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自然喜欢。红梅映雪,少年白衣,她眷恋了十年。
只惜命运弄人,偏在两人间划出深壑鸿沟,叫她如何逾越?
裴策已抬眼望向她,眸光疏浅,悠缓地巡梭打量,如鹰隼低慢盘桓。耐心十足,等着她的回答。
江音晚未解其意,慢慢点了点头。
裴策极轻地勾了勾唇角,笑意慵然,转瞬即逝。
他倏然伸手,握住了那把素约细腰。下一瞬,单手将人提到了面前。另一手扣着她的薄肩,缓缓摁下去,直到她的脆弱脊背贴上紫檀黑漆书案。
湖笔紫毫细韧软密,徽墨润泽而微凉,清气袭人。执笔的人慢条斯理,红梅柔婉清艳,徐徐绽于柔雪。
*
宫中,昭庆殿。
殿内空荡,宫人皆被挥退,仅留姚幸公公和拾芳姑姑侍立在侧。
皇后坐在楠木嵌螺钿云凤纹的高座上,听着一名嬷嬷的回禀。
正是当初赵霂知离宫后,安排在赵霂知身边的那名嬷嬷。彼时的名头是为了她在宫宴上的献舞,教导礼仪、提点各项事宜。
然而宫宴已结束,献舞亦未能得太子一眼,这名嬷嬷却仍留在赵霂知身边。名曰安抚,以及为长远计,他日若她入东宫,总需习得更多规矩。
皇后捧着天青色珐琅釉的茶盏,一手拈着盖,细细拂去杯中浮末,静静听着这名嬷嬷的回话,却微不可察地蹙起了眉。
“你是说,霂知怀疑,太子养的那名外室是江家的三姑娘,江音晚?”
嬷嬷低眉跪于地上,恭敬答:“禀娘娘,正是如此。”
皇后的眉头展开,轻轻嗤笑一声:“真是异想天开。谁不知江家倒台前是三皇子党,太子怎可能去私藏江家的女儿?”
嬷嬷对朝堂上的事情并不详知,还是恭顺接话:“娘娘英明。”
皇后笑意却蓦然淡下去。手中杯盖“玱琅”一声扣在茶盏上。
记忆中被忽视的一幕,模模糊糊地浮现。那是八年前的七月初三,元后虞氏的忌辰。
彼时还是少年的大皇子裴策,因一首悼亡诗,触怒了皇帝。
实则那首诗只是寄托哀思,别无他意。然皇帝心中清楚,虞氏病逝,其中多少是心病作祟,而心病起因,便是他以狠辣手段打压虞氏一族。
见到大皇子的悼亡诗,因其心虚,竟读出怨怼不敬之意。不顾震风陵雨,要罚大皇子跪于甘露门下思过。
皇后身为嫡母,自然应当关心忧切。然而皇帝有令,不得求情,亦不得为他遮雨,皇后只能遥遥看上一眼。
她坐在轿辇上,朱红色的华盖挡去风雨,看着大雨如瓢泼,打在青砖地面,水汽似白雾溅起,模糊了青砖上雕琢镂刻的福寿纹样。
遥遥望去,少年身廓半隐在雾气里,白衣已被浸透,显出他的身形,清瘦却蕴着力量,只是尚有些单薄。脊背却挺得笔直,秀骨清隽。
他周遭空无一人。唯有雨声如鼓。
皇后缓声吩咐:“陛下不许人为这孩子遮雨,可这样淋下去怕要坏了身子,拾芳,派人送件披风过去。”
披风薄薄,在这滂沱大雨里,其实聊胜于无罢了。
她端坐轿辇,看着两名宫人,一人撑伞,一人捧着墨色披风,缓缓走向那个白衣少年。
不知是因皇帝命令,还是宫人之间已有的某种默契,他们止步在裴策身前,那把伞,始终不曾挪到他的头顶,遮去哪怕分毫的雨。
甚至伞的边沿,若有若无,停在他的面前,稍稍一斜,汇聚的雨水便自伞骨灌下,浇过少年清俊面庞。
皇后静静瞧着,见裴策只是笔直地跪在那里,一动不动,任由宫人为他系上披风。那披风从伞下递出来,还未及披上,早已被淋湿。
宫人退去,又只余少年身影。雨幕如注,墨色披风孤寒,更衬得他肤色冷白,隔得太远,辨不出神色,只知大约是平静的。
