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天鹰-乙”采用的空战战术是利用新式的雷达首先发现敌机,然后迅速爬升到高于敌机的更大高度,实施高速俯冲攻击,然后再爬升再俯冲再攻击,充分利用自身速度快、爬升好的垂直机动性优势以及强大的火力迅速解决战斗,根本不与敌机进行耗费时间和精力的缠斗,取得了一边倒的空战胜利,涌现出了首批击落5架以上敌机的陆航王牌机组,而且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机组的战绩已经超过了高少尉。
这样,从陆航部队调到舰载机飞行大队的高少尉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曾经的战友们在战场上争抢战功而自己却无所事事,心情不免烦躁。
康凡终于不耐烦了,表情严肃的对他说道:“你要是再跟我饶舌我真就把你调到陆军地面部队去。这是军队,你想回陆航就回陆航,你想飞越紫禁城就飞越紫禁城?!你是个军人,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你以为这里是自由市场呢?!”
高少尉从此再未在任何人面前提过要回陆航的事,在西蒙斯敦基地里每每遇到康凡也只是敬了礼就匆匆而去。康凡好几次想叫住他,说上几句软话缓和缓和气氛,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这样一来,朱迪反倒和高少尉比之前近乎了,一来高少尉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俩人没有语言障碍,二来就是朱迪对高少尉的印象很不错。最后,朱迪竟然迷上了飞行,一段时间后,在高少尉的亲手**下,竟然驾驶着一架“追风”教练机飞上了蓝天,而且几乎可以算作是一次成功的“单飞”,着实给康凡来了一个大大的意外!
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的诛凶行动(二)
自从林奇特遣队成功进入了埃及国境后,国防军航空兵运输机部队更是加大了对特遣队驻地和其它埃及民族武装部队根据地的空中补给规模,先后投入了1百多架“大鹏”军用运输机进行“空中接力”式补给。
而埃及民族武装部队也在自己控制的埃及南、东部地区为国防军修建了几个秘密机场,进驻国防军陆航地勤部队,为“大鹏”军用运输机提供后勤保障,更是极大地方便了空中补给行动的实施。随着空中补给量的不断增大,促使埃及民族武装部队的实力也得以快速恢复。
7月23日,在得到了确切情报和充分的休整后,林奇特遣队再次整装出发,一路高速突进,直奔3百公里之外的联军指挥部所在地——埃及首都开罗。同时,各地的埃及民族武装部队也对联军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大战又起。
特遣队担任正面突击任务的“虎-丁”型战车的炮塔和82毫米主炮都是反应快速的电液驱动,与新式车载激光测距仪、红外线瞄准具和主炮双向稳定装置相配合,能够在白天和夜间以及行进中准确击中敌方各类目标。尤其是以先进的激光测距仪代替了老式的光学测距仪后,测距精度提高好几倍,将82毫米主炮的远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训练有素的特遣队官兵往往能在1500米以外的远距离上先敌开火并准确命中,而联军坦克在这个距离上却无法准确击中“虎-丁”型战车。
