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样白净秀气,似乎还有些眼熟。
她又仔细想了想,终于反应了过来,这似乎是前日被围观百姓们赞扬“长得好看”的那位探花郎?
而此时,探花郎把话说完,也朝她投来目光,并面带微笑的轻轻颔了颔首。
卫婉清怔了怔,不知怎的,竟觉得脸忽然有些发热。
上座之上,卫婉宁悄悄看着一切,心间甚是欣慰,能在这种场合支持三妹妹的观点,这孙家郎君果然是好样的。
但这样的时刻,不能叫这两人被孤立,她也及时出声道,“这的确是个好建议,天下不乏三妹妹这样的人才,若困于闺中,实在有些浪费,陛下何不考虑一下?”
这话一出,叫有些想要反驳的人一时不敢再开口。
毕竟谁都知道帝后恩爱犹如神仙眷侣,皇后此时能如此开口,大约代表了陛下的态度。
果然,待皇后说完,只见君王颔了颔首,道,“的确不错,但事关重大,且容朕仔细想一想。”
恩荣宴后,新科进士们均领到了各自的差事,开始了为苍生社稷效力的日子。
而不久之后,卫家三姑娘的提议也被搬上了朝堂讨论。
只是这个话题才出,便遭到一众大臣的讥讽。
有老气横秋的文官批道,“这个想法简直胡闹!女子公然抛头露面,简直伤风败俗,成何体统?”
也有五大三粗的武官嘲笑道,“女子们都是花拳绣腿,那武举考试其实闹着玩儿的?倘若一不小心被打死打伤,可怎么好?”
这样的反应,卫婉宁其实早就料到。
她也知道,自己的夫君面对这样几乎一边倒的反对之声,其实很难。
尤其,他才登基没有多久。
但她身为女子,也并不甘心被那些高傲自大及腐朽的男人们如此轻视。
因此,她不能无动于衷下去了。
她找了一日,去到金波园中拜见太上皇。
其实对于朝中之事,太上皇早已有所耳闻。
此时见她忽然到来,也大致猜到了她的目的。
因此未容她开口,老人家便主动道,“朕已经退休,这些大事自有做主的人,你便是来求朕,朕也做不了什么。”
其实,卫婉宁也已料到太上皇会如此说,此时并不急躁,只笑道,“不论何时,皇祖父都是百姓心间的天子,您的话,一定能令天下人信服。”
太上皇并不上当,只哼道,“那你且说一说,朕为何要帮你?朕有空在此养花种草不好么?何苦要招那些文人骂?”
却听她笑道,“其实皇祖父并不是只在帮孙媳与陛下,若此事能成,也是圆了皇祖母当年的心愿。”
仁德皇后的心愿?
太上皇一怔,却听她续道,“当年皇祖父您带领将士们打天下之时,都是皇祖母在后方周全粮草,冬衣等后勤之事,孙媳曾听家中祖母讲过,皇祖母有勇有谋,心怀家国,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只因是女儿身,当时便有诸多人不服,甚至轻看,但皇祖母凭借智慧,每每都能及时将粮草衣衫筹拓起来,运送至前线将士们的手中。”
“但中途遇到过的艰难阻碍,却只有皇祖母知道。”
她叹道,“皇祖母曾对孙媳的娘家祖母说过,若有朝一日女子能为官,定不会比那些庸碌无为的男子们差。”
话音落下,只见太上皇陷入了对发妻的思念之中。
他顿了顿,又道,“不知皇祖父可还记得,您曾经许过孙媳一个恩典?”
只见太上皇挑眉,“你要用在此事上?要知道,你已经是皇后,这件事能不能成,对你没有什么影响。”
卫婉宁却笑道,“孙媳有幸得陛下赏识,也得皇祖父恩典,有今日母仪天下的一天,但世间许多女子不及孙媳幸运,因此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今日,孙媳便想替全天下女子来求一求您的恩典,也算斗胆替皇祖母当年的夙愿来求。”
话音落下,只见太上皇沉默一阵,终于开口道,“你且先回宫,朕要再考虑一下。”
卫婉宁应是。
不过三日,金波园的太上皇降下一道圣旨,准许今年的武举考试试行女子参考。
但,要专门设立考场及规则,具体内容要由礼部兵部等商议再出。
虽则还是有条框,但着实令天下女子为之一振。
尤其镇国公府的卫三姑娘,简直要欢呼上天了,当即便跑去祖母伯父及爹娘面前,表示要参加今年的武举。m.Xδ1贰З.ǒяG
卫三爷一向支持女儿习武,因此并无意见,卫崮见三弟同意,也没有阻拦,卫老太太只跟孙女道,“这是你自己挣来的,你自己做主便是。”
唯有祁氏很有些担忧。
女儿习武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去参加武举?
如此一来,岂不是更没人敢来求娶了?
