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先投入的兵力将是远程的“海上飞行堡垒”和“海鹰-乙”巡逻机,“海鹰-乙”通用勤务机和没有武装的“巨鸟-甲”两栖飞机则执行搜索、救援任务。“新疆”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再次编入“北宁”特混舰队,作为机动打击兵力在马达加斯加岛与南平岛、南安岛一线的南印度洋上巡弋。“山东”号航空母舰战斗群从太平洋方向被紧急调到印度洋,进驻西华岛基地,接替“北宁”特混舰队原北印度洋防务,并做为又一支机动打击兵力随时增援南印度洋。
由于“哨兵”、“海上飞行堡垒”和“海鹰-乙”等型飞机一直对敌实施着严密的监视,国防军对联军各支舰队的动向一清二楚。而联军舰队派出的小股侦察兵力基本上都被国防军的海上巡逻机和潜艇消灭和阻滞,因此其却对国防军的部署知之甚少。因此,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海上伏击战。
而在暗夜的掩护下,国防军的战机和战舰就可利用自身装备的性能先进的雷达、声纳、红外线夜视装置等对联军目标实施精确的定位和攻击,联军却只能被动挨打,电子设备巨大的技术优势将成为这场海上伏击战中国防军取胜的关键因素。
英属南非联邦的开普敦和西蒙斯敦港被摧毁后,联军远征舰队失去了两个重要的前进基地,从欧洲本土一路远航而来至南大西洋,只能在得不到休整的疲惫状态下投入作战。加上一进入南纬30度线就开始遭受国防军潜艇的不断袭扰,更是不得休息,各支舰队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下,士气肯定要遭受重创。
虽然此次投入作战的联军数量众多的驱逐舰装备了新近研制成功的声纳、深水炸弹等新式反潜武器,就其性能来分析,肯定已经能够对国防军装备的那些早期的“蛟龙”系列潜艇构成威胁,但“蛟龙-丁”级潜艇是“蛟龙”系列里性能最好的一型,目前已是国防军海军潜艇部队的主力远洋作战潜艇,其在训练有素的国防军海军潜艇部队官兵的操控下,仍能对联军舰艇实施有效打击,尽管自身肯定也会遭致一定损失。
当这些担任护卫任务的上百艘联军驱逐舰“成功地”护送他们的主力作战舰只进入了国防军海上防线的打击范围后,惨烈的开普敦海空战的战幕就拉开了!
5月11日午夜时分,国防军的“海上飞行堡垒”和“海鹰-乙”巡逻机使用“铁拳”制导炸弹对联军舰队实施了首次空中打击,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一举重创联军一艘排水量3万多吨的战列舰、击沉数艘排水量较小的舰艇。此后,这种空中打击便连续不断的进行着,致使联军舰队还未进入印度洋就损失了不少兵力,尤其是被相继击沉了3艘大型补给舰,致使其上装载的大量宝贵的燃油、淡水、物资、弹药、零配件等等沉入海底,更使士气受挫,战斗意志肯定发生了动摇。
“海上飞行堡垒”和“海鹰-乙”巡逻机的空中攻击行动都选择在夜间实施,在机载雷达的引导下飞临敌舰上空,在1千米以上的高度从容投下8百公斤重的“铁拳”制导炸弹,然后由机上的投弹手依靠红外线夜视装置对滑翔下落的“铁拳”实施无线电指令制导,操纵“铁拳”灵巧的机动,直至精确命中敌舰。
在这种情况下,敌舰由于没有雷达、红外线夜视装置等电子设备,只能依靠目视搜索,操纵高射炮、高射机枪对空射击,但在能见度极差的夜间,这种反击毫无效果,实际上纯粹是在挨打而已。
然而,这只是序幕,国防军更猛烈的反击还没有开始呢!
