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倒不知道蒋茜在远处放暗箭,她跟村民们一起站在田埂上聊天,等待队长分配任务。
“姜知青,我听说你家冬天也种了蔬菜出来,怎么种的啊?”
“是啊,你教教我们,我们也种点,冬天就不愁吃了!”
姜晓还没回答,就听队长笑呵呵地回答道:“不止是这个法子,我们姜知青还有别的好法子种田,可以不仅让大家交齐公粮,还能全年吃饱!”
队长说完直接就愣住了,怎么一高兴就把这事给说漏嘴了!答应好先不张扬的!
“什么办法?姜知青你快跟我们说说!”村民们听队长这些说,也顾不上问种蔬菜的问题了,连忙问道。
还好姜晓反应快,卖了个关子,没有直接回答,“我还在家里研究,等研究出来,再告诉你们。”
一听姜晓这么说,村民们顿时有点打鼓。
在自家地种点东西,种坏了也没什么,最多是浪费点种子,但在这公家的田里,要是种坏了,会出大问题,那可是破坏生产了。
姜知青是城里来的,能懂种田吗?
队长这时反应过来,不等大家再追问,便开始分配任务:“别光站着了!咱们快开工!男同志负责耕田犁地,女同志搬肥撒肥!”
村民们的注意力瞬间被开工吸引,不再纠结之前种地的事,吆喝着干活,田里顿时一片繁忙景象。
因为多了两头耕牛,犁地比往年要轻松一点,进程也要快一点。
运肥撒肥的女知青们则叫苦不迭。
其实这活说起来不累,但因为是沤了一冬的农家肥,恶臭熏天,臭得人都快昏过去了,于是大家就怂恿曲倩找队长,申请去打猪草。
今年队里多抱了两头猪仔,需要的猪草多点,队长一般都安排体弱的人打猪草,相应的工分也要少点,不过女知青们管不了那么多,这真要弄一天的肥料,饭都别想吃下去。
队长听了曲倩的申请,又看了看那几个捏着鼻子不肯做活的女知青,叹口气,答应了。
女知青们听了,一片欢呼,欢天喜地去打猪草,令曲倩没想到的是,蒋茜却没有和她们一起,而是推起手堆车和村里的大娘媳妇们去运肥。
在曲倩的记忆里,蒋茜还是第一次干这活,以前她和姜晓凑在一起,总是想着逃避劳动,借口多得很,不是身体不方便,就是全身上下不舒服,反正她们不指望工分挣钱,哪里肯受这个苦。
而现在的蒋茜打了一冬零工,人瘦了一圈,精神状态也不太好,推着手推车摇摇晃晃,曲倩真怕她会走不稳,摔一跤。
曲倩挑起粪桶走到她身边,让她注意着点,又好奇地问她:“你怎么不去打猪草?那要轻松些。”
蒋茜尽量维持着手推车的平衡,简短地回答:“打猪草工分太少。”
曲倩看了看田里正和陆奕高高兴兴犁地的姜晓,有点无语,这两人,今年和往年真是完全不一样,各有各的不同了。
姜晓犁的正是队长让他们做试验的那块地,而且她还准备施用自己从空间拿出来的化肥,争取今年尽量能有最好的收成,不过这事只能偷偷进行,不能让人发现。
姜晓感觉很不方便,做点好事都要藏着掖着,太不痛快了,可没办法,现在做活都是大家聚在一起,互相监督着,想搞点小动作都不方便,要是像后世那样包产到户,各凭本事,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
不过想到明年这些田里都能种上优质稻种,她就干劲十足,和陆奕配合得很是默契,一点不输给村里人。
大家见她干活不惜力气,都在夸奖她,还有些拿她和那些只想做轻活的女知青比,得出的结论是,姜知青接受贫下中民的教育和指导非常成功,已经成了地道的劳动人民了。
队长也看到了这三个女知青的努力,一天的劳动结束后,还点名表扬了她们,蒋茜扶着曲倩摇摇欲坠,心里苦不堪言,要不是姜晓威胁三个月不还欠款,就要去举报她,她用得着这么拼命吗?
她看着劳累之后仍然神采奕奕的姜晓,百思不得其解,姜晓这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以前身体比自己还弱,现在怎么不知道累似的,难道她以前都是假装的?
