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眼眶一湿,“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论功行赏自然不止是两位头功人马,云曦和陆青帆退下之后,便是兵部尚书姜灿,不仅握一方重拳,还被封为一品镇西侯;锦衣卫都指挥副使范围提拔为锦衣卫都指挥使;都察院晁钟大人晋升为左都御史,主掌都察院;户部侍郎仲天恩正式晋为户部尚书;冉杓则从从五品员外郎晋为正三品刑部右侍郎……
不知不觉间,朝中的肱骨中坚大臣,竟然都变成了他们的人马。
金公公拿出了最后一封诏书。
“今封朱翌之子朱义为太子,安郡王顾长卿摄政监国。即日起,由太子监国朝政、内阁诸事皆奏启太子殿下……”
受到封赏的云曦抬起头来,惊讶地望着皇上。
这是传位昭书?
不少官员跟云曦的反应相差无几。
皇上今日在朝堂上并未展现出什么不适,却还是干脆让太子监国,只差没将“传位”二字落实……属实太着急了些。
陆青帆也觉得疑惑,但朝堂之上、有些话也不好多问。
等到三封圣旨下达,金公公喊出了那句最让人熟悉的“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无人启奏。
百官还沉浸在诸多大事的震撼中,无人启奏。
直到皇上的身影离去,云曦站起身来目送皇上离开,都还能清楚地听到身边不少大臣喃喃着“变天”诸言。
“别担心。”不知何时,本该站在最上手的陆青帆走到云曦身边,低声道:“有顾长卿在,皇上没事的。”
云曦微微一笑,“我不是担心这个。”她看向这大明的文武百官,知晓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即将在新太子的手中再开启。
“既然不担心,我们是不是回去挑个良辰吉日?”陆青帆握着云曦的手一紧,低声道:“我等了许久。”
可早就没耐心了。
云曦不禁莞尔,冲着陆青帆屈膝行礼:“是,大人。”
第371章 熟悉的配方
且说,皇帝离开金銮殿之后,刚走到后殿,便冲着紧随而来的安郡王和小郡王顾义冷哼一声道:“你二人可满意了?”
安郡王笑着点了点头:“还行。”
小郡王顾义……哦不,如今该唤太子殿下了,他坚毅的小脸儿上也浮现出一抹满意之色:“皇祖父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皇上是不愿写“罪己诏”的,只想恢复白氏一族和先废太子朱翌的身份便罢了。
堂堂天子,怎能为臣子低头?
小太子朱义当即表示,若身为天子都不能为天下臣民做表率,对错不认、是非不分,那他这个太子也当得没甚意思,倒不如让皇上重则储君,省得等皇上百年之后,朱义再做出什么大逆不道之事来。
其后,安郡王笑眯眯地补刀:“自己做,你便是流芳百世的贤名帝王;让儿孙来纠错,那就是个至死都不悔改的老糊涂,你自己看着办吧。”
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皇帝不做,就让朱义和安郡王来做。
皇帝当时气得脸子都青了,险些又死一回,颤抖着手骂安郡王不是个东西,挟天子意欲不轨。
安郡王反唇相讥:“当世人都稀罕你屁股底下那龙椅不成?而且,本王可不是在跟皇上商量。”他瞥了一眼朱义,意思再明白不过。
他能抚养朱义,也能以贤孝之名让朱义不继承大统。
这种时候,往往都是比谁豁得出去。
而皇帝心中知晓,如今这些个皇子里,还真没人比得上这个嫡长孙。
无奈之下,皇帝只能自己书写“罪己诏”,才有了今日大殿上可堪载入史册的一幕。
等皇帝拂袖离去,小太子欣慰地笑了笑,拉住了自家父王的手,“父王已经为摄政王、主事监国,可别想着逍遥度日了。”
“本王就是个大冤种……”安郡王欲哭无泪地将自己的手抽回来,痛声道:“前十来年提心吊胆,现在还要替兄长还债,我可真倒霉!”
父子俩说笑的功夫,往东宫的方向去了。
二人合力胁迫皇上给十年前的冤情一个交代的事,云曦和陆青帆却是不知的。
父子二人也绝迹烂在肚子里,这辈子不再让第四个人知晓。
且说云曦和陆青帆回到刑部衙门之后,已经成为从五品员外郎的樊志,和彻底被编入差役队列、成功捧上铁饭碗的阿闪皆上前祝贺。
冉大人春风满面,简直不要太得意。
任丹青也高兴,他虽然没得着官职,却得了皇上的封赏:当代文坛大家一幅墨宝,稀罕得跟什么似得,直呼皇上隆恩、懂得投其所好。
陆青帆微微一笑,他自然不能告诉任师爷,这份墨宝是他从皇上的内库里讨来的,可费了不少唇舌。
二人身份的转变已经被昭告天下,如今云曦已经不再是“御用一品小仵作”,而是江南学政白琨遗孤白筝,皇上亲封的“慧珠郡主”。
可差事还是要干的。
这不,樊差就把手中的一份卷宗递过来,无奈地解释道:“顺天府尹荀大人告老,如今新的顺天府尹还没走马上任,原该归属于顺天府的案子散给了三司,说让咱们先顶一段时间。”
云曦一听,“那岂不是大理寺和都察院也没闲着?”
“都察院总揽官员之间的案件,民间纠纷还是得看大理寺和刑部。”陆青帆解释道。
他看了一眼云曦漂亮的裙衫,想起了青果说得规律,忍不住开口道:“要不换身衣裳?”
