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何日请长缨_分节阅读_第246节
小说作者:齐橙   内容大小:1.5 MB  下载:何日请长缨txt下载   上传时间:1970-01-01 08:00: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6/26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中国人造出钢珠机床样机后,米朗公司的订单已经损失了80%,这还是在米朗公司主动提出产品降价30%的情况下。业内同行估计,米朗公司最迟在下个季度就会破产。普勒亲自跑到中国去向临河机床集团请求投降,但并没有得到接受。”多米克说。

  索拉特阴沉着脸说:“中国人给过普勒机会的,但他却因为自己的傲慢而放弃了这个机会。事实上,我们也没想到中国人居然会用这么短的时间就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类机床,而且价格比米朗机床便宜将近一半。米朗的钢珠机床主要客户都在中国,普勒是不该挑起这场竞争的。”

  “严格地说,这场竞争不是米朗挑起来的,而是中国人自己挑起来的。”

  “但中国人一开始是想和米朗合作的,是普勒拒绝了合作。事实上,中国人开出的条件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承诺而已。”

  “的确,报纸上就是这样说的……”

  “哼,愚蠢的德国人,他们真的以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

  “那么,索拉特先生,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法国人不会像德国人一样迂腐。”

  “明白,我马上去买白布……,啊不,我的意思是说,我马上去买机票,我们应当在中国人关注到这件事之前,和他们签订一个合作协议。”

  唐子风接到通报,说法国凯兰公司的销售总监来访,他还一头雾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乃至听秘书汇报说前几天媒体上刊登过齐木登的一番言论,其中涉及到了凯兰公司销售到中国的风机齿轮专用铣床,唐子风才反应过来,不由感慨网友诚不我欺,果然没有人能够在法国人采取行动之间占领巴黎。

  “临机集团是一家伟大的企业,是国际机床行业里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我们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与临机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便经常获得唐总经理的指导,学习到临机集团的成功经验,帮助凯兰公司取得更好的经营业绩。”

  多米克一见唐子风,便开始狂拍马屁。法语有世界上最优美语言之称,估计就是因为充斥着太多这样的溢美之辞吧。

  “感谢多米克先生的褒奖,我想知道,贵公司希望和我们开展什么样的合作呢?”唐子风问道。

  “全方位的,包括凯兰公司所有的业务。”多米克说。

  “凯兰公司的大型风电机组齿轮专用铣床技术,全球闻名,我们一直想向凯兰公司学习这方面的技术……”

  “不不不,不是你们向我们学习,而是我们之间相互交流。如果临机集团对我们的这项技术感兴趣,我们非常愿意与临机的同行分享我们对这项技术的认识。我们的董事长索拉特先生认为,技术是需要分享的,只有相互分享,才能消除彼此的芥蒂,实现长远的合作。”

  “你说的芥蒂,是指什么呢?”

  “当然是某些无知人士的无聊猜测。我们注意到,中国的一家报纸上刊登了一位文科教授的谈话,其中对凯兰公司与中国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恶意的诋毁。为了消除中国朋友的顾虑,索拉特先生特地安排我到中国来,与唐总经理洽谈技术合作事宜。”

  “非常感谢索拉特先生的理解。的确,我们最近也受到了一些压力,有媒体指责我们技术落后,导致中国的风机齿轮加工完全依赖于进口设备,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我们正在向有关部门申请一笔……,呃,5000万欧元的资金,准备突破这项技术瓶颈,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风机齿轮铣床。”

  唐子风笑呵呵地说道。5000万这个数字,是他随口编的,也不指望对方能够相信。

  “我们愿意在这方面与中国朋友进行合作,具体的合作条件,可以参照贵公司此前向米朗公司提出的条件。我们认为,市场是需要分工的,贵国希望自己掌握技术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掌握技术并不意味着需要进入这个市场。

  “我们愿意向临机授权风电齿轮铣床的核心技术,并答应在遇到不可抗力影响的情况下,临机可以自由地使用我们的专利,以填补空缺。但在这种不可抗力出现之前,临机完全没有必要花费高额的资金去独立开发一套冗余的技术。”

  多米克看着唐子风说道,他的眼睛里满是真诚,只恨自己不会传说中的催眠术。

第537章 中国能答应吗

  “小唐,你们这次动静闹得有点大啊。”