姜晓才不管她怎么想,做完活就回去忙着做晚饭,吃完饭歇息一会儿,就要晚学习了。
不过知青们干活太累,从春耕开始后,就有人来向姜晓请假。
姜晓也能理解,以她们的体力,能把一天的农活干下来就很不错了,哪里还有余力学习。
她还记得去年秋收时,有人晚上吃着饭就睡着了,所以她没勉强。
有一就有二,渐渐地,别的人也请了假,坚持过来学习的就只有曲倩了。
姜晓知道知青点伙食不好,每天晚上都会给曲倩加点餐,补充营养,不过曲倩还是一天天瘦了下去,精神头也不能和开始相比。
没多久,她也放弃了,决定晚上吃了饭在知青点学习就好,到姜晓家这么几步路,她感觉走起来费劲。
姜晓没有意见,只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她坚持学习,别把时间浪费了,万一真恢复了高考,实力不够错过太可惜。曲倩认真答应了。
没办法,这可能是她能回城的唯一希望,虽然前途不算光明,但还是得走下去。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她莫名的有种信心,这事准能成。
因为知青们的退出,学习小分队就只剩了三毛和建国两人。
说起来,建国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姜晓还挺意外,开始以为他只是三分钟热情,没想到他越学越有干劲,特别是陆奕找他商量种平菇的事以后,他看到了农书,对写书的人佩服不已。
“太有本事了,种地都能琢磨出这么多道道来,我以后要是也有这本事多好。”
“那你就得多种地,多读书,多研究,把经验记下来,以后也写本书,教别人种地。”姜晓不打击他,还帮他畅想美好的前景,“以后别人照着你的法子种地,有了好收收成,日子过好了,你的人生也有意义,不算白来世上一遭。”
“我能行吗,我妈说我就是个愣头青,尽干傻事。”建国被姜晓说得激动了,可想想自己的榆木脑袋,又没有信心。
“一步一步来,又不是让你明天就写书,现在只是定个努力的方向。”陆奕在旁边听得着急,这小子是想着要一步登天吗。
“对,先把基础打好吧。”姜晓也笑着安慰他。
不过有了目标,相信建国会更有干劲。
**
春耕开始后没几天,姜晓决定进仓库一次,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东西,再带点出来。
春节探亲回首都自己家时,她觉得不太方便,便没有进来,算算离上次进仓库已经隔了两个多月。
当夜深熟睡后,她的意念一进到仓库,敏感地发现这里似乎更新换代了,不仅解锁仓位更多,设施也优化了不少,置物台上手推车又大又漂亮,还轻便异常,推着毫不费劲,比以前好用不少。
她马上推着手推车,四处逛了逛,发现这次解锁的不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提高生活质量的装饰用品,包括她非常想要的墙纸地板胶,还有款式时尚漂亮的羽绒服和轻巧暖和的羽绒被,四件套的床上用品也有好几套。
姜晓翻看了半晌,想想要是用来装饰自己的小屋一定非常漂亮,不过她也只是想了想,最终还是忍痛割舍了,实在是这些东西拿出去,来源根本交待不清楚。
只有先放这里,等以后有机会再来拿,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
除此之外,姜晓还发现了不少后世才有的塑料薄膜,用来搭大棚不错。
姜晓犹豫了片刻,还是拿了一些,但不多,她想着,只在后院用用,种点小菜自己吃,应该不会有人怀疑吧?
至于陆奕,随便想个说辞应该能糊弄过去。
剩下的还有一些除虫剂,灭蚊灯一类的东西,姜晓也只是摸了摸,没有拿。
在这个年代,这个电都没通的小村落,这些东西都太过于惊世骇俗,还是不拿的好。
药品姜晓也没有拿,她和陆奕的身体都不错,基本没有生过什么病,不太用得上,上次拿出去的还放在那没用。
“希望这辈子都不会用上。”姜晓嘀咕了一句,毫不犹豫地往前走。
走到化妆、洗漱用品时,姜晓拿了不少,陆奕对这些东西没概念,随便拿随便用,他绝对不会发现异常。
然后就是她囤的妇女用品,这段时间她真是受够了,早就忍无可忍,便根据自己的情况,拿了差不多半年的量。
这么一拿,那堆用品就消下去一半,姜晓无奈地叹口气,为什么这仓库没有再生功能,这样她就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看来等用完后,得重新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次她拿的东西不算多,推车又很方便,节省了不少时间,等姜晓拿完东西,离出仓库的时间还早,姜晓游刃有余地打包好东西后,又在仓库里逛了逛,看看下次能解锁哪些地方。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下次居然就能解锁到手机和电脑了,不知道这些东西在仓库里能不能用,她马上围着墙壁转了一周,并没有在墙上发现电源插座,看来就算能用也要省着用,要不电用完,就是废品一个了。