皇后看了一会儿,便欲吩咐起驾回宫,却见一道小小的浅品色身影,似从淑景殿的方向跑过来,径直往裴策身边奔去。
那身影应是个七八岁的女童,如一支新荷。
皇后看向拾芳,拾芳附耳轻声答:“娘娘,这似是江淑妃的侄女,定北侯府的三姑娘,唤作江音晚。”
皇后凝眉,看那女童与裴策似有两三句对话。下一刻,女童竟兀自在裴策身畔,同他一道跪下。
大雨漫漶视线,亦掩去了两人的话语,只隐约辨出二人又说了几句什么,大约是裴策在劝她离开。他微微蹙了眉,神色却仍是温和的。
这位大皇子,脾性一贯是谦然有礼,温润如玉。
江音晚却执拗地不肯离开,执意同他一道跪着。
皇后略有兴致地挑了眉,看着裴策展臂,将披风举过身侧女童的头顶。
披风早已湿透。墨色深深,在如磐风雨里,徒然掩着两道单薄身影,久久不去。
那时皇后虽有些诧异,却也只觉得是孩子之间无关紧要的往来。后来几位皇子渐渐长成,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定北侯府无疑是三皇子党,多年前的那幅画面,更被皇后置之脑后。
此刻,听到赵霂知的猜测,那风潇雨晦中的一幕,蓦然空前清晰。
皇后将手中茶盏慢慢置于桌案上,缓声对大太监姚幸道:“不是听闻江音晚已经坠河身亡了么?派人去京兆府,重新确认。”
片刻,她又悠悠对着嬷嬷补上一句:“你同本宫回禀过什么,不必让霂知知晓。”
第44章 香 “晚晚,告诉孤,此为何物?”……
裴策最终只道将青萝调到外院伺候, 江音晚明白,这是自己表现让他满意,愿意留下青萝性命的意思, 不敢再得寸进尺地提要将青萝留在近前。
湢室内, 四周帷幔薄如蝉翼, 重影如曳云。水雾氤氲弥漫, 池面新鲜花瓣满目铺陈,如置身幻境。
江音晚独自坐在华石铺砌的空阔汤泉里, 片片花瓣伴着温热水流, 漫在她的肩头,露出一截皓质呈露的秀颈。
潋儿侍立在侧, 因江音晚让她不必近前服侍沐浴, 她只能捧了茉莉香胰、巾帨等物,静默看姑娘一遍一遍拭着身前墨渍。
其实江音晚本只想一个人待着,然而有了上回她在汤泉中昏睡过去的教训,裴策无论如何不允,吩咐至少留潋儿在旁。
涟涟水声渐渐息止,潋儿垂目,轻轻唤了一声:“姑娘?”
一时无人应声。
江音晚脊背倚在浴池边沿, 潋儿立于侧后的岸上, 宛然可见她螓首至后颈那一截柔曲弧度。玉石温润, 衬得皓颈肌肤如凝脂。
柔滑浓密的青丝,为避免浸水而尽数盘起,似鸦云堆叠。有一缕斜逸而出,染湿了,腻在颈侧,水滴落落分明, 顺那柔肤腻里慢慢滑下去。
莹莹素手仍捧着一抔温水,指尖沾了花瓣,怔怔顿着,似在出神。
潋儿再唤一声,关切问她:“姑娘,您怎么了?”
温水渐渐从指间漏出,“叮琅”响着,点滴没入水中。
良久,潋儿终于听到江音晚的声音,轻缈若无,似隔着茫茫水烟:“潋儿,我觉得我快要撑不下去了。”
姑娘手中的水分明已淌尽,潋儿却仍闻水珠碎溅池面的轻响。几息后她反应过来,原是姑娘的泪。
潋儿从来知道,姑娘最是娇柔,眼窝子又浅,她常见姑娘娇娇糯糯的泪,却从无一回,似这般平静,甚至肩头不曾颤动一分。平静得让她心慌。
孱薄如初春枝头最后的堆雪,日头出来,便要化去。
她有心欲劝,却不知从何劝起,隐隐明白了姑娘所言,然而姑娘同太子间的事,不是她一个婢女可以置喙的。
何况姑娘处境与前路,潋儿只觉无比迷茫,同太子这样下去,当真是好的吗?但若觅旁的路,结果又熟料好坏?