哪知世事就是如此令人难以捉摸。
没过几日,忽然有人来向女儿提亲。
对方正是今年的新科探花郎,孙博尧。
第50章
其实说起来,这孙家乃是官宦世家。
如今孙家的家主,既探花郎孙博尧的父亲孙鹤年时下正在朝中担任通政使一职,而孙博尧的祖父当年也曾官至工部左侍郎。
孙家世代书香,门风正直,孙博尧自己更是年纪轻轻便高中了探花,又生的白净俊秀,正是京中许多少女的梦中良人。
这样的人家,别说正合卫三夫人祁氏的心意,就连卫老太太也很喜欢。
枉祁氏这些天担心女儿嫁不出去几乎要到了失眠的地步,此时的这个提亲,简直犹如天上掉了馅饼一般。
祁氏很高兴,为此,还特意跑到宫里,问了卫婉宁的意见。
卫婉宁当然也十分赞成,祁氏便彻底放了心,只教夫君点头,等着把女儿嫁出去了。
然而,卫婉清自己却不能放心。
她是个直爽坦荡的人,一向不喜欢遮遮掩掩行事,她亦明白,虽然朝廷已经正式准许女子参加武举,但还是有许多人不能接受。
她并不知孙家能不能接受自己要参加武举的想法,为了避免叫家中长辈们失望,她想了想,索性找了一日出了家门,亲自去见孙博尧去了。
中午时分,京城各大食肆都是人满为患,尤其最负盛名的盛和居。
此时的大堂中,食客们都在忙着品尝美味,或是交谈,因此并无人注意,在二楼临江的一处雅间中,坐着一对年轻的男女。
卫婉清今日以帷帽罩面,乍一看去,与旁的大家闺秀并无二致。
她悄悄瞥了瞥圆桌对面的年轻男子,见他一身青色官袍,看起来,比上回的一身朱红似乎要沉稳的多。
但那面庞倒还是一如既往的俊秀。
今日既是她主动将人请来的,便咳了咳,又主动开口道,“今日我邀孙大人见面,是为了贵府向我提亲一事……”
虽则洒脱,但身为未婚少女,说出这样的话,还是难免有些害羞。
不过想了想,对方等会还要回衙门当差,自己这般扭捏实在浪费时间,卫婉清遂将心一横,又续道,“我是想问一问大人,你是不是因为上回我救了你,才来同我提亲的。”
这话一出,只见对面的青年白净的耳根登时就泛起了红。
不过,须臾之后,孙博尧也咳了咳,坦诚道,“姑娘救在下,在下及家中长辈无不感激之至,但提亲一事,全是因为在下心悦姑娘。”
说完,耳根就更红了。
卫婉清也没想到他会这样回答,闻言不禁一愣,问道,“你不怕我吗?”
孙博尧也一愣,“……怕姑娘什么?”
却听卫婉清道,“别人都怕我……将来会打他们。”
打……
孙博尧愣了愣,而后没忍住笑了一下。
咳咳,眼看都见过两次面了,他此时才发现,她原来如此可爱。
“姑娘是讲理之人,有朝一日若是打在下,一定是在下犯了错,那么,在下以后乖乖不犯错便是了。”
他含笑道。
卫婉清听完却红了脸。
什么啊,说得好像她必然要嫁他了似的。
当然,他是新科探花郎,何其聪明有才华,她自认嘴笨,说不过对方,加之时间有限,也没跟他多做计较,只赶忙再将话题转到正事上。
“时下朝廷已经允许女子参加武举,孙大人可知道?”
孙博尧点了点头,温声道,“在下还没来得及恭喜姑娘夙愿得偿。”Μ.χs12三.йēτ
卫婉清礼貌道了声谢,又道,“我打算参加今年的武举,所以要提前跟你说明,如果贵府介意此事,提亲的事还是算了为好。”
孙博尧微微一顿,想了想,却问她,“在下想冒昧问一句,是否每一位上镇国公府求亲的人,姑娘都会亲自告诉对方这件事?”
“当然不是。”
卫婉清想都没想便道,“我哪有那么多闲功夫。”
却见孙博尧,抬目望向她,“那,姑娘今日为何要来告诉在下这件事?”
卫婉清一愣,咳了咳道,“因为……因为我的长辈们都十分看好你。”
却未料想他又问道,“那姑娘觉得在下如何?”
卫婉清闻言稍顿,又轻轻点了点头道,“还不错。”
语罢,脸却红了。
幸亏有帷帽遮挡,才没叫对面的人看分明。
话音落下,只见那人微笑起来,道,“姑娘既看得上在下,在下又岂会以世俗眼光来看姑娘?更何况,如今女子武举是朝廷允许的光明正大之事,连太上皇与帝后都首肯,小生岂会因此望而止步,不敢追求心间幸福?”
“姑娘放心,”
他郑重道,“想做的事尽管去做,不论何时,若你想为国效力,在下一定全力支持。”
……
这一天,卫婉清直到回到家中,脸还是红的,宛若秋日枝头的红沙果,甚是惹人怜爱。
而待她父亲卫三爷下了早朝,她也知道了,原来爹如她一样,也同通政使孙鹤年说了她要参加武举的事。
孙大人十分开明,并无任何反对之意,于是不过半月的功夫,两家便开始了议亲的流程。
这些事自有长辈们替她操心,卫婉清便一心扑在习武上,全力准备仅剩月余的武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