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苏厨_分节阅读_第1202节
小说作者:二子从周   内容大小:4.68 MB  下载:苏厨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1-07-10 06:15: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02/12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三月,丙戌,大同府。

  张觉与康公弼正在巡视城防。

  两人既是同僚,也是同年,都是辽国正牌的进士。

  辽国进士可比大宋还要稀罕,首先是科举没有固定常开,而且取士人数也不如大宋那么多,一般的年份也就二三十人。

  张觉以武职入仕,现在还没有做到真实历史上二十多年后的节度副使,之前不过以下州守备。

  其后宋军压境,张觉才得以紧急提拔为长史,辅佐李处能军事,因李处能昏庸无能,张觉忍无可忍,向太上皇建议拿下李处能。

  太上皇出逃之际,将李处能带走,临时任命其为权枢密副使,全权把握大同军事。

  康公弼字伯迪,其先家于燕之宛平。自幼好学,中进士后,除著作郎、武州军事判官。辟枢府令史。

  外补为宁远令期间,县中陨霜杀禾稼,漕司督赋急,系百姓下狱。公弼上书,朝廷乃释之,因免县中租赋,县人为立生祠。

  监平州钱帛库,调役粮于川州。

  大盗侯概作乱,陷川州,都没有加害他,还特别叫手下护送公弼出境,敬重道:“康公,良吏也。”

  由于北方路绝,康公弼辗转来到大同府,被和鲁斡启用为府判,成为左企弓的副手。

  如今的大同府四路皆绝,张觉在城西火烧山与宋军打过一仗,掩护和鲁斡出逃。

  那一仗张觉殚精竭虑,但是他也不是杰出的名将,抗不过火力的代差。

  何况他的对手,实在是过于强大。

  种谔,平夏的最大元凶,屠灭三十几万夏军精锐,被称作“当代白起”的杀神。

  种谊,皇家军事学院前身军事速成班第零零零一号学员,大宋新军第一个编制士兵,苏油石薇亲传的两个武人弟子之一,入门比孙能还要早几年,号称“将种”。

  折克行,羌人呼为“折家父”,“未冠有勇,驰射不习而能”,种谊之前,“将种”二字,特指的是他。

  平生大小一百七十余战,传说被他亲手干掉的敌人,累积逾千。“折家军”这个民间称号,也是从他这里打出来的,当年夏人畏之,特地增设左厢神勇军司,“专以当折氏”。

  折可适,折克行从子,当年随叔父征战,小银币佯装敌首领视察,呼出守烽人后斩杀,使夏人烽火不能传递,最后只得卷甲而逃。

  后又经过皇家军事学院深造,还在军机处战略司混过几年,接手叔父差事之后,军政皆有声,前不久还收复了套内三州,麟府人称“小将种”。

  张觉遇到这样几个人,可算是倒了血霉。

  城下宋军结寨之法非常古怪,对大同府的包围方法也很奇特,只在四个城门外边垒砌沙袋构筑工事,然后用铁网围之。

  看起来防备松懈,但是张觉见识过厉害,他曾经派士兵在夜晚垂城偷袭,结果被打了个全歼。

  然后张觉就明白了,宋军这是防备大军从城门突出而已,至于垂城的小部队,人家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就靠城门外沙垒里的小股驻军,就能消灭。

  宋人火器厉害,现在都不敢轻易露头,就连床弩之类的城防利器都不能百步,宋人有一种能够高高抛起落地爆炸的军器,予以清除。

  张觉无论如何都不明白,宋人的那种军器,怎么能够那样的精准。

  好在大同府是古城,重镇,城墙高厚。宋人惜命,暂时没有发动进攻。

  大同府里如今集聚了周围逃来的二十多万人,加上驻军和以前城中的人口,足有五十来万,其中奚、蕃、鞑、汉、契丹混杂,若非左企弓、张觉、康公弼都是能臣,约束得当,光城内的人马就能先自乱起来。

  康公弼通过望口看着城下的沙垒和远处宋人的大营:“种谊和折可适以区区两万人就能将我围困,老种和老折率骑军扫荡外围,还有萧古里这叛贼带路招诱,张兄,事尚可为?”

