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蓝进来给梅令臣添了一副碗筷,两个人沉默地用着早点。苏云清是被药的苦味弄得不想说话,而梅令臣则是有心事。
“六哥,你怎么了?”苏云清敏锐地发觉,“看起来心事重重的样子。”
“七七,你相信六哥什么都能做到么?”梅令臣忽然问道。
苏云清毫不犹豫地点头,“当然。你在我心中,是最厉害的人。”
梅令臣自嘲地笑了笑,“这世间,也有我想办而办不到的事。有时,我会觉得自己行走在一团迷雾中,可能会永远找不到出路,也许下一刻,就会被对手打倒。”
苏云清定定地看着他,握着他的手,用异常平静的口气说:“不会的。这世间,能困住你的,只有你自己。不管你被困多久,身后都有我,我会拉着你的。”
梅令臣将她拉入怀中。
他觉得自己从前其实并不了解她,她的内心远比想象得要强大。
那么,他便可以放手一搏了。
作者有话要说: 讲真我也不知道这篇文为什么总写得磕磕碰碰的,老是卡住。
这篇文完结之后,我得休息一阵子了。
这章继续给大佬们发红包。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uheryija宜家 1个;
第九十四章
昨日下了雨, 空气有种久违的清新。皇城的御花园里,百花争奇斗艳,到了一年之中最好的观赏时节。天一亮, 就有不少宫人在御花园里赏花斗草,热闹无比。
国丧即将结束, 素了百日的众人都有些蠢蠢欲动。
甘泉宫中, 上官芷兰也一夜未眠, 不停地让红丹去打探消息。直到天明时分,红丹来报,事情已经办妥, 她才松了口气, 和衣躺在凤床上。
从先帝驾崩以后, 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常常枕戈待旦般, 随时要准备起身应对突发的政务。前些年被冷落在偏僻的宫宇中,虽然百无聊奈, 但也不像如此殚精竭虑, 早生华发。可见人走到多高的位置, 就注定要承受跟这个位置相同的压力。她再也不是冷宫中那个静妃, 也不是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了。
没多久, 她听到窗外几声啁啾的鸟鸣, 春光明媚。
红丹在帐外禀报,梅令臣求见。
上官芷兰只得又起身, 稍加整理仪容,走到大殿之中。
梅令臣见她面容憔悴,行礼道:“臣是否打扰到太后休息了?”
上官芷兰走到宝座坐下,摆了摆手, “无妨,我也没睡着。你这么早来见我,是有要事?坐下再说。”
梅令臣依言坐下,然后道:“潘毅一事,可否请太后从轻发落?他镇守边关多年,劳苦功高,只是一念之差。臣也见过那个孩子,他并无反心,且跟潘毅父子情深。臣以为他并不会威胁到皇上。”
“我一直是想重用潘将军的。”上官芷兰叹了口气,“可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文圣皇太后那边,满朝的文武百官,都需要我们给一个交代。此事是无法轻轻揭过的。”
“那只判潘毅一人流放塞外如何?就不要再牵连无辜了。届时,臣会向土默特部的阿勒坦修书一封,大昌还需要用到潘毅,他便有还朝的一日。如今,只不过是堵住悠悠众口罢了。军旅之人,想必也能吃下这苦。”
上官芷兰喝了口清茶,润润嗓子,“眼下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能委屈潘将军。至于那个孩子的身份,你是打算隐瞒还是公开?我猜不透文圣皇太后那边的想法。究竟是想拿这个孩子的身份做文章,或者只是障眼法,另有所图?”