并且,在这个距离上,“虎-丁”型战车主炮发射的82毫米穿甲弹和破甲弹都能够轻松击穿联军各型坦克防护力最好的前装甲,而联军装备的各型坦克炮却无法击穿“虎-丁”型战车性能优秀的车体正面合金钢装甲,加上车载无线电台又能够使“虎-丁”型战车与“豹-丁”型战车之间达成紧密的协同,“虎-丁”型战车防护力相对薄弱的侧面和后面能够得到伴随行进的“豹-丁”型战车上搭载的车载步兵们手中的82毫米无后坐力炮、12.7毫米机枪等的保护,更使联军无机可乘,造成大量联军坦克、装甲车被击毁,失去了阻截特遣队进攻的最主要力量。
这样一来,那些联军的诸如钢筋混凝土碉堡、土木工事、战壕、野战炮、机枪等对特遣队的装甲机械化高速突击行动就构不成有效威胁,联军官兵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特遣队风驰电掣般的绝尘而去却束手无策。而在特遣队后面,又有勇敢无畏的埃及人如潮水一般的冲过来…
林奇特遣队冲过联军的层层防线,沿着3到16公里宽的尼罗河绿色长廊一路高歌猛进,于24日凌晨4时冲进埃及首都开罗,直捣联军坐落在开罗城郊的指挥部。
指挥官林奇一声令下,立时,“虎-丁”型战车主炮、82野战炮和“豹-丁”型战车的车载步兵们手中的82无后坐力炮、82迫击炮等一起开火,片刻功夫就将指挥部外围坚固、厚实的防护墙炸为一堆瓦砾。
联军指挥部组织人员冒着特遣队猛烈的炮火进行了多次反冲击,但都被特遣队的车载12.7毫米、7.62毫米机枪、82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组成的炽烈火网所瓦解。
12辆“虎-丁”型主战坦克冲进指挥部院中,呈圆形包围了这座4层楼,在近距离上使用82毫米破甲弹进行逐层轰击,将指挥部大楼的所有火力点尽数消灭,然后撞开已是破烂不堪的大楼冲了进去。“豹-丁”型战车的车载步兵紧跟其后涌入大楼,02式冲锋枪的快速射击声和03式手雷沉闷的爆炸声一下子就响成一片…
林奇特遣队一举端掉了联军设在埃及的指挥部,击毙和俘虏了联军上百位高级指挥人员,摧毁了联军的指挥中枢,给联军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惨重损失。
此战过后,整个埃及战场形势立即发生了有利于国防军的转变。大批失去统一指挥的联军官兵斗志全无,被数十万埃及民族武装部队战士打得丢盔弃甲,仓皇逃窜。
27日,开罗城回到了埃及人民的手中。
30日,埃及民族武装部队包围塞得港。联军留下一半兵力死守塞得港以及苏伊士运河西岸地区,另一半部队渡过苏伊士运河,在运河东岸的西奈半岛集结休整,等待援军。
8月3日,林奇特遣队凯旋而归。戴着灰绿色玻璃钢头盔、风镜和耳机,穿着短小、精干的灰绿色夹克装和黑色高筒皮靴的坦克兵们受到了马萨瓦基地官兵们的特殊优待,一拥而上的基地官兵们将他们从坦克里拽出来,一个接一个的被无数双健壮的手臂抛上半空…
此战,林奇特遣队长途奔袭,干净利落的完成了既定作战计划,其实施的艰难程度更在那次被国外军界称之为“一万英里大营救”的“荡寇”行动之上!国防军官兵超强的军事素质和优良的武器装备再度得以向全世界强势展示,引起整个国际军界的巨大震动,也动摇了意大利、加拿大等几个参战国家的战斗意志,纷纷萌生退意。而林奇特遣队的这次行动只是整个“诛凶”行动的序幕而已!
