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太医乔怀德自内室出来,向众人行了个常礼,道:“臣已为高嫔施针,侍医亦为其止了宫血,不出两个时辰,高嫔便可醒来。”
言罢,乔怀德抬头悄悄瞄了一眼李氏,李氏心内一怔,只一弹指便轻轻点了点头,二人心下皆会了意。
幽幽的月光透过窗纸,洒入室内。
夫人李氏一路之上皆在思忖方才乔太医之眼神,待回至寝宫,正值心内忐忑之际,便有近婢来报,太医乔怀德求见。
乔怀德入得殿内,待行罢礼,道:“夫人,您示意臣来,可是因了高嫔之症?”
李氏见乔怀德明知故问,心内厌烦,悠悠道:“乔太医,此间只吾等三人,不妨直言。”
乔怀德环顾四周,见果然只李氏与环丹主仆二人,方小声道:“夫人,高嫔之症是胎毒所致。”
见李氏狐疑,乔怀德解释道:“高嫔已生产三胎,若非龙胎有异,断不会难产。臣方才细细瞧了龙胎,其周身青紫,此为中毒之象。”
“哦?”李氏心内似一怔。
乔怀德看了一眼李氏,只做两个弹指停顿,轻声道:“是花草之毒。”
李氏当下明白乔怀德所指,疑惑道:“早前你同吾讲含羞之草可至初孕之人滑胎,却不曾言其可至已成之胎死掉啊。”
乔怀德轻轻摇头,道:“此草于常人本无大碍,然初孕之人经久闻之,便可至其滑胎。高嫔虽说龙胎已稳,许高嫔体弱,亦或是急火攻心,已至草毒加速,便至高嫔胎死腹中。”
李氏起了身,于殿中来回踱步。其以含羞之草替代合欢,混了其他花草,又哄了郑荞与其同制香包,送于倚德殿众人,以便不知不觉中至昭仪滑胎。未曾想,如今竟至高嫔胎死腹中,有死胎为证,若皇帝彻查,岂非大祸将至。
见李氏冷下脸,乔怀德近前半步,道:“夫人亦毋需太过忧虑,若非臣本知情,便是太医令查验香包,亦未可觉。”
见李氏将信将疑,乔怀德接着道:“含羞之草本与合欢形色味具似,夫人又碾碎掺以多种花草,加之高嫔今日又急火攻心,便是陛下追究,亦是无凭无据。”
听罢乔怀德之言,李氏方渐缓了脸色,道:“吾与乔太医如一舟而行,乔太医之手段,吾岂能不信。”
摆了摆手,李氏接着道:“吾累了,乔太医亦早些回去歇息吧。”
宫窗外,树欲静而风未止。
第四十三章 阴阳草(二)
御书房内,太子元恂跪于元宏案前。元宏冷面如霜,斥道:“朕素来教育尔等需‘兄友弟恭’,如今你还未及开府摄政,行事便如此张狂,朕如何信你日后可善待于弟妹,又如何将这江山社稷交托于你?”
元恂身为长子,又受了太子印玺,元宏对其自幼便寄以厚望,更是另眼相看。只是这太子恂因先太皇太后冯氏之宠溺,自幼便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只其所为无一人敢告于皇帝知晓。
今次因高嫔难产,元宏方知元恂前日所作所为,故而震怒十分。
元恂见元宏震怒,只得俯身叩首,请罪道:“儿子自知有错,望阿耶饶恕。”
元宏肃色道:“尔等兄弟姊妹,同根而生,一源而出,分形连气,理应相互友爱,彼此善待。”
看了一眼元恂,元宏又接着道:“尔等兄弟皆身系我大魏国运,若得兄弟齐心,国运必隆。人生在世,较之君臣、父子,尔等兄弟自幼食则同案、学则连业,故而更显亲近才是。”
元恂心内厌恶,面上却不敢表露半分,只得连连点头,道:“儿子谨记阿耶之言,定当与众弟妹终生相依,亲睦而处。”
元宏只当元恂为初犯,又见他此刻似有悔悟之心,便缓了语气,道:“孝悌为仁之本,为君者必要以此为训。今日你既已知错,便回励材苑,罚抄《论语.理读》五十篇,以儆效尤。”
元恂心内恨恨,却不得不应了下来,如此方才被元宏示意起了身。
元恂出了御书房,满面愠色。众内侍亦不敢近前相劝,只尾随其身后而行。
待行至御花园,却见贵嫔夫人李氏携了近婢环丹迎面而来。
元恂今日因受了皇帝训责,本不欲与李氏照面,却不料李氏径直迎了上来。元恂无奈,只得近前草草行了个常礼,正欲离去,但闻李氏询道:“太子,今日怎有兴致于园中散步?”