逛得差不多了,姜晓回到取物处,靠着捆绑好的物资,闭上双眼,进入了冥想状态。
再次睁眼,天都已经大亮了,姜晓来到后院,将搭好的大棚拆掉,换上了新拿出来的材料。
昨天在仓库还不觉得,现在两种材料一起摸,瞬间就感受到差距了,新材料更厚实更美观,也更加实用保暖,这次的蔬菜,一定能有好的收成。
就在姜晓全身心投入到春耕生产中时,接到了爸妈寄来的信,告诉她家里出了大事,看她要不要请假回去一趟。
第94章
春耕后不久, 姜晓收到了姜父姜母的包裹,里面除了给她寄的奶粉饼干麦乳精一类这边不好买的营养品外,照例还有一封信。
和平常问候关心的信不同, 这封信开篇直接就说家里出了事,看姜晓能不能请假回去一趟。
姜晓大惊失色, 生怕爸妈有事, 忙皱紧眉头,往下瞟,待看清后, 立刻松了口气, 原来出事的是姜奶奶,她前两天去世了。
姜晓回想起大年三十姜奶奶离开她们家时, 身子骨好得不得了, 不像是有病的人啊, 而且看那精神头, 再活过二三十年不在话下, 可这才多长时间, 竟然就去世了。
她马上接着往下读, 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姜奶奶并不是病故, 而是意外身亡。
说起来她的死还和她的宝贝长孙逃不了关系,可以说是因他而死。
事情的发生是因为姜二叔的大儿子感冒了, 不过并不严重,只是不时流鼻涕, 咳嗽两声, 家里人都不太放在心上。
因为姜老大身体壮实, 抵抗力好, 一般来说药都不用吃, 过几天就会好。
姜老大自己也不在意,精神很不错,他是个多动的性格,即便病了,照样蹦上蹦下停不下来。
可是姜奶奶心疼得不行,硬要让姜二婶带他去医院看病,这是姜家的宝贝长孙,以后姜家发扬光大的重任就落在他的身上,不能出一点闪失。
不过姜二婶一方面认为没必要,另一方面要上班没时间,便没答应。
年三十从姜晓家不欢而散回来后,姜二婶就像是有了自己的主意,不太听话,姜奶奶已经支使不动她了,姜奶奶逼紧了拿出长辈的款,想收拾她,结果人家根本不理会,直接当她说话放屁,转身就走。
无奈之下,她鼓动姜二叔用武力镇压姜二婶,哪晓得姜二婶以前是隐藏实力,没有发挥出来,现在她不再怕姜二叔,姜二叔便不是她的对手,只需一掌就能把姜二叔推到地上,半天爬不起来。
现在的姜二婶是打也打不过,骂又骂不听,姜奶奶对上这样的滚刀肉,除了气得要吐血,毫无办法。
这次就是如此,她威胁恐吓姜二婶半天,姜二婶都不肯让步,只说家里有药,找点药给姜老大吃就行。
姜奶奶只能把眼光投向姜二叔,姜二叔倒是有时间,可他懒惰惯了,家里油瓶倒了都不肯扶的主,哪里愿意大冷天往医院跑,所以他非常支持姜二婶的观点,觉得姜老大不过是小病,根本没必要去医院。
姜奶奶见这当爸妈的根本不把自己的宝贝孙子放在心上,虽然气恼得不行,可也拿他们没法,于是决定自己亲自出马,带姜老大去看病。
姜老大本来是不肯的,就没有哪个小孩愿意去医院,可是想到可以请一天假,不用上学,奶奶还答应看完病带他买好吃的,便应了。
姜奶奶很重视他的病,附近的小医院还看不上,要带到大医院去找专家检查,祖孙俩转了两道公交,在大冷天里奔波了差不多一小时才到了医院。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路上吹了风,到了医院姜老大就有点发烧,他这发烧和其他人不一样,别的孩子发烧都没精神,他却是特别亢奋,激动地蹦跳吵闹没个停。
医院里本来很安静,他这一闹腾,就惹得其他病人有意见,护士同志还专门给姜奶奶打招呼,让姜奶奶管着点,不要影响别的病人。
姜奶奶从来就不是讲理的人,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
她的理由很充分,不过是个孩子,活泼点很正常,你们一把年纪的人了怎么还跟孩子计较。
有了奶奶撑腰,姜老大更得意,又是冲人家做鬼脸,又是撒着欢地在走廊里乱跑。
姜奶奶笑眯眯地放了心,嗯,我的乖孙精神好,应该没什么大碍。
因为姜老大体温有点高,医生让他们去楼上查血化验,看看有没有炎症,开始都还顺利,到下楼梯时出了意外。
当时楼梯上没别人,只有这祖孙俩,姜老大照例停不下来,在楼梯上蹦上蹦下,结果脚绊到了姜奶奶,没站稳就往楼梯下滚,姜奶奶下意识地想伸手抓住他,但是姜老大下坠的力度太大,不仅没拉住他,连姜奶奶一块拽了下去,两人直接从最顶上一级滚到了地面上。
姜老大还好,小孩子皮实,摔到地上没啥大问题,回了会神,就哭着爬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