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惊变_分节阅读_第52节
小说作者:吴蔚   内容大小:447 KB  下载:大明惊变txt下载   上传时间:2017-06-23 00:00: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53  →  尾页  转到:

  明宪宗初即帝位时,两宫太后为替新皇帝选择皇后人选颇费了一番心思。她们在明英宗生前亲自替儿子选定的十二名淑女中,再行认真挑选,选了王、吴、柏三人留住宫中,慢慢考察。后实在难分高下,明宪宗生母周太后便命司礼监牛玉在三名淑媛中选定一人为皇后。牛玉道:“先帝在时曾属意吴女和王女,我看二女姿貌相当,分不出谁更美丽端庄,比较起来,似是吴女更为贤淑。”

  周太后便做主替朱见深择定吴氏为皇后。因为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钱太后当然没有什么意见。

  谁知大婚之后,皇帝新郎并不贪恋吴皇后的青春美色,而是常常宿在万贞儿宫中,这使吴皇后又气又羞。而万贞儿仗着明宪宗的宠幸,根本不把吴皇后放在眼里。她每次谒见吴皇后时,总是板着脸,甚至故意拿架子,这使吴皇后非常生气,起先碍着明宪宗的面子还隐忍着,到后来实在忍耐不住,有一次惹得吴皇后性起,命宫人将万贞儿拖倒在地,亲自取过杖来打了她几下。

  万贞儿找到明宪宗,哭闹不休。明宪宗大怒,要去找皇后评理。万贞儿是个有心机之人,又故意拦住明宪宗不让去闹,说道:“妾已年长色衰,不及皇后玉女天成,还请陛下命妾出宫,以免皇后生气,妾也省得受那杖刑了!”

  明宪宗大怒,立即去见两宫太后,说吴皇后举动轻佻,不守礼法,不堪居六宫之首,定要废去。钱太后不便说什么。周太后劝阻道:“册后才一月便要废去,岂不惹人笑话?”

  明宪宗坚持要废,周太后溺爱儿子,只得由着他。于是,一道废后诏书下达,命吴氏退居别宫,还将主张选吴氏为后的司礼监牛玉罚往孝陵种菜。在平定曹吉祥叛变中立有首功的孙镗因为是牛玉的姻亲,也被免职赋闲。

  万贞儿尚觊觎皇后之位,要皇帝丈夫替她去向太后说情。但周太后嫌万贞儿年纪太大,且出身微贱,始终不肯应允。

  过了两个月,周太后下旨,命明宪宗册立王氏为皇后。王皇后生性软弱怕事,知道皇帝宠幸万贞儿,自己更不是万贞儿的对手,只得处处谦虚忍让,做个傀儡皇后。史书记载,王皇后“终其身不得十幸”,然亦无所嫉妒。

  成化二年(1466年),万贞儿生下皇长子。明宪宗大喜,立即进她为贵妃,又派出使者四处祷告山川诸神。谁知偏偏天不从人愿,未等满月这位龙子竟是短命夭折,万贞儿也从此不再有娠,但是夺取皇后之位的野心并未放弃。她就十分妒恨妃嫔们生子,如知道哪个妃嫔怀胎,她就千方百计逼令喝药打胎。迫于万贵妃在宫中的权势,妃嫔们只有含泪服从。几年过去,明宪宗一直没有子嗣。但他并不知道是他的爱妃万贞儿在中间捣鬼。宫廷内外、朝野上下为之忧心,明宪宗也为之愁眉不展。

  成化五年(1469年),柏贤妃生下一个皇子。明宪宗高兴非凡,大事庆贺,取名祐极。第二年二月,皇子祐极突然生起病来,一天一夜后竟夭折了。宫人觉得太子病得奇怪,偷偷查访,发现是万贞儿派人毒死了太子。但是,谁也不敢去告发。

