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焘看见来人的一瞬,目光明晦闪动。
不再口口声声让他把送傩带回来,开口第一句话:“把我弄出去。”
梅长生闻言眉梢动了动,宣焘上前,走到门边时,照例被戟卫拦住。
这位意态萧索的四爷早已没了同这起子奴才置气的心气儿,眼睛只管盯着门外之人,“你不是叫我一声四哥吗,梅鹤庭,想法子把我弄出去。”
“就算出来了,”梅长生看着他慢慢问,“四哥又待如何?”
“你们不叫她来见我,我便去找她!”
经过半年枯索的独处生活,宣焘表面上锋棱全无,实则内心的愤懑已将到达顶峰。那张俊美的脸神色扭曲着,每一个字音都从牙缝里挤出:“我会捉住她,让她明白明白,什么叫主仆之道。”
梅长生看着男人眼里的狠厉,以及狠厉背后隐隐浮现的委屈,忽而有些同情他。
“原来你还是没懂啊。”
“我什么不懂?!”宣焘忽然爆发了,握戟瞠视梅长生质问,“她跟了我五年,不过是一时钻了牛角尖,大不了爷今后对她好点,见面三分情,她只消见我一面,自然便会回转。你只说你帮不帮我?”
梅长生轻叹了一声,摇摇头,以过来人的口吻道:“我劝四哥,若能将她放下,此时放下最不苦。不然,四哥须先认清一点,送傩姑娘由始至终都不是你的仆从,你若不能将她视为完全平等的人,不管你身在何处,困住你的藩篱都不会打破。”说罢转身即去。
留下宣焘一个人,呆呆半晌,忽笑着一拳砸在禅房的墙壁上,“放的什么屁!这五年我许她同吃同住,我身边只有她一个,还不平等吗?”
送傩,你真就这么狠的心。
我都已经这么想你了,你定然也在外头想着我,这样才叫平等啊。
那裘褪色的绿衫宛如秋末的一片凋叶,慢慢滑坐在墙角,哑声喃喃,“对吧,送傩,你怎么可能不想四爷……”
晨钟嗡然而响,禅房的木门重新阖上,照不入一缕秋阳。
*
梅长生离开洛阳的第二日,也是中秋歇朝的最后一天,皇帝兴致好,拟同皇后在御花园和皇姑姑一起吃蟹赏花。
他早早地命人向翠微宫传了信,宣明珠自然答应。
于是这天一早,宴乐之前,皇帝先到前殿将未批的奏折批覆一番。
无意间看见案旁那只盛装谕旨的玉匣,皇帝笑了笑,他说话算话,心想梅阁老好不容易求来的旨意,他便不越俎代庖给姑姑了。
还是等阁老回来,为奖他辛劳赐予他,也算圆了他的这份情意。
略微走神的功夫,皇帝又想起另一桩事,忙放笔去寻被压在已阅折子里的江琮的密折。找到了,他唤来近侍道:“给朕点个烛灯来。”
御前秉笔不知陛下白日点灯意欲何为,不敢耽搁,忙移烛台过来。
两点烛光映在宣长赐年轻的眼里,他将那折子凑向烛火,将及未及时,忽觉眼前天旋地转。
宣长赐身影一晃,从墀阶上头栽了下去。
密折从他手里落地,无声砸在驼毯上,摊散开一纸刺墨的白。
“陛下!”御前公公高呼,骇然变色上前托扶人事不醒的皇帝,向殿外喊道:“来人!快快宣太医,请皇后娘娘过来!”
待到宣明珠闻讯匆匆赶来两仪殿时,皇帝在内寝殿中仍未醒来,阖目躺在寝榻上,脸色孱白如纸。
五六位太医皆在,轮流把脉,墨皇后在一旁守着,见大长公主至,红着眼圈起身见礼。
“好孩子,别慌。”宣明珠凝眉安抚她,“陛下勤政操劳,想是一时疲累才会如此,且听太医怎么说。”
她转而见太医们脸色沉凝,轮番号脉却迟迟说不出所以然,心里有些不好的预感,然而面上镇定自若,轻斥道:“吞吞吐吐作甚,陛下究竟何疾?”
“回禀殿下……”几位太医互视几眼,最终推出一位资历最老的院使道,“陛下所患,恐是、恐是血枯症。”
墨皇后一瞬盯住说话之人,脸上血色全无。
而宣明珠脑子嗡地一声,不由后退一步,被泓儿扶住。
“不可能……”宣明珠下意识摇头否认,“定是误诊!周鹗,上回你为本宫诊治便已误过,这回定也是误了,是不是!”