胜利是令人高兴的,但伤心在所难免。林奇特遣队在战斗中损失了9辆“虎-丁”型战车,都是被从侧面和后面击毁的。另外还损失了31辆“豹-丁”型战车和3百多名官兵,几乎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兵力。这其中,除了少部分的阵亡官兵遗体来得及被带回外,其余带回的都是血迹斑斑的金属身份牌,有的还被子弹和弹片打坏了。
这些纯银制作的身份牌每名官兵配发一枚,其上錾刻着佩戴官兵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型、入伍时间等基本信息,平时都是像项链一样的挂在官兵们的脖子上,从不离身,即使退役后,部队也会让官兵们随身带走,留作永久纪念。因此,只有阵亡的官兵才会身、牌异处。尽管李局长给安全局驻埃及的特工人员们下了死命令,务必想尽一切办法找回这些烈士们的遗体,但每个人都清楚,在战火肆虐、混乱不堪的埃及国土上,完成这个任务实在是太难了。
埃及战局的突变导致联军不得不从苏丹撤兵回援,而国防军则从埃国发兵,2个国防军装甲机械化师火速开入苏丹境内,与已经集合起来的苏丹国内民族武装会合,组成一支强大的联合军队,迫使苏丹境内的2万多名联军驻军不战而降。如此,在消灭了侵略者之后,苏丹也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独立自主的非洲国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但联军是不可能也不敢撤走北非驻军的,因为一旦苏伊士运河地区失守,就意味着整个欧洲都向国防军敞开了大门。所以,联军紧急调集非洲所有地区的军队,并从本土继续增兵北非,意图死守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先后有20多万联军以及数量空前之大的坦克、装甲车、重炮、战机等被集中部署到埃及地中海沿岸、塞得港、苏伊士运河区以及西奈半岛等地。
尽管这些调兵行动在国防军的空中打击下损失不小,但国防军的“飞行堡垒”也不可能全天24小时连续出击,联军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加上随着战事的进展,联军也总结出了多种有效的防空袭措施,例如修建防空掩体、增强地面高射火力、精心伪装、不定时的转移等等的,效果明显。
而对于国防军来说,是不会放过这个能大量歼灭联军的机会的,对于这些曾经给中华民族施加过深重灾难的欧洲人,国防军官兵没有理由原谅他们——血债还需血来还!
参与“诛凶”行动的国防军空降兵部队倾巢出动,先遣部队的一个营在7月20日乘坐“大鹏”运输机空降到了苏伊士运河东岸的西奈半岛,在联军的后方建立了一个空降场。由于是以防御作战为主,因此,先遣部队只派了少量的“天兵”系列战车助战,承担侦察和机动反坦克任务。
这些战车中,除了配备机枪的“天兵”战车侦察型外,大部分都是在后车厢顶部固定安装了1门82毫米无后坐力炮的“天兵”反坦克型。
“天兵”反坦克型的车载82毫米无后坐力炮配备专用的锥形装药破甲弹,能在5百米以外轻易击毁联军的各型坦克、装甲车和坚固工事,或是换用榴弹杀伤联军步兵,成为以轻型武器装备为主的空降兵官兵们手中对抗联军装甲部队的有效武器。这种火炮与82毫米迫击炮构成了空降兵的火力骨干,发挥出了令人惊叹的威力,一举挫败了小股联军数次意在摧毁空降场的地面进攻,巩固了阵地。
这样一来,如果取得了这个稳固的敌后根据地后,空降兵后续增援部队、装备、物资等便能源源不断的空运而来,并且能够为国防军之后实施的登陆作战行动提供一个理想的登陆点。上述目的一旦达成,联军的末日也就到了。
联军深知国防军这个西奈半岛空降场存在的战略意义,因此,四处调集部队对基地展开了持续的、猛烈的、几乎是不计代价的围攻,战况一天比一天惨烈。而从国内开来的国防军两栖登陆部队还在航行途中,实施登陆作战行动尚需些时日。
这样,空降兵部队就将独立抗击在地面占很大优势的联军的围攻,进行了他们自成军以来最残酷、伤亡最惨重的一次阵地防御战。
第一百三十六章 我的诛凶行动(三)
西奈半岛位于苏伊士运河东岸,夹在埃及本土和阿拉伯半岛之间,连接亚洲和非洲大陆,北临地中海,南濒红海,总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半岛上高峰林立、丘陵起伏、沙丘广布,是一块干燥炎热、植被稀少的陆地。
空降兵建立的空降场位于西奈半岛南部濒海地区,说是空降场,其实只是一块平整过了的开阔地而已,长度只够起降中型的“天鹰-乙”战机,开阔地四周是一片低矮岩石山地域,易守难攻。
为了坚守住这个意义重大的空降场,先遣部队充分利用地势之利,使用成型装甲钢板掩体沿空降场周边山地修建了大量的机枪火力点和迫击炮、无后坐力炮发射点以及长长的战壕,在进驻空降场的8架陆航“天鹰-乙”战机的空中火力支援下打退了联军一波又一波的疯狂进攻。
战斗激烈时,整个空降场防御阵地上都是07式通用机枪和82迫击炮、无后坐力炮等这些远射程武器的啸叫声,间或还能听到07式狙击步枪响亮的单发射击声,单兵手中的12式自动步枪、02式冲锋枪和自动手枪根本就没有开火的机会。
弹药消耗和枪炮磨损如此之大,以至于几乎所有的单兵都成了机枪手和炮手的弹药供应者、枪炮修理者。“大鹏”军用运输机不停的飞临空降场上空,将大量弹药和新的枪炮以及援兵空投下来,每当有降落伞落地,等待的官兵们就一拥而上,扛起弹药箱或是武器便跑,直接送上阵地投入战斗,根本没人去理会刚刚落地的援兵们。
“长官,我们的战斗位置在哪里?”援兵们揪住一名军官焦急地发问。
军官这样回答他们:“周围都是战场。小伙子们,去干吧!”