5月12日晨,联军多支舰队绕过好望角分头闯入南印度洋。这样一来,国防军预设的海上防线便被打乱了,所有国防军的战舰和战机不得不全部投入作战,而联军各支舰队也是拼命反击。
双方都明白这场海战将是夺取印度洋制海权的关键一战,胜利的一方将从此成为印度洋的主宰者。因此,无论哪一方都拼尽了全力。
已经移驻图利亚拉基地的国防军6架“哨兵”陆基大型远程警戒机在这次浩大的海空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始到终都对敌我双方的兵力态势、动向、方位等保持了清晰的判别,指挥己方的潜艇、水面舰艇和空中战机截击四处乱窜的敌方各支舰队。尽管表面上看起来这场大战混乱不堪,但实际上,国防军都是有目的、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截击行动。
开普敦海空战中,国防军陆航和海航的各型战机成为截击行动的主要作战力量,一方面是由于战机数量多,可以分别组成多个空中打击集群,依靠各个基地的支持,重复出击;另一个方面就是速度快、行动迅速。而这其中,“天鹰-乙”多用途战机成为国防军最为有效的攻舰利器。
“天鹰-乙”多用途战机可昼夜作战,速度快、航程远、载弹量大,在任何时候、任何方位都能出现,然后投下威力巨大的“铁拳”制导炸弹准确击中联军战舰,再以机载12.7毫米机枪和90毫米火箭弹扫荡中弹的联军战舰甲板,对打红了天的联军战舰高射火力视若无物,毫不畏惧地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直到弹药耗尽才返航,成为最令联军恐怖的“飞翔的死神”!
而机场上等候的地勤官兵们也是轮番作业,一有战机降落,加油车、供弹车、救护车、维修车、炊事车等一拥而上,抢救受伤的机组成员,给战机加油、补充弹药,紧急维修中弹的战机,让机组成员吃口热饭、喝口热汤等等的,不用多长时间,一架架刚刚返航的战机又再次升空。
没有受伤的机组成员都是手里拿着食物、端着饭碗,边跑边吃地登上重新准备就绪的战机;受伤的机组成员不断地催促着那些给他们包扎伤口的女医护兵们,往往是等不到救护程序结束就甩开女医护兵的纠缠,加入了再次出击的行列,弄得几个感情脆弱的女医护兵急得跪在地上哇哇大哭!而有几个“内急”的机组成员都来不及跑到机场边的卫生间,一跳下飞机就扯开裤子就地解决,哪里还顾得上在旁边目瞪口呆、面红耳赤的女兵们…
一架架战机不断的降落又不断的起飞,机场上的地勤官兵们都是眼含热泪目送战机远去,已数不清是第几次地站在机场上焦急而悲痛地开始等待天空中再次出现返航的战机,再次投入紧张的工作。
但返航的战机一次比一次少,受伤的战机和机组成员却是一次比一次多!做为对舰攻击主力的144架“天鹰-乙”战机到战斗结束后,除去损失的63架没有返航外,回来的战机都是伤痕累累!
激战日以继夜地进行着,缠斗在一起的国防军海军水面舰艇与联军战舰发生多次惨烈的近距离舰炮对决。
国防军的舰炮是射速快、射击准确,但最大口径的舰炮才130毫米,炮弹威力不足。联军的舰炮是射速慢、射击准确度不高,但口径大、炮弹威力也大,尤其是那些战列舰、战列巡洋舰以及轻、重巡洋舰上的主炮口径都在150毫米以上,口径最大的竟达381毫米!只要命中一发这种大口径炮弹,国防军的战舰就无法承受。因此,双方的损失都是巨大的。
国防军水面舰艇部队的24艘巡洋舰、30艘巡逻舰和36艘巡逻艇在阻击拥有舰炮优势的联军舰队的过程中,都是先发制人地在联军战舰的舰炮射程之外实施远距离鱼雷攻击。如果在鱼雷用尽后联军舰队仍没有被消灭或是被击退的话,才被迫使用舰炮与幸存下来的、仍具战斗力的联军战舰缠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阻止联军战舰前进。
好在参战的国防军海军舰艇部队都已全部换装了“鱼叉-丁”型制导鱼雷系统,对舰攻击力空前强大,联军舰队在遭致国防军舰队的鱼雷攻击后,幸存下来的战舰也已不多,而且国防军都是优先选择联军舰队中那些大型主力舰做为重点攻击目标,导致幸存下来的联军战舰大多是舰队中的次等战舰。
然而,即便是这类次等战舰,例如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等,在接下来的近距离舰炮对攻中也是国防军水面舰艇的强劲对手,致使参战的国防军的所有水面舰艇都是或被击伤或被击沉,无一幸免。
24艘“蛟龙-丁”级潜艇以及上百架各型战机也在持续不断的攻击中或被击沉或被击落或被击伤。如果不是有“北宁”特混舰队的3个航空母舰战斗群的3百架“奔雷”舰载机和18艘“大清-丁”级巡洋舰以及6艘“蛟龙-丁”级潜艇不断地分兵截击、往来奔袭、到处“救火”的话,印度洋上的国防军海军就将陷入无兵可用的窘境!
