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夕相处之下,玉娘身边跟着的那个孩子是男孩,并不是女孩的事,大家心里都清楚,陈凤琪没有过问那其中的难言之隐,只是心中隐有猜测。
听到陈凤琪的话,玉娘顿时感到大喜过望,她之前之所以会心生离意,考虑的就是琅哥儿已经年满五周岁,正是需要请先生正式开蒙的关键时期,怕他继续留在后院中,会被耽误。
“多谢谢太太,奴婢这就去带琅哥儿过来,让他给您磕头,感谢您的大恩大德。”
陈凤琪连忙拒绝道。
“磕头就不必了,那孩子经历过大变,又跟着你流浪,这些时间以来,又总在后院跟着你们,这样下去,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让他去前院,一边学文,一边跟着成锋练练身手,多长些本事,将来才好成家立业。”
听到陈凤琪这妥帖的安排,玉娘含泪笑着应下。
“是,奴婢一定会嘱咐琅哥儿,让他好生珍惜太太的一片苦心,在前院好好学习。”
琅哥儿目前在官方登记的户籍身份是女孩,虽然已经不再做女孩打扮,可是他的身份终究是个问题,就算能去私塾上学,将来也无法走正规的科举之途,即便如此,玉娘也希望他能多读些书,做个有能力的人。
在有钱有闲的情况下,陈凤琪也重拾自己的一些爱好,除了吃的方面,就是在市面上搜罗一些古籍,不论内容,或者是有历史研究价值的物件,只要是家里没有的,她都喜欢往家里搬。
可惜这桃河镇虽然比较富裕,但也终究只是一个小地方,能让她看得上眼的东西并不多,倒也没花多少钱。
虽然这安国所在时空的历史发展进程,与她所熟知的历史截然不同,但是地理没什么变化,在文字发展、以及某些习俗等方面,也都是大同小异,让她的毕生所学,在某些方面还算是有用武之地。
何况对陈凤琪而言,根据她能买到的各种资料研究这个时空的历史,在不同节点发生变化时的过程,以及那些变化所产生的不同历史结果,也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陈凤琪私下里喜欢看书,并没有背着人,家里人都有发现,其他人虽然觉得意外,倒是没有多想什么,就连江燕娘都没有多想。
毕竟她早就知道自家婆婆能识字看书的事,在陈凤琪到来之前,江燕娘与李成杰成亲还不满一年,对婆婆的真实情况谈不上有多了解,家里就遭遇大变,她被雷厉风行的陈凤琪带着离开,反倒是与陈凤琪这个便宜婆婆接触更多,也更亲近。
就是对陈凤琪让他们所有人,都要学会读书识字的安排,江燕娘实在感到有些头疼,她自觉会些简单的字与算数,就已经足够,结果婆婆却对他们有着更多要求,让她学得十分痛苦与艰难。
“娘,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些无用的东西啊?”
在陈凤琪每天例行看孩子的时间里,江燕娘终于忍不住问自己心中的疑惑,毕竟在她看来,男子读书可以考功名,女子要负责打理家务,生养孩子,没有需要用上那些知识的地方。
陈凤琪听到这话,没有什么生气、失望之类的想法,毕竟她是学历史的,深知古往今来,女子所受到的各种限制与打压,纵然是在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中,仍然有人鼓吹学习无用论。
何况他们现在身处这个对女子犹为苛刻的大环境中,女子从小所生活的环境,耳濡目染之下,所受到的教育,都在告诉她们学习是男子的特/权,女子无才是德。
“学习使人开智,能让人明白道理,懂得筹谋,我要不是因为懂得读书识字,有主见,知道要提前带着你离开那阳山乡,我们娘几个现在就算能有命活着,也会过着家产被夺、受制于人,被别人奴役的日子,哪有机会过现在的日子。”
陈凤琪说的是乡下常见现象,毫不夸张,这世上永远不缺毫无下限的恶毒之人,周围人还会对之习以为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听到陈凤琪形容的场景,江燕娘就觉后怕不已,早在她生下女儿后,她自己也曾想过,若不是她婆婆当机立断,在瞒骗过夫家族里的那些人后,赶紧带着她离开,不管她相公李成杰到底死没死,她们娘仨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可是学会那些后,我没觉得自己有变聪明啊,娘之所以会这么厉害,是天生的吧?”
