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苏厨_分节阅读_第1185节
小说作者:二子从周   内容大小:4.68 MB  下载:苏厨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1-07-10 06:15: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85/12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章惇大喜,先拱手对赵煦施礼,然后伸手就霸占了一块具有三种生物形态的桌屏:“臣谢过陛下,这东西可太稀罕了,万古沧海化作桑田的明证啊。”

  蔡京脸皮薄一些,转眼就错失了最漂亮的一块,也赶紧伸手:“谢过官家赏赐,今日菊花满地,臣便选这块螺如菊花的吧。”

  沈括是对这玩意儿兴趣最大的,不过却不伸手:“臣想跟陛下告几日假,去京师大学堂看看那具海龙骨架。”

  赵煦笑道:“这个我准不了,要去只能等休沐之日。”

  说完又道:“不过三位近日改革工部、三司、海军,功勋卓著,也多辛苦,朕另有赏赐,不在今日这些化石里边。”

  “今日这些,老规矩,得用诗词来换。苏舍人已经将宴席安排好了,这便开宴吧。”

  观星台的另一侧支起了帐幕,那边是皇后在招待诰命们。

  赵佖是盲人,因此没有什么忌讳,早被女眷们拉到了那边,演奏起了乐器。

  赵佶也摸出了一根长笛,不过造型非常的奇特,却是一支打磨得光可见人的不锈钢管,上面有不少的按键,配合着赵佖的钢琴声凑到唇边一吹,悠扬的笛声在观星台上响起,顿时让群臣心中一清。

  端王轻佻归轻佻,这等艺术天份却是世间罕有,他手里的这玩意儿,怕不又是钱多烧出来的。

  群臣诗兴大发,纷纷下手,赢取精美的化石桌屏。

  之后欢宴闲聊,话题自然就离不开辽东局势。

  赵煦端着酒杯:“说来说去,都是利益。辽东自治,对北朝文妃和晋王,对王经和南院诸臣,对我大宋,都是最好的选择。”

  蔡京举酒劝自己陛下饮:“锦州之战,苏制使一举俘虏耶律马哥两万精锐,彻底震慑了南北双方。”

  “如今北面萧奉先入上京拱卫,南面北朝魏王和皇太叔不得不收缩兵力。东京道留守马人望乃辽国重臣,和锦州知州马彬又是父子,如果马人望投向东京,那辽国就将隔绝为三了。”

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

  说起这些章惇才是强项:“要依臣计较,如今正是大宋出兵的最好时机。我大军可作四路,分从九原取大同府,从雄霸取析津府,从锦州取大定府,从登州取辽阳府,辽国五都即去其四,剩下一个上京,除了束手就擒,还有什么能为?”

  蔡京劝道:“得人心方可得天下,这些进兵方略,军机处和前线诸将早就反复演练得明白,取之固然不难,然而事后治理却是不易。”

  “设若此时出兵,搞不好辽国三派反会同仇敌忾。”

  “辽国局面接下来会继续大变,人心也会大变,这是毋庸置疑的。司徒建议不如稍稍缓一缓,说不定对大宋更加有利。”

  赵煦与自己的左右二相浮了一白:“东京道乃是辽国的钱粮根本之地,东京道外,辽国就剩下一个长春。”

  “如今东京道已然自治,接下来还要举债三百八十五万贯,加上之前的五百八十万贯绢钞,境内还即将通行大宋钞钱……至少十年之类,其粮食、钢铁,已经落到了我大宋手里。”

  “加上义勇军控制东京道的军事,辽东一道,其实已在我掌握之中。辽国没有了东京道,剩下几道……没法再有什么大能为了。”

  “按照章卿的方案,我们不但不能占据大义,还是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虽然将士们勠力前效,无畏牺牲,但是作为统帅,却不能不考虑这些。”

  “司徒的意思,是有机会能够少损失一个军士的性命,我们都应该努力争取,要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这才是不武之谋的真正意义。”

  “开疆拓土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真正的目的,是以最小的代价,为大宋全取边防锁钥要地,保护国中。”

  “大宋一百年都等了,再等等又有何妨?朕不是好大喜功的人,也年轻,等得起。”

  “如果多等一年便能换取一百名将士不用牺牲,那我认为这一年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今后的两府、军机,都要在这个基础上制定战略,必须将伤亡纳入考虑。我大宋培养新军所费的心力财力,诸公是应当知晓的,从熙宁神机铳定型到今天,不容易啊……”

  蔡京顿时热泪盈眶:“我大宋有此仁爱务实之君,实乃我大宋的福分,臣生于当世,幸何如哉!”