但依靠基地的就近全方位支持作战的国防军,在与经过了艰苦、疲惫、损耗严重的远航却无法得到很好的休整就投入作战的联军相比,毕竟在体力、士气、战斗意志等方面都占据了巨大优势,也就使国防军的持续作战能力大大超过联军。而联军只能依靠舰队自身储备与国防军作战,在持续一周的高强度作战中,其弹药、燃油、物资、装备、人员等等都遭致大量损耗,却无法像国防军那样得到及时的补充,越打越弱,直至无法继续作战。
激战至5月19日夜,强攻马达加斯加岛的联军西路集群的5支舰队中,只有1支舰队进近到了距离马达加斯加岛以南40海里的海域,尚处在其舰炮射程之外,就被及时赶到的“山西”号航空母舰战斗群给予迎头痛击!总计3艘战列舰被击沉1艘、重创2艘,剩余舰只掉头就逃。
联军东路集群的3支舰队本想绕过马达加斯加岛去进攻新地岛,但沿途遭致国防军的潜艇、水面舰艇和战机的层层阻击,不断遭到损失,终于在毛里求斯以东3百海里处的海域被“新疆”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击退。
而最狡猾的1支联军舰队在进入印度洋后,单独行动,一直向东朝南安岛急进,并成功地用舰炮轰击了南安岛基地,其虽然遭到了国防军驻南安岛基地“天鹰-乙”战机的空中打击,但总计9艘战舰中,最终有6艘得以逃往澳大利亚。
除此之外,联军水面舰艇部队再无进展。
而不明数量的联军潜艇却成功地闯入新地岛以南海域,接连击沉了多艘中国商船甚至是国防军的1艘“巨嘴鱼-丙”级通用登陆舰,导致这艘舰上装载的正欲送往图利亚拉基地的物资全部损失,并且出现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新地岛基地的国防军驻军立即抽调12架“海鹰-乙”巡逻机和12架“海狼”舰载巡逻/反潜直升飞机以及6艘“镇海”级巡逻舰展开拉网式搜索,击毁了3艘联军潜艇,剩下的那些不明数量的联军潜艇都不知逃向何处了。
当晚,损失惨重而又胜利无望的联军终于崩溃,各支舰队全部开始退却。而同样损失惨重的国防军水面舰艇部队和潜艇部队也已无力发起追击战,只有国防军陆航和海航的战机仍旧无休无止地对联军战舰展开追杀。21日,残存的联军战舰全部逃出国防军战机的打击范围。
联军远征舰队的退却也就意味着多国联盟放弃了英属南非联邦,国防军随后在英属南非联邦东部海岸登陆,由海军陆战队和陆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组成的登陆兵力迅速向英属南非联邦内陆进击。已经在国防军的空中打击下损失惨重、无力抵抗的联军守军仓皇向北退却,待到国防军占领了英属南非联邦全境,就地转入防御时,联军守军已经“神速”地退到了南回归线附近地区!
第一百三十三章 我想回开普敦看看
国防军太平洋方向的海军基本上没有参加开普敦海空战,因为联军尽管没有在太平洋方向发动进攻作战,但其对国防军的军事压力一直存在,再加上美国的虎视眈眈,国防军一直不敢放松太平洋方向的防御。
在印度洋作战的国防军海军是以国防军海军南海舰队为主,加上东海舰队的部分兵力组成,北海舰队全部和剩余的东海舰队部分兵力都留驻太平洋方向。
这些留驻在太平洋方向的强大海空兵力有效地震慑了美国、日本、荷属东印度群岛、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在太平洋上英属、法属岛屿上驻扎的联军,促使在印度洋方向的国防军得以放心大胆地与联军作战。
开普敦海空战结束后,从马达加斯加岛南部海域至英属南非联邦外海直至联军舰队退却的沿途海域,到处都是被遗弃的尚在海面上熊熊燃烧的联军战舰,而这些战舰周围和在那些有战舰沉没的海域,密密麻麻地漂浮着载满了联军官兵的救生艇以及套着救生圈或是穿着救生衣的联军官兵。
这个时期,联军战舰的推进主机都已普遍使用燃油锅炉蒸汽轮机代替了燃煤锅炉蒸汽轮机,他们的战舰被击沉或击伤后,就会导致大量舰载燃油泄露。这些燃油漂浮在海面上,烧得呼呼作响。加上这片海域风急浪高,火势得以迅速蔓延,致使大片海域被烈火所笼罩,烧得海面上水汽升腾!