  一天,明宪宗偶尔到内藏观书,与管藏书的瑶族女子纪氏发生关系。不久后纪氏怀了身孕,万贞儿得知后,令心腹侍婢去给纪氏喝打胎药。那侍婢颇有良心,回来告诉万贞儿说纪氏只是得了肚子胀,并不是怀孕。万贞儿半信半疑。

  纪氏怀胎十月后,分娩生下一个男孩儿。她知道万贞儿的势力,忍痛将孩子交给太监张敏,让他抱出去将孩子淹死。张敏惊叹道:“皇上还没有子嗣,怎么能轻弃骨血?”于是将孩子藏起来,暗中哺养。明宪宗废掉的皇后吴氏知道了消息,也帮忙养育孩子。

  朝廷对皇帝没有后嗣深为关切。大臣们纷纷上奏,力请明宪宗疏远万贵妃,以便与宫中的其他嫔妃生育子女。虽然万贞儿早已经年老色衰,但明宪宗对万贞儿的感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淡,对这种请求,皇帝的答复是:“此乃朕之私事。”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成化十一年(1475年)。某日,明宪宗召太监张敏帮他梳头发,揽镜自照,突然看见头上已经有不少白发,不觉发愁地叹道:“老将至了,尚无子嗣,何以为情?”张敏鼓起勇气道:“万岁已有子了。”明宪宗愕然道:“朕子已亡,哪里还有子嗣?”

  张敏这才说了纪氏生子的经过。明宪宗听说后大喜,立即派遣张敏去迎接皇子。纪氏抱着儿子大哭:“今日我儿一去,我恐怕性命难保!”

  明宪宗见到儿子已经六岁,大喜过望,取名为朱祐樘,立为太子,又册封纪氏为淑妃。朝廷上下欢天喜地,唯独万贞儿不高兴。不久后,纪妃暴死,谁也不敢过问。明宪宗也不追究,只是下令予以厚葬。张敏见纪妃被万贞儿害死,料想自己也难逃毒手,便吞金自杀了。朱祐樘被周太后接入宫中,严密保护,总算得以安全长大。

  万贞儿挟恨在胸,渐渐得了肝病。成化二十三年(1488年),年近七十岁的万贞儿因小事发怒,鞭打一宫女,突然气咽痰涌,暴毙身亡。明宪宗得到消息,忧伤地道:“万侍长去了,朕亦将去矣。”可见皇帝对万贞儿依然情深一片。数月后,明宪宗果然因悲伤过度去世。

  明宪宗崩后,身世奇特的太子朱祐樘即位,年十八岁,是为明孝宗,年号弘治,又称弘治皇帝。而此时的大明江山,已然是千疮百孔了。

  (全文完)

