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在天华国女子十八岁还不成亲可是会被官府罚款的。
辛家虽然不缺银钱,田冬秀她们也不像辛芷被人指点嘲笑。
之前没有合适的人选就算了,如今有了小刘这么好的人选,那不得赶紧把握住机会吗?
刘子真有权有势还有英俊的外表,难得的是他也对辛芷存着那份心思,要是错过了他,辛芷再想找这么一个人那可就难了。
也得亏辛芷自己是个有主意的人,不然像辛家人他们这么整天劝说着,换一个意志力薄弱的人,早就已经捱不住同意了。
辛芷对刘子真不反感,只能说愿意和他接触一下,先互相了解了解,至于田冬秀她们盼望着的事情,那还是要看缘分和感觉的。
为了博得美人心,刘子真也是很拼了,他知道辛芷对衣裳首饰兴致缺缺,连忙让周冀往昌都飞鸽传书,替她找了一个文采斐然的女先生。
至于为什么是女先生,你品!你细品!
十月份的时候,辛勇和辛芷回了一趟山上,山里的土豆已经成熟了。
陈曼大着肚子,不能走山路,田冬秀和郑清芬年龄大了,上山一趟得两天才能缓过来,所以只有辛勇和辛芷顶上了。
好在田冬秀她们虽然喜欢刘子真,也没被这份喜欢冲昏头脑,让辛芷他们把刘子真带着,山上的大本营是他们一家人最后的底牌,只能让自家人知道。
别说辛芷现在和刘子真还没什么,就算是以后真的有什么了,那也得考察个几年才能把自家的底牌亮给他看。
两亩多地的土豆,就算是有牛帮着犁地,等辛芷他们把所有的土豆捡出来用三轮车运回家,那也是两天之后的事情了。
果园里的橙子、橘子、柚子也大批量成熟了。
辛勇和辛芷在山上休息了一天后,又山下山上来回了跑七八趟,才把那四千多斤土豆、两大袋油菜,许诺给刘子真的红薯和几大袋子水果全都搬下山。
这些东西搬完之后,辛芷人也累趴了,偏偏辛勇不累,第二天一大早又牵着牛和驴子上山了。
辛芷实在是好奇,没忍住问了一嘴:“东西不都搬下来了吗?还上山干什么?”
辛勇摆了摆手,不以为然的说道:“小刘不是喜欢喝饮料吗?库房里那些饮料马上就要过期了,我运下来让小刘拿回去喝。”
辛芷:“……”
第83章 第八十三章、 丰收了、
把粮种搬下山后吗, 辛勇又一个人往上山去了几次。
头两次是往山下运饮料,后两次主要是往山上运石灰。
果园里的果树大多怕冻,辛勇担心自家一个冬季不在山上,园子里的果树会被冻死, 所以买了一千多斤石灰把果园里的果树树干全都刷了一遍, 保证明年春天的时候这些果树还是好好的, 一点病虫害都没有。
眼下没有肥料, 辛勇又去山上扒了很多的枯枝败叶,烧成灰后在果园里厚厚地撒了一层。
这些树叶腐败后就是最天然的肥料, 肥力虽然赶不上化肥,但也有点效果。
下山的时候,辛勇又在果园里挖了好几棵半大的果树。
果园里的果树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 结了果也很难往山下运,今年园子里的果子,只有十分之一、二是被辛家人摘下来派上用场的,剩下的果子一部分喂了山上那些鸟儿,一部分落在地上变成了养分。
辛勇想着得空就往山下移栽一些果树,这样不管是自家吃还是往外买,那都要方便一些。
不过果园里绝大部分的果树都不适合再移植了, 所以只能动新长出来的幼苗和才种下没多久的果树苗。
这次下山后辛家人应该一整个冬天都不会再上山了,所以要收捡的东西很多。
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得收到橱柜里锁好,沙发什么的要搬到包间里面去, 不然山上野兽这么多, 用不了几天就被糟蹋得不成样子了。
之前种下的荆棘藤长了不少新芽, 趁着天气还不算冷,辛勇又剪了一些枝条扦插,按照现在的这个长势, 等到明年夏天,农家乐附近就能长满荆棘,也就不怕会有不开眼的野兽闯进来了。
水电气辛勇没有动,虽然现代人都是离家时间太长得断水断电断气,但是辛家这个水电气穿越后还能正常使用实在是太过玄幻,辛勇担心关了之后就用不了了,所以就没动它们。
农家乐周围都是农田和空地,就算是电线短路也烧不起来,倒也没什么危险。
山下不缺蔬菜吃,所以菜园里的菜留过种后,也没特意去收拾什么。
倒是菜园旁的几洼草莓苗,虽然很多都已经开花挂果了,辛勇还是全都挖了出来,准备全部都把后院的青砖掀掉两排,把这些草莓种上。
之前种水稻是留下的塑料薄膜洗干净后也得带上,这草莓娇贵,天一冷就容易冻死,到时候用这卷薄膜搭个简易的大棚,应该能让这些草莓苗平安度冬。
辛芷和陈曼都喜欢吃草莓,把草莓苗移栽到山下去,她们想什么时候吃都能吃着,方便!