而此时的南半球即将进入冬季,浸泡在冰冷海水中的联军官兵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因体温过低而丧命。另外,这片海域还有成群出没的鲨鱼!也就是说那些套着救生圈和救生衣在海面上挣扎的大量联军官兵不是被大火烧死就是被巨浪吞没或是更悲惨地被成群出没的鲨鱼吞掉!
落水的联军官兵如此,落水的国防军官兵当然也是如此。
因此,国防军所有的各型“飞狼”、“海狼”直升飞机和能在水上起降的“巨鸟”系列、“海鹰-乙”系列各型固定翼飞机以及那些只要能开动的舰船,都被用于搜救行动,不分敌我,见人就救,甚至连双方阵亡官兵的遗体都被从海里打捞上来。
在持续一周的紧急搜救行动中,数千名落水官兵被救起,其中伤者占去了一多半。而国防军的图利亚拉基地医院根本接收不了这么多的伤员,只能优先抢救其中的重伤员,轻伤员全部转移到在基地机场和码头上临时搭建的野战医院中救治。联军官兵和国防军官兵挤在一起,开始是怒目相视,继而敌意尽弃,最后也就同病相怜了…
朱迪也加入了救治伤员的行列,从早忙到晚,连续半个多月都没能与康凡碰面。
夺取了英属南非联邦后,国防军也就完成了封堵印度洋的作战计划,接下来就该巩固防御和处理英属南非联邦的内部事务了。
而中国是不会占有殖民地的,英属南非联邦属于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里的祖鲁、科萨等民族的南部非洲黑人原住民,在欧洲殖民者被赶走后,当地原住民终于能够当家作主,随即在中国的帮助下成立了自己的政府,改称南非共和国,并宣布中国为其宗主国,成为中国宗藩体系内的一个新成员。
新成立的南非共和国政府将包括西蒙斯敦港在内的整个法尔斯湾以及周边地区列为该国的军事、经济特区,无偿划拨给中国政府开发、建设与使用。这一新颖的模式立即被其他非洲国家所普遍采用,纷纷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在其国内建立这种特区的协议。
而如此一来,随着这些特区在中国政府的管理下迅速繁荣,整个印度洋沿岸非洲国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也就越来越愿意密切与中国的双边往来,也就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在非洲地区的影响。
从西蒙斯敦港向北行30多公里就可到达开普敦城。南非共和国成立后,开普敦城仍然被确立为该国的首都,而朱迪就出生在这里,当然是要回来看一看的。
开普敦城内的重要军、民用设施基本上毁于国防军的空中轰炸,但由于原来居住在城内的欧洲人奉行种族歧视政策,不允许属于黑色人种的当地原住民居住在城内。所以,被迫居住在城外的当地原住民反而幸运地逃过了国防军的空中轰炸,基本上没有对国防军怀有敌意的。在国防军进驻南非共和国,立即开始协助当地政府重建开普敦城时,当地原住民都踊跃参与,就地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
开普敦城依山傍海,景色优美,最著名的地方就是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汇点——好望角。该城于1652年建立,是欧洲殖民者最早在南部非洲地区创立的据点,也是欧洲殖民者向非洲内陆扩张的后方基地。其西部城区位于大西洋沿岸,南部城区位于印度洋沿岸,是一座地跨两大洋的港口城市,很是神奇。
而朱迪的出生地是坐落于西部城区大西洋岸边的一座华美的庄园,其父原来在开普敦城从事钻石生意,收入颇丰,因此才能拥有这样一座令人艳羡的庄园。或许,埃国麦纳利克皇帝委托朱迪转交给康凡的那袋钻石也跟朱迪的父亲有些关系呢!