  章惇却不是蔡京这样的佞臣,轻易绝不会夸奖皇帝,琢磨道:“如果不考虑大举出兵,那么有效控制东京道,就是重中之重了。”

  “鸭渌四州,须得再遣军队镇守,锦州也必须加强控制,如此一旦有事,我水师便可沿大宁河隔断析津府。此外,辽河海口我军也要加以把握,免得王经等南院群臣反复。”

  蔡京说道:“长春也不能放过,鞑靼入上京道后力量顿时分散,如今李夔那里已然力有不济,上京道契丹各州勤王之师开始聚集,对鞑靼渐渐形成了包围之势。”

  章惇点头:“李夔对鞑靼的控制力还不是绝对强势,因此他已经决意撤军了,至少要将解活军和车军,在冬季来临前撤回金山以东。”

  “应该说李夔很冷静,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至于其余三部听不听他的……”

  蔡京微笑道:“章楶说三部听话最好,如果不听,对我大宋也没啥损失。”

  章黑心太黑心了,没把鞑靼三部当人。

  如果他们听李夔的话撤退还好,如果利令智昏,搞不好就要失陷在金山以东,至少也会遭遇巨大损失。

  这样草原上的力量对比就会发生变化,对于大宋控制草原更加有好处。

  赵煦不禁摇头:“好事儿别想得太美,先将能做的做了吧。”

  “沧州号可以移泊,开到辽河海口的耀州驻扎,距离锦州海路不过两百五十里,旦夕可至。”

  “锦州一千人太少了,至少要扩至一军三千之数。”

  “鸭渌四州需要恢复到六千军力。”

  “开州门户,和王经商议一下,许我一部共同驻防,方便输送兵力拱卫辽阳。”

  “义勇军的机动数量,三千人也实在太少,让苏利涉和阿骨打动一动,吓他们一吓,我们再送一万两千人过去。”

  章惇笑道:“陛下圣明,阿骨打对长春州一直垂涎,正好利用向南的机会整顿军马,之后嘛……长春州又该热闹了。”

  蔡京想到另外一个问题:“不武之谋,如今两府上方才知晓,台谏近日对司徒和苏制置屡加弹劾,认为苏制置此举乃是……以大宋军职入辽国为臣,乃叛国之罪。臣那里,已经有些压不住上官均了。”

  赵煦点头:“东京道的使臣到了吗?”

  蔡京说道:“已经到了。”

  “下次朝会让辽使上殿谢恩,之后可以宣布天下,就说遣四十三节度和苏制置营救辽国文妃和晋王,是我之前的密旨,两人乃奉旨而行。”

  “苏制置那里,早有我许其便宜从事的内降指挥。替辽国保住王朝正朔和一道安宁,本也是大宋作为兄弟之邦应尽的责任。”

  “因此二人不但无罪,反而有功,加上辽使的谢恩国书,这事儿可以过去了吧?”

  章惇立刻给上官均上眼药:“那上官均如果坚持弹劾,是不是需要发落?”

  赵煦摇头:“司徒曾经这样评价过台谏——我不赞同你对我的弹劾,但是我绝对维护你可以弹劾我的权力。”

  “站在上官均的立场和职责上,他只是信息不全而已。在此基础上,其弹劾却是有充分理由的,因此不能算作什么过失。”

  “既然说不上过失,那朝会之后,上官均就该明白节度和制使是奉命行事,且所为也是为了匡扶天下正气,那弹章最多应该算是无效,我这里留中即可,你们却不该因此发落他。”

  “章爱卿之能渥,朕是非常清楚的,不过气量上,还要多从前辈贤臣那里取法。”

  章惇不禁满脸羞惭:“臣知过了。”

  “些许小节而已,不要影响了今日宴赏的心境。”赵煦笑道:“召诸卿聚会星台,本为一乐,这聊着聊着却又聊到了政事上……”

  赵茂残忍地拎着一只小白兔的耳朵,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赵煦赶紧蹲身将他抱住:“茂儿将兔子放下好不好?你这样它会不舒服的……”

  赵茂奶声奶气地报告自己的新发现:“兔兔拉豆子,给爹爹看兔兔拉豆子……”

  “好好好……”赵煦左手抱着吃手吃得口水直流的寿宁公主,右手忙着从赵茂手里解救可怜的兔子:“我们将兔子放到篮子里慢慢看好不好……”