“臣以为暂时不要公开。此时,我们与文圣皇太后还如同水火,互不相容。公开那个孩子的身份只会为他招致杀身之祸,潘毅再三恳求臣保住这条血脉。所以,清河郡主婚后,让晋安王尽早带着潘家人返回西州,方为上策。”
上官芷兰点头。王氏想要找对抗皇帝的人,不外乎就是齐王之子和仁敏太子之子,只要这两个人都离开京城,他们那边也无可奈何。她甚至无比庆幸,这两人都没有要当皇帝的心思。否则以晋安王之能和潘家在军中的威望,站在对立的那边,对于国家来说会是个不小的打击。
“母后!”殿外传来朱启润的声音。
红丹还来不及阻止,少年已经阵风似地卷进殿内。他见殿内只母亲和梅令臣二人在,眉头微皱,但很快收起表情,“时辰尚早,没想到太傅也在这里。”
梅令臣听出他话里的意思,起身行礼,欲解释两句,少年皇帝却径自问自己的母亲,“母后为何一直驳回皇兄回京拜祭父皇的奏折?”
天顺帝驾崩以后,江东王几次三番上折子祈求回京,都被上官芷兰给压住了。在她看来,江东王生前不见尽孝,死后却频频要求回京祭陵,肯定是别有用心。
但这只是她的猜测,并无实质的证据,只能耐着性子跟皇帝解释:“江东王在封地,一样可以拜祭先帝。藩王进京不是小事,此事可以等到国丧结束之后再议。”
“可是母后,皇兄他说异常思念父皇,想见他一面,去皇陵拜谒,难道这不是为人子该做的事吗?他给朕的亲笔信中,言辞恳切,口口声声已经悔过,盼朕看在兄弟手足之情的份上,准他进京尽孝。您不要如此不近人情!朕都快不认识你了。”
“润儿,你别忘了,朱启洛曾是太子!在这世上,旁人威胁不到你,他却可以!他为何可以直接把信送到你手上?红丹,立刻去查。”上官芷兰的脸上,尽是厉色。
红丹应声刚要动作,朱启润一把抓住她,“不许去!朕贵为天子,难道连这点主都做不了吗!”
他的声音回荡在甘泉宫空空的大殿上,殿上几人,一时之间都没有说话。
此时,梅令臣上前道:“皇上,可否听臣一言?”
朱启润回头看他,眼睛红红的,像只兔子。
他虽生在帝王家,但从出生开始就没有得到先帝的重视,在上官芷兰的身边长大,骨子里还保存着那份单纯的天性。他没有被皇城中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浸染,只单纯地以为,朱启洛已经变好了,给他上书只是出于父子手足之情。
梅令臣蹲下来,视线与他相平,温和地说道:“皇上的确是天子,但您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应该明白,做好这个天子并不容易。您需要学习帝王之术,需要学习天文地理,需要学习民生百业。这些东西都关乎天下苍生的福祉,江山社稷的稳固。您的任何一个决定,都会对国家产生莫大的影响。臣和太后只是辅佐尚且年幼的您早日做好这个天子,并非要左右您的意志。”
朱启润的嘴唇动了动,没有吭声。在过去的几年时间中,他一直不明白,母亲为何要让自己偷拜梅令臣为师。诚然,梅令臣博学,多智,任何在自己看起来难如登天的问题,在这个人的口中都可以轻松化解。
而且他很擅长跟孩子交往,总是温柔而富有耐心。即便如此,朱启润也没有太把这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放在眼里。
直到朱启润见到了梅令臣铁血残酷的那一面,颠覆了以往所有的认知,才从心底生出一种敬畏。梅令臣可以打败他的两个兄长,将他扶持为皇帝。那有一日,自己若不顺他的意,是不是也会被废掉?
朱启润当了皇帝以后,朝政大事,都是由上官芷兰和梅令臣决议,他根本没有什么发言权。他已经不止一次听宫人说起,自己这个皇帝形同虚设,有些流言蜚语更难听,说梅令臣是甘泉宫的入幕之宾。朱启润虽然不愿意相信,但久而久之,对他的情绪多少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他对梅令臣的感情十分复杂,复杂到他自己都说不清,到底是敬多,猜疑多,还是畏惧多。
“您应该了解您母亲的性格,她并不是苛刻的人,但是为了保护您,保住大昌的江山,她不得不多加思量。您若执意让江东王进京,我们自然不会阻扰,但正如太后所言,藩王入京并不像寻常人家亲戚间的走动那么简单。您给我们时间准备一下,好吗?”