元恂冷冷道:“方才面见阿耶,此刻只是途经园中罢了。”
李氏见其一脸不悦,又语气冷冷,心内便知定是皇帝因元恪兄妹之事斥责了太子,于是不动声色,道:“吾就知道,太子素来勤勉,此刻正为太师受学之际,又怎会无故流连园中。”
瞄了一眼元恂,见其一脸不屑,李氏接着微笑道:“过了芒种,太子便要与左右孺子大婚,虽说吾人微言轻,无力为太子张罗,然吾自于宫内教授荞儿为人妇之道,亦算是为太子尽一份心力。”
元恂因见过左右孺子之像,自是为郑荞美貌所动。那日见元恪所佩荷包之上绣了郑荞之名,又因索而不得,故而动怒。方才听闻李氏之言,才知郑荞竟居于李氏宫内,忽的兴奋起来,道:“夫人是言,吾之右孺子现下里居于夫人宫中?”
李氏点了点头,微笑道:“是呢,荞儿入宫来陪伴其姑母郑嫔生产,故而与吾一宫而居。”
元恂闻言,便来了精神,急急道:“此女可如画像一般?”
李... -->>
李氏听其如此言,心内冷哼一声,面上却笑意盈盈,道:“画像岂能传神?荞儿虽非倾国倾城之颜,却亦算得上花颜月貌,且弹得一手好琴,亦能诗会唱,与太子那自是天作之合。”
元恂本值青春之年,听李氏言罢,更是心痒难搔。
见元恂如此神情,李氏心内暗喜,接着道:“荞儿平日里于吾宫中或抚琴浅唱,或勤于女红,甚是乖巧伶俐。”
看了一眼元恂,李氏浅笑道:“荞儿喜琴,近日来时常往倚德苑寻昭仪请教琴艺。昭仪最喜闻琴瑟和鸣,便时常令荞儿与二皇子合奏共鸣。”
元恂闻言,当下沉了脸,道:“琴与瑟岂是寻常男女可合奏之器!”
李氏见状,心知话已起效,便故意道:“虽说二皇子尚未及舞勺之年,然荞儿却是陛下钦定之右孺子,如此二皇子与荞儿琴瑟和鸣确有不妥。只是…”
见李氏欲言又止,元恂不悦道:“夫人有话直说,吾最不喜人如此。”
李氏轻叹一口气,道:“太子切莫动气,如今昭仪盛宠正隆,纵是知其所为欠妥,吾等又能如何?”
元恂本就因元恪兄妹之事受了责罚,此时又闻李氏如此言,心中之火便被挑起。元恂冷哼一声,道:“吾是太子,国之储君,便是皇后,亦让吾三分。阿耶后宫人众,她又岂能圣宠不衰?得罪了吾,日后自有她好看!”
言之者为恶,闻之者行易乱。
咸阳王元禧入了御书房。待向元宏行罢礼,元禧开口道:“清明将近,因今岁陛下与皇后皆居于平城皇宫,臣请陛下示下,清明祭祖,陛下作何打算?”
元宏招招手,示意元禧坐于自己身旁。待元禧坐定,元宏方开口道:“朕这几日亦在思忖此事,朕与二弟果是至亲兄弟。”
将手中朱笔置于笔架之上,元宏继续道:“新都在建,迁都事宜虽定,然人心未稳。朕此时若北归祭祖,恐平城旧贵元老再行阻挠之举,迁都之事便要前功尽弃。”
元禧点了点头,道:“陛下所虑甚是!北人恋故难迁,陛下颁旨迁都已半年有余,然南迁之人,只不足三成。”
元宏闻元禧之言,沉默不语。
元宏与元禧既为君臣,又是兄弟。元禧心知自己务必要想出万全之策,方不辜负皇帝待自己亲近之情。
元禧见元宏久不出声,便开了口:“若太子可替陛下回乡祭祖,此困惑岂非迎刃而解?”
元宏闻言,犹豫道:“子恂虽为太子,却从未涉足朝堂之事。加之帝陵分散多处,不知其能否胜任。”
元禧坚定地点了点头,对元宏道:“太子可由太师与太傅陪同,一应祭祀事宜、礼节便可由他二人从旁指点,加之皇叔亦在平城旧宫,断不会出错。”
元宏虽心中仍觉犹豫,却再无其他良策,于是点了点头道:“如此你便着手安排吧,祭罢祖,务必速速归来,以免误了新婚之期!
第四十四章 狭路逢(一)
倚德苑内,太医令梁世清来为禾请平安脉。
待把完脉,梁世清微微皱眉,询禾道:“昭仪近日里可还睡得安稳?”
禾点了点头,道:“一如往常,并无有异。”
见梁世清眉头微锁,禾略一停顿,疑道:“太医令,可是吾之身体有何处不妥?”
梁世清轻轻摇头,回道:“昭仪,凡孕者,皆属滑脉之象,脉动亦较之常人有力。方才臣请昭仪之脉,似脉象略弱,故而臣才有此一问。”
禾听闻梁世清之言,心中释然,浅浅一笑,道:“只这几日高嫔难产,吾多陪伴其身侧,许是睡的少了些。”
梁世清微微颔首,道:“昭仪,现下您凤体虽无甚大碍,然昭仪怀胎不足三月,龙胎亦是未稳,昭仪当多做休养,切莫因劳心费神而损了龙胎。”
点了点头,禾对梁世清道:“太医令之言吾定当谨记于心。”
稍作停顿,禾浅笑道:“吾有一事相求于太医令。”
梁世清闻言,急急道:“昭仪为主,臣岂敢担‘求’字!臣但凭昭仪吩咐。”
禾微微一笑,道:“吾知陛下待吾一切上心,然陛下国事繁多,吾便不愿再以此些许小事令陛下费神。故而吾请太医令切莫将吾之症道于陛下知,以免陛下忧心。”
梁世清听闻此言,心内自是敬重于禾,忙道:“臣定当保昭仪母子平安,以解陛下后顾之忧。”
待梁世清退至门边,正欲离去,禾忽然又道:“太医令,留步。”
梁世清急忙转身,回至禾面前。禾起身下了塌,与梁世清相对而立,轻声询道:“太医令,高嫔所产之子为何周身青紫?”
