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何日请长缨_分节阅读_第245节
小说作者:齐橙   内容大小:1.5 MB  下载:何日请长缨txt下载   上传时间:1970-01-01 08:00: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5/26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这完全就是无稽之谈。”普勒说道,“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要停止向中国出售钢珠机床,我们和中国的客户维持着非常好的合作关系,媒体上的这种猜测,完全是没有根据的。”

  “但春泽市政府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正是这种压力迫使他们拿出700万欧元来委托我们开发这种机床。”

  “原来是这样。”普勒应了一声,随后问道:“既然你们已经决定要开发这种机床,而且还完成了一些基础工艺的专利开发,那么,你们二位到米朗公司来,又是为了什么呢?”

  “合作。”李甜甜回答得很干脆,“我从一开始就说了,我们是来寻求合作的。”

  “合作?怎么合作?”普勒问。

  李甜甜说:“正如杜兰蒂先生刚才说过的,钢珠磨削机床这个市场实在是太小了,不需要两家卓越企业去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临机集团投入1000万欧元去开发一种新型的钢珠机床,既是对临机集团资源的浪费,也会影响到米朗公司的经营,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行为。”

  原来你也知道这是毫无意义的……

  普勒和杜兰蒂在心里嘟囔道。不过,他们俩都没插话,想等等听李甜甜的下文。

  “春泽市政府之所以委托我们开发钢珠机床,根源还是在于对机床供应的担忧。如果贵公司能够做出一个承诺,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停止对中国企业提供此类机床,则春泽市就不会有这种担忧了,而我们临机集团也就没有必要去做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了。”李甜甜说。

  “你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承诺吗?”杜兰蒂问。

  李甜甜笑着说:“当然不够。欧洲以各种名目违反承诺的事情,我们见得还少了吗?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掌握相关技术,你们随便找一个理由就可以把做出的承诺当成手纸扔进马桶里去,中国人是吃过这种亏的,否则也不至于有产能不足恐惧症了。”

  “那么,你们还需要什么?”杜兰蒂有点晕。听李甜甜这个意思,还是要自己掌握相关技术,那还合作个什么劲?

  李甜甜说:“我们希望能够和米朗公司签订一个技术合作协议,米朗公司永远授权临机集团使用米朗公司所拥有的机床专利,还有那些并未申请专利的技术诀窍。当然,我们是会按照市场标准向米朗公司支付专利使用费的。

  “我们承诺,只要米朗公司不做出对中国企业断货的行为,我们就不生产此类机床,不会影响到米朗公司的销售。但是,在技术合作协议上,需要有这样的条件,那就是如果出现不可抗力导致米朗公司不能向中国供货,我方有权自由地使用这些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以生产替代机床。”

  “你说的自由,是什么意思?”普勒和杜兰蒂同时问道。

  在此之前,他们对于春泽市与临机集团的合作并不在意,只是觉得这是中方的一场表演,目的是为了在采购增加一些讨价还价的砝码。可李甜甜向他们说的事情,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想,这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李甜甜并没有提出降价的要求,而是说了一个名叫“产能不足恐惧症”的概念,然后要求米朗公司向中方开放所有的专利和内部诀窍,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独立生产钢珠机床的产能。

  普勒和杜兰蒂无论如何都理解不了中国人的担忧,因此也就无法理解临机集团为什么要与米朗公司进行一个这样的合作。很显然,这种合作对于临机来说没有任何作用,因为米朗公司肯定不会对中国断货,则临机就永远都没有使用这纸协议的机会。

  那么,中方所需要的“自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自由嘛……”李甜甜想了想,然后嫣然一笑,说道:“就是自由啰。”

第535章 感谢普勒先生的良好祝福

  普勒和杜兰蒂当然不会不懂得自由是什么意思。

  李甜甜的意思分明就是说,临机集团受人之托,要开发钢珠机床。但是,大家都是聪明人,知道花上千万欧元去开发这样一款机床是没意义的。

  于是,临机就跑来和米朗商量,让米朗把钢珠机床的技术传授给临机,这些技术包括了各种公开的专利,还有更核心的一些诀窍。

  临机还要求米朗签字画押,同意临机在所谓“不可抗力”条件下,自由地使用这些技术。

  所谓自由,就是说不需要征得米朗的同意,甚至不用顾忌米朗的反对,这就相当于把米朗的技术全霸占了。

  李甜甜倒是说了,临机承诺不会轻易地使用这个权力。但是,正如她说的另一句话,承诺这东西,是靠不住的呀!