  国资委办公室里,谢天成笑呵呵地对唐子风说道。

  “借力打力吧,其实原来真的没想这样做。”唐子风谦虚地说。

  谢天成笑道:“我听人说,你唐总经理得了一个雅号,叫做‘专治不服唐子风’,据说欧洲的那些小机床企业都是谈唐色谈呢。”

  “呃……”唐子风尬了,“谢主任,这个都是他们黑我呢,其实我的匪号是‘人畜无害小郎君’。你看我这脸,每根皱纹里都写着‘温和’二字呢。”

  “不会吧,你小唐都已经有皱纹了?”谢天成关注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我也是奔五的人了,也就是在谢主任这里还会被叫做小唐。”唐子风说。

  “是啊,时间多快啊。”谢天成感慨道,“当年二局安排老周去临一机,老周别人都不带,非要带你去。大家还都担心你年纪太轻,不稳重。现在看来,还是老周慧眼识珠,发现了你这个人中龙凤。”

  “别别别,谢主任,您千万别夸我。您一夸我,我心里就不踏实。”唐子风装出惶恐的样子说道。

  “我还没夸你呢,你就原形毕露了!”谢天成斥了一句,随后又便转入了正题,问道:

  “小唐,你这一次借着和米朗公司的矛盾,逼着欧洲的那些中小机床企业站队。据我们初步统计,目前和我们系统内企业签了合作协议的欧洲中小机床企业,已经有上百家了。

  “你给大家划出的道道,是让他们答应在面临不可抗力的时候,中国企业可以自由地使用他们所拥有的专利,而不需要等待他们的授权。

  “这些和咱们签约的企业,生产的产品都不属于瓦森纳协定限定的范围,至少到目前为止,并不存在他们会对我们采取限制措施的迹象。

  “委里的同志们讨论了一下,觉得你好像有点未雨绸缪的意思。怎么,你认为未来欧洲有可能会对中国采取全面的技术限制政策吗?”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限制一直都有,从最早的巴统,到继承了巴统衣钵的瓦森纳协定,都规定了所谓“可用于军事目的”的高技术产品不得向中国销售。

  但这一次,唐子风出手敲打的米朗公司、凯兰公司等,其生产的产品都不属于这种能够与军事用途挂上钩的高技术产品。像圆珠笔钢珠机床这种技术,与军事差着十万八千里,欧洲是没有任何理由会限制这种技术的出口的。

  唐子风借着齐木登的胡言乱语,声称中国可能会被卡脖子,逼着米朗公司同意技术授权,这一点非但普勒理解不了,连谢天成也觉得未免有些小题大做。可唐子风偏偏就这样做了,而且杀鸡儆猴的效果还挺不错,一大批欧洲的中小企业都跑到中国来谈合作了,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米朗。

  唐子风给这些企业开出的条件,在大家看来毫无意义。唐子风承诺不会与这些企业争夺细分市场,只是要求他们答应在特殊情况下向中国进行技术授权。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不出现这种“特殊情况”,这份合作协议就是一张废纸。

  在那些欧洲企业看来,唐子风此举,应当只是为了应付中国媒体上关于“卡脖子”的警告。对于那位动不动就危言耸听的齐教授,大家可以说是恨到骨子里。

  多米克与临机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之后,应临机的要求,专门接受了一次记者采访。在那次采访中,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齐木登的反感,始终用“某白痴教授”这样的称谓来指代齐木登,并且先后说了十几次之多。

  一些大媒体自然不便把这种骂人话转述出去,但一些喜欢炒作花边新闻的小媒体则毫不客气地原文复述了。随后,这个称呼又被一些好事者转到了网上,传得世人皆知。

  被多米克隔空骂了一通,齐木登脸上也挂不住,开始找更多的证据证明中国制造不行,“卡脖子”现象比比皆是。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越想找这样的证据,这种证据就越容易出现在他面前,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故意地把一些东西推送给他。

  他过去写文章,也就是差不多一两周发一篇,因为平时还有教学、科研、走穴、应酬之类的事情,时间表上哪里还有空间能容得下一张平静的课桌。可这段时间不同了,被人打脸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他必须要把场子找回来,于是进入了狂躁状态,一日四更、五更都不在话下,甚至于有好几场花酒都被他推掉了。

