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现在还不知道男女,好离。
至于挣钱养孩子的事儿,慢慢再来。
“我不离!”
苏卫民拒绝。
“那你想打了?”
曹爱华的眼神很冷。
她又不用遵守不能生二胎的规定,凭什么因为苏卫民自私,她和孩子就得牺牲?
“不打!”
苏卫民仍旧拒绝。
“苏卫民!”
这就是不讲理了,曹爱华急了。
“这事儿我会想办法,你别乱来!”
不同于曹爱华的着急,苏卫民反倒是镇定的不行。
“你……”
曹爱华想说你能想什么办法,苏卫民却已经喊了一辆摩托车,让她坐上回家,自己则是骑着自行车回了单位。
原本就被孕吐折腾得受不了的曹爱华也懒得去管。
苏卫民爱怎么办都行,反正她不会像是前世一样受人摆布,害了自己的孩子。
苏卫民这一去就是三四天没回来。
曹爱华倒是比前几天好受多了,肚子里的孩子仿佛是知道她愿意留下它了,便不折腾曹爱华了,乖的不行,好像是怕不乖妈妈就不会要她一般。
利用这几天的时间,曹爱华也把自己手上的资产盘点了一遍。
婚前曹爱华就有私房钱。
因为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又是老来得女,她从小就受到爸爸的偏爱。
可爸爸是采购队的,十天半个月回不了一次家,妈妈对于这个从怀上就一直折腾,后来还早产的女儿,没什么好感。
特别是曹爱华从小就体弱多病,都以为她是养不活的,也没有对她投入太多的感情。
没想到曹爱华磕磕绊绊的还是长大了。
妻子对小女儿的态度,曹爸没法子,能做的只是每次回来偷偷塞给幺女五块钱。
在那个一分钱都可以买到一到两个鸡蛋的年代,这是一笔很巨大的巨款了。
等曹爱华慢慢长大,五块变成了十块,二十块,逢年过节的还有额外的红包,这些都是两个大的没有的。
以致于她结婚的时候,手里攒下了快两千块。
加上结婚的时候她爸给的压箱底钱,曹爱华手里有了三千块。
然而结婚之后,曹爱华几乎都没攒下什么钱。
头一年的时候还好,苏卫民虽然不上交工资,可是会给她家用。
小两口生活过得滋润不说,还能存下一些钱。
可等她怀上孩子,婆婆过来,钱就存不住了。
婆婆要钱买菜,曹爱华每次给她五十,用不到半个月就没了。
除此之外,婆婆还会找苏卫民偷偷的要钱。
说曹爱华不给她钱买菜,苏卫民想着曹爱华怀着孩子,不想她操心这些事情,就私底下给了。
结果就是婆婆找她这个儿媳妇要一次钱,找儿子还要一次钱,当着两人的面都说另外一个没给。
每个月还要两次,偶尔有个什么别的支出还要两三次。
曹爱华的工资不够了,就从自己的存款里头出。
苏卫民没存款,便不给家用了,再不够,就自己出去接点儿私活儿。
时间一久,夫妻两个又累又穷,不免也对对方生了怨气。
苏卫民嫌弃曹爱华娇气,怀个孩子吃的东西都得是好的,每个月买菜都要花上一百多。
曹爱华嫌弃苏卫民不养家,她都怀孕了,都不知道给婆婆钱买菜,还把家用也停了。
果然是怀了孕就以为她跑不掉了。
等孩子出生,婆婆要的就更多了,可曹爱华母女两个的生活却是越来越差,她感觉到不对劲,和苏卫民吵架的时候终于说破了这事儿,婆婆才终于没能拿到双份儿的钱。
可之前她坑走的那些,也不可能再要回来,都被她拿去贴补了苏卫民的大哥大姐了。
用陈兰花的话说,谁让他抵了老爹的职位呢?就该承担起养哥姐家的责任,好像他占了多大的便宜似的。
实际上是他大哥不愿意上班,二姐又没文化不符合要求。
更因为这工作原本就是苏卫民亲爹的,大哥大姐是陈兰花前夫的,前夫的儿女凭什么来占他爹的工作职位呢?