  欧洲人成天标榜自己有契约精神,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欧洲人自己知道,这种所谓的契约精神只是在契约对自己有利的时候才需要遵守的,如果契约对自己不利了,随便找个茬就能毁约,比如你为什么戴帽子,签约那天大家都没戴帽子的,现在你戴帽子,就是违约了,所以我也不需要守约了。

  中国人并没有这种恶意毁约的表现,但普勒和杜兰蒂都是欧洲人,是惯长于以己度人的。我们是流氓,所以全世界肯定都是流氓。你中国人自称是正人君子,我们怎么能相信呢?

  带着这样的想法,普勒他们当然不可能相信李甜甜的说法,他们更愿意怀疑这背后有一个什么阴谋。既然中国人是在搞阴谋,那么自主开发钢珠机床这件事,肯定就是为了掩护这个阴谋而使的障眼法,那么自己也就无须顾虑了。

  想到此,普勒摇了摇头,说道:“李女士,很抱歉,我认为贵公司的要求是无法接受的。米朗的技术诀窍,是米朗能够在市场上生存的根本,我们不会把这些技术诀窍转让给其他任何企业。”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只能自己去摸索这些技术诀窍了。1000万欧元的投入,或许是够的。”李甜甜威胁道。

  普勒把手一摊,说道:“请便吧,这是你们的权力。”

  “普勒先生,你真的不愿意考虑我们的方案吗?”

  “抱歉,我们对这个方案不感兴趣。”

  “如果是这样……”李甜甜站起身来,说道:“我们将很遗憾地要在钢珠机床市场上和米朗公司进行切磋了,或许,这场切磋不会有胜者。”

  “我想会有的。”普勒冷冷地说。

  “是吗?”李甜甜笑道,“那我就先感谢普勒先生的良好祝福了。”

  “……”

  李甜甜带着刘江海离开了,杜兰蒂把他们送出公司,然后回到普勒的办公室,发现普勒正坐在自己的大皮转椅上,手里捧着一本《杰克-伦敦小说集》,似乎看得津津有味的样子。

  杜兰蒂知道自家的老板有看书装叉的习惯,而每一次他假惺惺地看书,其实都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焦虑。杜兰蒂也不敢去揭穿普勒的伪装,只是规规矩矩地汇报道:“普勒先生,那两个中国人已经走了。”

  “我知道了。”普勒应道,他没有抬头,而是用手指着书,说道:“杜兰蒂,刚才那个中国人说的产能不足恐惧症,我觉得有点意思。我在杰克-伦敦的书里也看到了这种现象。我认为,这应当算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疾病。”

  “可是,普勒先生,你认为中国人会真的自己开发一套钢珠机床吗?”

  杜兰蒂没有接普勒的话,而是直接提出了自己担忧的事情。他知道,普勒其实也在思考这件事,只是不愿意主动提起来而已。

  “我认为他们只是虚张声势。”普勒说。

  “但是,如果把他们的行为只是解释为对我们的欺诈,他们的欺诈成本是不是太大了一点?你看,我们拒绝了他们的要求,那位李女士也没有做更多的努力,直接就离开了。

  “他们在此之前,应当也是评估过我们与他们合作的可能性的,他们会为了一件可能性如此小的事情而做出这么多的事情吗?”杜兰蒂质疑道。

  这其实也是普勒觉得不踏实的地方。临机为了这件事情,是做了很多铺垫的,光是米朗的那家客户给他们寄来的报纸,就显得动静很大的样子。或许临机集团与媒体有良好的关系,可以很容易地串通媒体给他们造势,但这种资源也是用一回少一回的,没理由浪费掉。

  更何况,临机和春泽市如此高调地在媒体上宣布要共同开发钢珠机床,如果最终无声无息,声誉也是会受到损失的,临机难道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吗?

  如果这的确是一个骗局,临机要达到最终的目的,就应当会做出更多的努力吧?可刚才来的那两个中国人,领头的女士看上去也就是30来岁,自己报的职位也只是一个什么高级业务经理,不算是有份量的角色。另一个小跟班就更不用说了,年纪轻轻,话都不敢说,是可以直接无视的那种。

  临机派出这样两个人来与米朗谈合作,似乎有点不在乎的样子,这算啥?