  齐木登口无遮拦,逮谁咬谁,欧洲那些企业可就被坑苦了。大家都知道,米朗就是因为被齐木登拿来说事,才招惹了春泽市和临机集团。这两家冲冠一怒,直接砸了1000万欧元进去,把米朗用来压箱底的技术给破解了。

  现在齐木登又点了其他家企业的名,焉知会不会同样惹急了中国的某地政府或者某家企业,给自己无中生友地制造出一个竞争对手。

  于是,大家一看到齐木登的文章里出现了自己的名字,就急匆匆地跑到中国去澄清,声称自己绝对不会做出伤害中欧关系的事情。“卡脖子”啥的,最讨厌了,自己怎么可能会做这样的事情。

  澄清之余,难免要和中国这边的企业签一个合作备忘录,然后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驳斥“某白痴教授”的不实之词。

  然后,齐教授就更急眼了,于是进入下一轮循环……

  对于吃瓜群众来说,看热闹不嫌事大,齐教授愿意一日十更才最好,大家是在乎那几个订阅费的人吗?可谢天成这些人知道,这件事的背后是唐子风在呼风唤雨。唐子风此人虽说平时有些不着调,但也不至于纯粹是为了耍弄齐木登而搞出这么多事。

  结合唐子风逼着这些欧洲企业签的城下之盟,大家隐隐觉得,唐子风应当是预见到了一些事情,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在做相应的准备。

  “大洋彼岸的懂王上台了。上台伊始就在谈论中美贸易顺差的事情,我估计,在他任上,肯定是会有一番大折腾的。”唐子风简要地回答道。

  谢天成点点头,说:“这一点中央已经注意到了,也向各部委发了提示。专家分析,懂王有可能会采取一些关税措施,最高有可能会把关税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倍,这对于我国的出口贸易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远不止于此。”唐子风说,“懂王是一位商人,他和此前的美国领导人都有所不同。此前的美国领导人多少还是要讲一些国际规则的,而懂王最擅长的就是违背规则。

  “我们集团的政策研究部门专门分析过懂王此前的商业经历,发现他在竞争中很喜欢采用极限施压的方法,动辄摆出一副要和对方拼个鱼死网破的阵势。

  “大家都担心他是个愣头青,不愿意与他同归于尽,所以在他的极限施压面前,往往会采取退缩政策,而他则可以借机讹诈,让对方做出更大的让步。

  “具体到中美贸易方面,懂王的目的绝不在于缩小美国方面的逆差,他想要的东西会更多。所以他可能采取的政策,绝对不只是增加关税,而是会有一套组合拳。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你说懂王想要的更多,你觉得他想要什么?”谢天成问。

  唐子风说:“比如说,要求中国彻底放弃半导体产业,放弃大飞机产业,全世界只有美国企业能够染指这两个产业。”

  谢天成倒抽了一口凉气:“这胃口也太大了吧?如果答应他的条件,就意味着他们能够在这两个领域获得垄断地位,届时他们想怎么赚我们的钱,我们都无法拒绝,只能白白地给他们送钱。”

  “如果他用关税作为条件,换中国放弃这些产业,中国能答应吗?”唐子风问。

  “当然不可能答应!”谢天成说,“如果答应了,就意味着我们的产业会被永远钉死在低端,那时候关税已经不重要了,他们随便拿一枚芯片就能够换走我们一集装箱的服装,我们就算出口形势再好,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懂王的手段绝对不会仅限于提高关税这一项。”

  “你是说,他有可能会联合欧洲企业,扩大对中国的技术限制范围,把技术限制的领域扩大到像圆珠笔头这样的低端产业上?”

  “为什么不呢?”

  “可是,这就意味着完全颠覆了国际贸易规则,以后还有谁敢和他们做生意呢。”

  “对于西方人来说,规则不过就是一块遮羞布,需要的时候就披在身上,不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扔掉。”

  “但这样一来,全球的产业链就无法维持下去了。今天的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如果欧美单方面对中国进行全面技术限制,就相当于双方在经济上脱钩了,受到影响的,绝对不只有中国一家,欧美也同样会遭受严重损失。”

  “懂王会在乎这个吗?”