“我12岁就离开这里去美国上学了。而当你和我还有我表哥一起来到这里时的那年我才21岁。”朱迪颇有怨气地说道。
康凡轻咳了一声,说道:“哦,好多年过去了…”
朱迪瞟了康凡一眼,“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给了你了。可你是怎么报答我的?!”
康凡虽然明白她的意思,但却无话可说。
“你只是在表面上给了梅香一个‘从一而终’的中国好丈夫的形象而已…”朱迪愤愤地说着,“你,太博爱了!”
康凡郁闷地皱了眉,老老实实地跟在朱迪身后。
朱迪一家离开开普敦城后,她家的这个庄园就卖给了当地的一个英国富商,而当国防军对开普敦城实施空中打击时,这个庄园由于是民居,不在打击之列,因此也就没有损毁,但那个英国富商却因为害怕而逃之夭夭了。
“我已经找了当地政府了,这个庄园现在还是你们伍德家的。”康凡说道。
朱迪立即给了康凡一个激情四溢的拥抱,然后甜蜜地说道:“这个庄园以后也不是伍德家的了,而是我们和孩子的。它应该姓康!”
康凡很配合地笑着,心里却不知是一种什么滋味。
6月初,国防军各军兵种陆续进驻正在重建中的西蒙斯敦基地,“北宁”特混舰队再次解散,“新疆”号航空母舰战斗群进驻法尔斯湾,而“北宁”号和“山西”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回驻新地岛基地和西华岛基地。同时,18架“海上飞行堡垒”也进驻西蒙斯敦机场,开始正式执行南非共和国周边海域的空中巡逻任务。
随着西蒙斯敦基地重建工作的持续进展,多家中国大型国营公司纷纷调派人员、设备和物资等等的跟随后续进驻这里的国防军来到这里,开始对这一面积广大的特区进行民用方面的开发与建设。毋庸置疑,本地很快就会繁荣起来。
此时,北非的局势急转直下。得到开普敦海战中联军被国防军击败的消息后,埃及、苏丹等国国内的民族武装部队得到极大鼓舞,而国防军也给予这些民族武装部队以极大支持,促使他们越战越强。联军在上述国家的殖民统治已是岌岌可危,哪还有心思去进攻埃国、进攻马萨瓦基地?
尽管如此,联军还是想方设法的从地中海、大西洋航线或是陆上运输线从欧洲本土、东部非洲和亚洲殖民地地区调来军队和物资。虽然代价高昂,补充缓慢,但仍然积蓄起了一定力量,遏制住了连败势头,开始展开了局部反攻。
英军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坦克做为进攻武器的军队,一举打破了欧洲战场陷于全面堑壕战的僵局,在装甲部队的应用上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此次更是从国内运来了大批的新式坦克和装甲车,迅速在埃及地区以开阔的沙漠地形为主的战场上取得了战术优势,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埃及民族武装部队在经历了几次失利后,武装部队领导层的必胜信念开始动摇,直接导致了军心不稳的危机局面。
这时候,康凡明白,国防军再不参与地面作战是不行了。
联军从非洲、阿拉伯半岛等地抽调大量兵力支援埃及后,其红海沿岸的防御便是漏洞百出。以联军现有兵力来看,即使加上他们扶植的当地阿拉伯部落武装也无济于事,别说防御长达数千公里的红海海岸线了,就是想完成巡逻、监视等基本防御部署都捉襟见肘。
从开战至今,国防军一直没有主动进攻联军的亚洲殖民地地区,导致联军可以放心大胆的将这些地区的驻军抽调到他们最看重的埃及本土、苏伊士运河区和西奈半岛等地。
谁都明白,只要守住苏伊士运河就可阻挡国防军进入地中海,进而威胁到欧洲本土。
而在国防军强大的武力威慑下,联军目前也只能死守埃及,其它的那些位于非洲、亚洲地区的殖民地就看他们自己的运气了——国防军不进攻他们最好,如果进攻的话,就让他们去找上帝帮忙吧。
康凡陪朱迪在开普敦居住的日子里,国防军遵照康凡的命令正在酝酿一次大胆的多兵种联合军事行动。而为了不影响朱迪的情绪,康凡也就没有向朱迪提起。