阵地上枪炮声响成一片,听不到一丝间隔。敌我双方对射的枪炮火网交织在一起,曳光弹划出的弧光、炮弹爆炸的闪光、炸起的土壤和石块以及浓重的硝烟笼罩了整个阵地。
联军在重炮火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尽管陆航的8架“天鹰-乙”战机一架接着一架的起飞、攻击、返航、降落、再起飞、再攻击,摧毁了一门门的联军重炮,但联军也是迅速地补充,一直保持着对空降兵阵地的炮火压制。
空降兵官兵冒着联军凶猛的炮火奋不顾身地抗击联军装甲兵、步兵如潮水一般的进攻,伤亡官兵在不断增加,阵地各处都是呼叫医护兵的嘶吼。
82无后坐力炮炮手从“天兵”战车上卸下火炮,改用肩扛射击方式以更方便灵活的打击敌军的坦克、装甲车或是集群的步兵,炮身由于连续发射了过多的炮弹而变得滚烫,但炮手们宁可被烫得皮开肉绽也不放过打击敌人的时机。
82迫击炮炮手也是同样不停的装弹射击,炮筒都打红了,但炮手们舍不得喝掉那些珍贵的瓶装水,忍着干渴,将水都浇到炮筒上,用以降温甚至是直接对着炮筒撒尿。
机枪手都是连发速射,打红了一根枪管再换一根枪管,常常是还未等之前换下的枪管彻底冷却,刚换上的这根就又打红了。
战壕中、掩体里尽是堆放在空弹壳堆上的阵亡官兵的遗体,但空弹壳还是不断的落下来,渐渐掩埋住了这些阵亡官兵们的遗体,还没有凝固的鲜血在弹壳堆的缝隙中汩汩流淌…
这里没有躺倒的伤员,只要不死,只要能动,官兵们就都在战斗!
3架“天鹰-乙”战机在战斗中被联军的地面高射火力击伤,虽然坚持着飞回了空降场,但已无法继续出击了。其中一架受伤最重的战机几乎是像一块石头般地从空中栽下来,重重的砸向跑道,摔成一堆奇形怪状的物事!幸好“天鹰-乙”战机的装甲座舱足够坚固,2名机组成员都活了下来。这些失去武器的机组成员们纷纷冲上阵地,也要加入地面战斗。
“这里不需要你们!去运弹药、运武器、运钢板掩体、运急救包…越多越好!”官兵们冲着这几名飞行员吼叫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是血污和灰尘混杂,如同他们迷彩伪装衣上斑驳的色块,血红的双眼和洁白的牙齿很是显眼。
几天后,随着国防军陆航部队大批“天鹰-乙”战机陆续进驻空降场,对联军的空中打击火力大大增强。“天鹰-乙”战机挂载的90毫米空对地火箭弹、高爆炸弹等摧毁了大量联军火炮,致使其装甲部队和步兵失去了强大火力支援,空降兵手中的82无后坐力炮立刻显示出了对联军坦克和装甲车的巨大杀伤力,无论是在能见度良好的白天还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这种火炮都能准确击中敌方的装甲目标,中弹的敌方坦克和装甲车遍布阵地四周,像点燃的火柴盒一样烧得呼啦啦作响!