  * * *

  [1]程敏政出身名门,为南京兵部尚书程信之子,还是英宗朱祁镇后期所倚重的名臣李贤的女婿,十岁就被称为“神童”。英宗听说了他的大名后,召他应对。小小年纪的程敏政毫不畏惧,对答得体。英宗大喜,让他进翰林院读书。李贤打算招程敏政为婿,便设宴招待他。席间,李贤指着桌上的果品出个对子让他对:“因荷(何)而得藕(偶)。”李贤这样做,一是为了考考程敏政的学问和智力,二是为了探探他对婚事的意见。程敏政当即猜测到了李贤的意思,随口答道:“有杏(幸)不须梅(媒)。”一时传为佳话。程敏政于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当时天下著名的三翰林,学问渊博称程敏政,文章古雅称李东阳(在文学史上创造了自称宗法杜甫而追求格律声调的茶陵诗派),性情纯真称陈音,三人均名冠一时。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科举,程敏政以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身份,与李东阳共同主持会试。考生中有苏州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即风流才子唐伯虎)。唐寅十六岁以第一名中秀才。弘治十一年(1498年)参加在陪都南京举行的应天府乡试,又以第一名考取举人。时人都认为唐寅是天下奇才,一定会连中三元。甚至远在北京的程敏政读了他的文章,也称赞不已,期望能早日见到这位年轻才俊。唐寅赴北京会试时,结识了富家举子徐经(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高祖)。到北京后,程敏政书童假通关节向应试者索取贿赂,暗中倒卖试题。徐经花重金买到试题,预先做好了文章,也将试题之事告诉了好友唐寅。不久,谏官华昶等人揭发此事,程敏政、徐经、唐寅都被下狱,饱受皮肉之苦。毫不知情的程敏政出狱后不久便忧愤而死。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是傅瀚(当时的礼部右侍郎)想要得到程敏政的主考官位置,跟谏官华昶和程敏政书童一起设好的圈套,徐经和唐寅不过是其中的棋子而已。唐寅经吴宽保举出狱,但前途尽毁,后来发往浙江为吏,“耻不就,居家益放浪”。妻子改嫁他人,甚至家人也不谅解他。唐寅只得迁居于桃花坞,自号桃花庵主,并效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远游闽、浙诸山,湘、赣诸水,以鬻文卖画度日。在此期间,宁王朱宸濠曾重金相聘。唐寅察其有异志,于是“佯狂使酒,露其丑秽”,使朱宸濠吃他不消,最后放他走路。唐寅后来一直靠卖字画为生,贫困潦倒,为人则更加狂放戏谑,不拘礼法。有次代某商人写了一副对联:“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那人不满意,说对联意思必须显而易见、容易理解的才好。唐寅就重新写了一副:“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柜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商人才十分高兴地告别而去。在程敏政唐寅案未发前,明孝宗朱祐樘在宫中饮宴。一个优人扮成个卖猪蹄的,用盘子端了熟猪蹄,边走边叫:“卖蹄啊!”另一个上前去买,先问价钱。卖蹄的答道:“一千两一个!”买的人惊道:“怎么这么贵?”卖的答道:“我这是‘熟蹄(题)’,并非‘生蹄(题)’。”暗喻京师有人向举人们卖会考试题。明孝宗听到,居然毫不醒悟。

  [2]长洲:即吴县,今江苏苏州。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吴县,为会稽郡治所。后历为吴郡、吴州、苏州、平江府、苏州府治所。1928年城区划出设苏州市,1930年5月16日,撤苏州市,仍并入吴县。1949年划出城区建苏州市。1995年6月撤销吴县,设吴县市(县级),2000年12月撤销吴县市,改设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

  [3]同邑:今福建厦门。

  [4]王竑被贬半年后,明英宗朱祁镇偶尔翻阅到王竑的旧奏折,见通篇都是忠言良策,略有感悟,遂恩准王竑回籍。王竑历经风波,感慨万千,赋诗“十年不见凤凰山,今喜承恩得暂还”,以表心情。天顺五年(1461年),边疆兵事又起,朝中无人可用,英宗急召王竑赴京参赞军务,事平后授副都御史,仍督漕运。王竑至徐淮到任时,老幼迎拜,欢声动野。宪宗朱见深继位后,升王竑为兵部尚书。王竑深感朝廷积习难除,自己无回天之力,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吾可以行矣。”遂五上奏章,称病辞官归乡。王竑辞官居家二十三年,宪宗多次下诏令其出仕,均被王竑婉辞。

  [5]明人陆釴则在《病逸漫记》中记述说:“景泰帝之崩,为宦官蒋安以帛勒死。”清朝时,乾隆皇帝为景帝朱祁钰立碑题词,也认为朱祁钰是人为致死。

  [6]这就是为什么明朝有十六个皇帝,昌平只有十三陵。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惠帝朱允炆不知所踪,自然也没有资格葬入皇陵,景帝被葬在西山,成为明朝三个没有入葬在十三陵的皇帝之一。一直到成化十一年(1475年),宪宗朱见深不计前嫌,以其叔叔朱祁钰“戡乱保邦、奠安宗社”,于国有功,追复其皇帝身份,改谥号为“恭定景皇帝”,接着命有司修缮陵寝,其祭飨与诸皇陵享受同等待遇。嘉靖一朝,金山的景帝陵又有所修缮,还将原来的绿瓦统一换成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黄色琉璃瓦,但景帝的遗体始终没有迁入十三陵原建的寿陵中。景帝原来在皇陵的寿陵,后来也派上了用场——因为明光宗朱常洛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暴死,来不及修建寿陵,便将就用景帝原来的寿陵,即现在十三陵中的庆陵。