  张觉苦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只可惜你我命丧雄城,却连在为谁卖命都不知道。”

  康公弼叹了口气:“左公说是替大辽卖命尽忠,你我读书人出身,终不能效耶律马哥、萧古里、郭药师之辈。”

  才说到这里,却见前方沙垒后的平底上,一队宋人集结起来,在那里鼓捣着什么。

  张觉拉着康公弼靠墙垛蹲下:“小心,宋人的古怪实在太多。”

  良久没有动静,康公弼抬身扭头看向城下:“风……风筝?”

  真是风筝,今日天气晴朗,刮着西风,几只大风筝晃晃悠悠,从宋军阵地上方飞了起来。

  风筝非常大,需要几名宋军才能拉住,风筝下头,似乎还挂着什么东西。

  待到风筝飞过城头,突然传出几声爆响,这声音二人可是非常熟悉,吓得立马再次蹲下,躲到了砖墙的后头。

  结果爆响却是从风筝上传来的,系着那东西的绳子断了,那四方块顿时化作洋洋洒洒的纸张,朝着大同府内飘洒开去。

  大同府城池不小,城周二十里,有四分之一个汴京城那么大,紧跟着其它几个风筝下也开始飘洒起传单,落得满城都是。

  张觉赶紧命人下城取来来观看,却是一张油印的“露布”——《告大同全体军民书》。

  文章写得简单明了,首先表明宋军此次征伐,是为了帮助辽国平灭叛逆。

  和鲁斡和耶律淳手握重兵十五万,在辽国被鞑靼犯边侵扰,两任皇帝前赴后继为国赴难之际,二人以皇太叔、天下兵马大元帅之尊,未出一兵一卒相助。

  拥兵自重之心,当时可见。

  之后先后征伐辽东、中京,首开内战之端。

  大败之后,不思悔改,骄狂悖妄,在延禧诸子尚在的情况下,自立为君,天理难容。

  我朝圣主,与延禧为兄弟之君,闻辽主尸骨未寒,出此叛逆,不胜郁怒,决意兴征。

  得正统、承康两地皇侄所请,举兵五路,讨除叛逆。

  挥师以来,天人助顺,诸路逢战皆捷,和鲁斡畏罪潜逃,耶律淳困守待诛。

  宋军秋毫无犯,实乃仁义之师。

  如今大同府中,困顿四十万军民,资粮日蹙。

  伪朝大势已去,各地春耕在即,家中父老妻儿,殷殷相盼。

  大宋要求大同府留守大臣诸将,以百姓生命为首要考量。

  上策放下兵器,举城款降,既往不咎,官吏军民,各安所职,绝不加罪。

  中策开放城门,大宋许给十日之期,军民帅臣自出,或归乡耕牧,或西去依附伪王,去留从便,回乡者还要发给路费干粮,绝不留难。

  下策当然是坐困愁城,玉石俱焚。

  文章最后号召全体军民,如当权者不接受大宋如此仁慈的条件,为了自己的父母妻儿,合城士民军士,应当里应外合,奋起反抗。

  不要让恋权之臣,贪功之将,将合城无辜军民性命,当做要挟宋军仁慈之心的工具。

  起事首效者,以所擒敌虏军职酬之。

  一个时辰后,我部将施展神威,摧毁大同府南门上的城楼,请合城军民退到安全区域静观,可知皇宋军威之盛,圣主之仁。

  张觉与康公弼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绝望。

  满城惶恐之际,这样的露布遍布城中,大事休矣!

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

  举着望远镜看向闹哄哄的城楼,种谔对折可适问道:“二郎,这法子到底行不行啊?”

  折可适也举着望远镜观望城楼:“有枣没枣打一杆呗,大同城城墙太厚,张觉又拆除城门周边建筑,填实了门洞,速射炮口径太小,敲不开。”

  说完放下望远镜,一脸的怨气:“都怪太尉你舍不得九原积攒的那点家当,要是能够将霹雳炮拉过来,都不用这些花样。”

  种谔继续观察城楼,嘴里说道:“一门大炮一千五百斤,加上炮弹,一车两千斤,三月都几场春霖了?你能从草原上拖得过来?不影响大军速度?”

