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最终,她也只能忍下满心的酸楚,道:“罢了,本宫如今确实无从选择,你差人传话给贵妃娘娘,就说本宫如他所愿。靖远侯府日后,会全力效忠于二殿下。可是,本宫此番忠心,并非没有条件,本宫不可能一直居于这嫔位,屈居三妃之下,本宫要让她想法子劝了皇上,恢复本宫的位份。”
“若她能把这事儿给本宫办妥了,本宫便也会献上自己的诚意。”
第95章 不解 “何况,太太这些日子在府中这般……
慈宁宫
姜太后和姜皇后在李家人动身往京城之日起, 就已经盼着这次的见面了。
不管是对姜太后还是姜皇后,李家如今坐拥西北,此番入京, 若表现出对太子的支持来,皇上不可能真的不顾及的。
只要有这个做倚仗, 太子大婚, 必定会顺顺当当,而之后监国也断不会有什么岔子的。
不过姜太后虽是这样的心思, 今个儿李家人往慈宁宫来,她并未特意叫了太子过来。
毕竟, 东宫本就是靶子,若太子这么急着过来见李家人,只怕落在皇上眼中,便是心急的结交外臣了。
因着姜太后早有这样的防备, 所以在听闻皇上竟然封了李珣为副都统时, 瞬间就惊呆了。
皇帝这到底存的什么心思?
姜太后一时间,真的有些琢磨不透承宁帝出此一招, 到底是有何深意了。
一旁,姜皇后却高兴坏了, 她失了凤印,这些日子颇有些抬不起头来, 可如今,她这侄婿一进京,皇上便给了这样的恩宠,可见,皇上对李家到底是颇有忌惮的。
想着这些,姜皇后在看到侄女姜愫时, 没等姜愫给她行请安礼,姜皇后便慈爱的招手让侄女上前来,笑盈盈道:“愫儿,自打你出嫁,你姑祖母,日日都念着你呢。如今,你能回京来,不如就多住些日子。”
姜愫如何能不知道,姑母已经闻着皇上的恩旨了,可她还是有些不安的转而看向姑祖母姜太后,道:“姑祖母,皇上留了爷在宫里当这副都统,愫儿心中颇有些不安的。这差事,愫儿总感觉有些烫手。”
因着李珣也在,姜愫自然也不好当着他的面和姜太后说,不如让太后娘娘出面,推脱了这差事。
姜太后看她并未如姜皇后一样,没有心眼,反而是对这事儿颇有些忌惮,再一次的感慨道,当初好在是让自己这侄孙女嫁到李家去了,否则,若让她那孙女德宁嫁过去,只怕,因着性子骄纵,早就让她和李家生了嫌隙了。
如何能这样有这样的城府。
想到这些,姜太后也未当着李珣的面接这话,反而是问起李珣这侄孙女婿李家的近况来,诸如家中长辈身子可还好之类的,之后,又问起了姜愫那儿子的事,瞧着就如外头普通人家的老夫人一般。
李珣一一回禀,可心里却如何能不知,太后娘娘到底是防着他的,所以,他也颇为识趣,只吃了一杯茶,便借口自己还要要事要处理,留了姜愫在慈宁宫陪着姜太后说些体己话,就离开了。
等到李珣离开,姜太后这才问姜愫道:“你随李家人这次入京,李珣可告诉过你,李家那边可有什么安排?”
姜愫怎能听不出姜太后的言外之意,毕竟李家坐拥西北,无诏不得入京,即便是入京,也不得带了兵马。
可如今,皇后失了凤印,太后挪往慈安宫,太子又愈发不得皇上喜爱,废太子的传言越来越烈,李家人自然是要留一手的。
想到姑祖母定是已经揣摩到了李家人的行径,姜愫也没敢瞒着,只恭敬的回道:“姑祖母,夫君和公公闻着您挪往慈安宫,姑母又失了凤印,此番局势下,又如何敢丝毫没有防备的只身入京。若如此,皇上若突发其难,那太子殿下,姜家不全都完了。”
姜太后听着,神色颇为凝重。
她虽也不乐见李家这样自作主张,可她也不是无知妇孺,知道李家人有自己的考量。所以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提及了方才他们往显阳宫请安的事情来。
提及这事,姜愫顿时话匣子就打开了,忍不住道:“姑祖母,这徐氏不过一个和离过的女人,怎能得了皇上如此恩宠,逼得姑祖母和姑母到这般地步。”
听了她的话,姜皇后果然沉不住气了,咬牙切齿道:“你也见到了,那徐氏生的貌美,这阖宫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美人来。姑母又能有什么法子。”
姜愫却是满目的疑惑,道:“姑母,纵是姑父不喜姜家,不喜您,加之您身处中宫之位,不方便对这徐氏出手。可昭贵妃娘娘还有熹妃娘娘呢?难不成也冷眼瞧着,就这样心甘情愿被徐氏压一头?”
姜愫才入京,自然还不知道熹妃如今已经被降为熹嫔的消息。
所以,等她听说熹妃如今已成了熹嫔,昭贵妃娘娘也只有在一旁羡慕嫉妒的份,顿时愈发吃惊了。
“姑母是说,如今不管是您还是贵妃娘娘,熹妃娘娘,只能看着这徐氏得意了?”