等这些草莓苗在辛家的后院种好了,大棚也搭上了后,辛家租的那几百亩地里的粮食也能收获了。
最先成熟的是辣椒,这辣椒都是用上等地种出来的,中途也没缺过肥料,产量也十分的客观,亩产差不多达到了一千斤,虽然赶不上现代高产,但也算是很不错了。
几万斤辣椒收上来后,一般被晒成了干辣椒,一半被辛勇做成了辣椒酱。
辣椒酱做法简单,辛勇借了林老爹家的院子,又在东山村和附近的村子里找了几十个妇人,只花了半个月,就把两万多斤的辣椒和大蒜全都剁成了辣椒酱。
为此辛勇还在隔壁县的一个窑厂包了两个窑,专门烧制装辣椒酱要用到的陶罐。
这辣椒酱装到罐子里后,上面再铺上两层草纸,用麻绳捆好后,再糊上一层厚厚地黄泥,在不开封的情况下,储存个一年半载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了,往外卖的辣椒酱才这么地包装,辛家自己吃的辣椒酱直接用用泡菜坛子装了。
两三万斤的辣椒酱,辛家自己只留两坛就够吃上一整年了,相熟的人家再送上一点,消耗的辣椒酱连个零头都没有。
原本之前种辣椒的时候,辛家人就想过,这么多的辣椒酱,想要卖出去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时候,然而真的等辣椒酱做好了之后,他们才发现销路什么的根本就不用愁。
因为刘子真一个人就把这些辣椒酱给包圆了。
刘子真提出要买这些辣椒酱的时候,辛勇还不同意,他觉得小刘这个人也太实诚了,怎么能为了讨好他们二买下这么多辣椒酱呢。
这可足足有三万斤辣椒酱,刘子真就是平日里再爱吃辣椒,也吃不完这么多辣椒呀。
然而刘子真买这些辣椒酱还真不是买来自己吃的。
他是为了戌边军买的,军营里伙食差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边关乃是苦寒之地,一到冬天,那寒风刮在脸上的滋味可不好受。
辛勇做的这辣椒酱,好吃不说,浑身还暖和,对于戌边军来说,绝对是个好东西。
三万斤辣椒酱听起来很多,可是戌边军足有几十万人,这辣椒酱可能都不够大家吃一个冬季的。
刘子真都这么说了,这辣椒酱辛勇自然就只能卖给他了。
辛勇他们现在真是把刘子真当做自家女儿(孙女)未来的依靠,主要是最近辛芷对他的态度缓和和很多,偶尔也能和他聊会儿天了,这让辛家人心里更加有底了。
都是自家人,辛勇卖这辣椒酱的时候,也没要高价,这辣椒酱一斤五十文,绝对的实在价格、
别的不说,就那装辣椒酱的陶罐,一个都要好几文钱呢,更别说天华国的盐还死贵死贵的。
三万斤辣椒酱,一千五百两银子,绝对是贱卖,要不是卖给刘子真,光是辣椒在天华国还是独一份的东西,这辣椒酱的价格就不可能会这么低。
对于这个价格,刘子真心里很是高兴,不过他不是为辣椒酱的价格低而高兴,而是为了自己在辛勇这里的特殊待遇而沾沾自喜。
辛勇厚道,不愿意赚刘子真太多的银钱,刘子真也上道,让手底下的人去搜罗了一大堆补东西,光是燕窝和雪蛤就准备了一大箱子。
陈曼现在已经显怀了,刘子真准备的这些东西正好派上用场。
剩下的干辣椒刘子真也要了不少,辛勇倒也没有和他算得那么清楚,反正最后只收了他两千两银子。
等忙完辣椒的事情后,地里的玉米和冬瓜南瓜也成熟了。
相比于辣椒,刘子真心里最关心的还是玉米。
他借着天花的由头,已经离开昌都太久了,良帝心里已经生疑了,本来他前几天就该回去了,之所以拖到现在,一是他和辛芷的感情刚有了点苗头,他怕自己这一走就归零了,二就是他想等到玉米成熟后,再回昌都。
因为土地肥沃,这玉米的亩产十分的不错,最高产的一亩地亩产足有两千一百多斤,当然了这是没有晒干的重量,等晒干后还会缩水个三、四百斤。
辛家这次种下的玉米,平均亩产在一千六百斤左右,放在现代这个亩产绝对算是歉收了,不过在天华国,这个产量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惊世骇俗了。
没看到玉米过称时林老爹他们的嘴长得都能塞进拳头了嘛。