皇帝还这样年轻……”
“殿下。”周太医哭丧着一张脸跪下了,“前番确为微臣失误,然而陛下的脉象,与柔嘉娘娘的脉案记载如出一辙。且陛下身有低热,伴随寒颤,方才臣等以治血枯症的方子给陛下服下,这会儿烧便退了下去……”
烧退,说明用药对了症。
可宣明珠依旧不能相信,抓紧泓儿的手臂,抖颤着唇角望向昏睡不醒的侄儿。
他才十八岁。
为何会如此,有她母后一个,还不够吗?
另一位太医哀恸拱袖道:“殿下,一些罕见特殊的病症确实有‘隔辈遗传’之说,想是……因由于此。”
话音才落,福持脸色焦急地进来:“娘娘,殿下,前任门下省平章令江琮江老入京,伏阙在宫门之外,声称掌握了梅阁老倚势在家乡为霸一方的证据,人证物证俱全,叩求面见陛下!”
第112章 大结局
第112章 正文完
皇帝尚昏迷不醒,外头又起妖娥子,正为侄儿病情忧惧的宣明珠当即腹內火起。
她碾着银牙冷冷道:“江阁老,真是人老心不歇啊!
当初江琮是如何退任的,宣明珠再清楚不过。
只因去岁夏梅长生布局戳破了楚光王的谋反意图,光王祖孙三代推出午问斩,而门下省的江阁老与楚王光恰是儿女亲家。皇帝为了不受守成老臣的掣肘,顺势革了他职,放他挂印归林。
她听说,当时江琮曾在御前痛斥梅长生心机深沉,有朝一日必权倾朝野,不好掌控。
此言,她亦不否认,然而说梅长生为霸一方鱼肉百姓,这话问问江琮自己信吗?!
宣明珠又深深地望了-眼容色惨淡的长赐,心内-一酸,视线再次变得模糊。随即她强行逼退泪意,转头看一看满室面容愁苦的太医、内侍官以及眼圈红肿的皇后。
她此刻的心情并不比他们强多少,可越是此时越要有个主心骨。皇帝倒了,宫闱和前朝不能生乱。
“传江氏入宫。”宣明珠掐着手心镇住神,“既然来了,别在宫外头宣扬得人尽皆知,来当面锣对面鼓地敲--敲!道
两名神策军沿路护送他入大内,莫叫他与任何人接触对谈。”
她转而目光森然地看向五位太医,“圣躬安则社稷安,本宫将陛下的龙体托付给诸位了,却莫怪我将丑话说在前头,陛下的身体状况,半个字都不可传扬出去,但有违者,诛灭满门。辛苦五位大人便留在宫禁吧,再为陛下确诊开方。
“本宫还是那句话,当初既然为本宫误过诊,那么陛下便不是没有误诊的可能,-切未定,谁都不许说丧气话。”
她终究还是存着一丝希望,万一只是虚惊一场呢?
宣明珠问周太医皇帝何时能醒,周鹗道,“陛下的病情来得过于凶急,服过药,大抵也要半日方能转醒。”
宣明珠听了点头,“在两仪殿目睹陛下昏倒的内侍宫娥.”.
她说到此处,墨皇后拭泪从榻沿边起身,来在宣明珠身前深深一福,定色轻道:
“殿下放心,臣妾方才已传命封锁陛下昏倒的消息,殿前的侍从也都拘于一处训诫过。臣妾才德微疏,亦不敢不为陛下管好六宫,后宫的秩序殿下可以放心。”
“甚好。”宣明珠怜惜皇后,扶起她道,“我知皇后此时的心情,不过皇后自己亦当保重身体,莫要过毁。陛下还未醒来,若得知你如此难过,会伤心的。
短短几语,又将墨皇后的泪催了下来,她拭袖忍住,点头称是。
事到如今哭泣也无用,她得为陛下守好中宫。
宣明珠再传令给北衙禁军守领林故归,“命林将军带几人追去汴州,速召梅阁老回京。”
再调神策五军把守宫门各处:“务要外松内紧,严守宫阙。’
懿令一一下达后,江琮此时也被带到了宣政殿外侯旨,宣明珠闻讯,目光湛出锋利的冷意:“好啊,本宫便去会会这位昔日的江阁老。”
*
她扶婢走出内殿,御前秉笔刘巍正候在外,见了大长公主便躬身见礼,将手中的一本密折递去。
“陛下昏倒之前,正要烧此密折,奴才不敢擅专,特交予殿下定夺。”
宣明珠脚步-顿,泓儿接过奏折奉给公主,她展开一看,落款又是江琮,上面列着梅长生的种种罪状。
这件东西若刘巍没有交给她,而是被御史台抢先,会引起的轩然大波可想而知。
老匹夫。
这上面的话,宣明珠一个字也不信,梅长生为国忠勤,凭何受此污蔑?
