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霜每到这时便恼了,说师姐俗人,妙清反驳,是人皆俗,一样的臭皮囊,一样的吃饭喝水,一样的死了黄土埋,纵是修道者亦食烟火,不能像书上说着那般餐卉饮露。妙霜嘴上屡战屡败,只好挥袖进屋。少女每每笑看她们斗嘴,颇觉有趣,两个师姑都爱,只好一边学得一样,将自己中立。
正思绪着门上突然响起指扣声,母亲推门进来,端着托盘,碗里冒着热气,温氏也披着发,穿着素绸睡衣,脸上笑容慈爱:“茜儿,娘给你炖了银耳莲子羹,还有云片糕,你晚饭只进了那么些,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娘怕你夜里饿。”
少女心里升起一股暖流。
连忙起身接过,道了两句谢,温氏笑白了她一眼,说:“还跟娘客气,你可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娘不疼谁疼。”
少女眼眶微热,坐到方桌边慢慢吃起来,一位嬷嬷端着一大摞粉绿花红的衣服走进来,放到床上,躬身道:“夫人,都熨好了。”
温氏点头:“歇息去吧,没你们的事了,明早我们卯初便要启程,莫睡过了。”嬷嬷应是,出去合上了门。少女嘴里含着东西,心里些微诧异,从前下人们不是都唤母亲“姨娘”么,如今怎么成“夫人”了?母亲被扶正了?
家中每年都会寄书信到妙真观询问近况,也说些家中诸事,只知道母亲后来又生了一位十五妹,祖母四年前过世了,四哥六年前娶了亲,父亲也入了道修行,三房姨娘的五姐姐进了宫廷为妃,再无其他。
温氏道:“这些是比着你十姐的尺寸做的,我想着你俩可能身形差不多,小时候生下来都是猫崽子似的,如今看来,她到比你高了那么一点点,许是你比她小,回去娘好好给你补补,再让她们多裁些衣服。”
少女没听出母亲话中的含义,吹着汤羹入口,只说:“我想先穿着道服。”温氏想了想,还是不要惹她反感,小心道:“也罢,那回去需得换了,你到底不曾正式出家,还是应该恢复俗身。”少女知道不可避免,无奈点了点头。
温氏从袖中拿出一沓纸放到桌上,少女抬眼看了一下,见是票银,小额为一张的,却不知母亲何意,温氏微笑温柔:“这是娘给你的梯己,六百两银子,你收起来攒着,也不必花用,家里每月给你们五两月例,你想要什么首饰什么衣食只管跟娘说,娘来置办,只是莫跟你的姐妹们说,你十姐刁钻,爱计较,还贪财,又是个爆炭脾气,娘私下给了你什么东西都别说。”
少女道:“我不用什么零花的,衣服吃食我都不挑,你还是收起来吧。”
温氏忽意识到了什么,问:“她们不给你买零嘴吗?你也没首饰对吧?在那里很清苦对吧?家里每年都送份例银子来啊,足够你锦衣玉食,她们竟如此屈待你?”
少女心中不悦,停下调羹,语气带了一丝冷:“是我不爱,观里什么都有,我素常爱吃的只有后山的菌子和冷水鱼,杂七杂八的糕饼蜜饯我皆不喜,那些银两师傅都交于了我,我送给山下的穷人了。”
温氏听出了女儿的不愉,只好打住,把话转移:“还有件事,你的表字你祖母在时便取好了,明年你及笄了把那玉锁刻上,唤作‘定柔’。”
少女顿时来了兴趣,惊异地看着母亲:“定柔?定字,不用避讳父亲吗?”