朱启润妥协,缓缓地点了点头。这是目前,他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至少,别人不会觉得自己这个皇帝一无是处。
红丹立刻笑道:“皇上圣明。”
上官芷兰觉得母子俩分开住以后,心也不像从前那样紧紧地连在一起了。孩子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总是不由娘。有时候认为对他好,他反而觉得是限制了他。
“母后,我想出宫。”朱启润忽然说道。
“出宫?”上官芷兰疑惑,“皇上为何突然要出宫?”
“刚刚太傅说了,朕要学习民生。光在宫里,怎么能学到?所以朕要出宫,微服私访!”
上官芷兰实在跟不上这孩子跳脱的想法,只觉得几日不见,似乎越来越不了解他了。她怕此时出言阻扰,再次惹得他不快,便求救似地望向梅令臣。
这个下意识的动作看在朱启润的眼里,却有了别的意味。他的眼底笼罩上一层淡淡的阴霾,只不过转瞬即逝。
梅令臣想了想道:“皇上想出宫可以,不过要先跟臣回家,待臣换身轻便的衣裳,再带皇上去体察民情。皇上还要答应臣,凡事听从臣的安排,可以吗?”
“母后让我出去,我就听你的。”朱启润朗声说道。
上官芷兰叹了口气,“那就拜托文若了。”
朱启润终于露出孩子般天真的笑容,当即就吵着回乾清宫换衣裳。等他走了,梅令臣才对忧心忡忡的上官芷兰说:“太后放心,天黑之前,臣必定会将皇上平安送回。在此期间,太后可以好好查查皇上身边,究竟是谁在出谋划策。不用着急处置,心中有数即可。”
上官芷兰跟他目光相对,立刻就读懂了他的意思,点了点头。若是换做旁人,她肯定无法安心把皇帝交托。但梅令臣做事向来稳妥,身边又高手如云,定能护得皇上周全。她只觉得头重脚轻,到底彻夜未眠,终究是体力不支,便说道:“你去吧。”
第九十五章
朱启润有记忆以来, 出宫的次数用五根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而且都是跟上官芷兰回上官家。但外祖父并不怎么喜欢他,上官家家风很严, 吃饭的时候都不能说话,他一点都感觉不到快乐。
这次出宫, 他身边就跟了个上官芷兰指定的内监, 名叫开全。开全今年不过弱冠之年, 是个内向寡言的男子,十分稳重。他自小就在宫中,上官芷兰为静妃时, 曾与他有几分缘分, 如今便派了他守在朱启润的身边。
朱启润坐在轿子里, 异常兴奋,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轿子外的开全便应了两句。
到了梅府, 朱启润下轿子,望着门庭皱眉道:“太傅的府邸大是大, 可未免破败了些。他没银子修缮吗?”
开全跟在他身边小声道:“这是成宗时期, 梅正禹首辅留下的府邸。梅阁老拿回来之后, 忙于政务, 想必还没时间修缮。”
朱启润“哦”了一声, 这时, 梅令臣从旁边的轿子上下来,带着朱启润进入府邸。严伯看到梅令臣回来, 本是要禀报府中的事务,看他带了一个少年回来,心想怎么苏家少爷刚走,又来了一个。
梅令臣对严伯说:“这是皇上。”
严伯吓得立刻要行礼, 朱启润说:“朕是微服出宫,不用多礼。太傅,你先去换衣裳,朕在你这府里到处逛逛。”
梅令臣随即吩咐严伯带路,朱启润便跟着他走了。他们走到花园之中,看见苏云清正指挥着下人收拾杂草,还把几棵歪脖子树给砍了。
梅府久违修缮,连花园都破破烂烂的。之前苏云清是无心整饬,如今空闲下来,自然要把它收拾得像模像样,否则一国首辅的府邸,实在是拿不出手。梅令臣没工夫管这些,自然由她这个主母代劳。
她正热火朝天地干着,身后忽然响起一个声音,“你们在干什么?”