  欲擒故纵吗?

  企业间的合作,能这样轻率?

  “或许,他们还会有其他的举动吧。我想,这绝对不是他们最后的底牌。”普勒说道。

  果不其然,就在李甜甜他们来访之后的第二天,一位自称是欧洲某报记者的人,便把电话打到了普勒的桌上,向他询问中国临机集团上门寻求合作的事情。

  “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普勒向记者问道。

  “临机集团在中国召开了一个小型的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这件事情。”记者说道。

  “新闻发布会?”普勒觉得有些淡疼,“他们说什么了?”

  “他们说,他们无意与米朗公司开展这种必然是两败俱伤的竞争,希望通过公司间深层次合作的方法来消除中国客户的忧虑。他们说,他们向米朗公司伸出了橄榄枝,但被米朗公司拒绝了。”记者说。

  “见鬼的橄榄枝!”普勒在电话里便骂了起来,“他们只是想用这种方法,无偿获得我们的技术诀窍。我们的技术是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他们仅仅是在媒体上发几篇文章,威胁我们一下,就想得到这些技术,这是赤裸裸的海盗行为!”

  “这么说,这件事情是真的?”记者的耳朵都是天然自带过滤膜的,他直接滤掉了普勒的牢骚话,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是的,这件事情是真的。”普勒说,“他们派了一个高级业务经理来向我们施压,被我们识破了。”

  “那么,你们会和中国人合作吗?”

  “绝无可能!”

  “如果中国人真的开发出了同类技术,是否会威胁到米朗公司的市场份额呢?据说,全球每年对于钢珠磨削机床的需求不超过1500万欧元,如果有一家中国公司也掌握了这项技术,米朗公司的市场份额恐怕会受到严重的侵蚀,甚至于有可能完全丢掉这个市场。

  “毕竟,我们知道中国人的成本控制能力是非常强的,他们会用不到欧洲企业13的成本造出完全不逊色于欧洲的产品。”

  “我非常期待看到这一幕。如果他们能够为我们的传统客户省下23的采购成本,我会替客户们感到高兴的。”

  “……”

  记者无语了,这位大爷明显是不把中国人的威胁放在心上啊。不过,记者最喜欢的也就是这样的事情,所谓看热闹不嫌事大,就是这种状态了。

  中国人威胁米朗,米朗满不在乎。如果未来中国人真的能够把米朗干掉,普勒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拿他现在的傲慢却与未来的失落做对比,将会是多少有戏剧性的一条新闻啊。

  哎呀呀,好期待中国人干掉米朗啊,加油!

  记者的内心活动,自然就表现到文字上了。一篇极具煽情色彩的文章很快出现在欧洲的一家大报上。在这篇文章里,记者描写了一场剑拔弩张的商战,一方是咄咄逼人的东方恶龙,另一方是宁死不屈的日耳曼好汉,虽然配图上这位好汉的肚腩显得太大了一点。

  “见鬼!这些媒体难道是想故意挑事吗!”

  看到报纸上的文章,普勒恨不得把那记者抓来按到机床上去加工成小球球。这样的文章,分明就是要把临机架到火上去烤,逼着临机非要兑现自己发出的誓言不可。

  在普勒看来,临机的宣传,只是一种骗术。但让媒体这样一搅和,临机就骑虎难下了,没准牙一咬心一横,还真的就研发钢珠机床去了。

  这件事对于临机来说,的确是无利可图的,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败招。可问题在于,米朗的血拢共也只有一千,而临机的血却远不止八百。白白扔出去1000万欧元,对于临机来说,是无关痛痒的事情,造成的后果却是米朗将面临破产的境地,这特么谁玩得起啊!