大长公主错着银牙气势汹汹来到宣政殿,江琮身着一身葛布长衫正在等候着陛下,见到大长公主,他着实愣了一下,“陛下呢?”
大长公主冷冷瞥视他一眼,率步走上龙座前的墀阶,拂长裾转身,凤髻雍仪,居高临下:“江老谪居江左一年余,连宫里的规矩都忘了,见到本宫,不知行礼吗?”
江琮见公主面色阴沉,目光闪了一闪,撩袍下拜:“草民见过大长公主殿下,殿下万福金安。草民有一紧急之事,请求见陛下。”
“本宫知道,不就是要弹劾梅阁老吗?”宣明珠笑道,“你说人证物证俱在,人在哪里,物又在哪里?不必劳烦陛下,本宫先帮你断一断。”
江琮闻言吃惊,左右观顾,才发现御前并无他熟悉的面孔,皆为大长公主的侍从。
联想到方才入宫这一路,他看见神策军似在调兵,江琮后背一寒,心道莫不是宫里出了什么事?
他抬头高声道:“陛下何在?草民要求见陛下,大晋祖训后宫不得干政,此非大长公主应当过问的。”
宣明珠心烦已极,心里记挂着里头,没功夫与他绊嘴皮子,“本宫再问一遍,你为何捏造子虚乌有之事陷害梅阁老,何人指使的你,你所谓人证物证,现在何处?”
江琮闭口不答,老神在在地阖起了眼,仿佛陛下不至,他便要一直跪下去。
宣明珠见状,忍气道了声好,“来人,把江琮带下去关到西抱厦,不许任何人与他接触。”
她淡漠地瞥他一眼,“你不是要等陛下吗,那就请江阁老好生等着吧。
江琮骤然睁目,他没想到大长公主竟然真敢代替皇帝发号施令,不等张口,已被入殿的神策军捂嘴带了下去。
大殿顷刻静了,宣明珠站在高高的墀阶上,缄默--阵,转眸望向殿外的澄澹高空,心中默念:长生,你快回来吧。
每到这种时候,她才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中那样坚强,也需要一一个人支撑。十五年前母亲患病时是如此,今日亦是如此。
可赐儿的病若果真是血枯症,当初父亲没能为母后治愈,九叔天资神颖也配不出药方,天下名医对此都束手无策,即便梅长生回来了,又岂能起死回生?
宣明珠不敢继续深想下去,抬指抹干眼角,摆驾回到两仪殿,皇帝依旧未转醒。
她便与皇后轮流守着。
一直到掌灯时分,榻上身着黄绸中衣的少年睫毛动了一下,幽幽睁眼,未等开口,先轻弱地咳嗽了一声。
“陛下你醒了?”墨皇后第一个发现,连忙俯身握住他的手,一双盈盈的水眸紧紧凝望他。
宣明珠正在罩榻子外倚案假寐,闻声立时清醒过来,走进去--见皇帝那双清澈茫然的眼睛,她的眼圈便红了,放轻声问:“陛下,你身上感觉如何?”
“有些,没力气。”宣长赐怔怔地看着室内烛光,他记得,他之前正在御书案批折子的,中午还准备和皇姑姑一起饮酒赏菊来着.“朕,怎么了?”
他的嘴角发干,墨皇后踅身倒来茶水,将他扶坐在引枕上为他润喉,垂睫嗫嚅了几下唇角,没能出声。
宣长赐缓缓歪头瞧着她,瞧下了墨氏的一行泪。他目光-静,有了些预感,却是温柔地抬手为她擦泪,“皇姑姑还在呢,当心叫姑姑笑话了去。’
他转向宣明珠,“我这副身子到底怎么了,皇姑姑,您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