此时,联军步兵的集群冲锋在面对空降兵部队由大量机枪和迫击炮组成的火网时,已是无异于自杀,并且国防军战机居高临下的机枪扫射更是令联军步兵无处藏身,被密集的12.7毫米大口径子弹击中的联军官兵往往会被打得稀烂,成为血肉模糊的一堆。
而在国防军航空兵运输机部队近乎疯狂的后勤支援下,空降兵和陆航部队尽管消耗巨大,但武器装备、作战物资等一直都没有短缺过!空降兵官兵总数也从最初的650人增加到了6千多人,实力不降反升。
逐渐的,阵地周围的枪炮声稀落了下来,最后就静悄悄了…
空降兵部队不愧是国防军的精锐,他们在经过与优势敌军6天的血战后,尽管几乎全部伤亡,但他们成功的守住了阵地,等来了己方的第一批登陆部队——国防军海军陆战1师一部,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
此战,联军的损失更为惨重,光是在机场周边方圆1千米的区域内就丢弃着近万具尸体,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以至于空降兵部队只能调来国防军登陆部队工兵团的推土机来帮忙清理战场。
国防军的第一批登陆部队由海军陆战1师的6个装甲机械化营组成,他们接管了空降兵空降场的防务,并在这个空降场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登陆场,迎接后续大部队的登陆,空降兵部队随即撤回马萨瓦基地休整。
后续登陆部队包括海军陆战1师的其他部队和陆军新1军的2个装甲机械化师,共计有官兵4万余人和上千台装甲战车、火炮和各型机械化车辆以及大批物资等,海运量空前巨大。
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远程海上输送任务,海军使尽了浑身解数,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登陆舰和运输船,包括“山”级船坞登陆舰的改进型“山-甲”级船坞登陆舰4艘、“巨嘴鱼-丙”级登陆舰21艘和6艘海军后勤部的大型远洋综合运输舰,还征用了北宁远洋运输公司的十几艘大型远洋商船。
这其中,海军后勤部装备的6艘大型远洋综合运输舰凭借其巨大的重型机械化装备和物资运载能力、超过20节的高航速、出色的装卸效率等而令人印象极为深刻,3艘这样的运输舰就能装载下1个国防军重型装甲师的全部作战装备,而且凭借本舰舰载装卸设备就可自行完成装卸作业。能够这么说,如果没有这些综合运输舰,国防军的陆战王牌——重型装甲部队就没有大规模参战的可能。
首先在西奈半岛完成集结的海军陆战1师2个装甲机械化团在航空兵的空中支援下迅速向北突袭,一直推进到地中海海岸才停下,立即开始修建多座简易野战机场,进驻“天鹰-乙”战机。
紧随其后的陆军新1军粉碎了联军数次疯狂的突围行动后,构筑起了一条南起西奈半岛海岸,北至地中海海岸的防线,将西奈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分割开,两面作战,一面封堵西奈半岛上的联军,一面阻击从阿拉伯半岛赶来增援的联军,至始至终都没能使两面的联军会师。
尽管联军在苏伊士运河周边地区集结的总兵力已经超过30万人,但由于被林奇特遣队摧毁了指挥部,一下子损失了大批高级指挥人员,而优秀的指挥人员又无法在短时间内补充到位和发挥作用,导致联军一度失去统一指挥,各个军种、各级部队之间形成不了协调有序的作战行动,混乱一直在持续。虽经不懈努力有了一定起色,但作战组织已大不如前,而且极大的挫伤了联军士气,战斗力可想而知。
8月15日,陆续进驻埃及地中海沿岸各个野战机场的国防军陆航的“天鹰-乙”战机开始对游弋在埃及地中海近岸海域的联军舰队实施空中打击。其后的几天,随着大量“天鹰-乙”战机的进驻,联军舰队在遭受连续不断的损失后被迫后撤,国防军随即封锁了埃及地中海沿岸。
这样一来,陆地上的联军不但失去了己方舰队优势的海上舰炮支援火力,而且灾难性地失去了海上退路!