  唐子风用讥诮的口吻说道。

第538章 他们没有机会

  “你说的情况,我们会再研究一下,然后向上级领导做一个详细的汇报。的确,我们是应当有极限思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避免被敌人打个措手不及。”谢天成认真地说道。

  听谢天成这么说,唐子风反而有些紧张了。在这个时期,国际上还没有人看破董王的极限施压策略,自己做出这样一个预言,没准有朝一日国家就要把自己拉去切片研究了。

  为了掩人耳目,他尬笑着说道:“我这个人向来都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推测西方人的,这一次就算是我的杞人忧天好了。美国好歹也是一个超级大国,总还是要脸的吧?”

  谢天成摇摇头:“你这不叫杞人忧天,而是居安思危。事实上,你说的情况,现在也已经有一些端倪了。最近几个月,西方国家一直在鼓动制造业企业迁出中国,已经有十几家国际大牌企业把在中国的制造基地迁到印度、越南这些国家去了。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唐子风说:“我觉得,这件事可以说正常,也可以说不正常。”

  “你先说说为什么正常?”谢天成说。

  唐子风说:“企业的生产布局是有其规律性的,或者是选择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或者是贴近主要的目标市场,还有运费、产业政策、安全性等方面的考量。

  “许多跨国公司选择中国作为制造基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中国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一度只有欧美的几十分之一。

  “这些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很快,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普通蓝领工资,在十几年前只有每月几百元,而现在已经上升到七八千元,有技术的蓝领拿到一两万元的月薪也不奇怪。

  “相比之下,南亚和东南亚的劳动力成本就低廉得多,一个蓝领工人的工资水平只有我们的14甚至更低。资本都是逐利的,把制造基地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并不令人意外。”

  谢天成点点头,唐子风的这番分析,在时下的国内基本上属于共识,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经济学家,说的都是这一套。他接着说道:“那么,你再说说不正常的一面吧。”

  唐子风说:“不正常的一面,就是这些企业的行为其实并非是完全理性的。事实上,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工业生产中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了。

  “有些外迁的企业,产品档次比较高,生产附加值高,其实已经不是很在乎劳动力的差价,而是更在意当地的产业配套水平和安全环境。

  “相比之下,南亚、东南亚这些国家,除了劳动力成本低廉这个优势之外,在其他的生产要素方面,都是远逊于中国的。

  “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是很好理解的,我们也不心疼。但一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也向外迁,这就不正常了。”

  “你说得对,这些企业的行为的确是不正常。”谢天成说,“我们了解过,一些企业之所以把制造基础迁到越南、印度这些国家去,一是图那里的劳动力便宜,第二就是受到了来自于美国政府的压力。

  “董王上台之后,在多个场合说过要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包括那些和中国企业做生意的西方企业,也在董王宣称的制裁范围之内。这些企业担心中美贸易战会殃及池鱼,所以才做出了把制造基地迁出中国的决策。”

  “这就叫不讲武德啊。”唐子风开了个玩笑,可惜谢天成不是穿越者,不懂得这个后世的梗。

  “谢主任叫我来,就是要谈这件事情吗?”唐子风说罢自己的冷笑话,对谢天成问道。

  谢天成说:“是的。对于制造业企业外迁这件事,中央非常重视,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提出对策。你是咱们委里目光最敏锐的干部,我相信你在这个问题上也会有不同于常人的看法,因此想听听你的思路。”

  “谢主任这样夸我,让我很忐忑啊。”唐子风笑着说,“我倒宁可谢主任你揪着我的耳朵对我下个命令啥的,这样我更适应一些。”

  谢天成笑道:“哈哈,你如果喜欢这个,改天咱们到许老那里去,让他揪揪你的耳朵,我是不敢揪了。

  “领导说了,这一次董王向中国发难,是对中国的一次大考,同时也是对你小唐的一次小考,可以考一考你在面对这种复杂形势的时候,能不能经得起考验,我们这些老家伙能不能放心地把担子交给你。

  “你想想看,你是领导点名要挑重担的人,我能随便揪你的耳朵吗?”

  唐子风听出了谢天成话里的潜台词。其实这件事他也是知道的,以他做出的成绩以及在行业里的影响力,挑更重的担子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现在看来,领导的意思是想让他在这一次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做出一些更亮眼的表现,这就是考试的意思了。

  他没有接谢天成说的关于挑担子的话,而是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说:“瞧谢主任说的,我是属猪的,天生长了一对大耳朵,就是用来给人揪的,您随时想揪都可以揪,只是希望下手轻一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4页  当前第2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6/26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何日请长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