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笑了笑,目光落在曹盼军身上,“下乡的时候家里头多少也塞了些钱和粮票,应付个把月应该没啥问题吧?这么算起来到春节前应该饿不着,当然这也得看你们自己要不要挣这个工分了。”
劳动最光荣。
但城市青年们的思想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转过来的,还是一笔笔算账比较清楚。
数字最直观嘛。
段晓峰听到这话皱起了眉头,“我听说,这里的工分不值钱。”
“那是因为村里人种田属于蛮干,他们不晓得堆肥,需要我们来把文化知识传播给他们呀。”
提到这事,傅长缨又想起了一件事,公社里的学校停了下来,总这么停着不是回事啊。
她打算给村里人开夜学,说什么也要彻底扫盲才是。
“你还会堆肥?”
曹盼军看傅长缨的眼神都变了,他咋不知道傅长缨还有这本事呢?
“我会的多着呢,我还能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呢。”
傅长缨略有些臭屁,不过她有这个信心。
“友情建议,你们还是别跟村民搭伙吃饭好,他们的粮食都很粗糙,你们吃不下去的。”
这话让郭春燕有些不太乐意,“你能吃得下去我们就吃不下去?”
她偏要跟村长家搭伙!
傅长缨还真不是故意挖坑,不过她没想到郭春燕的好胜心这么强。
“那行吧,随便你们。正好我还要跟村长说事,你们慢慢聊。”
夜学这件事应该抓起来,还有堆肥。
她一个人才能干多大点呀,肯定是带着全村一起来。
徐长富没想到傅长缨又过来说话,他笑眯眯的招呼人坐下,“开完会了?”
“嗯,村长我刚才开会的时候想起来一回事,正好说给你听听你看可行性有多大。”
国内其实有化工厂,但全国就那么一家,而且还是建国前的老化肥厂改建。
傅长缨前世的时候去参观过,听说吉化在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搞出口挣外汇,别说国内其他地方用不上,近水楼台的当地都用不着。
不过当地人根据吉化的化肥配方,发扬群众智慧研发了不少的农家肥,效果还挺不错。参观的时候,傅长缨还特意记了这些土方。
后来她去做扶贫村官,也有用这法子堆肥,效果还挺好。
贫困村的贫困是全方面的,哪怕是一百来块的化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堆肥就不一样了,几乎零成本。
时间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毕竟对于穷人来说,时间是最不值钱的。
不过她没想到,这堆肥法如今又能发挥作用。
事实上她有好多宝贝法子呢。
前提是得村里人配合。
徐长富没想到新来的知青初来乍到就开始给村里提意见了,不过这意见他觉得还行。
“长缨,你这是从哪里弄来的法子?”
“忘了在哪天的报纸上看到了,当时觉得新奇就记了下来,没想到现在能派上用场,村长您觉得可行吗?”
“这真要能堆出肥料来当然没问题,不过现在大家都忙,怕是没这个时间。”
让个壮劳力来干这活,太浪费了。
让妇女们干这个,人家也不一定乐意。
没人呀。
傅长缨想了想,“村里的妇女有的得带孩子,怕是不能下地干活吧?要不让她们抽空干这个?一天抽出两三个小时来干这个,能挣个工分也是蛮合算的嘛。”
“这主意好!”徐长富猛地一拍大.腿,“你这办法好,也不是啥重活累活,正好让她们来忙活。”
一天算两个工分,总比啥都没有的强。
人力资源是门学问,要合理利用现有人口资源。
傅长缨又是跟村长细细商量,把堆肥这件事确定下来,紧接着她又说起了第二件事,“我跟苗花姐问了下,咱们村也有几十个孩子,现在都不去上学,这可不是好现象,村长你看这样行不行,让村里的孩子们八点左右去苗花姐家,我教他们读书认字,把功课补上。”
这个建议让徐长富傻了眼,他半晌没说话。
端着碗进来的村长媳妇王桂花把水递给傅长缨,“这样是不是耽误你休息?”