  [7]此孙镗即是在北京保卫战中,率五百明军击退瓦剌军、在西直门外被明军拒入、不得不在城下与瓦剌血战的人。后因贿赂大宦官金英,被人揭发出来,论罪当斩,景帝念他多有军功,特别恩典宽恕。又,嘉靖一朝还有个孙镗,武艺矫绝超群,所带双刀,人不能举,是松江一带的抗倭名将,倭寇闻名丧胆。孙镗因每战必捷,渐生轻敌之心。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春,一股倭寇结聚在松江府境西部烧杀淫掠,又乘船渡泖湖,意欲袭攻府城。孙镗得知后,即与部下数人,乘马飞奔,突入敌后。鏖战竟日,箭尽弦绝,而后援不至,不得不撤退。回至石湖桥,半渡,寇船伏兵四起,孙镗落水,因不会游泳,被倭寇用长矛刺进腹部而死。后朝廷封赠为光禄丞,松江民建祠以祀。

  [8]徐有贞真迹《有竹居歌》现藏上海博物馆。

  [9]通州:今北京。

  [10]石亨和曹吉祥相继被杀后,英宗感慨地对大学士李贤道:“岳正曾经主张要诛除这两个奸贼(指石亨和曹吉祥)。”李贤趁机对英宗说:“岳正家有老母,请陛下把他放归老家吧。”英宗顺势将岳正赦免。岳正回到老家通州,做了一个平民百姓。宪宗朱见深即位后,召岳正复原官,并且作经筵讲官,负责教皇帝读书,纂修《英宗实录》。岳正还朝后,自以为应当大用,不想内阁大学士李贤却安排他当南京任国子监祭酒,掌管办学事。岳正对此很不高兴。有人便趁机兴风作浪,伪冒岳正的名字写了一封弹劾李贤的奏疏。李贤不明所以,对岳正衔怨在心。不久,岳正被贬为兴化知府,后致仕还乡。岳正没有儿子,女婿却都是名臣,大学士李东阳(孝宗、武宗两朝阁臣)和御史李经都是他的女婿。

  [11]石亨府宅所在街道,曾叫石大人胡同,现为外交部街。

  千古英雄共一心

  ——大明惊变大事编年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朱元璋以“图谋不轨”罪诛左丞相胡惟庸,取消中书省,废除左右丞相及其一切属官,唯存中书舍人,以政归六部。

  洪武十五年(1382年)锦衣卫正式成立,设指挥使一人,秩从三品。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其属有御椅、扇手、擎盖、幡幢、斧钺、銮舆、驯马七司,秩皆正六品。设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锦衣卫指挥使为正三品。洪武二十年(1387年)正月,因有罪官民,多不尽由三法司,其重者辄令收系锦衣卫狱。治狱之人多非法凌虐,朱元璋令焚刑具,出系囚,送刑部审理,诏内外狱皆归三法司,罢锦衣狱。明成祖朱棣时复置,增北镇抚司,专治诏狱。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死,立朱标第二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四月二十七日午时,于谦出生于杭州钱塘太平里(今浙江杭州祠堂巷)。闰五月初十日,明太祖朱元璋逝世。同月十六日,皇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为明朝第二代皇帝,史称建文皇帝。以明年为建文元年,大赦天下。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当朱允炆准备削夺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权位时,朱棣公开反叛,聚集将士,誓师起兵,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自称“奉天靖难”,由此揭开了明朝历史上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的序幕。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胜利而告终。朱棣于南京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文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登基后,为了处理政务之需,决定起用一批资浅而干练的文臣参预机务。八月一日,选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入直文渊阁,同预朝廷机密重务。九月间,又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和胡俨等同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七人朝夕侍从左右,协助皇帝办理政事。因其在大内殿阁行事,故称“内阁”。内阁参预机务从此开始。不过,此时的阁臣品秩远在六部尚书之下,而且不设官属,不辖诸司事务。到了明仁宗、明宣宗时,开始由六部尚书兼任大学士,阁职渐崇。明英宗天顺以后,阁权益重。明世宗朱厚熜鉴于前朝宦官专权,更使阁臣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之上。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决定方针大计,检准诸司题奏,草拟皇帝诏令,俨然成为百官之长。