温氏挪挪圆墩靠近女儿,笑道:“你祖母做主,自然无有不可。”
少女想了想,问:“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温氏点头:“茜若幼薇,古诗小雅《采薇》中说,我戌未定,薇亦柔止,定为安固也,属性为刚,柔为水也,意思为亦刚亦柔,韧如蒲苇,磐如坚石。荏苒茜草,百折不挠,百辱不屈。”
少女莞然一笑:“甚好,我喜欢。”
这一笑让温氏看怔了,女孩侧脸对着她,吃的发了薄汗,伸手将碎发拢到耳根后,纤巧无比的小手,手背嫩生生像脱壳了的蛋白,指头若削出来的雪葱小段,指甲粉透似珠贝,一头乌丝斜搭在肩上,如云瀑倾泻,幽香可闻,皮肤底子极薄,光影穿过脸蛋,映透出一颊红彤彤的娇嫩欲滴,双瞳翦水脉脉,眼睫攸忽一闪,又隐约含着迷茫愁绪,似朦胧了一层淡薄若无的雾气,小嘴宛如个樱桃果子,嫣笑间腼腆地露出可爱的门牙,真真甜美到了极处,让人心也跟着甜了起来。银烛荧光,一室暖色,那娇巧的身影投影在地上,轮廓柔嬛曼妙。
她听人说过,这世间极美的美人是眼若桃花带雾,美在骨头里的。大概就是女儿这个样子了,竟不敢相信是自己诞育出来的。
心里思量着,日后定要给她寻个才貌俱佳的贵重夫婿,方不负这般美貌。
第20章 君子有不战 战则必胜 ……
同一时刻,中京皇宫,雨终于停了,树干湿哒哒滴着水。
康宁殿宫人在摆晚膳,太后亲下厨做了几道,一边净手一边望着几个菜式。
锦叶堆笑道:“陛下真是至诚至孝,不管朝务多忙每隔几日总要陪太后进晚膳,不枉太后辛苦亲自下厨。”太后接过帕巾拭手:“都是他幼年爱吃的,好多年没做了,也不晓得火候下料还合不合他的口味,禝儿偏好野生菌菜和淡水活鱼,自小到大竟也没变,这素烧和清蒸看似简单实则极难拿捏。”
刚说罢銮驾便到了,太监高唱:“陛下驾到!”众宫人跪拜接迎,齐呼:“陛下圣躬金安。”皇帝闲步走进,身着玄色缀绣双龙补燕居服,腰系革带和大带,太后见他穿的正式就知去了太庙,方才回来,皇帝拱手:“母后万福懿安。”
太后一见儿子就合不拢嘴,这孩子是她的骄傲。招招手:“我儿免礼,快坐。”
长条八仙桌上铺着提花龙纹黄绸桌围,垂着金线流苏,除尚膳局例行的十几样脍炙,另太后亲做的三四样小炒和汤羹,又几样荤素搭配的冷盘,金炊玉馔,热气腾腾,冷盘沁香阵阵,太后束着袖,亲盛了一碗菌汤,蔼声道:“尝尝还是不是那个味道,牛骨汤煨的,熬了一个多时辰呢,仔细烫着。”皇帝抬手接过,知是母亲又受累下厨了,心中感动,握勺尝了一口,点头:“甚好!”
康宁殿众人皆退到一旁侍立,屏神静气,太后和皇帝家宴是不许他们在旁布菜的,太后一边给皇帝夹一边劝进,皇帝连连道:“母后受累,儿子自己来。”
太后挥手示意众人屏退,众内侍宫人鞠身一福,整齐地列成一字队步出东配殿。
太后又为皇帝夹了几块鲈鱼,剔去骨刺,放入骨碟,皇帝提箸吃着,太后坐下来静静瞧着他,眼眶开始浮上热,欣慰道:“真不敢相信,你已长大成人,成了一国之君,至尊天下,成了国家的地维天柱,擎天立地,为我们赵家屹立着这社稷广厦。”
皇帝眉峰一动,放下了牙箸,拿起手帕拭口,太后泪水已大颗大颗掉下来:“竟像做梦一般,娘阵痛了两天两夜,筋疲力竭,生下来哭声响亮,九斤重的一个大胖小子,天庭饱满,白胖红润,那小腿,襁褓都装不下,全然不似刚落草的孩儿,只好换了大些的包被来,娘那时就愁啊愁,怎样才能将他培育成一个未来的明君,让他了解天下疾苦,让他顶天立地,那是多遥远而艰难的路,如今方知白驹之过隙,这么快你就穿上了龙袍,坐在了那金殿上。”
皇帝表情凝重:“是以,儿子一刻也不敢忘记母后的教诲,为天下谋安定,为苍生谋福祉。也不敢忘对父皇的誓言,凡为国家痈疽者伐肉除之,必除之!”后面一句语气带了狠戾。
太后擦了泪,不由加重了语气:“君子不立于围墙之下,知而慎行!你是国之重器,怎能因为区区痈疽疔疖而深入险地,你岂非自负了?也不与母后商量便下了诏书,堂堂真龙天子与那虎狼狗彘之辈搏命!”
