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稍微侧坐着一点,看向电视,纪录片已经开始,用清冽的山泉水磨出来的豆浆,看着就觉得品质不错。
刘姐就是徽省人,家在阜市东边一个县城里,距离画面中拍摄的豆腐发源地很近。
画面拍摄的非常美,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展现了豆腐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一下就引人看了进去。
紧接着,镜头再由近及远,将整个山景笼罩其中。
茜茜还在托着小脑袋感慨:“原来豆腐是这样做成的呀,妈妈,我们明天做豆浆,自己做豆腐试一试好不好?”
“好呀。”苏美怡很高兴女儿有这种尝试精神,点头答应下来。
一旁的刘姐,则看着那一晃而过的山景,惊讶道:“呀,这不是我们那儿的八公山吗?”
“是你老家那里?”苏美怡好奇。
“是的呀,离我老家很近的。”画面里已经播到了菊花豆腐,刘姐恍然说:“这介绍的就是八公山豆腐宴,相传豆腐就是那里起源的。”
她的话音刚落下,电视里也响起娓娓动听的女声旁白,介绍的正是豆腐由来的典故。
刘姐点头:“她说的挺对的,这个是我们那很有名的传说故事。我们那的豆腐也确实不错,在整个徽省都是很有名的,那边的手工豆腐,可比京市大超市里卖的盒装豆腐,香得多咧!”
她们说话的时候,画面中又接连出现好几道豆腐菜,随之是丁灵品尝豆腐宴的镜头。
茜茜顿时就觉得手里的鸡翅不香了,“妈妈,我也想吃豆腐,吃徽省的豆腐!”
这个年代网购很方便,但大热天里,快递一份新鲜的手工豆腐恐怕容易坏。苏美怡看向刘姐,刘姐想了想说,“我让老家亲戚帮忙去买一点耐放的豆制品,用泡沫箱装好,放上冰袋快递过来,应该很快的,一两天就到。”
苏美怡赶忙道了句“麻烦了”,顺手又给刘姐转了个红包,算作采购食材的辛苦费。
茜茜掰着手指头数,“一天,两天。”
小眼睛亮晶晶的,“那我们后天是不是就可以吃到电视里的豆腐啦?”
苏美怡和刘姐都朝她笑着点头。
“好耶!”
茜茜兴奋地从椅子上蹦起来,想到妹妹还在睡觉,又将声音压低了些,露出个不好意思的笑容,小声说:“可惜妹妹太小了,只能喝奶。妈妈,等妹妹长大一点,你带我和妹妹去徽省玩吧,就去铃铛姐姐纪录片里去过的地方!”
苏美怡点头鼓励道:“好呀,那你可要仔细看哦,把纪录片里的地方都记下来,回头爸爸妈妈就按照你记的攻略,带你们去玩。”
相似的场景也出现在其他人家。
还有家长正发愁暑假带孩子去哪玩,看了纪录片就来了灵感,干脆照着食在华夏纪录片里的路线,来一场愉快的美食之旅。
…
纪录片还在继续播放。
第一集 主要是讲徽省中部及北部一些美食,一道接一道的美食,一个接一个美食背后的故事接连而至,整整九十分钟时长,没有丝毫一点浪费,内容衔接的十分紧密。
随着纪录片播放,观众仿佛跟着画面中的女生一起来到徽省,探访一家家隐藏着美味的小店,体验一次次动手制作传统美食的过程。
只可惜,他们不能和画面中的女生一样,真的将这些美食吃入口中。
丁家客厅。
三个人都在专注地看着电视,就连肉肉都不知何时跳上了沙发,窝在丁灵和宋熙和之间,将自己蜷成一团,露出一双琥珀色的眼睛,好奇地朝着激光电视的方向看去。