陈凤琪耐心为她解释道。
“学习是一件需要长久坚持的事,你们现在还处于尚未入门阶段,体会不到学习的好处很正常,要耐心一些,不仅你们,再过几个月,这两个小家伙就要满周岁了,他们的学习也要开始准备起来了。”
听到这话,江燕娘顿感瞠目结舌,愣了一会儿后,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娘,他们还都是连话都说不清的奶娃娃,怎么就要开始学习了呢?这么大一点的小人儿,他们能学会什么啊?我们是大人,学习这件事,还是交给我们这些大人吧,我们一定能好好学。”
江燕娘很担心自家婆婆动真格的,坚持要让两个目前只会到处乱爬,还站不起来的两个幼儿学习,赶紧语气坚定的下保证。
陈凤琪当然不会试图给对方讲解早教的重要性,虽然心里没有改变主意,嘴上却没再多说什么。
“嗯,你们先好好学,有知识的母亲,能教出知书答理的好孩子。”
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行动力很强的陈凤琪随后就开始为两个小家伙准备学习道具,有绘有图案的识字卡片、拼图等。
受限于当前的环境,根本无处购买幼儿学习资料,陈凤琪不仅要亲自制作,还决定趁自己目前的记性还算好,将她曾经能够倒如流的一些东西都默写出来。
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作,陈凤琪会写毛笔字,就是水平十分一般,写得还特别慢,压根就跟不上她的脑速,效率十分低。
面对这个书写不方便的问题,眼看制作钢笔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成功的,陈凤琪为方便自己,只得先炮制出简单的炭芯笔。
比起写不了几笔就需续水的鹅毛笔,这种类似铅笔的自制碳芯笔使用起来,绝对要方便得多,比毛笔更符合她的书写习惯。
对于陈凤琪让家里所有人,在每天上午与下午,都要抽出一定时间学习的安排,高管家其实也觉得颇为不解。
因为在他过去的人生经历中,还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家,竟然安排家里的下人都要学会识字和算数。
在这个年代中,知识是宝贵的,卖身为奴的仆从是下人,身份卑贱,除了一些得主人信重的下人,谁都不会像陈凤琪般,竟然会想到要教家里的下人学会看书识字。
不过不解归不解,对于陈凤琪为他安排的教学工作,高管家完成的十分用心,他活了大半辈子,又曾屡次遭遇人生重大变故,早已抛下某些偏见,被无情的现实给打磨得十分通透,不再那么在意那些陈规旧序。
陈凤琪对当前的这种状态很满意,她现在还没选定接下来的定居地,暂时没有开创什么产业的计划,可是家里目前人丁单薄,需要做的事情少,需要干活的人却多,人闲容易生是非。
既然他们都不愿意拿着身契离开,出去自谋生路,她只能尽量为他们找事干,为他们分散精力的同时,还能顺便为他们扫盲,方便他们将来能更好的为她做事,或是将来改变主意,想要离开后,拥有一些谋生之技。
身为在现代义务教育大环境中长大的人,陈凤琪很难适应身边围绕着一堆文盲的生活,虽然大多数时候,这并没有什么影响。
而且,在这个文盲占绝大多数的大环境中,这是正常而又普遍的现象,可是真要长久相处的话,到底还是存在诸多不便。
在这年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一群十余人,除江燕娘母女之间,陈凤琪所接手的这具身体与乐姐儿之间存在血缘关系外,其他人彼此之间,都不存在任何血缘关系的人,齐聚一堂,过了个热热闹闹的新年。
因为处在背井离乡的状态,除住在周围的这些进出难免要见面打招呼的邻居外,李家没有什么亲戚需要拜年走动。
这种略显异常的冷清,难免会招来周围镇上人的一些关注与议论,但因家里人多,又有李成锋这个身健体壮的男丁在外走动,倒也没人敢在明面上说什么闲话,更不敢起什么心思。
第十章 打算
虽然是个临时拼凑起来的大家庭,陈凤琪来到这个异时空,过的第一个新年,还是过得非常热闹,经历各不相同的众人也都从中得到莫大慰藉,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而接下来的时间里,仿佛与这个世界,与周围人始终隔着一层的陈凤琪,也确实没有辜负众人的希望。
因为家里一直精心养有奶牛、奶羊,不仅让天天喝奶的大人都身体变得强健许多,两个婴儿更是营养充足,一直都很健康,看着比同龄的孩子更壮实,更加让人看不出两个孩子并非双生的真相。
等到满一周岁后,就开始利用现有的条件,为他们制作一些益智卡片,教他们数数与认字识物。
看到陈凤琪还真是说到做到,在孩子尚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教他们认字与数数,让江燕娘感到十分忧心。
“娘,他们还这么小,哪能学得了这些呢?”