  更可怕的是,如果临机真的把米朗给拖死了,这个市场又会回到只剩下一个卖家的状态,临机还能慢慢回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临机还真有可能就这么干了。

第536章 技术是需要分享的

  普勒的心理活动,唐子风是看不到的,他也懒得去看。得到米朗公司的回复之后,他便下令技术部开足马力研制钢珠磨削机床,务必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样机。

  钢珠磨削机床这件事,从一开始就很荒唐。唐子风原本是不想掺和的,但碍于崔硕的面子又不得不接。

  生活就像那啥,既然无法抗拒了,那就想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这就是唐子风的行事原则。带着这样的想法,唐子风让春泽市配合自己唱了这样一出戏,给米朗公司刨了一个坑。当然,这个坑里要埋的,可不仅仅是米朗一家。

  李甜甜上门去与普勒谈合作,啥也没谈成,而这也正是唐子风所希望看到的。“一个死掉的米朗比一个苟活着的米朗更有用”,这是李甜甜向唐子风汇报的时候,唐子风对李甜甜说的话。

  临机集团技术部得到了1000万元的研发经费,这1000万是人民币,而不是欧元。靠着这区区1000万元人民币的经费,技术部果然在一个月内便完成了设计,随后生产部门便拿出了样机。

  临机的技术部其实有一些技术积累,在此基础上开发一台钢珠机床,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资金,也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临机此前不研制这种机床,更大的原因是嫌利润太低,一年不过几十台的销售,还要提供售后服务啥的,太不值得了。

  唐子风让春泽市为机床研发支付了5000万元的经费。这笔钱到账之后,唐子风交代集团公关部以各种名目向春泽市提供捐助,前前后后返还了4000万,最终相当于只收了春泽市1000万元。

  唐子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媒体宣传的需要。开发一台机床,投入5000万元,配得上“不惜成本”这样的说法了。

  社会上的事情,讲究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只因为有个教授发了篇文章,地方政府就扔出去5000万,只为解决一个子虚乌有的“卡脖子”问题,这就是一种不要命的做法。谁碰上这样的对手,也得忌惮三分的。

  担忧被卡脖子,上门寻求合作,被粗暴拒绝,不得不奋发图强,最终一举突破,把中国不能制造钢珠磨削机床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了……

  这是唐子风写的剧本,他的专职公关包娜娜便组织人照着这个剧本开始炒作。早先去采访普勒的那家欧洲报纸,并不是包娜娜安排的,记者只是看到中国的媒体闹得沸沸扬扬,出于记者的本能而在欧洲添了一把火。及至临机完成了钢珠机床的样机制造,那家报纸又刊登了一篇更长篇幅的报道,果然给普勒做了一个前后对比,颇制造出了一些戏剧效果。

  这件事的始作俑者齐木登也被裹胁进去了,前后有七八拨记者去采访了齐木登,请他谈谈对此事的看法。齐木登自然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说中国人缺乏创新精神,没有啥啥能力之类的,只能靠这种大撒钱的方法来追赶世界先进潮流,这样的成功是毫无意义的。

  “就算这个钢珠机床,春泽市可以一掷千金请人去做,最终勉强弄出一个四不像的成果来,中国有这么多被人卡脖子的技术,每个技术都能这样搞吗?”齐木登质问道。

  “齐教授,您说中国还有很多被人卡脖子的技术,您能再给我们举几个例子吗?”记者好奇地问道。

  “当然可以。我上个星期在网上就看到有业内人士爆料,说我们国家用于加工风电机齿轮的专用铣床,是从法国进口的。机床协会那边自吹自擂,说什么中国的机床产量世界第一,一台小小的专用铣床都造不出来,他们还有脸吹吗?”齐木登说。

  “见鬼!谁能让那个白痴闭嘴吗!”

  法国凯兰机床公司,董事长索拉特看完驻华销售代表发回来的消息,当即就爆了粗口。

  “什么小小的专用铣床!我们生产的是加工直径十五米的超大型铣床,而且这种铣床是专用的,没有哪个国家需要单独掌握这种铣床的技术。这位教授是从哪冒出来的,他到底懂不懂工业,知不知道什么是全球分工!”索拉特咆哮着。

  “这位教授是一位经济学教授。他是中国一位非常著名的独立学者,以经常发表具有独立思想的言论而著称。”销售总监多米克介绍道。

  “独立思想?你是说独立于事实和常识的独立思想吗?呸,那不叫独立,那叫无知!”索拉特骂道。

  多米克说:“可是,他在中国拥有很多的拥趸。米朗公司的那件事,就是因他而起的。”

  索拉特说:“我知道!也正因为知道这件事,我才说这家伙是个白痴,他想让我们像米朗公司一样完蛋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4页  当前第2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5/26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何日请长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