说完,她又忍不住道:“今日愫儿瞧着淳妃娘娘这肚子,该是年底孩子就要出生了吧。若这孩子是个小皇子,怕是于太子表哥不利的。”
这些,无需姜愫说,姜太后和姜皇后自然也知道。
可因着姜愫一个出嫁的姑娘都可一眼看出这其中的厉害,姜太后和姜皇后的心里愈发有些堵得慌了。
可姜太后到底还是老练,叮嘱她道:“淳妃的事情,如今不宜再生什么枝节了。尤其你太子表哥大婚在即,更不适合生了意外。所以,你即便心里有什么想法,也都给姑祖母藏好了。尤其李家那边,切不可因着这事儿,对淳妃肚子里的孩子有什么动作,否则,若东窗事发,姜家和李家才算是真的死定了。”
姜愫方才也只是说说而已,又怎么可能对淳妃肚子里的孩子有什么想法,所以,忙点头道:“愫儿晓得了,姑祖母放心,夫君那边,愫儿也会叮嘱好的。”
因着姜愫久违的回京来,姜太后颇是怜惜她,这晚直接就留了姜愫在慈宁宫用膳。
姜太后原还想着,召了六宫妃嫔过来 ,热闹热闹,可没想到,没等她传话,却从乾清宫传来消息,说是皇上下旨,三日后宫中设宴,宴请各地的入京恭贺太子大婚的大臣。
闻着这消息,姜太后冷冷道:“皇帝这心思是愈发难以揣摩了,李珣一入京,便给了副都统的差事,可偏偏,却要李家人和其他大臣一日入宫赴宴,看着对李家未有任何的偏袒之意。”
姜太后揣摩不透皇上的心思,姜皇后就更捉摸不透了。
倒是一旁的姜愫喃喃道:“姑母,您说皇上这样做,是不是又忌惮李家,想安抚住李家,同时又不想李家太招摇,才来这一招平衡之术。”
对于姜愫这看法,姜太后沉默许久,最终只是沉沉的叹息了一声。
去说侍郎府
徐家老夫人听闻钱氏要往灵隐寺替孙儿祈福,心中颇有些不解。
这些日子,她这样防备自己,连晨昏定省都不敢往自己院中来,今日这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竟然主动请自己和她往灵隐寺去上香。
一旁,宁嬷嬷道:“老夫人,太太之前许也只是魇着了,可她还能真的不注重孝道,不顾名声,这样防着您。”
顿了顿,宁嬷嬷又道:“何况,太太这些日子在府中这般发疯,外头都传遍了,她该是笃定,老夫人您定不可能对她动手了。”
呸!
徐家老夫人闻着钱氏竟是这样的心思,心里别提有多窝火了。
她闹腾这么一场,可以说是自己魔怔了,可自己,却因着她这样的举动,几乎是坐实了自己当初害死白氏的事情了。
可即便如此,徐家老夫人也不可能不往灵隐寺去,因为,她最是注重徐家的名声,如何能让儿子因着她和钱氏被朝臣们指指点点。
转眼就到了第二天,徐琼才用过早膳,便听冬至进来回禀道:“娘娘,听说钱氏今日和老夫人往灵隐寺上香去了。”
虽徐琼早就知道,钱氏不会坐以待毙,也知道自己当初那样挑拨钱氏,钱氏一定会被逼到发疯。
可真正听到她竟要带了老夫人往灵隐寺上香,她还是有些惊讶。
毕竟,她不难猜测出钱氏的心思,尤其这灵隐寺以险峻著称,钱氏还不就是打了心思要解决了老夫人。
可徐琼却并不准备拦着,因为,徐家人上一世害死了娘亲,这一世,她便要千百倍的让他们奉还。
主仆两人正说着话呢,却见宝笙也走了进来,“娘娘,长公主殿下差人传了话来,说是一会儿入宫来找您吃茶呢。”
宝笙口中的这长公主殿下自然不会是别人,正是隐居小汤山的长宁长公主。
想到长宁长公主鲜少离开小汤山,今日,不仅离开小汤山不说,还要往自己显阳宫来,徐琼不由便想到了沈邝回京的事情。
难不成长公主殿下已经察觉到什么端倪了?
心里这样想着,徐琼便不觉有些慌乱。
若长公主殿下察觉出了些端倪,那自己如何才能瞒着长公主殿下呢?
毕竟,沈邝回京的事情,是绝对不能让任何人知道的。
可若自己瞒着长公主,她又于心何忍。
等快到晌午时,长宁长公主便来了。
徐琼恭敬的上前请安,“臣妾请长公主殿下安。”
长宁长公主看她隆起的肚子,却是笑盈盈道:“这些日子,发生那么多的事情,我原想着入宫来看看你的,只是,你也知道,我习惯了隐居,陡然来宫里,又免不了往慈宁宫去请安,所以便迟迟没来。”
长公主殿下还如当初在小汤山一样,待自己这般亲和,想到这些,徐琼愈发有些心疼长公主殿下了。
尤其看长宁长公主神色有些憔悴,像是没睡好的样子,她直接就道:“殿下,您昨个儿可是没有睡好,若是这样,臣妾这里有安神香,不如您试试。”
长宁长公主却是轻笑出声,半晌,她才幽幽又道,“琼儿,我就如在小汤山时,这样叫你,可好?”