第一集 的最后一个片段,是一家专门做“鱼咬羊”的餐厅,这是徽省北部一座城市的特色名菜,用的是鳜鱼和羊腰窝肉。
关于这道菜还有两个由来,轻柔的女声将故事娓娓道来,她的声音似有魔力,让人忍不住专心倾听,伴随着声音的描述,一幅幅想象中的画面也出现在脑海。
随着故事讲完,最后一勺用烧羊肉的原汤勾出的料汁,浇上已经煎得金黄的鱼身,一道鱼咬羊也烹饪完了。
乍一看,和普通的鱼没什么两样,用筷子戳开细白的鱼肉,便发现腹中别有洞天,鲜嫩的羊肉正藏在其中。
鱼鲜配上羊鲜,这道菜又被称为“鲜炖鲜”。
第一集 结束,进入广告时间。
一口气看到这里,颇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原来羊肉还能塞到鱼肚子里去,这做法我头一次见,得是什么滋味儿啊?”丁兴海还没吃过这个菜,被电视里的画面勾起了好奇心。
“味道很鲜美,我们是在一家当地老字号里吃的,据说那店已经传承了整整四代人。等您忙完有时间,我带您去徽省吃?”丁灵说。
“成啊,那等以后有机会的吧。”
丁兴海刚才一直专注看纪录片,这时才注意到,碗里的饭已经凉了,他摸了下装着榛蘑饭的砂锅,只剩一点点余温,“你们也没吃饱吧,要不我去热一下?”
两集纪录片之间这个广告,有五分多钟,丁灵站起身,“我帮您一起热吧。”
说着拿起另外两只盘子。
风干肠和炸带鱼不需要热,把青椒炒红肠和炒合菜用微波炉“叮”一下就行。
最后三人一起进了厨房,丁兴海把砂锅往火上一架,就开始说:“你们这个纪录片拍的真好,既有美食又有美景,还有各种美食由来的典故,和这些店家背后的小故事。我不知道人家专业的怎么评价,但在我看来,就算我只是个普通观众,这不是我闺女拍的,我也照样会追着看。”
丁兴海的评价朴实却真诚。
除了他,许多人也给出这部纪录片极高的评价。
…
庞家。
庞爷爷、庞乐,还有庞乐的爸妈、姑姑姑父、表弟表妹,此时都坐在客厅,共同观看“食在华夏”。
庞爷爷是位资深美食爱好者,尤其爱吃甜滋滋或肥腻的东西,先前丁灵做的栗子酱,和丁家小馆打包的宝塔扣肉,就深得他心。
大孙子参与制作的美食纪录片,在中央台播出,这在庞爷爷看来是个大事儿,便张罗了全家一起到他这里吃完饭,边吃边一同观看。
庞乐的表弟表妹都在读中学,倒是不排斥来姥爷家聚会,他们都听说过“铃铛吃不饱”,也挺好奇她的纪录片会是什么样子,还有就是爷爷家的菜色丰盛,好吃的多,过来吃饭总比在家被老爸老妈按头苦学要舒坦。
但庞乐的姑姑和姑父,其实是不大乐意来这一趟的,尤其是庞姑父,他是高中历史老师,平时工作挺忙,空余时间也全用来盯两个孩子学习了。
在他看来,有这功夫看纪录片,还不如多写两张卷子,背几篇课文呢。
但他还是挺给老爷子面子,带着两个孩子来了,就是吃饭的时候一直肃着个脸,只吃饭,眼神根本不往电视那边瞟。
可他不看画面,却是能听到声音的……
一个个有关美食的典故故事传入耳中,勾起他的兴趣,不知不觉他已经捧着饭碗转过身,目不转睛地看向屏幕。
中间广告的时候,庞表妹打趣道:“爸,您还说您不看,这不看得比谁都认真?”
“就是,姥爷喊您赶紧吃饭,别放凉了,您那筷子差点都戳鼻孔里去。”庞表弟也笑嘻嘻得说。
庞姑父放下碗,又恢复平时那副严肃的样子,突然开口:“你们也看了,那我考考你们,这豆腐是由哪一位皇帝,在什么朝代发源的?鱼咬羊,又是哪一位学者命名的?”