这个军事行动被康凡命名为“诛凶”。
第一百三十四章 我的诛凶行动(一)
7月2日,一支特遣部队从马萨瓦基地出发了。他们的任务是穿越隔在埃及与埃国之间的苏丹国国境,直击埃及境内联军的总指挥部,摧毁联军的指挥系统,扰乱联军的统一部署和行动,为埃及国内民族武装部队的后续作战行动创造有利态势。
这支特遣部队由驻马萨瓦基地的陆军新5军501师年轻的团长林奇上校指挥,林奇上校精通英语、法语和阿拉伯语,与通用这三种语言的埃及和苏丹人没有语言障碍,而特遣部队也就被大家称为“林奇特遣队”。
林奇特遣队总人数1800多人,共装备“虎-丁”型战车40辆、“豹-丁”型战车120辆,全副装甲机械化装备。
由于国防军航空兵已经统治了埃国、苏丹以及埃及南部地区的天空,龟缩于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的联军空军飞机无法对上述地区实施空中侦察,所以,林奇特遣队达成战术突然性的可能性极大。而途中一旦与敌军在地面遭遇,特遣队就将发挥自身的装甲和机械化优势强行冲破敌军的阻截,不得恋战。
与此同时,驻马萨瓦基地的国防军航空兵战机则四处出击,对沿途所有能看到的联军目标进行攻击,此举的目的是一方面为特遣队提供空中侦察、通讯中继或是空中保护以及提供及时的空中补给;另一方面就是扰乱敌军部署,削弱其实力,逼迫联军转移,为特遣队让出通道。
“虎-丁”型战车是“虎”式装甲战车系列里众多改进型号中的一种很成功的发展型号,该型战车的防护、火力和机动性能虽然在“虎”式战车系列中都不是很突出,但各项性能均衡,综合战力优越,因此得以大规模批量生产,进驻马萨瓦基地的国防军重型装甲部队装备的全是这种战车。
该型战车采用新型合金钢装甲,焊接车体和炮塔,扭杆悬挂系统和高锰钢挂胶履带,车体每侧有6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外形采用防弹倾斜设计,线条简洁、干练,全重40吨。由1台功率为8百马力的涡轮增压柴油机驱动,最大时速65公里,车载油箱所载燃油能够支持其行进6百多公里。楔形炮塔内安装1门55倍口径的82毫米高初速、大威力主炮,炮塔尾舱中携带穿甲、破甲、高爆等主炮弹药60多发,另外还在炮塔顶部安装1挺可旋转射击的12.7毫米大口径高平两用车载机枪和1挺安装在主炮左侧的7.62毫米并列机枪。车组成员为4人,分别是车长、炮长、装弹手和驾驶员。
“豹-丁”型战车也是“豹”战车系列中的一种发展型号,车重增加到20吨,装甲防护性能和装载能力也相应得以提高。车顶中间位置安装有一个电动装甲枪塔,其内是1挺12.7毫米的大口径高平两用机枪,火力比原来的车载7.62毫米07式机枪大为提升。枪塔顶部的装甲盒中安装着一具将观察和瞄准功能合二为一的昼夜两用光电装置,并且能够独立旋转和俯仰,使用灵活而方便。战车车组成员为驾驶员、车长和机枪射手,后部封闭式载员室可装载一个标准的12人机械化步兵班以及他们的全部武器装备和物资。其各方面性能在“豹”式装甲战车系列各型号中是最出色的。
这次林奇特遣队的总共120辆“豹-丁”型战车中有8辆在车后各拖带着1门82野战炮,16辆装载着弹药、油料、车辆备用零配件、药品、医疗器械、食物和饮用水等后备作战保障物资,4辆是专用维修车,担负着为特遣队提供炮火支援和后勤保障的任务。
特遣队在苏丹国内民族武装人员的引导和协助下,为避免过早暴露,选择没有联军驻军的乡野小道隐蔽行进,保持30至40公里的时速在干旱、炎热、荒凉的北非红海沿岸荒漠地区昼夜兼程,一昼夜最高行程曾达到过6百公里。
而由于苏丹、埃及两国地域广大,说是占领,其实联军仅仅只是控制了这两个国家的首都和另外少数几个重要城镇而已,其他大部分地区仍是自由地域,特遣队几乎可以称之为是“大摇大摆”地行进。并且,沿途经过的好多村庄都是苏丹民族武装的根据地,热情友好的村民们为特遣队提供了竭尽所能的帮助,让特遣队的官兵们感觉就像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似的!