过去的几个月里,江燕娘为了学习,可谓是吃足了苦头,毕竟她已年近二十,就算原本略识几个字,学起来仍觉得很吃力。
可是与她一起学习的还有家何柳她们,虽然在这个家中并不存在什么身份等级,大家同吃同喝同住的,关系处得很亲近,但她毕竟被尊为少奶奶,不想堕了面子,更怕丢了自家婆婆的面面,就一心想要做学得最好的那个,所以她算是很下功夫。
也正因此,在江燕娘看来,学习是件是十分让人头痛,耗费心神与脑力的事,如今婆婆竟然让那么小的两个孩子也要开始学,实在让她很心疼。
虽然江燕娘没敢说出自己的顾虑,陈凤琪也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只是在当前这种时代中,她显然不便为对方解释什么早教的原理与益处。
“我并没有要求他们一定要学会什么,只是打算在陪他们玩乐的时候,给他们留下一些印象,从知事开始就接触,等到他们成长到一定阶段,再开始进行正式的学习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到陈凤琪的解释,江燕娘还是感到有些不放心,下意识将求助的目光投向玉娘,在她心中,玉娘这个过去在豪门大院里得重用,学识最厉害的‘夫子’,在这方面,应该比她的婆婆更可信。
看到陈凤琪拿出的那些找人特制的卡牌、动物模型与拼图等东西,玉娘也很吃惊,这是她过去也不曾见过的东西,但她知道这些东西好处,接收到江燕娘的求助目光,赶紧从旁笑着道。
“太太为两位小主人,真是考虑得太周道了,有您准备的这些,可以从小就为他们打好根基,两位小主人将来一定都能学成人中龙凤,据奴婢所知,只有那些底蕴特别深厚的世家贵族,才会如此培养子孙。”
虽然在玉娘的印象中,连她之前先后伺侯过的主家,也没想过在孩子刚满一岁时,就开始着手教小主子们学习,只是她曾听闻,在某些世家中,确实是从后辈还特别年幼,就开始为其启蒙。
更何况,通过陈凤琪在内外院设课堂,甚至让他们这些下人都要跟着学习的决定中,就能看出她不知为何,竟然特别重视周围人的学识水平的态度。
而且陈凤琪为她的孙子、孙女精心准备的那些东西,也确实能满足幼儿在玩乐的同时,可以顺便学习的目的,所以玉娘的这番话,说得并不亏心。
听到玉娘对自家婆婆的安排大加赞誉,江燕娘有些羞惭的回道。
“都怪媳妇惭愧无知,才会冒昧质疑娘的一片苦心,请娘责罚。”
对方身为母亲,维护孩子的心情本就能够理解,而她自己并没有养孩子的经验,只是通过前世印象中的一些育儿经验,尝试着教孩子。
至于这种方式到底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效果,其实陈凤琪自己也不敢肯定,毕竟养孩子这件事,实在充满太多的未知与不确定,所以她不以为意的摆手回道。
“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只要是为孩子好,勇于提出你的不同建议,是你的权利,也是你身为母亲的责任,没有什么责罚之说。”
想到孩子长到一周岁,还没怎么出过门,陈凤琪又接着补充道。
“如今天气越来越暖和了,你们可以适当的带着孩子出去走动一下,看看外面的风景,让他们长些见识,当然,这个安全方面一定要特别重视。”
江燕娘对两个孩子,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都不为过,让孩子在自家院子里跑跑,她都担心得不得了,生怕孩子摔着、磕着。
对于她的这片慈母心,陈凤琪能够理解,却不赞成,小孩子养得太过娇贵,未必是件好事,她接下来肯定要想办法改善这种现象。
安排好孩子的事,陈凤琪又叫来李成锋和高显。
“这桃河镇的环境虽然不错,但是我们在此毕竟只是外来户,与本地人的生活习惯大不相同,在此既不便置产,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营生。”
“之前是因为孩子小,不便让他们跟着长途迁徙,我们才不得不在这里暂居,一住就是这一年多,现在,我们也是时候开始考虑一下将来的安排了。”
听到陈凤琪这么一说,高管家立刻拱手请示道。
“太太心中可有什么打算?”