8月25日,全部装甲机械化装备的8万多名国防军精锐官兵在数十万埃及民族武装部队的配合下,同时对集结在塞得港和苏伊士运河东、西两岸以及西奈半岛等地的联军发起总攻。
国防军陆航部队集中了3百多架“天鹰-乙”战机和60多架“飞行堡垒”轰炸机投入对敌空中打击,无数的炸弹、火箭弹和12.7毫米机枪子弹从天而降,就像一把由硝烟、火焰、咆哮、气浪和飞舞的金属器件组成的巨大的扫帚,来来回回的在联军阵地上扫来扫去,几乎要把一切都荡涤一空!
之后,国防军将数百辆40管122毫米火箭炮集中使用,向联军凶猛开火,数万发122毫米火箭弹红色的尾焰和凄厉的啸叫占据了整个天空,威力巨大的火箭弹铺天盖地的落在联军的防线里,就像给联军扣上了一个巨大的、由死亡烟火制成的碗。
突然间,天空中的国防军战机消失了,火箭炮的射击也停止了,周围静了下来,恐怖的寂静!不一会儿,联军防线周边的大地震动起来,震动由轻变重、由小变大,使得沙丘上的浮沙也簌簌而落…
“是战车!”不知谁惊恐的叫了一声。
这个令联军官兵毛骨悚然的词一经出口,立即引起了包围圈内幸存联军官兵们的巨大恐慌。
是的,漫山遍野开来的就是国防军的装甲战车,而且多得一眼望不到边,视野中根本看不见一个国防军的徒步官兵!而联军此时却已是坦克、装甲车、火炮等损失殆尽,仅凭官兵们手中的轻武器去抵挡这些钢铁怪兽的冲击,这仗还怎么打?!
30日,包围圈内的联军被迫投降。
9月2日,埃及民族武装部队攻陷塞得港,“诛凶”行动胜利结束。
这样,在“诛凶”行动结束后,联军就被彻底赶出了北非,苏伊士运河也成了国防军的囊中之物,而埃及这个国家也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成为中国又一个坚定的盟友。
至此,国防军就彻底封堵住了欧洲人进入印度洋的北方和南方海上通道,并且在非洲站稳了脚跟,逼迫被称为“欧洲人的澡盆”的地中海向国防军敞开了怀抱,联军的欧洲本土也就岌岌可危了!
而接下来将会做什么,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那就是,国防军肯定要开始清除环印度洋周边的欧洲势力——英属印度大陆注定在劫难逃。
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把欧洲人赶出印度洋
联军一败再败的消息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多个非洲国家脱离欧洲人的殖民统治而独立的消息也刺激了英属印度大陆上的各族人民。而“诛凶”行动造成的后续反应就是在整个英属印度大陆上引发了猛烈的革命运动。
9月初,英属印度大陆上的近百个独立土邦先后宣布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也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反殖民统治运动,各地纷纷爆发武装起义,战火迅速燃遍整个印度大陆!