指挥官林奇在察看了行军状况后,命令部队放慢行军速度,将车载空调装置全部打开,好让官兵们得到很好的休整,保持充沛的体力投入战斗。即便这样,特遣队还是相当快速的在7月5日黄昏成功穿越了苏丹国境进入埃及境内。与苏丹国内武装人员分别后,特遣队改为白天隐蔽宿营,晚上行进的方式,行军速度随即也就大大放缓。
7月6日清晨,特遣队行进到一片开阔的沙漠地域后,用无线电呼叫了最后一次空中补给。
2小时后,6架“大鹏”军用运输机隆隆的飞来,技术精湛的飞行员们操纵着60多吨的“大鹏”运输机依次进行了离地仅6米、2百公里极低时速的贴地飞行,在空中打开舱门,迅速投下了数十吨的补给物资后,卷起漫天沙尘隆隆而去,让特遣队的所有官兵无不惊得瞠目结舌!
按照常规,“大鹏”军用运输机往往都是在离地3百米以上的高度利用降落伞将物资或人员空投到地面。因此,这次特遣队的官兵们在呼叫了空中补给后便急忙弄清了空投地域的风力、风向、地形、地物等情况,设置了明显的地标,并做好了追逐随风飘飞的挂在降落伞下的物资的准备。然而,“大鹏”的机组成员们却给官兵们来了一个大大的意外,竟然玩起了这种惊险的贴地甩投,连降落伞都没用就将补给物资全部投到了这块指定区域里,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尽管有部分物资从固定物资的货盘上摔落,散布于各处,也有部分毁损,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瑕不掩瑜。
得到了充足补给的特遣队随即继续前进,于7日与安全局派驻在埃及的特工人员取得了联系,在这些特工人员的引导下,又经过一昼夜的行军后,于8日午夜进驻了一个由埃及民族武装部队控制的秘密基地里休整。至此,特遣队就算成功一半了。
从7月5日开始,为配合林奇特遣队这次大胆而危险的突袭行动,驻马萨瓦基地的全部“飞行堡垒”轰炸机对埃及北部以及苏伊士运河地区的联军集结地、防御阵地、交通枢纽、后勤基地以及埃及地中海沿岸的塞得港等进行了集中轰炸。
增装了大型副油箱、增加了航程的“天鹰-乙”战机这次为“飞行堡垒”轰炸机进行了全程护航,并与联军从国内新调来的战斗机爆发了首次空战。而飞得更高、更快、更灵活、火力更强的专职战斗机“闪电”却因为航程不足而无法参战,让这些求战心切的陆航战斗机飞行员们好不失落。
“天鹰-乙”战机在机腹弹舱不携带炸弹的情况下就可改为燃油箱,可使航程增加一倍。如果再在机翼挂架下增挂副油箱的话,续航时间更是能大大增加,完全能够满足为“飞行堡垒”轰炸机全程护航的要求。“天鹰-乙”虽然不是一种纯粹的战斗机,但与联军空军的战斗机比起来仍是一个可怕的家伙!2台功率强劲的发动机让这种以对地/对海攻击为主的多用途战机又快又灵活,机头安装的4挺10式12.7毫米大口径机枪的火力十分凶猛,而且座舱装甲完全能够抵挡联军战斗机普遍装备的7.62毫米航空机枪的射击。
因此,尽管重新投入战场的联军空军战斗机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紧急研制生产的新型号,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相当明显的进步,但其仍对“天鹰-乙”战机构不成严重威胁。
“天鹰-乙”装备着先进的雷达瞄准具,在黑夜和白天都能轻松的发现和瞄准敌机或是利用自身的高速度轻易甩掉敌机。唯一的不足就是,“天鹰-乙”机体尺寸和重量是敌机的好几倍,相比来讲,就会存在转弯半径大、不够灵活的缺点,在水平机动性上不如联军又轻又敏捷的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