可陈兰花不管,他有工作,混得好,就该帮衬着混的不好的哥哥姐姐。
至于弟妹,那是苏卫民的亲弟妹,就该他养啊。
于是,工资年年涨,奖金每次满额到手的曹爱华,存款不增反减,就只有一千七百块了。
第6章 宿舍
这还是因为她把婆婆赶走,这个月拿的季度奖金都在她手上,一分钱没被婆婆翻走的结果。
对,没错儿,陈兰花不仅仅左欺右骗的坑钱,还在家里翻箱倒柜的找钱拿钱,用她的话说,凭本事找到的钱自然都是她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辆自行车,几个大箱子凳子之类的也不是很值钱,曹爱华没有算上。
这些都是结婚的时候,曹家的陪嫁,结婚后,苏卫民也没钱给家里添置什么。
倒是刚结婚那年给曹爱华买了不少的衣服鞋子。
曹爱华一怀孕,婆婆过来就说孕妇的衣服都是浪费,便把苏卫民的姐姐程菊花的旧衣服拿了几件给她换着穿。
出了月子,夫妻两个的收入都不够陈兰花买菜的,哪里还能买什么?
那些苏卫民买的衣服鞋子,曹爱华都没收起来。
只把她自己的东西收拾好,家具之类的,她会让曹爸过来拖走,不过要等她拿到离婚证再说。
在那之前她打算去单位的单身宿舍住一段时间,这会儿单位是农闲的时候,没什么人,她和女儿住过去正好。
等身体稍微好一些,曹爱华就拎着包,带着孩子去了单位。
宿舍里头果然没什么人,原本的四人间此时此刻只有曹爱华和女儿两个人,把女儿安置在书桌边看连环画,这才开始收拾东西。
宿舍环境还不错,四十多平的大开间,四张单人床一边两张,还放了四张书桌,两个大衣柜,
除此之外还空了四分之一的空间出来,放着两个洗脸架和几个暖水瓶。
原本宿舍里头也只安排了三个人在住,三人都是结了婚的,除了加夜班的时候会过来休息一下,平时都不会有人。
曹爱华就连夜班也都不会在这里休息,只要轧花中间停了电,她就会蹬着自行车往家跑,婆婆睡觉特别死,夜里女儿就算是掉到尿盆里头也不会管。
有一次女儿差点都溺死了,因此她的被子一向都是卷起来的,这会儿拿到外头去晒晒就可以用了。
另外两张床上的被子都是卷起来的,曹爱华安心了些。
如果宿舍里头有人的话,她也怕别人问起来。
女儿虽然小,可也能听懂大人们的话了,她还没想好怎么样和女儿解释离婚这件事情。
事实上没有必要的话,她是打算能瞒多久就瞒多久。
没人问她也不会主动说。
这个时代对于离婚了的女性还是很苛刻的。
对于已经离婚了的妇女带着的孩子,喊野种的都有。
她自己倒是无所谓,可不想让女儿在还没有理解离婚这件事情的意思之前就被人这么欺辱。
单位的食堂是有饭菜的,承包给了别人。
农闲的时候只开一个窗口,早上供应馒头和面条,中午晚上都有炒菜。
不过曹爱华还是把煤炉子生了起来,打算自己做饭。
一来营养可以跟得上,她和女儿都需要补身子,二来,食堂去的多了,她住在这儿的事情总是会引起别人的猜想。
是应该早点买个房子了。
如果只是她和女儿两个,倒是可以想法子外调,避开苏卫民一家子。
可如今她怀了孩子,离开不现实。
安定下来才是最好的。
再过几个月单位就会分房子,前世这个时候,苏卫民的单位也分了房子,曹爱华的单位也分房子。
供电局的房子虽然离市区近,可是房子小,户型也一般,价格还贵,苏卫民的工龄短,轮到他选的时候只剩下一楼了。
然而婆婆带着大姑姐过来闹腾,夫妻两最后只能买了供电局的房子,写的是苏卫民的名字。
搬进去没两个月,大姑姐和婆婆就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过来住,曹爱华如果不同意,她们就会说这房子是她儿子弟弟的,曹爱华没有资格说什么。
可买房子的五千块是曹爱华自己的积蓄加上回娘家借的。
苏卫民家一毛钱都没拿。
不仅如此,因为房子结构不好,之后的二十多年,曹爱华一直都忍受着时不时的堵厕所,漏雨,烟道反味,楼上砸垃圾下来等等问题。
棉花站的房子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棉花站的效益可是比供电局强的多,房子盖的又大又明亮不说,还配了幼儿园,篮球场以及一个小花园。
职工的孩子上学也安排了班车接送,根本就不用操心孩子的上学问题。
曹爱华的父亲和站长又是战友,只要曹爱华愿意,是可以挑到一套很不错的房子的。
而且价格只要三千块,还可以先付一半儿,剩下的一半从工资里逐月扣,只要有担保人就行。
如今她的目标就是这么一套房子。
自己的房子,写了自己名字的房子,周围都是她单位的同事的房子,出了事儿他们会帮她而不是帮着苏卫民那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