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氏也舍得,愣是把家里那只大公鸡杀了,炖上去年秋天采的榛蘑,再来点儿粉条。
用大汤碗盛了冒尖儿一碗摆在桌中央,香气随着热气往外飘。
再来一个豆角土豆炖咸肉,那肉自然是去年冬天杀猪的时候留的。
没舍得都吃了,用盐腌上放起来,今天也都拿出来用了。
酱炖小江鱼,不用说,这肯定是苏安民弄回来的。
用自家做的大酱炖出来,上面再撒点儿翠绿的葱花、红红的辣椒碎,酱香中透着鲜辣,绝对下饭神器。
煎酿豆腐,白白嫩嫩的豆腐里面放进去午餐肉的碎末做馅儿,两面煎成金黄。
再调汤汁勾芡,撒上葱花,看起来也格外有食欲。
红烧肉炖小白菜,翠绿的小白菜用红烧肉罐头炖出来,里面还放了点嫩呼呼的豆腐和细细的粉条。
木耳炒鸡蛋,里面切了不少葱白,配着黑色的木耳,金黄的鸡蛋,同样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最后压轴的自然是蝲蛄豆腐汤了,没用汤碗,直接搁白色搪瓷盆盛了端上来。
红、黄、绿的配色,鲜香扑鼻,引得人食指大动。
东北的六七月份,蔬菜种类属实不多,新鲜猪肉更是不用想,即便有肉票,也不可能跑大老远去县城里买肉。
人都说“四菜一汤,干部下乡。”
眼前这六菜一汤基本都是硬菜,还有金灿灿香喷喷的大黄米饭,那绝对是超高规格了。
也看得出韩氏跟冯氏真的是是费尽了心思,连许世彦拿来的罐头,也都被她们给做了菜,才凑出来这一桌的。
“来来,都上炕,世彦啊,坐你爹身边。这一桌子好菜,今中午可得好好喝两盅。瑛子,你也过来坐。”
这个时候,就看出陪客的作用了,没有陪客,气氛活跃不起来。
饭菜摆好,苏维诚招呼着许世彦脱鞋上炕,又让苏安民去烫了一壶酒,给众人全都满上。
苏安瑛忙摇摇头,“不了,大伯,我跟我娘还有大伯娘都在西屋吃。”
东北没有什么女人不上桌的规矩,但是男女一般不同桌,家里来客了,都是男女分开。
苏家也一样,东屋一桌都是男人,西屋炕上也摆一桌,韩氏、冯氏领着家里闺女媳妇们在这边吃。
当然,西屋的菜比不得东屋,只有四菜一汤,没有煎酿豆腐和木耳炒鸡蛋,小白菜里也不见红烧肉。
即便如此,那也是平日里见不着的好菜饭,香着呢。
冯氏一个劲儿的往苏安瑛碗里夹菜,还特地挑了好几块鸡肉给她。
一边吃饭,一边问苏安瑛嫁过去之后,许家人对她如何。
苏安瑛实在,就把结婚第二天,许世彦跟许老爷子闹翻,分家另过的事情说了。
听见这话,冯氏和韩氏都是一愣。
这年月儿子主动提出来要分家的可是不多,这么一闹,就怕是苏安瑛会被人指责。
当然,也有好处,就是苏安瑛嫁过去不用跟婆婆和妯娌相处,没有公婆在头上压着,过日子舒心。
“你们虽说是分出来了,也不能跟许家那边太疏远。
姑爷拉不下脸来,你做新媳妇的不能不懂事。”韩氏琢磨了一下,说道。
“你公公那人不好相处,婆婆却不错。
那边有什么事情,你也别躲着,过去帮帮忙,外人眼里也好看,省的人家总说嘴。”
韩氏毕竟这个岁数了,经历的事情多,少不得要指点苏安瑛几句。
不管是不是亲生的,毕竟是苏家的闺女,要是苏安瑛在外面名声不好,也影响苏家这几个丫头。
“嗯,我知道了,今天回家来看看,下午我们就回去。
明天我和世彦一起下地挣工分,得空了我就去婆婆那边。”
苏安瑛老实,一向都是继母说什么她就听什么,更何况韩氏也是为了她着想,苏安瑛自然领情。
西屋里,冯氏和韩氏两人指点着苏安瑛,教她如何与丈夫相处,如何跟公婆、妯娌、小姑子小叔子搞好关系。
女人这辈子不容易,没出嫁的时候有爹娘护着还好些,什么都不用想。
嫁了人,成了别人家的媳妇,处处都要多思量。
东屋此刻,气氛更是热闹。
男人嘛,有几个见了酒还能稳住的?几杯酒下肚,说话的声音都高了许多。
许世彦是新姑爷,这又是回门,大家肯定要敬酒。
好在他酒量还行,陪着苏维忠、苏维诚喝了好几杯,倒也没显出什么来。
许世彦素来稳当,即便喝了酒,也不说狂话,依旧是那一副老老实实的样子。
长辈问了他就说,长辈让喝酒他就喝,说话也不吹吹呼呼,这一点属实挺让人喜欢。
