劲的吆喝,

  “沐风堂开业大酬宾啦!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卖什么的?”

  “折扇,最低只要三十文就能买一把白扇,客官要不要去看看?”

  “开业有什么活动?打折还是抽奖?”

  自从帽帽小屋抽奖促销开了先河,后面不少铺子都有类似的活动,很多人都会赶着这个时机去赚点小便宜。

  打折桂芝现在不考虑,她还是热衷于抽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1页  当前第1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8/14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女桂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