  “骑军之利,在利用高速投放部署,拦击邀截。在运动中灭敌,在野战中逞威。重炮,那是步军和车军的玩意儿。”

  “就算从沙垒底下挖地道过去实施爆破,或者利用夜战占领一段城墙,保护大军清理门洞,不都比拉炮来得快?”

  “那太尉还任由我们放风筝?”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嘛。”种谔也终于放下望远镜:“大同城里如今各族混杂,人心本来就不齐……就如二郎刚刚所说的,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呗。”

  折可适感觉种谔是在调戏自己,但是又没有证据。

  自从被辽国小儿摆了一道之后,大宋两个“将种”常常都有这样的感觉,都快要落下病根了。

  想想干脆放弃:“我去找种八,看看炮位。”

  种谔点头:“那你们快点,要是事成,还有任务给你们。”

  一个时辰之后,留守参知政事左企弓,在张觉和康公弼的搀扶下,来到了府衙外。

  无数城中的百姓、军士,也都聚集到北城,齐齐望向城南的大城门楼子。

  一个时辰刚到,就听见城外响起轰隆轰隆几声炮响,朱雀楼被数枚炮弹集中,整个大楼中猛然窜出一道道焰雨,跟着数个红色的巨大火球从破碎的门窗里喷射出来。

  火焰有两类,一类朝上升,将整个朱雀楼尽数笼罩于烈焰之中;一类纷然降落,流淌,粘在砖石上继续燃烧。

  城中顿时乱了,无数之前不拿大宋警告当事儿的百姓和守军,现在惊慌失措地大喊着,从城南奔过来,恐怖的情绪又带动满城百姓,继续向北跑。

  朱雀门坐落在瓮城之上,倒是不用担心火头会蔓延到城中,但是如此恐怖的神威,彻底震慑住了合城军民。

  左企弓颤抖着嘴唇:“此战不可继续了,张统治,遣使出城……告诉他们,我们选……中策。”

  张觉担忧地道:“参政……”

  左企弓摇头:“陷城之罪,老夫一力承担,城中还有数十万百姓军民,试想宋军将这种军器施加于城中,会是什么惨况?”

  康公弼对着左企弓深施一礼:“学生去和宋人交涉。”

  ……

  绍圣三年三月,癸巳,西京道雄城大同府陷落,仁圣朝参知政事左企弓、城防都统张觉、枢密承旨康公弼,携合城军民,以及西京一道图籍、账册,开城投降。

  种谔按照事先协定,以大同府所存尚多的军资、干粮,分配给各路难民,劝喻他们返乡耕作。

  大同府守军也照此例,因为能走的基本都被和鲁斡带走了,剩下的多是当地有家有业的汉军,大多数愿意选择归乡务农。

  大军真的做到了谨守承诺,妥为安置、去留从便,不扰民不苛索。

  种谔也以此为条件,要求左企弓、张觉、康公弼配合,同时将已经被下入大牢的密谍们拯救出来,让密谍头目,大同府富商谢景升出面安抚城中士众。

  谢景升出来后,首先联络士绅,分派职事,十日之后,辽国西京道阖道安定了下来。

  事后左企弓坚决要求离开大同府,北上寻找自己的主子,张觉本欲降宋,但是他在大同府已经得罪了谢景升等一干士绅,只好带着亲随队伍三千人,以护送左企弓为由,一同离开。

  康公弼倒是想要跟随老师北上,却被左企弓严厉拒绝。

  左企弓知道自己此去凶多吉少,而且也知道仁圣这个短命王朝已然雨打风吹去,坚决不许自己弟子跟随自己一同赴死。

  以将他留在大同,监督大宋官军作为,使其遵守事先承诺为由,将他强留在大同府。

  左企弓的施政能力是非常强的,这就是被李处温这种奸臣耽误的干才。

  十天之中的作为,也让种谔颇为佩服,很舍不得他走,一再慰留,无奈左企弓去意甚坚。

  种谔只好给他配备最好的车马,率众将和幕府,出城相送。

  交战双方,居然如此礼让谦恭地交接城池,胜利一方恭送失败一方安然离境,要是苏油在此就一定会说,这尼玛,很有民国军阀内战的味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12页  当前第120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02/12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苏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