“没事,我十点钟才睡觉呢。”
王桂花十分的赞成这个主意,但徐长富多少还有些疑虑,“长缨,我估计苗花也跟你说了,咱们村的收成不好,年底分红的时候没多少粮食。”
原来是在担心这个,傅长缨松了口气,“村长您别误会,我不是想法子挣工分,我就是听苗花姐说了这么一句,觉得孩子们不读书可不成。教他们读书正好让我能重新复习功课,也挺好的。”
不要工分,免费劳动。
这让徐长富心中激动,“那行那行,就是得辛苦你了。”
傅长缨看着热烈的抓住自己手的村长大叔,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是我应该做的嘛。”
正在院子里看星星的曹盼军听到堂屋里传来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他撇了撇嘴,就知道傅长缨主意多得很,刚来到就开始和村里人套近乎了。
之前怎么没发现她竟然这么八面玲珑、擅长交际呀。
段晓峰他们几个陆续从西屋出来,瞧到曹盼军站在那里,有熟络的跟曹盼军开玩笑,“你这是懒人屎尿多,开个会都能去厕所半个小时,就得需要光荣的劳动来锻炼身体。”
曹盼军不以为意,“我东西落下了,去拿下。”
屋里头艾红梅听到这声音连忙扫了眼,没看到有什么东西落屋里呀。
曹盼军已经进了来,他看了眼郭春燕,“傅长缨打算教村里的孩子们认字念书。”
这话让正在收拾床铺的郭春燕猛地回头,不过很快女知青就意识到什么,“你故意的吧?”
知道她和傅长缨过不去,所以告诉她这件事,让她去跟傅长缨别苗头。
曹盼军耸了耸肩,“随便你怎么想。”说完就转身离开,显然丢东西只是个借口。
堂屋里还传来傅长缨时而热烈的声音,曹盼军回头看了眼。
他挨了打不能还手,但还不能让傅长缨吃点苦头?
……
傅长缨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昨晚刚跟村长提议教村里孩子们认字读书补功课,第二天村长就来找她商量这事,“小郭说她也有这个打算。”
之前公社里的陈老师病了不再教书,徐长富头疼得很,如今竟然俩知青娃争先恐后要教孩子们,幸福的烦恼来的太突然了些。
为啥烦恼呢,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
俩人都教书,可不是有点火`药味吗?
傅长缨没想到这就卷起来了。
不过这样的内卷,多多益善啊。
“那行啊,就让郭春燕教孩子们读书好了,正好我腾出时间来,教乡亲们文化课知识。”先抓孩子再抓大人。
如今郭春燕要承担一部分,傅长缨求之不得呀。
这话让村长傻了眼,“我们也要学习?”
他一把年纪了再学习,多少有些不好意思的呢。
第9章 劝学
四月农忙不算特别忙,徐长富中午的时候跟村里人一说,除了个别几个十分不爱学习的,大部分村民都积极响应。
不爱搞学习的分子就包括徐立川。
他是真怕了,当初自己写错字,他爹就一脚踢过来。
这谁受得了啊。
他老爹头些年去世了,然而留给徐立川的阴影还在。
不读书,万一再被踢呢。
徐立川正躺在那里,忽然间听到了脚步声,年轻人十分警惕的睁开眼,看到傅长缨蹲在自己旁边,他吓得往旁边一滚。
可巧旁边就是个小水沟,人一下子成了落汤鸡。
“小……”晚了。
傅长缨收回了尔康手,看着从小水沟里滚出来的人,她还没开口呢,徐立川先说话了,“我会写我名字,能认识几个字就够了,真的。”
你看他还没去学习呢,就倒了霉。
真要是去了,那得倒大霉。
年轻人也没那么多顾忌,脱掉单薄的褂子直接拧水。
傅长缨想了想,“你去听听看嘛,要是觉得不成往后就别去了呗。”
大中午的日头十足,徐立川干脆把衣服摊开在那里晾着,“你为啥非要我去呀。”
他其实就是帮傅长缨拎了箱子而已,这岂不是恩将仇报?
年轻人耷拉着脸,“我真的不想上学。”
“那你想要种一辈子地?”傅长缨依旧蹲在那里,右手从地上抓了一把土。
泥土里掺杂着草屑,原本的绿色失去了生机,前所未有的萧索。
“你一年能挣多少工分?”
“三千三四。”他在村里干活能拿足十个工分,到了冬天又出去挖河修水库,一天差不多十个工分。
一年下来几乎满勤。
“一个工分八分钱,你一年到头也就挣不到三百块,你一天吃多少粮食?一年下来家里头能剩下多少粮食?我听苗花姐说,你爹娘都没了,家里就你自己,今年二十了还没找到对象是吧?”
傅长缨对催婚这事不感兴趣,她只是单纯的采取策略而已。
徐立川不说话了,他一年到头剩不下多少粮食。
自己是壮劳力,挣得多吃的也多,一年到头也就攒下几块钱。
早两年徐立川就跟后村的左晓相好,可左芸家里不太同意,就是因为他家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