  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

  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郑和与王景弘奉命第一次出使西洋。其船队总共二万七千八百多人,分乘二百零八艘船,其中,最大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其次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船队由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刘家港)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州五虎门扬帆启航,开始了长达两年多之远航。

  永乐十四年(1416年)于谦十九岁,与翰林董镛女订婚。两年后,正式娶董氏为妻。

  永乐十八年(1420年)八月,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又在东华门北设立东厂,专理刺探臣民谋逆妖言、大奸大恶之事。朱棣担心外臣徇私,不能反映实情,特命亲信太监做东厂提督。从此,太监提督东厂,成为常例。太监作为提督,具有随意逮捕、刑讯臣民的特权。朱棣为平衡锦衣卫与东厂权势,既由锦衣卫调充东厂属员,又令东厂太监监视锦衣卫,使之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共同对皇帝负责。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明朝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于谦会试中式,主考官大学士杨士奇、侍读周述视其为“国士”。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明成祖朱棣死于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东南),年六十五。八月初十,灵柩至京,皇太子朱高炽迎入仁智殿,加殓纳梓宫。九月十日,被奠谥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长陵。事隔百余年后,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成祖。太子朱高炽即位,改元洪熙,是为明仁宗。立皇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进杨士奇、杨荣、杨溥、黄淮、蹇义、金幼孜、夏原吉等秩,又进大学士杨荣工部尚书,从此文渊阁者均相继进尚书,阁职渐重。大学士为正五品,比正四品的知府还低。尚书正二品,大学士兼尚书后,品级才符合执政官地位。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一日,明仁宗朱高炽卒,年四十八。上尊谥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葬献陵。皇太子朱瞻基即皇帝位,是为明宣宗,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宣德元年。尊母后张氏为皇太后,立正妃胡善祥为皇后。汉王朱高煦(朱棣第二子)谋反,朱瞻基御驾亲征,擒叔父朱高煦。朱高煦及诸子先被囚禁,后被杀。

  宣德二年(1427年)明宣宗朱瞻基废皇后胡氏,立孙贵妃为皇后,立孙贵妃所生之子朱祁镇为皇太子。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三日,明宣宗朱瞻基逝世,年三十五。上尊谥章皇帝,庙号宣宗,葬景陵。大学士杨士奇、杨荣等拥太子朱祁镇为帝,是年九岁,即为明英宗,年号正统。以王振为司礼监,明朝宦官乱政自此开始。

  正统元年(1436年)闰六月十四日,巡抚河南、山西兵部右侍郎于谦上疏言十事:接济边储,优养军士,减省吏役,清理军伍,查勘逃户,禁止揽纳,中纳盐粮,取用监生,辩理刑名,存恤孤老。疏下礼部,由大臣会议。除官府给予在途军士口粮,恐造成淹留难行,监生不勤慎者宜黜退为民外,其余均如于谦所言,付诸实施。

  正统三年(1438年)于谦之子于冕与提刑按察使司副使邵悰之女结婚。

  正统九年(1444年)于谦之女璚英嫁给锦衣卫武官朱骥。

  正统十年(1445年)于谦妻子董氏去世。于谦与妻子感情深厚,终身不纳侍妾,也未再续娶。

  正统十二年(1447年)于谦五十岁,父于仁(字彦昭)病故,泣请回乡守制。朝廷不许,令有关部门办理营葬事,遣行人汪琰谕祭。于谦回乡参加葬仪,请吏部尚书王直作墓表。墓表言:“公,子二:长即谦,今为大理寺少卿;次泰;女一,嫁钱塘朱济。孙男一,即冕;孙女一,即璚英。”于谦事毕回京,恢复兵部右侍郎职,留部理事。