她想到了吴太医。吴太医当日向姑娘表明忠心,甚至暗指愿为姑娘悖逆太子,他真正用意,自然不止一枚避子香囊。
而是愿助姑娘离开太子。
然而,即便寻求吴太医的帮助,这条路当真走得通吗?即便顺利离开,前路又在何方?
潋儿脉脉无言,只能久久望向池中的纤薄身影。水雾缭然,姑娘始终只是静静坐着,周身水面不见漾动,花瓣绮丽,铺开满目绚红,若逐霞流光。
这湢室热雾蒸腾,却似无比的旷寂,萧萧生寒。
不知过去多久,潋儿恍然回神,提醒道:“姑娘,汤泉泡久了也不好,奴婢扶您起来吧。”
她已不忍说出后半句——殿下还在等着您。
江音晚换了一身海天霞色的轻罗百迭裙,长长裙摆迤逦曳过地面。已是申时末,该用晚膳的时分,她走到外间,却不见裴策身影。
隔着一幕精致珠帘望去,看到墨袍玉带的男人正坐在拔步床沿。
暮色四起,尚未掌灯,斜阳映上床尾的紫藤越罗帷幔。裴策坐在床头,昏黄日色照不到的位置,墨袍清廖,隐在淡淡晦影里。
他微微垂着首,看不清神色。置于膝头的手白皙修长,正慢悠悠捻着一枚什么,银光泠泠,隐隐泛出来。
江音晚驻足在原地,勉强打起精神,牵了牵嘴角,隔着细密珠帘柔声道:“殿下,该用晚膳了。”
裴策闻言,缓缓抬眸看向她,峻漠容颜无比宁静,语调轻淡:“晚晚,过来。”
江音晚却蓦然涌起风雨欲来之感。
她面上是清清浅浅,乖顺的笑,忽地忆起前世画面里的自己——杏眸已失了碎星流转般的神采,甚至再无装出笑意的力气。
前世,从定北侯府倒台,她成为裴策外室,至裴策登基,那些宫苑中的场景出现,她已撑过了两年。
耗去她眼底光彩的,不止是她从柳太嫔处听闻的消息、兄长在她面前展开的那卷矫诏,早在那些之前,她已然觉得倦惫。
裴策其人,那般强的独占欲和掌控欲,淡漠俊容下时时敛着峻险,她每一步都似踏在薄薄冰面,罅隙里可窥见脚下万丈寒渊。相处的日夜点滴,足以教人身心俱疲。
江音晚轻拂珠帘,袅袅站在那里,珠光浅浅,流转在她侧容,心头竟升起预感,自己只差最后一片鸿羽的分量,便会被彻底击垮。
宝相花锦履慢慢踩上黄地桂兔纹妆花绣毯,她走向裴策,婉声问他:“殿下,何事?”
裴策轻轻牵过她的手,将她拉近到面前,下一瞬,劲瘦臂膀横过不盈一握的纤腰,将人揽到膝头坐下。
婢女例该入内掌灯,见此情形,皆识趣地退了出去。
远处的天际,落霞如血,变幻流离。窗外渐渐地暗下去,如滴墨入水,夜色缓缓噬渗而来。
裴策大掌锢着她的腰,静邃漆眸落在她的面上,过分的淡寂,如无波无澜的潭面,映出她的影。
可寂潭般的表面只是脆弱一层琉璃,她望见底下翻涌的墨浪,势有万钧。
余光里,他另一手仍慢条斯理捻着掌中物件,银质累丝,长约两寸,坠饰细细流苏,随他动作轻拂。
江音晚脑中蓦然嗡的一声。
裴策已将东西递到她的眼下,是一枚精雕细镂的银累丝香囊。
浅浅麝香气息,掺杂在苏合香里,透过累丝镂刻的缝隙,幽然渗出来。
正是避子之用。
江音晚只觉呼吸一窒,芙蕖面上,血色一霎褪尽。她将瑟瑟视线从香囊上移开,怔然望着裴策。
裴策将她那一刹的惊愕收于眼底,容色静得莫测,咬字从容,缓声问:“晚晚,告诉孤,此为何物?”
他显然已知道了答案。
江音晚明白绝瞒不过他,只能努力矫饰避子的缘由:“殿下,东宫未有正妃,我若此时有孕,会让您和未来的太子妃生出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