皇帝目光闪着坚毅:“儿子身为国君理当身先士卒,早有此谋划,已尽做了布置,只是昨日方下了决心,诏谕已下,君无戏言,绝无朝令夕改。”
太后反驳:“既要削藩,流血不可避免,委派将帅率守备军围剿即可,古来平乱哪个不是数年之功,岂可急功近利,火中取栗,天子坐镇中央,运筹帷幄才是正理。”
皇帝道:“太宗时国家羸弱,若不胜衣,多少浴血奋战才换来河清海晏,儿子不能让山河再陷入战乱,附骨之疽深入髓,断臂斩肢迫在眉睫,而不致溃疡毒入根基。这几年儿子未雨绸缪,河西韩氏自节度使韩原桓故后群龙无首,三个嫡子和两个庶子终日攻伐夺利,已成一盘散沙,且儿子派去的人渗透军中,私下囊收了大半将卒人心,巡按使也站稳了根基,他们难以成旗。至于西南,陇地势力复杂,外族夷人纷扰,他们自保尚且艰难,无暇觊觎中庭,陇右节度使薄殊为人持重,步步为营,从不涉险,只要四弟稳住中京,断不敢轻举妄动。唯有南地的邢氏和慕容氏,二虎难以攻破。川蜀两淮历来天府之国鱼米之乡,乃赋税重中之重,每年却只收得两三成,被他们拿来募兵养兵,再拖延下去必生大乱,由南而北,狼烟四起。皇祖父御极二十二载,半数光阴都在平定内乱,父皇执圭十四年,却不得不和这些权佞终日缠斗,耗尽了心血,儿子登基五载有余,膺期宝历,不想终身困顿这个死局,唯有孤掷一搏,以身为饵,速发雷霆,斩坏肢,刈腐肉。”
太后急道:“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你万金之躯,岂可身入虎口狼窝,一子之误,全盘皆输,届时社稷崩溃,玉宇倾颓!”
皇帝坦然道:“母后放心,儿子已写好了禅位的诏书,倘有万一,下头的人自会拥戴四弟上位,儿子即便身死陨灭也会拉着那些人,玉石俱焚。”
太后双手急颤,直骇的久久说不出话来,半晌才道:“母后决不同意!父母在,不远游,孝之道,在于顺。”皇帝语气坚定:“儿子主意已定,绝无更改。”
太后又流出了泪:“母亲知道,你早已不是母亲所能左右的,你是一国之君更是一家之主,哀家合该夫死从子。就当为娘的求你,儿啊,你万不可去冒险,倘若你出了事,娘还怎么活?”
皇帝道:“四弟在,自会尽忠尽孝,就当为他除害铺路,他亦会比吾做的好。”
太后手掌扶着心口,痛苦难忍,颤抖道:“告诉母亲,你究竟有多少赢的把握?”
皇帝从不瞒母亲,只道:“六成。”
太后倒吸一口凉气:“你的筹码是什么?”
皇帝眼中寒芒一闪“儿子是在赌,赌淮南节度使慕容槐这个人,瞻前顾后,固守成规,与邢全貌合神离。”
太后冒出了冷汗,无意识地摇头:“用你的命赌,这代价太大了。”
皇帝沉思道:“慕容槐城府与邢全不相上下,早年确有宏图之心,但羽翼单薄又畏惧太宗,后不得良机,是以只暗中募兵,从不大张旗鼓,到了晚年行事愈发谨慎,儿子多方探究,已明白了一二,他重视嫡子奈何嫡子平庸,两个成年庶子身后没有母族支持,而亦非天资灵慧,俱不是能独当一面的,所以他心里想的是保全现状,故而左右逢源,与邢家结亲又将庶女送入京为妃御,且多年为邢全所胁,颇为忌惮,甚至不满,更无信任可言,慕容家人口众多,他是不会将阖家性命攸关赌在邢全身上。”
太后问:“是以你选择了淮扬为营垒,先攻其心,后攻其城。”
皇帝握拳,食指抚摸着墨玉扳指,语气高深:“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朕这个肥饵必回引来邢全,而在慕容槐这儿是甩不掉的烫手山芋,他会心思大乱,两面逢源,当然,儿子还会继续添柴加火,助长他和邢全的矛盾。他的犹豫和迟疑便是朕的时机,只要他不动,这一盘棋便任由我们来布阵。具体的计划还要儿子到了淮扬应势而谋,谋定而后动。”
太后还是心跳的厉害:“哀家还是怕,这太悬了,万一他们摒弃嫌隙沆瀣一气,你岂不是成了汉献帝?”
皇帝低眸:“儿子断不会做了汉献帝!”
太后眼前发昏,几欲晕厥:“你.......你随身带着毒药对不对?倘若输了你便殉国对不对?禝儿,你.......”“襄王爷到——”殿外内监唱呼。
襄王大步流星进来,额头挂着汗珠,身上穿着玄色祭服,腰系白玉革带,还是在太庙的那身,气喘道:“哥,臣弟刚才接到圣旨,不得已敲开了青龙门,你要臣弟留守镇京?”