“………”
饭桌上一时陷入沉默。
庞表弟和庞表妹面面相觑。
庞乐一扶额角,心中感慨,他这姑父的职业病,可真病得不轻!
庞姑父却说:“这部纪录片不错,虽然这些典故不能算作正史,但也可以帮助学习历史文化。比如学生们可以根据各种美食故事,加深对历史朝代的记忆。”
“对了,这个纪录片在网上能看回放吗?”
庞姑父问完说:“回头我就整理一下,在课上讲给学生听。”
“有的,之后会在铃铛吃不饱的个人主页,以及中央台线上视频平台、橙子视频和优乐视频播出。”庞乐恍恍惚惚地回答。
就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美食纪录片还能有这用处!
…
宋爷爷此时也在电视机前。
二儿子和二儿媳一个在外应酬,一个在书房开视频会,这会儿只有他一个人坐在偌大的客厅里,电视上刚刚播完“食在华夏”第一集 。
以他的评价眼光来看,这是一部相当出色的纪录片,无论是剧情节奏、还是光影构图、又或是剪辑配音,全部无可挑剔。
这片子,确实够得上格儿在中央台播。
他事先就听宋熙和说过,这个纪录片里的拍摄内容全部是丁灵定的,他主要是负责摄影和画面视觉上的把控。
宋爷爷承认,这部片子的视觉效果确实极好,但一部片子的灵魂,却不是视觉,而是内容。
只有好内容,才能引人深想,令人反复品味。
无疑,这部片子做到了!
宋爷爷看完这一集后,内心油然而生出股自豪感来,可惜客厅只有他一人,无处显摆,想了想拿出手机,拨通在海市的老友电话。
“老宋,大晚上的找我什么事啊?”电话那头的老爷子姓白,是位书法大家,同时也是一家资产数十亿的民营企业的老董事长。
“老白,吃了吗?”宋爷爷唠家常似的,随口一问。
“吃了,我夫人今天难得有雅兴,亲自下厨做了一道腌笃鲜,那滋味儿,鲜的啊。可惜你回京市了,要不请你也尝尝。”白老爷子语气颇有几分得瑟。
宋爷爷撇撇着,他不像白老爷子好运,老来有伴儿,他的爱人早在十几年前就早早离开。
以往白老爷子得瑟自己夫人做了什么的时候,宋爷爷总是忍不住呛他几句,今天却没有,大有一副心情很好,不与他计较的意思。
白老爷子纳闷儿了,“你到底找我什么事啊?”
“也没什么特别的事,这不我们熙和谈了个对象吗,小姑娘特别出色,她拍的纪录片今儿在中央台播了,我刚看了一集,确实好看。这不,怕你错过这么好的片子,提醒你一声,现在打开中央台纪录频道,还来得及看第二集 。”
宋爷爷一股脑说了一串,一看广告结束,丢下一句,“记得看啊,不跟你说了,我接着看了。”
接着匆匆挂断电话,重新将视线落回电视,嘴角不经意翘起,心里美滋滋的。
还别说,这显摆一通,就是爽啊!
…
广告过后,第二集 继续播放。
这一集开篇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臭鳜鱼,接下来毛豆腐、刀板香、一品锅、黄山烧饼陆续登场。
最后结尾处,景色由近及远,俯瞰整片黄山,接着山影急剧缩小,逐渐化作地图上的一个点。
徽省的轮廓在地图上用红色勾勒出来,接着色彩闪烁两下,逐渐淡去,只余一张完整的华夏地图。
食在华夏第一部 分“食在徽省”,就此全部播放完毕。
丁灵和宋熙和的手机同时震了起来,工作室小群里的消息,就没断过。
此外还有许多同行、视频网站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同学、朋友,在联系她,几乎都是在说自己刚刚看了那两集纪录片,观感体验很好,向她发来祝贺。
宋熙和那边则先后接到了宋爷爷、宋嘉乐的电话,还收到了不少之前工作上认识的人发来的V信。
比起他们,丁兴海也一点没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