  绍圣二年八月,辽国东京道遣使,献上“制书”,感激宋朝的扶危济困之恩。

  同时宣布晋王提前出阁,改名耶律崇仁,经制辽东道,称大总管,统领辽东五十六州和南院群臣。

  文妃垂帘临制。

  南院宰相王经,代表辽东上下,感谢大宋派遣义士拯救文妃母子,宋人义勇军入辽维护纲纪,保卫锦州,使王绪不隳,一道安稳,恩同再造。

  鉴于如今局势危机,辽东道决意施行自治,先保辽国根本。

  此次事件中尤其要感谢三个人,大宋彰节军节度使赵仲迁,鸭渌江四州制置使苏轶,大宋义士魏五常。

  晋王愿意奉宋朝陛下为伯,以子侄之礼事之,永申盟好。

  恳请大宋继续施以援手,从政治、经济、军事上,全面扶持辽东道。

  如果大宋愿意提供三百八十五万贯舶来钱,一揽子收购辽阳铁厂全部债券,解决辽东道的经济危机,辽东道愿意以辽阳铁厂十年产出进行交换。

  同时辽东将开放锦州、耀州、苏州、开州,许宋人置产投资,兴工举业,并且许大宋在四州驻军,为宋国投资商人提供保护。

  鉴于义勇军强悍善战,请许辽东道委托义勇军教官苏轶,继续招募,扩充军力,北上平息高永昌之乱,还辽东一道清宁。

  上官均的弹章现在就在袖子里,听到辽使这般彩虹屁人都傻了。

  这尼玛也太夸张了,就算在自己最魔幻的迷梦当中,都不敢做这样的妄想。

  辽国,曾经疆域上万里,带甲七十万,饮马澶渊的辽国,竟然乖乖认怂,甘称子侄,以军国相托!

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旧城改造

  上官均是差点当上大宋状元的人,他只是忠直,并不是傻。

  因此赵煦担心和章惇期待的事情,并没有发生,相反,上官均在朝会上表现得很淡定,甚至和群臣一起恭贺赵煦为天下太平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对辽国百姓一视同仁的高尚情操。

  不过朝会之后,上官均请求赵煦私下接见,赵煦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能力不论,对于保守派的人品,赵煦比改革派更加信任,因此赵煦也给上官均看了不武之谋。

  上官均看后却纠结了,宋国司徒这是传授君王机诈之道,与儒家对君上的要求背道相驰。

  但是你不得不说,这样做的效果却非常好,好到上官均虽然心中感觉有些不妥,却也没脸说出这样做不对的话来。

  而且以司徒一贯的品行,说他导君入恶,只怕天下人都会不以为然。

  只好拱手道:“大宋对待邦国,臣以为一向是以至诚贯之,即便司徒收南海、平西夏,我大宋都稳拿道义。”

  “陛下登极以来,唯求真而尚实,不好大以虚功,善待邦国,以诚以信,笼络蕃部,惟德惟仁。”

  “是故黑汗风伏,鞑靼喜附,女直入贡,吐蕃倾心。此为德胜。”

  “然臣观司徒今日之谋,无论如何都称不得唐皇正义,反倒颇有春秋列国君臣之嫌。”

  “圣人著《春秋》,一语而概之,为无义战,为无德称,为唯利是图。圣人生于乱世,感憾道德之日下,故申忧愤而述作。”

  “今我大宋国势升腾,四海崇望,疆域之广超汉迈唐,赋税之丰盈仓积廪,而民用不加,天下慰足,陛下功业,越前人多矣。”

  “当年王相公所言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得见于今日。此明君贤臣运筹之力,我大宋虽三岁童蒙,亦尽知盛世降临。”

  “其间功业、德行,先帝、宣仁以下,司徒为最,故非臣所敢置喙妄议。”

  “而以臣老朽之愚,亦难测司徒渊海之智。故冒昧请问,司徒是如何与陛下解释此举的?”

  赵煦笑道:“学士持疑即发,不为隐晦,朕欣赏爱卿的,最是这一点坦诚。”

  “司徒解释不武之谋,其实只用了四个字——内圣外王。”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以华夏纲宪,伦常正朔,文明取向分内外。”

  “对于拥护我华夏纲宪,伦常正朔,文明取向的邦国,我大宋以圣道导之,高丽,日本,吐蕃是也;”

  “对于反对我华夏纲宪,伦常正朔,文明取向的邦国,我大宋以王道克之,交趾,西夏,青唐是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12页  当前第11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85/12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苏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