苏维忠看着女婿,也是各种感慨。
原本媒人介绍的时候,苏维忠真有点儿没看上许世彦。
觉得这小伙子太蔫了,怕闺女跟着他没啥好日子过,会受欺负。
没想到,许世彦看上去蔫了巴登没啥脾气,实际上蔫吧人咕咚心,倒是有点儿内秀。
刚结了婚就分家,带着媳妇出来单过,还有办法挣到钱,属实不错了。
第十四章 翁婿
人老实稳重,不出去惹祸,还有点儿小机灵能挣钱。
从小两口相处来看,对媳妇宠着护着,知道疼媳妇,这样的男人多可靠啊。
苏维忠看着许世彦,就觉得越看越顺眼,哪哪儿都好。
这下越发高兴,酒越喝越多,到最后,干脆扯着许世彦的手不松开了。
“世彦啊,好孩子,真不错,爹没后悔把闺女嫁给你。
往后呢,也不求别的,只要你对瑛子好,爹就心满意足了。”苏维忠说着,眼圈就红了。
“瑛子这孩子不容易,两岁多没了娘,我一个大男人也照顾不好她。
可她从小就懂事,小小的娃儿,自己就能穿衣梳头洗脸,不用我操心。
长大了更是能干,家里外头啥都行,比男孩子都得用。”苏维忠越说越心酸。
苏维忠当过兵,参加过鸭绿江对岸的战役,转业回乡后娶了苏安瑛的母亲孙氏。
孙氏在生下苏安瑛后,得了痨病,两年后撇下丈夫和女儿撒手离世。
苏维忠一个大男人,带着个小不点儿怎么过日子?于是在旁人撮合下,娶了带着闺女逃荒过来的韩彩娥。
韩氏嫁过来,又给苏维忠生了四个闺女。
这一家子六个闺女,苏维忠再能干,也得拼了命的挣钱才能养活,根本顾不上家里。
幸而韩氏这人性格好,对待苏安瑛也说得过去,从不打骂虐待,吃穿都跟其他几个一样。
当然,后娘终归是后娘,要说不偏心也不可能。
不然一家子闺女,怎么就苏安瑛一天学都没上?
苏安瑛从小能干,五六岁开始就背着妹妹哄孩子。稍大一些,洗衣服做饭就全都会了。
十五六岁之后,农忙下地干活挣工分,农闲就上山捡柴,家里外头一把抓。
可以说,苏安瑛帮着把家里撑起来一半。
有时候,苏维忠也觉得愧对闺女,不管咋地,也该让苏安瑛念几年书,哪怕是小学毕业了也好啊。
韩氏带来的闺女秦美玲,小学毕业,后来当了代课老师,去年嫁到了浑江去,丈夫在浑江一百货上班。
两人结婚后,就把秦美玲调到了建设小学,还转了正。
苏安瑛一天书没念,只能下地干活挣工分,找对象也只能找农业队的。
两相对比之下,苏维忠这心里能好受么?
可他能怎么办?他跟韩氏结婚这些年,还有四个闺女,感情比孙氏深厚。
韩氏为了这个家也不容易,难道他还能为了这件事去责怪韩氏?
为了这个家,苏维忠也只能继续装聋作哑。
两世为人的许世彦,哪里听不出丈人这话里的意思?不由得叹气。
他家小媳妇啊,着实够可怜的。
“岳父,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对瑛子,我的媳妇,别人不疼着,我得疼她。”
许世彦神情严肃,语气郑重的向老丈人保证道。
“哎,哎,好,好,爹看出来了,你是个好的,瑛子交给你,我放心。”
苏维忠抬手抹抹眼角,扯出抹笑容来,连连点头。
“你看看你们翁婿俩,不好好喝酒絮叨啥呢?来,赶紧喝啊。”
那头的苏维诚喝的也不少,舌头都有点儿硬了,还拉着别人一起喝呢。
这顿酒,从十一点半一直喝到了快一点,直把几个男人都喝的东倒西歪。
这下,也不用干活了,一个个倒头就睡。
幸亏上午苏维忠就把今天的活都安排下去了,下午不去也没事儿。
几个人里面,数着许世彦最克制,新姑爷第一回登门,就让人灌的酩酊大醉,那可太丢人了。
许世彦酒量还行,加上心里有数没可劲儿喝,所以苏维忠几个都醉倒,许世彦还勉强保持清醒,只倚在炕梢的炕琴上歇着。
“你咋样了?要是难受就躺一会儿,别硬撑着。”
桌子撤下去之后,苏安瑛坐在丈夫身边,一脸担心抬手摸了摸许世彦额头,轻声问道。
“还行,没啥事儿,我在这坐会儿就行,过一会儿酒劲儿就消了,放心。”许世彦握住媳妇的手,朝她笑一笑。
苏安瑛不放心,给许世彦倒了杯水,又陪着他坐了一阵子。
等许世彦酒劲儿渐渐退下去一些,眼神逐渐清明,苏安瑛这才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