而没等徐琼说什么,却听她又道:“琼儿,我大抵是疯了,你怕是不相信,昨日,我竟然觉着自己见到了沈邝?而且是活生生的人?”
第96章 天谴 宫里宫外便都在传,是因着淳妃携……
听着长宁长公主的话, 徐琼整个人都震惊极了,可她并非因为觉着长宁长公主说的是天方夜谭,反而是因为她知道沈邝大抵是偷偷去看过长公主殿下, 所以长公主殿下才生了疑心。可偏偏这件事情,她并不能替沈邝做选择, 何况, 现在这局势下,确实不适合告诉殿下沈邝还活着的消息。
因着这样的顾虑, 她只能安慰长宁长公主道:“殿下,您可能这段时间太累了, 所以才会出现了幻觉吧。”
长宁长公主自然也知道是自己魔怔了,所以才出现了幻觉。她根本不敢想,沈邝会活着。
毕竟,若他还活着, 这些年却不愿意见自己一面, 这是何等的残忍。
看着长宁长公主的神色,徐琼如何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只见她轻轻抓了长公主的手,道:“殿下, 琼儿自认识殿下,便看着殿下日日都在替沈家人祈福, 可见殿下一直都未曾辜负或者是忘记沈大人一日。这些,沈大人一定都看得到的。所以,在琼儿看来,沈大人其实从未离开过殿下身边呢。”
沈邝从未离开过自己身边,长宁长公主听着徐琼这话,瞧着像是怔住的样子。
半晌之后, 她才笑盈盈的看向徐琼道:“琼儿说的是,我和沈邝当初说好一辈子的,所以,他一定舍不得离开我身边,这些年,其实一直都陪着我的。”
说这话的时候,长宁长公主神色很认真,可除此之外,眼神中却也有些难以掩饰的伤感。
可没等徐琼再宽慰她,却听她暗暗叹息一声道:“当年沈家满门覆灭,我却帮不得沈家半分。如今,我也只盼着皇兄能早日除掉姜家,早日替沈家的案子平、反,如此,我才算是不辜负了沈邝。否则,若姜家一日不除,沈家一直背负通、敌的罪名,等到有一日,我去了地下,只怕也无颜面见沈邝的。”
长宁长公主的话让徐琼的心猛地瑟缩了一下。
她实在害怕自己忍不住,告诉长宁长公主沈邝还活着的消息。
也因为害怕,害怕看到长宁长公主的伤感,她只能紧紧攥着手中的帕子,指甲几乎都要陷入了掌心。
长宁长公主今日能往宫里来和徐琼说说体己话,已是情绪得到了很大的舒缓,虽最大的心结还未解,可等她从显阳宫离开时,瞧着已非方才心事重重的样子。
徐琼看着长公主殿下离开的背影,却是再没忍住,红了眼睛。
这一刻,她不由和老天爷祈祷,希望长公主殿下和沈大人,能够有一日有情人终成眷属,再不用有这样的别离。
却说灵隐寺这边,两辆宝华盖马车缓缓驶向灵隐寺。
这往年里,钱氏也会陪着徐家老夫人往灵隐寺来上香,所以,徐家老夫人并未对此有任何的疑心。
钱氏也如往常一样,在佛祖面前添了香油钱,又陪着徐家老夫人往后院厢房抄了几卷经书,供奉在佛祖面前。
等一切都办妥之后,瞅着这时辰,也到了下山的时刻了。
徐家老夫人看着钱氏一如既往的恭顺,面露不屑之色,觉着她到底得碍着孝道,向自己低头。
因着这样的心思,徐家老夫人坐上马车下山时,心情比方才好了许多。
可徐家老夫人没想到的是,没等她和宁嬷嬷埋汰钱氏几句,却听轰的一声,随即便听到马儿的呼啸声,之后,马车便失控了,在徐家老夫人的惊叫声中,马车直直就朝崖下坠去。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后面马车上的钱氏还有徐家二太太顿时是吓得脸色苍白,钱氏率先反应过来,厉声道:“还不快去寻了老夫人,你们是死人不成?!”
话音刚落,却见山上又有巨石滚下来,徐家二太太吓的差点儿没有晕过去,直接抓了钱氏的胳膊就道:“大嫂,这怕是遇着天灾了,我们还是绕路吧,至于老夫人,还是回禀给几位爷再说吧。”
发生这样的事情,徐家二夫人怎会冒险这个时候去寻徐家老夫人,何况,这若再有巨石下来,她不也没命了。
钱氏看徐家二太太神色大变,倒也没有执意这个时候去寻老夫人,毕竟,她的目的已经达成了。方才她装作要寻老夫人,不过不想让别人疑心自己罢了。
出了这样的事情,很快,消息便传遍了整个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