  正统十三年(1448年)于谦五十一岁,佐兵部尚书邝埜经画军务,奏遣兵将,镇压福建邓茂七、浙江叶宗留起事。于谦母丧,复恳守制,朝廷以边事紧张,不许。于谦于丧事完毕后返部理事。

  正统十四年(1449年)也先入寇,英宗听信王振之言,御驾亲征,土木堡一役,明军溃败,英宗被俘。京师大震,有迁都南京之议,于谦力加阻止,决定战守。九月初六,郕王朱祁钰即皇帝位,是为明景帝,又称明代宗。以明年为景泰元年,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瓦剌首领也先挟英宗大举入犯攻北京,京城告急,景帝亟诏各地诸王遣兵入卫京师,命兵部尚书于谦提督诸营,将士皆受其节制,都指挥使以下不听从命令者可以先斩后报。于谦保卫北京,也先溃退,拥英宗北逃。京师之围遂解。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十五日,英宗还京,百官于安定门迎接。景帝迎拜英宗于东安门,又送英宗至南宫,大赦天下。

  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皇太子朱见深(明英宗子)被废,立皇子朱见济(明景帝子)为皇太子。加于谦为少保,兼太子太傅。

  景泰四年(1453年)石亨举荐于谦子冕为府军前卫副千户。于谦恳辞:“决不敢以子滥功。”仍不获准。回家勉励儿子“砥砺名节”,不辜负朝廷奖勉之意。十一月,皇太子朱见济亡故。于谦一品秩任期届满,例封四代。

  景泰五年(1454年)时序失和,雨雪不降,有灾异象。于谦数次上疏请求罢职,景帝再三挽留。御史钟同、礼部郎中章纶请求复立沂王为太子,景帝怒而收捕钟、章二人。于谦请求解除兵权,告归田里,又不允准。

  景泰六年(1455年)于谦五十八岁,所居仅蔽风雨,景帝赐给房屋,恳辞不允,仅将平日所赐袍带、金帛、图书、盔甲之类移入,以封条贴于门上,仍居旧庐。

  景泰七年(1456年)于谦勤于王事,自奉又过于俭约,身体亏损,风痰疾作。帝迫太监兴安、舒良看视,又追太医董宿视疾。病少,于谦多次请求罢职归乡,仍不获准。景帝特降手敕谕留,可免朝参。十二月,景帝病重,于谦同百官问安于午门外。同御医董宿进宫问疾。

  景泰八年、天顺元年(1457年)春正月,景帝病重而储位未定,中外忧惧。正月十七日,徐有贞、石亨等迎英宗复位。正月二十一日,英宗告即位于宗庙陵寝。下诏大赦天下。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当日即命徐有贞以原官兼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次日,加兵部尚书。不久又以夺门之功,封石亨忠国公,张軏为太平候,张輗文安伯,杨善兴济伯,曹吉祥之嗣子曹钦都督同知。逮捕于谦和大学士王文下狱,诬以迎立外藩之罪,正月二十三日遇害。临刑时,于谦神色不变,口占辞世诗一章,从容就义,年六十岁。抄没,家无余资。二月初一,废景泰帝仍为郕王,迁之西内。贬生母皇太后吴氏复为宣庙贤妃,废后汪氏复为郕王妃,削孝肃皇后杭氏谥号,皆称孙太后制行之。二月十九日,郕王死,诏丧葬悉依亲王例。毁所营寿陵,葬之西山,谥曰“戾”,以其后宫唐氏等殉葬。三月初六,英宗复立沂王朱见深为皇太子。