苏云清回头,看见一个少年走来,他生得十分俊朗,却故意摆出一种不符合年龄的姿态。苏云清想起在甘泉宫跟他有一面之缘,那时候他似乎很嫌弃自己,拉着梅令臣急急走了。
她刚想行礼,少年却说:“我问你话呢。怎么不回答?”
他没有自称“朕”,又穿着便服。苏云清便顺着他的话说:“我在整理花园。你是谁?怎么随便在别人家的花园里瞎逛。”
她没有用谦称。
站在朱启润身后的严伯欲开口,苏云清对他点了点头,示意知道这个少年的身份,不至于失了分寸,严伯这才放心。
开全默默地站在旁边,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朱启润自以为瞒过了苏云清,颇有几分得意洋洋。他生出几分捉弄的心思,故意说道:“我是吏部尚书家的公子,跟着太傅来府上玩的,你又是谁?”
“原来是小公子。”苏云清行礼,“妾身是梅阁老的妻子,敝姓苏。”
“我看你在这弄了半天,明明有几棵树长得还不错,看起来也有许多年的历史了,你怎么叫人拔了?”朱启润问道。
“这些树只是表面上看起来还不错,实则已经遭受了虫害,树干中空,再难长得茂盛。如果在它们旁边种新的树,只会连累那些新的也遭殃。树龄的确有些年头,也不得不忍痛拔了。”
朱启润忽然想到朝中的那些老臣,虽然都是两朝元老了,可他们啰里八嗦的,观念陈旧,实在很讨厌。如果能像这些树一样,拔掉就好了。可他每每表现出这样的想法,就会被母后和梅令臣阻止。
说什么朝堂需要互相制衡的力量,那些老家伙都是朝堂的基石。
苏云清见朱启润若有所思,也没打扰他。朱启润又说:“我有话想问你。”
他示意严伯退下。
严伯看了苏云清一眼,得到她认可之后,才躬身退了下去。
“我问你,你跟太傅的感情是不是不太好?”
苏云清忍不住笑道:“此话从何说起?妾身跟夫君自小相识,青梅竹马,感情甚笃。”
朱启润轻“嗤”了一声,“我看他三天两头往宫里跑,见母……见太后的时间倒是比你还多。你这个做妻子的,是不是太失职了?好歹得看住他吧。”
苏云清耐着性子说:“夫君是国之首辅,位高权重,日理万机。他见太后,自然是要与太后商议政务,我为何要看住他?”
“你就这么相信他?”朱启润疑惑道。
苏云清感觉到他话中有话,便说道:“当然相信。如果夫妻间连这点信任都没有,恐怕不会长久。而且太后是何等尊贵睿智之人,我怎么会怀疑他们两个之间有什么。”
朱启润见她坦坦荡荡的,自己有点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公子是不是听到什么流言了?”苏云清接着说道,“我听闻,先帝在时,太后一直被冷落在偏僻的宫中,含辛茹苦地把当今皇上抚养成人。她之所以成为太后,就是为了保护皇上。试问,天底下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她一个女流之辈,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江山社稷,还不是为了皇上着想?她与夫君亲近,只是君需要臣,皇上应该不会误解她吧?”
朱启润抿了抿嘴唇。
他们原来住的宫叫蓬莱宫,名字虽好听,但跟冷宫没什么区别。漫长的时光里,他吃的菜都是冷的,母亲的衣着也很朴素。他记不清父皇的样子,读书识字都是母亲教的。有一夜,蓬莱宫旁边的阁楼忽然遭了天火,蔓延到他们这里,是母亲抱着熟睡的他跑了出来。他毫发无损,母亲的身上却被烧伤好几处。
父皇知道以后,更加嫌恶她,只是派医官来草草看了下,母亲发高热,差点丢了性命。
可以说,在他当皇帝前的十几年人生里,只有母亲。
大概因为母亲于他而言太重要了,所以他害怕失去,更害怕心目中圣洁伟大的母亲有任何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