皇帝对他道:“京中这边需要一个有威望的人在,非你不可,燕州朕已派了兵部尚书康卓去应付,伊贞部落酋长年事已高,膝下无子,几个部落王蠢蠢欲动图谋上位,此时不会和南蛮勾结大举进攻,且朕已加派了守备军增援,玉门关那边也派了两万人以备不防,燕州只需打消耗战威慑他们即可,京城多细作,也需料理。骁骑卫之中有邢家的渗透,朕在南地血拼那一日,京中也会有一场恶战。”
襄王也坐下与皇帝对面,努力平静鼻息,道:“臣弟是门下省侍中,统领六千羽林卫,唯陛下侍从,身膺天子安危,銮驾到那儿,臣弟便扈从到那儿。”
皇帝蹙眉:“这是圣旨。”
襄王如幼时般倔强地道:“那臣弟便抗旨。”
皇帝不悦:“你怎生还是这般意气用事?”
襄王浑不在意地道:“反正不能让你一人去冒险,若不然南边让臣弟去,你在京中运筹。”皇帝摇头:“你为饵,大鱼不会咬钩,倘若你被俘了,反而让他们多了一个要挟朕的筹码。”
襄王思索片刻,又道:“京中交给母后和握瑜表妹,臣弟自视不如她们,父皇都赞握瑜表妹堪为女中丞相,她的心智胜臣弟数倍,南边臣弟定要随你去。”
皇帝眉峰绷着威严:“不行!我们两个必须有一个在京,不能被一网打尽,我的子嗣都年幼,只有你能堪当大任,若我出了纰漏,你记住,万事不要管,我粉身碎骨也会为你拔除这些佞臣,母后就交给你了,替我尽孝,这是哥哥的托付。”
襄王眼中蒙上了泪,咬牙道:“越是这样为弟越要随你去,我身化齑粉也要护你脱危!”皇帝无奈地叹口气,打算揍他一顿,太后突然道:“让他去吧,他去了母后多少放心些,他做的对,身为臣子忠义为天,就依他说的,京中交予握瑜,哀家自不必插手,握瑜万事可期。”转又对襄王:“祈儿,你这样母后甚欣慰,母后生你出来就是辅佐你哥哥的,是以自小便以辅臣来栽培你,要贤明,要忠诚,对你便宽纵了许多,你们同是母亲的孩子,你哥为君你只能为臣,你服不服气这都是你的命,这些年母后一直担忧,怕你心生芥蒂,起了逆反之心,现在看来母后多虑了。”
襄王望着哥哥,目光诚挚:“母后确实多虑了,行于霜上而知严寒冰冻将至,做太子、做皇帝是天下第一辛苦事,哥哥自小有多累,儿子全看在眼里。吾必终身为兄长股肱,马首是瞻,鞠躬尽瘁,至死方休。”
兄弟俩凝望彼此,目光闪着赤诚。
太后泪潸滚滚:“好!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大男儿巍然天地间,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母后静候佳音,我不信我儿会输!母后会每天跪在佛前为你们祈福。”
兄弟两个起身对母磕了个头拜别,并肩铿锵离去,皇帝此次雷厉风行,不容朝臣谏奏,随行的禁军和仪卫已在一天内就绪,明日早朝罢便要起行,太后望着那两个高大的背影,哽着泪叫住他们:“禝儿,祈儿,定要平安归来!母亲等着你们。”
两子不约而同回过身,拱手鞠了个躬,抬步出了殿门。
第21章 荆棘深宫 唯求生存 娘……
昕薇馆。
林纯涵抚着肚子坐在榻上,已沐浴过,钗环尽卸,穿着缃色绫纱广袖寝衣,轻如云绡,薄如蝉翼,疏疏几线苏绣勾勒着梨花吐蕊,披发的样子楚楚动人。
林母也梳洗过,守在身边叙育儿话。
一个内监走进来,林纯涵望着他问:“怎么样?陛下来吗?”