  天顺三年(1459年)石彪谋镇大同,明英宗觉其诈,以罪下狱。十月,英宗罢石亨之职,绝朝参。石亨败。

  天顺四年(1460年)正月二十四日,锦衣卫指挥同知逯杲等奏石亨怨望益甚,与其从孙石浚制造妖言。而且蓄养无赖,专伺朝廷动静,不轨之迹已著。廷臣皆言不可轻宥,乃下石亨于诏狱。从“谋叛律”应斩,籍其家。二月十六日,石亨瘐死狱中,英宗命革“夺门”功,穷治石亨党羽,由石亨而得官的尽行罢黜,朝署一新。

  天顺五年(1461年)七月初二,太监曹吉祥反失败,其家无论大小尽诛。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明英宗朱祁镇死于乾清宫,年三十八岁。临死罢宫妃殉葬。上尊谥睿皇帝,庙号英宗,葬裕陵。正月二十一日,皇太子朱见深正式即皇帝位,是为明宪宗,时年十八岁。大赦天下,以翌年为成化元年。宪宗即位后不久,为于谦平反,赦免于氏家人。于谦子于冕任兵部员外郎,上疏申诉,宪宗遂恢复于谦官职,赐祭。于谦婿朱骥再度出任锦衣卫长官。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进于谦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万历中,改谥忠肃。

  塞北穷冬候,无风也自寒

  ——蒙古大事记

  1352年,郭子兴起义,朱元璋参加起义。

  1353年,伊利汗国灭亡。

  1358年,红巾军攻陷上都。

  1361年,元将孛罗帖木儿与察罕帖木儿发动内乱。

  1363年,元御史大夫老的沙、知枢密院事图坚帖木儿叛,投奔孛罗帖木儿。

  1364年,元顺帝妥欢帖木儿解除孛罗帖木儿兵权,孛罗帖木儿举兵逼京师,复其职。

  1365年,元顺帝妥欢帖木儿遣人杀孛罗帖木儿。

  1368年,元顺帝妥欢帖木儿退出中原,趋上都。明军占大都。

  1369年,明太祖诏修《元史》。明军占上都,元顺帝退居应昌府。

  1370年,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病逝于应昌府,其子爱猷识理达腊即位。明军取应昌,爱猷识理达腊走哈剌和林。帖木儿推翻察哈台汗后裔在马维兰纳尔的统治,建立帖木儿帝国。

  1381年,明将傅友德征云南,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自尽。

  1387年,明将冯胜征纳哈出。纳哈出降。

  1388年,明将蓝玉在捕鱼儿海打败元帝脱古思帖木儿。脱古思帖木儿逃走,至土剌河被也速迭儿袭杀。

  1389年,明置兀良哈三卫。脱古思帖木儿子恩克卓里克图即汗位。

  1391年,兀良哈泰宁卫阿札失里举兵反明,被明军镇压。

  1392年,建昌卫指挥月鲁帖木儿反明,被蓝玉杀。恩克卓里克图汗故。

  1399年,额勒伯克汗杀卫拉特浩海太尉,立其子巴图拉为丞相。瓦剌首领乌格齐哈什哈杀额勒伯克汗。

  1400年,额勒伯克汗长子坤帖木儿即位。

  1402年,东部蒙古始称鞑靼。

  1409年,明设奴儿干都司,统领兀良哈、女真诸卫。蒙古汗本雅失里杀明使郭骥。

  1410年,明成祖朱棣亲征蒙古。

  1411年,答里巴汗即位。

  1412年,答里巴汗与明通使。

  1413年,瓦剌拘杀明使。

  1414年,明成祖亲征瓦剌。鞑靼、瓦剌军与明军战于忽兰忽失温,败北。

  1415年,巴图拉遣使至明京修好。

  1424年,明成祖朱棣再征蒙古,死于途中。

  1425年,阿岱汗即位,亲征瓦剌,杀巴图拉,俘虏其子脱懽。

  1438年,脱懽太师杀阿岱汗,立脱脱不花为汗,自为丞相。

  1439年,脱懽故,其子也先继父职,称太师淮王。

  1443年,也先统一蒙古。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3页  当前第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53  →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惊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