陈凤琪拿出一纸地图道。
“具体的打算还没有,就是过去的时间里,我大概了解了一下这周围一带的环境,发现这桃河镇往东南方向的高台县,位处三州交汇处,水陆交通都很便利,就是不知道那里的环境如何,我打算先过去实地考察一下那边的环境。”
看到陈凤琪亲自手绘制的这份地图,高管家不禁目光微凝,只见地图虽然画的简单,上方却标注着颇为详细的山水道路的走向,很有章法。
“仅凭这份不知真假的草图,太太就这么冒然前往,实在不妥,还是让我与成锋公子先去探探路吧?”
这是陈凤琪根据书中介绍,以及市面上打听搜集到的一些信息,再结合自己的记忆,亲手绘制出的一份地图。
虽然对于这个在她所熟知的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安国,她并不了解,过去的一年里,由于她能买到的书籍资料有限,让她掌握的信息也很有限。
但是她完全可以确定,这里仍是华夏大地,仍是她所熟知地球,整个世界版图应该没变,所以过去的一时间里,她不仅已根据记忆绘世界地图,还已绘制出印象中的华国地图。
当前的时代,距离她在另一个时空中生活的后世,大概相隔七到八百年的样子,除一些沿海区域,华夏域内的其它地区山川江河的变化不算太大,就是古代与现代对某些地方的称呼不同。
但是对陈凤琪而言,这些影响都不大,她有跟途经镇上的行商打听过想要的信息,大范围的不敢说,附近这些府县,尤其是往高台县方向的地图,她自信自己画的不会错。
“家里还有这么一大摊子,有高管家帮忙看着,我才放心,此去路途遥远,还不确定具体情况如何,很有可能是白跑一趟,还是由我亲自去看看,才好确定。”
在别人看来,陈凤琪是个年近四十的‘老寡妇’,比年近六旬的高管家更经不起长途拔涉,但是在陈凤琪自己看来,她还正值青壮,区区一两百里路程的来回,完全不在话下。
知道在这个家中,陈凤琪才是能够当家作主的那个,所以高管家在稍作犹豫后,就没有再继续坚持。
“母亲,您和高管家都不用去,您只需告诉我,去后该打听与注意哪方面的消息,由我一个人去趟就行。”
李成锋不仅年轻体壮,还有功夫在身,对他而言,去一二百里之外的邻县,三两天就能打个来回,完全是桩不值一提的小事。
“还是我亲自跟着去看看比较放心,那里若是不合适,我们还要再另做打算。”
陈凤琪既已做出决定,无论是李成锋,还是同样持反对意见的江燕娘,都没有办法让她改变主意,只得让她带着何柳,在李成锋的陪同下,前往那高台县进行实地考察。
桃河县的水系发达,虽然没有直通高台县河道,但是前往高县的近两百里路程中,有大半都可乘船,需要走陆路的距离较短。
所以一路下来,在陈凤琪并不晕船,也不急着赶时间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受到颠簸,还欣赏到许多风景,让她深感心旷神怡。
与此同时,也让她对自己当下所身处的时空与环境,有了更深刻的感受,确认自己已经莫名身处这异时空的事实。
高台县位处松河府、湖州府及西山府交汇处,属湖州府管辖,距离湖州府城的距离,比文河县更近一点。
但是那里的经济水平远不如文河县,山多地少,产出有限,虽有一条可以连通三府的陵江流经县内,也没能为县内带去什么经济效益,毕竟县里并不属于交通要道。
在实地考察的同时,打听到高台县里的情况后,李成锋觉得与其来这高台县,还不如继续留在更繁华热闹的文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