一亩地能产一千多斤粮食,这场景林老爹他们之前别说亲眼见到了,就是做梦的时候,都不敢这么想啊。
然而现在事情竟然真的在他们的眼皮子地下发生了,他们心中的震撼简直已经不能用言语来形容了。
亲眼见过玉米到高产后,林老爹他们的内心是火热的,早早地就找到了辛勇,想要提前向他买些玉米种子。
对此辛勇是不会吝啬的,一百多亩地的玉米,就算是晒干了,也有一百吨,这么多的玉米,就算是刘子真想把玉米种满整个边关,那也足够用了,更别说他明年还得种土豆、红薯、辣椒和棉花了。
这些玉米,刘子真就只买了五十吨走。
一半作为粮种,一半作为戌边军的粮食。
常县到边关的路程可不近,就这几十吨玉米,要是运到边关,光是运费就是一大笔钱,刘子真也没必要买太多。
种一亩地的玉米大约要用掉五斤玉米的种子,大家都想种玉米,但是这玉米对于刘子真很有用,辛勇顾忌着刘子真,又不能随便卖,所以每家人他只卖十斤玉米,够大家种两亩地剩下的那些玉米的。
这玉米辛勇也没要高价,一斤十文钱,作为粮种来说已经算是极其低廉的价格了。
当然了,人都是有私心的,像林老爹他们,辛勇就没限量,给够他们玉米种子。
剩下的玉米辛家自家留个一两千斤平常吃,再留几百斤明年庄子上种,还剩下十来万斤,都是要往外卖的。
不过这也也不用辛勇自己去找销路,刘子真让周冀去了府城一趟,回来的时候就和府城的几位粮商们谈好了,以一斤玉米面二十文的价格,全都卖了出去。
刘子真只卖玉米面,不卖玉米粒,玉米算是他的底牌,他得为自己的计划争取时间,所以这玉米,暂时还不能大范围的推广出去。
想到前几天父亲在信里说的事情进行得顺利的话,最晚后年,天华国的农户就都能种上这玉米了。
玉米作为粗粮,竟然卖出了一斤二十文的价格,这是辛勇没有想到的,要知道大米一斤才买十几文。
刘子真看出了辛勇心中的困惑,解释道:“这玉米是个新鲜东西,大家都没见过,味道又不错,所以粮商也愿意出高价,等明年种玉米的人多了,这玉米也就买不出高价了。”
辛勇知道刘子真的话在理,不过能一次性把这么多玉米全都卖出去,他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为了把这些玉米全都磨成玉米面,辛勇又在东山村租了一大块地,盖了一个简易的棚子,棚子里放了二十几个磨盘,从附近请了几十个工人,日夜不停地替他磨玉米面。
粮商那边要得急,辛勇也只能让人赶工,不过他开的工钱不错,工人们磨两斤玉米面就有一文钱拿,一个成年汉子,认真干,一天磨个两、三百斤玉米面绝对不是问题。
这就是一百多个大钱了,平常他们给人做短工,那得做上两三天才能有这么多的工钱。
这玉米虽然卖出了高价,不过辛勇真的赚到手的银钱并不多,主要是前期租地时的投入太大了。
二两银子种辣椒原本是要大赚的,不过辣椒酱卖给刘子真的时候也没要高价,自然也就没赚到什么钱。
二两银子租的地种玉米,那是真的赚不到什么钱了,不过光是卖辣椒和玉米的钱,就够租地时的租金和管理费了,剩下的那些南瓜和冬瓜都算是赚到的了。
不过这南瓜和冬瓜的产量实在是太高了,就算是刘子真,一时半会也没能找到销路全部脱手出去。
第84章 第八十四章、 卖瓜了!
今年辛家种了一百多亩地的南瓜和冬瓜。
这两样东西也争气, 产量甩开了玉米和辣椒一大截。
这南瓜和冬瓜,从种到地里的时候开始,那长势就猛得吓人,单说那南瓜, 地里爬满了南瓜藤, 南瓜叶叠在一起 , 一眼望去, 或黄或绿,一点属于泥土的褐色都看不到。
等那南瓜和冬瓜开始结果后, 那果子真是一天一个样,就算是每天都盯着,都能看出南瓜幼果一天长得比一天大。
等到南瓜如辛勇说的那样, 长到通体金黄的时候,那地里个头最大的南瓜,足有磨盘那么大,触摸估计着,至少有四、五十斤,就算是那个头小的,也有六七八斤重。
那冬瓜就更大了, 一个个的冬瓜,个头都在二三十斤左右,但凡是长成了的冬瓜, 就没有低于十斤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