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灵用筷子捞起最后几根粉条,拌进饭里,陪着滑嫩的粉条,将碗底这口米饭也扒拉干净。
这是她这顿饭吃的第三碗米饭。
除了米饭,她还吃了四个韭菜盒子,这家饭店的韭菜盒子用料非常实诚,每一只韭菜盒子都有成年人一只手那么大,里面的馅料放得也满满当当的,除了韭菜和鸡蛋外,还加了一些小虾仁,为馅料增添了几分鲜味。
整整一桌菜,除了那半份雪衣豆沙,其他全解决干净了。
剩下这半份雪衣豆沙也没浪费,要了个打包盒装回去,晚上还能接着吃。
结完账,丁灵走到货架旁。
“我们店里售卖的食材,和店里菜肴所用的食材,是完全相同的,品质如何您刚才吃饭时也品尝到了,都是货真价实的好食材。”服务员悉心一样样介绍道。
丁灵最感兴趣的就是肥厚鲜美的榛蘑,和喷香的东北大米,“这个野生榛蘑和大米,我各要四袋吧。”
除了大米和野生榛蘑外,这家店还有红肠、风干肠、黑木耳和榛子卖。
丁灵又要了两袋红肠和风干肠和两罐干黑木耳,正好到时候自己家留一份,给舅爷爷家送一份。
宋熙和也照着丁灵选的,买了相同的一份,他自己不在家做这么复杂的,打算回头直接拎回老宅,老爷子好像挺爱吃东北这种野生榛蘑。
…
要送走的东西,也不用再拎回家。
送完丁灵回家,宋熙和便直接开车回了老宅。
挺赶巧,宋爷爷昨天刚参加完一位老友在海市举办的字画展,今天中午的航班,下午才刚回家。
他爸妈依旧不在,小叔小婶倒是难得在家,可惜宋嘉乐前不久刚接了个参加极限运动的综艺,据说这两天正在练跳伞,一时半会儿是回不来了。
宋爷爷见他回来手里还提着不少东西,不禁疑惑,“这不年不节的,你怎么买这些回来?”
“今天和女朋友去吃东北菜,那家餐厅味道不错,正好也卖食材,我就买了点回来。”宋熙和把手上的东西,交给过来的保姆阿姨,然后坐到宋爷爷身旁,接着说:“回头您让厨师给您做小鸡炖蘑菇,我觉得这个榛蘑,不比上回别人送的那个差。”
宋爷爷不是第一次听宋熙和提起女朋友了。
先前过年的时候,他们全家一起看过人家小姑娘录的视频,后来宋爷爷自己也上网搜过,几乎每一条都看了,看完的结果就是他这段时间胃口好了不少,脸庞肉眼可见的圆润了一些。
昨天去参加老友的书画展,对方还夸他气色好,看着比以前年轻,悄悄向他打听,最近是不是吃什么补品了。
他哪有吃什么特殊的补品呢?
不过就是心情好、胃口好罢了!
“熙和啊,我听嘉乐说,你经常上人家小姑娘家蹭饭?”
见宋熙和点头,宋爷爷语重心长地说:“这是不是不太合适,你老上人家家吃饭,但还没领过人家来咱们家呢。”
“要不,你什么时候喊她来家里玩?她都爱吃什么,爷爷让厨房提早准备好。”
宋熙和微微皱眉,“是不是有点早?”
倒不是他不想让丁灵来家里,只是他怕她会感到拘束。
见家长这种事,也不是该是他强制邀请丁灵,而是得看丁灵自己的意愿。
而且,老爷子这热情劲儿,实在让他有点担忧,生怕到时候语出惊人,突然冒出一句什么时候考虑结婚、要小孩,再把丁灵吓到……
“这有啥早的,你见人家家长的时候怎么没觉着早?”
宋爷爷不满地瞪了孙子一眼,“就当是来家里吃个便饭,你怎么去人家家的,就怎么把人家请来咱家就行!”
“那恐怕不行。”
宋熙和无情戳破现实:“灵灵她爸有一手好手艺,我爸不行,连煎鸡蛋都煎不明白。”
宋爷爷无语,“那不是有厨师吗?”
宋熙和眉头一挑:“厨师做的哪有家里的温度?再说,我爸妈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次,真要请灵灵来家,也得家里人齐的时候,要不显得不够尊重。”
宋熙和说的有道理,宋爷爷自己也说不准,家里人什么时候有空聚在一起,无奈地叹了口气,郁闷道:“那你倒是说说,什么时候能让我见着我这大孙媳妇?”
“其实也快了。”
宋爷爷眼前一亮。
接着便见宋熙和拿手指向电视,“明晚六点,中央台纪录频道,两集连播,能一口气看好几个小时呢!”