青果在一旁忙不迭带头:“对对对,小姐可不能穿裙子去勘验尸首。”
云曦哭笑不得:“瞅给你们紧张的。”
她去仵作房换了一身利索的劲装,便跟随冉杓往案发地去了。
陆青帆还要整理一些文书工作,拉着任师爷一道办事。
刑部又恢复了忙忙碌碌的样子。
此刻,大理寺和都察院也没多好过。
大理寺卿急流勇退,将卿位挪出来奏请陛下交予于植。
皇上也知于家培养于植数年、他在寺正的位置上历练数载,当是颇为熟稔了,大理寺交予他,皇家也是放心的。
文武百官、内阁大臣无一不允,于植便年纪轻轻任了大理寺卿。
看着面前成山的文书卷宗,于植的脑海里浮现出云曦的笑脸,他无奈摇头,知晓自己终究该放下。
将桌案腾出一个位置来,于植低声喃喃道:“也罢,先来看看这些个陈年旧案中,有没有能难倒我们陆尚书的棘手案子吧?”
晁钟大人更是苦不堪言,他万万没想到担任左都御史之后,会有那么多的人情往来:今儿个吏部来人、明儿个礼部求告,还有衙门之间互相推诿的、下面几个院内御史因为政见不合打架的,天神哉!
“韩茗当初的日子也没多好过嘛……”晁钟本就是个暴脾气,一听到鸡零狗碎的事情就热血上头,反而感慨起当初韩茗在的时候,高低还有个个儿高的顶着呢。
所幸晁钟的臭脾气人尽皆知,但凡敢在都察院闹事的,一律先教他们做人、再谈家国法纪……不到短短几日的功夫,都察院的人都服了。
被晁钟搬来的救兵打服的。
京城因为宫变百废待兴,各大衙门皆整顿内务了一阵子。于京城老百姓而言,茶余饭后的谈资仍旧在云曦和陆青帆身上。
茶楼内,说书先生吊人胃口的叙说不绝于耳:“……且说这当年名动京城的陆远夫妇,便就如此黯然地离开了京城,那江南求学、见着未来媳妇只是五岁稚童的陆青帆,当真是一头包啊!谁能想到,如今惊才绝艳、验尸神准的慧珠郡主,还是个奶团子呢?”
说书先生的话音落,看客们皆拍手称好、笑得东倒西歪!
“白氏一族被废太子一案牵连,碍于民族大义、家国稳固,慷慨赴死!一时间,白学政的清名不再、无数谩骂而至。若说江南学子这十年来最恨的人是谁,必定是当年的白琨一族了。知晓真相的江南学子,他们如今可会忏悔懊恼、亦或者是唏嘘哀叹哪?”
这些,皆不得而知了。
距离最角落的地方,一身便装的云曦和陆青帆正听着说书先生渲染故事氛围。端得是颇有节奏感。
云曦将心底那抹怅然压下,偏过头看着陆青帆,反问道:“大人早年见过我吗?”
“自然是见过的。”陆青帆微微一笑:“那日我看到你在树上调皮不下,生怕你摔着,便接了你一记,还有一次在凉亭中……”
伴随着陆青帆的叙说,云曦下意识地眨眨眼,总有一股莫名的熟悉感,却想不起来究竟是何时发生过的了。
“小姐,大人,都买好了,咱们走吧?”
正当云曦还欲细问之时,青果捧着几兜子牛皮纸包回来了。
他们要重探案发地,云曦便让小青果去多备几样药材,方便一会儿勘察证据。
“走吧。”陆青帆率先起身,拉住云曦的手。
云曦转过头去看说书先生吐沫横飞、百姓勾着脖子听得认真的景象,忍不住抿唇笑了笑。
案子总有,刑部衙门也从没清闲的时候。
先太子和白家的传奇将会一直在百姓口中传颂,只要清白无垢,真相的细枝末节,倒不足为外人多叙了。
“云曦,在看什么?”陆青帆见云曦半晌没转过头来,停下脚步等她。
云曦仍旧握着陆青帆的手,清眸弯了弯:“看我们光明的坦途。”
“噗,”陆青帆轻笑一声:“先看看良辰吉日吧,为夫等得急死了。”
云曦被他打趣,没好气地嗔了他一眼:“是谁说要先把案子破了的?”
“仵作怎得比尚书还忙,嗯?”陆青帆捏了捏云曦的手,二人快速钻入人群中。
青果看着天,喃喃道:“这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是狗粮啊!
第372章 意外来客
衙门的案子很快告破,追捕凶犯十分顺利。五日左右便结了案。
为了完成陆青帆的委托,云曦便告了假,在家中准备挑选良辰吉日,张罗跟陆青帆的婚事。
三司之间互相走动频繁,就算少了一个仵作,黄老和郑伯也能忙活得过来。
间或青果去帮衬帮衬,倒也无甚大碍。
陆青帆也趁机溜号,天天在京城里转悠看宅子,却一直没挑选上合心意的。
最后还是摄政王顾长卿大手一挥,做主将废太子的宅子赏给新晋为慧珠郡主的云曦。
据说,陆青帆据理力争,言六部尚书都有各自府邸、却偏不给他赐府,委实不该。
无奈之下,摄政王把自己在京郊的别院也赐给了陆青帆。当然,陆青帆得到宅子地契的第二日,就换掉了当初顾长卿的“安郡王别院”匾额,挂上“思筝别苑”,寓意一直想念云曦的意思。
兴建府邸的任务陆青帆大包大揽了,云曦则没事挑选挑选首饰嫁衣,偶尔去凤斋钱庄取些银钱给自己添妆。
之前贵妃娘娘身边的天星姑娘和逐月姑娘都被拨到云曦的身边当大丫鬟,说是根据祖制、郡主的仪仗排场还是要有的。
云曦推拒不过,只好应下。
青果成了小管家,动不动跟天星和逐月去采买,她的天生神力总算有了用武之地,忙得脚不沾地,连冷川都得夜半跑来堵门才能看到心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