这个最为英国看重的殖民地的动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坐视的。因此,上述行动立即遭致驻印英军的血腥镇压。由此,国防军就获得了进兵英属印度大陆的“合理”借口。
9月中旬,早就枕戈待旦的国防军陆军分别从新疆、西藏和缅甸等地突入英属印度大陆,对驻印英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这部分国防军由两个装甲机械化集团军组成,属于国防军陆军中最具威力的重型装甲部队,官兵总数8万人,超过驻印英军总人数。
国防军尽管得到了大多数印度大陆民众的支持,但毕竟是出国作战,想象到的和想象不到的困难很多。而且,英国已经统治印度大陆3百多年,还是有一定民众基础的,同情、帮助、追随他们的印度籍民众仍有不少,与国防军为敌的不仅仅是驻印英军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印度籍士兵。因此,激烈的战斗仍时有发生。至10月初,在兵力规模、武器性能、官兵素质等方面均占尽优势的国防军才占领英属印度大陆上的主要城市如加尔各答、孟买等,歼灭和俘虏了近10万名英军和支持英军的印度籍士兵,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英属印度大陆上的英军被全歼后,英国的殖民统治随之终结,但印度大陆并未迎来和平,更残酷、血腥的内战紧接着便爆发了。
这是康凡意料之中的事。
印度大陆上的大小邦国多达数百个,宗教信仰和民族传统各异,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而英国殖民者为了巩固自身统治,进一步加深了各邦国之间的矛盾,以好渔翁得利、分而治之。纵观历史,印度大陆从来就没有凭借自身的力量真正的统一过,其所创造的文明可以说都是外来文明在这块大陆上的再次绽放。因此,这块大陆也就没有能够形成统一的文化基础,注定永远都会是一盘散沙。
英国人对印度大陆各族人民的殖民统治造就了一个形式上统一的印度,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印度大陆各族人民,而只是在印度大陆原本就光怪陆离的各样文明上又增添了一个更为遥远、长期的霸权影响而已。英国人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将印度大陆硬挤在了一起,纯粹是在自掘坟墓!尽管其在统治后期已经意识到分而治之的有效性,可还是做得不够彻底——这可以理解为是其为了自身利益也就是想长期占据印度大陆而考虑的。
但康凡却并没有占据印度大陆的意图,仅仅只是想加以利用,为夯实中国的防御部署服务。而要想利用好这块大陆(也仅仅是一块大陆,并不能称之为国家)也只能继续并且必须更彻底的采用英国人分而治之的办法了。
因此,康凡给予曾经帮助和支持过国防军的多个邦国以大力扶持,将广达4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印度大陆依照宗教信仰和种族传统以及历史习惯等划分成了11块,成立了11个忠于中国的邦国,迅速抽身而退,将印度大陆的混乱局面甩给了这11个邦国。
当然,这11个邦国都成为了中国宗藩体系中的新成员。而国防军只在与印度大陆一水相隔的锡兰岛西南海岸建立了一个大型军事基地,做为又一个西华岛基地到马萨瓦基地的中转站。
锡兰岛陆地总面积6万5千多平方公里,位于印度大陆南端外海,就像是印度大陆滴下的一颗泪珠,与印度大陆只隔着一条海峡。岛上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海港——科伦坡是欧洲与亚洲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素有“东方十字路口”之称。16世纪后,该岛先后被葡萄牙和荷兰人统治,18世纪末期又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在国防军赶走英国人后,该岛的两个主要土著民族——僧伽罗族和泰米尔族爆发内战,争夺对锡兰岛的统治权。历史上,僧伽罗族曾经在锡兰岛上建立过僧伽罗王国,泰米尔族曾经建立过泰米尔王国,两国之间战争不断,但双方谁也没有能力消灭对方,直到英国人占领锡兰岛后,两个王国先后灭亡,两个民族才不得不共同接受英国人的奴役。而中国介入进来后,将两个民族的领地范围按照传统习惯线强行固定了下来,使锡兰岛最终分为两个独立的国家——僧伽罗王国和泰米尔王国,终于迎来了和平,也使国防军获得了一个良好的驻军环境。
“你真的很有头脑,康凡。”朱迪说道,“这样一来,从此之后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英属印度’这个统一称谓了,而将是11个新近独立的、互不相让的国家。这些国家中,任何一个都没有单独与中国抗衡的实力,并且他们相互之间的损耗将使他们永远无法威胁到中国——只要中国不停下前进的脚步。”
康凡微笑不语。
国防军攻陷英属印度大陆的行动在整个印度洋周边地区引起了剧烈的连锁反应,从北到南,阿拉伯半岛诸国以及吉布提、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南非联邦等这些印度洋沿岸国家纷纷群起声援中国,与埃国、苏丹、埃及以及西亚和中亚的多个国家联合,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国家联盟,加入中国一方,与多国联盟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