宋爷爷:“……”
…
第二天,就是“食在华夏”前两集播出的时间。
中央台官方V博,放出了一条“食在华夏”的预告片。预告也是丁灵和宋熙和剪辑的,只有短短二十秒,却包含了前两集许多精彩镜头,很能勾起人对这部纪录片的好奇心。
丁灵转发了这条V博,并配字,“今晚六点,不见不散。”
粉丝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纳闷儿她怎么转发了一条官V,点进去一看,纷纷傻眼。
忍不住使劲揉揉眼睛。
没看错,这条短小却精湛的预告片里,唯一的主人公正是他们关注的美食博主“铃铛吃不饱”。
再仔细看看左上角官V的名字。
嗯,还是没看错,中央台……
评论区立马炸开了锅。
【我的天啊,出息了,我的博主!】
【中央台啊,铃铛的视频竟然要在中央台播出吗?我想过铃铛会越来越优秀,却没想到直接优秀到超出我的预期!这也太惊喜了!】
【今晚六点整,中央台纪录频道对吧,记住了,今晚一定看,不光我要看,我还要让我爸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七大姑八大姨都去看!】
【快去粉丝群转发,六点可没几个小时了,提醒大家晚上一起看啊,万一错过了肯定后悔死!】
震惊过后,便有人反应过来。
【原来铃铛之前豆腐宴那次直播时说的,在拍美食纪录片,说的就是这个。】
【铃铛可真是太谦虚了,她只说了要拍纪录片,没告诉我们要拍的是能在中央台播的纪录片啊……我还以为就是那种网络长视频呢。呜呜呜,是我小瞧了博主,我忏悔。】
一名同时关注了丁灵和宋熙和的CP粉,后知后觉评论道:
【所以铃铛先前去徽省那么长时间,就是为了拍这个“食在华夏”?我还以为……】
【还以为什么?】
【我还以为是和宋导度蜜月呢qwq】
…
众多关注中,“食在华夏”话题,迅速被顶上了热搜。
有粉丝注意到热搜,急忙打开电视,还有听说过“铃铛吃不饱”的网友,也对这位博主究竟能拍出怎样的纪录片感到好奇。
六点钟,刚好是大部分人家开始晚餐的时间。
许多准备观看纪录片的人家,索性将晚餐挪到了客厅,把菜摆在茶几上,打算边吃边看。
六点整,纪录片的片头音乐响起,祖国山河的景色在屏幕中出现,紧接着,苍劲有力的“食在华夏”四个大字,出现在这片大好山河上。
字体逐渐淡去,随之画面一转。
白胖胖的毛豆腐在煎锅上逐渐减少绒毛,变得金黄焦脆。栩栩如生的菊花豆腐,在清澈的汤汁里摇曳生姿。一勺酱色浓厚的汤汁洒在煎好的鱼身上,一到臭鳜鱼变端上了桌。
这些画面一闪而过,随之闪过的,还有丁灵品尝这些菜肴的镜头,这些画面共同组成了“食在华夏”第一章 的片头。
“食在徽省”,就此拉开篇章。
正片还没开始,电视机前的观众,已经被勾起馋虫,纷纷咽着口水。
第112章
◎鱼咬羊◎
丁灵和宋熙和此时也在电视前看着。
今天是“食在华夏”播出的日子,作为主创人员,宋熙和邀请丁灵一起观看,丁兴海听说后,便直接将他请来了家里,毕竟,他也想和闺女一起看。
由于播出时间在六点,丁兴海特意提早一小时,就开始准备晚饭,六点还差几分的时候,晚餐就已摆上了茶几。
有切成薄片蒸好的风干肠,用青椒炒出来加了点白糖的咸甜口炒红肠,还有丁兴海拿手的干炸带鱼和炒合菜,以及一大锅放了榛蘑和肉丁焖出来的榛蘑饭。
在这锅香气逼人的焖饭面前,所有菜肴黯然失色,掀开锅盖,整个客厅里都飘荡着诱人的榛蘑香气。
饭里的肉丁用的是上好的五花肉,里面的油脂在焖之前完全煸了出来,与榛蘑和米饭完美结合。此时看过去,颗粒饱满的东北大米上,镀着一层油亮的光泽。
激光电视已经调到了中央台纪录频道。
丁兴海又拿了三盒果汁过来,走到客厅时顺手将客厅的灯调暗了些,使观看效果更好。
一人盛了一碗榛蘑饭,正准备开吃,纪录片就开始了。
丁灵和宋熙和早就看过许多次,这次依旧看得认真,丁兴海就更不必说,基本上是“食在华夏”四个大字一出来,他眼睛就黏在屏幕上没移开过。
连手里端着饭碗都忘了,丁灵给他夹菜,他也是机械性地往嘴里盲塞。
片头播放完毕,正片终于拉开序幕,这里用的是宋熙和一贯的运镜风格,画面顺着青石板铺就的阶梯,一路向着山上延伸,来到一汪清澈的山泉水前。
泉水流淌,“滴答”一声,水珠落下,直接滴在了满盆的生黄豆中。这时画面已经来到了豆腐坊,这里用传统工艺制作豆腐,磨浆、滤渣、煮沸、点卤,每一步只保留了两三秒,画面拼接的十分丝滑,不会让人看了觉得枯燥,只会感到恍然,原来豆腐是这样做成的。
电视机前,有不少有小孩的家庭,也在观看“食在华夏”。
苏美怡一家也是其中之一。
他们倒是没有坐在电视前吃饭那么夸张,而是将客厅的电视转了转角度,这样坐在桌旁吃饭,也能时不时看上几眼。
六点正好是饭吃到一半的时候。
苏美怡的大女儿茜茜,嘴里还叼着鸡翅,就转过头去看电视。
苏美怡自己,也将视线投了过去。
照顾苏美怡小女儿的育儿嫂,觉得她们这样很夸张,忍不住说:“电视节目再好看也不能影响吃饭,茜茜妈妈,你说是吧?要不关了,回头看回放吧。”
苏美怡心里叹了口气,她生二宝以前,就定下了这位金牌育儿嫂,别的都好,唯独爱说教这点着实令人烦恼。
她也知道吃饭看电视不好,但今天这不是情况特殊嘛?
“刘姐,难得一次,没关系的,你也跟着看看,这是我和茜茜都很喜欢的一位美食博主拍摄的纪录片。在中央台播呢,应该挺好看的。”
育儿嫂刘姐,本来对美食博主还挺不屑一顾,心想备不住就是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视频,听到“中央台”几个字后,才终于正视起来。
“那我也跟着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