梁世清向禾作了个揖,回道:“昭仪,臣昨日听了乔太医来报,便已着方丞与药丞对了数月以来高嫔所服一应药膳,皆无纰漏。臣又同侍医令携乔太医与黄侍医验了龙胎,除去青紫,并无任何异样。”
见禾面色凝重,梁世清小心道:“龙胎周身青紫,若非中毒所致,便是龙胎本身有异。若如此,便不难解释高嫔缘何难产,以致母子俱危。”
禾闻言,轻叹一口气,道:“吾与高嫔一宫而居,太医令又日日来为吾请脉,是吾大意了,若吾早日着太医令为高嫔问诊,何以至此。”
梁世清见禾神情悲伤,急忙劝阻道:“昭仪切莫自责,宫内历来妃嫔有孕,自有侍诊之医。臣不过是得陛下信任,于太医监内倚老卖老,忝居太医令之职,乔太医虽说位份居于臣之下,然其医术并不逊色于臣。”
见禾神情似渐缓,梁世清继续道:“此番高嫔难产,恐已伤了元气,臣定当与乔太医合力为高嫔调养,令高嫔康健。”
禾闻言心内略感安慰,点了点头,道:“如此便有劳太医令了。”
梁世清应声,复又行了礼,方才离去。
七皇子元悌不日便要行满月之礼。按宫例,元悌生母郑嫔母家亲眷皆可入宫探望。满月... -->>
。满月的日子一天天临近,郑氏心内自是欢喜十分。
郑氏之母李氏,只育一子一女,家中其他姊妹皆为庶出之女,因而郑氏并不喜与彼等亲近。于闺中之时,郑氏与姨表阿姊佟氏相处甚欢,此番亦着人知会了佟氏,邀其入宫相聚。
待至满月当日,贵嫔夫人李氏早早便着人煮了喜茶,以迎郑氏亲眷。
宫门之外,郑嫔之母李氏、嫡嫂姚氏以及姨母佟夫人李氏与姨姊佟氏皆已按品大妆,早早侯于宫城之外。
待到巳时初刻,便有内侍出来迎接,众人方才得以登辇入内。
因贵嫔夫人李氏为一宫主位,故而郑嫔家眷由内侍引路,先至李氏殿内请安,彼此相互寒暄,又互赠了礼品,方才入了郑氏房内。
母女、姊妹相见,自是分外亲热。不待众人行礼,郑氏便上前一手拉住母亲李氏,另一手扶着姨母佟夫人,欢喜道:“母亲、姨母,此为内室,亦无旁人,何需行礼。”
郑氏话音刚落,只见郑荞已跃于李氏面前,撒娇道:“祖母,您令荞儿好生挂念啊。”言罢,又行至姚氏面前,一头扑进姚氏怀内,亲热十分。
待乳母将皇七子元悌自内室抱出,众人便争相恐后将其抱入怀中,以示亲近之情。
行罢一切礼式,侍婢端了喜茶、点心入内,众人方才坐下闲话家常,道些分别思念之情。
众人正聊得欢愉,便有近婢来报,皇后着近婢婵梅送来满月之礼,以示祝贺,郑氏携众人急忙忙起身相迎。
这边婵梅前脚刚走,那边夫人罗氏与袁氏亦各自遣近婢送来了贺礼。一时间迎来送往,门庭若市。
倚德苑地处偏远,待吉祥与彩霞将昭仪与高嫔所备之礼送至郑氏宫内,其他各宫人等皆已散去。
吉祥入内向郑氏行了常礼,道:“郑嫔,昭仪亲手为七皇子秀了褓服,高嫔亦于生产之前便早早备下贺礼,着奴送来,以贺七皇子满月之喜。”
宫内众妃嫔皆赠予金银饰物,独昭仪与高嫔所赠之物为自绣之品,郑氏瞧着心内不屑,似笑非笑道:“昭仪果然与众不同,便是所赠之物亦是不同于众姊妹。”
吉祥听其如此言,虽心内不服,却亦知不可呈口舌之快,于是强忍心火,便告辞离去。
待吉祥与彩霞离去,姨姊佟氏自内室行了处来,若有所思道:“阿妹,方才离去那位主事宫婢,可是名唤吉祥?”
郑氏一脸狐疑,道:“是啊,其是左昭仪之近身婢女,名唤吉祥。只是阿姊,你怎知其名?”
“左昭仪之近身婢女?”佟氏一脸惊恐茫然之色,重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