内监躬身道:“陛下从太后那儿出来去了含章殿,已就寝了。”
林纯涵满面失落,林母怕她忧思忙安慰:“没事,没准明日就来了,人家宸妃到底是比不得的。”
林纯涵眼神幽怨:“二十多天不见人,每日只让小柱子来问候,我这伤不关心,肚里的孩儿他也不在意了吗,还不是嫌我不能侍寝。”
内监忙说:“娘娘不出去走动不知晓,陛下近来忙的紧,朝上出了命案,京中又遭了水灾,听闻陛下要去巡幸淮南,内侍省和尚宫局今天热火朝天的,都在准备卤薄仪仗,淮南近两年频频报灾,陛下要去视察民情,明日便要走,要去三到四个月,奴才临来前大总管让捎话给您,说陛下让你保重,宸妃会照料您,让您安心养胎。”
“巡......幸.......淮南?”林纯涵眼皮一阵跳。
林母诧异:“那不是慕容昭仪的母家吗?”内监点头:“昭仪娘娘自然要随驾,陛下方才又下了口谕,让皇后娘娘也随驾,六宫的事务交由宸妃娘娘代理。”
林母心中冷哼,说的好听视察民情还不是陪着狐狸精游山玩水,南国有佳人,还不知带多少莺莺燕燕回来,天下的男人一般花心,这天子也不例外,女儿以后还不知是个什么处境。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停的安慰着女儿。
寅时正刻东方未晞,薄雾暝暝,皇宫笼罩在朦胧的惺忪,大半宫灯仍然亮着,皇帝已起来了,宸妃穿着寝衣亲手伏侍穿戴。
皇帝表情淡若清风,完全看不出是要上战场的。
宸妃从几桌边拿起一个蒙着黄绸的文盘,走过来道:“臣妾知道您早有此谋划,原想着陪您同仇敌忾,却不想形势不遂人愿,早先派人到民间遍寻工匠,终于找到了制作金丝软甲的后人,这个穿在里衣上面,可避冷箭流矢。”
皇帝摸了摸那软甲,眼中俱是感激:“有心了。”
宸妃又拿出两个账册:“这是近五年来臣妾往淮扬和蜀中两地安插的细作,有商户,贩夫走卒,奴役,衙差,兵卒,这里是姓名,长相,家中背景,淮扬城中的消息都送到盂城驿一个叫“碧波轩”的瓷器店,店主姓庄,是臣妾培植出来的亲信,从小流落淮扬的渭州人,被臣妾的人遍寻找到,笼络为己用,甚为牢靠,日常消息未免败露不用飞鸽传书,化成暗语,或平邮直寄或商队口传,臣妾知道陛下也做了布置,这些只当锦上添花。”
皇帝低头看着那蓝色封皮:“甚好!”
宸妃又道:“还有一件事,事关慕容槐。表哥可知他为何日渐谨小慎微,守成持重。”
皇帝猛来了兴趣。
宸妃弯唇轻笑:“慕容家的内里探究不出来,他们很谨慎,臣妾便在外头想法子,慕容槐的三弟慕容柏为人好色,一把年纪时常狎妓花楼,臣妾便在他宠幸的一个红牌女身上下了功夫,终于在他半醉的时候说出了一桩秘闻。”
这个秘密只有家中少数男丁知晓。慕容槐对已故家慈至诚至孝,言听计从,且他迷信占卜之术,慕容元氏老太君曾为家族命运卜卦,曰数年之内有一大灾,血流成河,人口折半,是以他便心中怕极了,开始畏手畏脚,苦苦经营保全之法,时日越长越是惧怕。
“臣妾猜测,不论何种境地,此时他都不会同邢全一丘之貉,他不敢把阖家几百口的性命拿来冒险,他想要的只是保住现世的富贵和势力,以图安稳。臣妾放心陛下去,便是这个原因。
皇帝眼中闪出一丝喜色,由衷叹道:“了不起!能探到这样的秘闻,你的能力在朕之上!”宸妃诚惶诚恐,福了一福道:“不敢,臣妾不过运气好了一点,想的更细微了一点,臣妾是陛下的女人,陛下的兵卒,永生唯陛下是从。”
皇帝从袖中拿出半个虎符,交到她手中:“朕要带走六千神武军和两千羽林军,与守备军分作两路,半数随銮护驾,半数乔装潜行,朕走以后,中京布防任你调遣,安县还有一万守备军待命,骁骑卫中朕已布置好了,只需你令下,朝中的事情由余、任二相和中书侍郎代行御批,凡有决断不下的你来处理。”
宸妃双手捧着虎符,热泪盈眶:“臣妾起誓必不负陛下所托,以身家性命守护中京的安危,定将完璧归赵。”
“还有西南,需要加以威慑。”握瑜毕竟一介女流,皇帝担心陇右薄家轻视女辈,趁机作乱,变生肘腋。
“陛下放心,臣妾自幼在陇西长大,对薄殊和薄家了若指掌,薄殊心腹有几个,薄家有多少人口,臣妾再分明不过,只需一封书信自能挟制,叫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如此,朕便放心了。”
皇帝抬步要走被宸妃抱住,双臂紧紧揽着腰身,贴着他的胸膛说:“臣妾知道你绝不会输,臣妾静待君凯旋,这件事了结以后,老虎尽除,再没有人堪配与我们为敌。”
皇帝也抬臂抱了她一会儿,然后,在其颈上留下一个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