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下学了。
她收拾好书箱跟褚琬辞别,自己边新奇打量周遭环境边心情愉悦地走出书院。
颜婧儿觉得第一天过得还不错,至少她一来就结识了个新同窗。新同窗颇是可爱,还帮了她许多忙。
她甚至已经想好明日再来书院时,给褚琬带件礼物表达谢意。
出了集贤门,就看见相府的马车停在棵树下。
“姑娘。”香蓉跟拂夏两人站在马车旁,对她招手。
颜婧儿走过去。
“管家让奴婢们来接姑娘回府,”香蓉接过颜婧儿背上的书箱,说道:“原本素秋姐姐也想来的,但她还得给姑娘准备饭菜。”
颜婧儿点头,唇角含着笑。
“姑娘在国子监肯定过得不错吧?”香蓉说:“往日鲜少见到姑娘笑呢。”
“嗯。”颜婧儿蹬上马车,说:“我有新朋友了。”
“啊,那确实是高兴的事。”
主仆三人热热闹闹地回到相府,进大门后,拐过照壁,穿过轿厅然后看见管家顾叔坐在对面照厅里头。
颜婧儿走过去,喊道:“顾叔。”
顾荀是特地在此等她的,见小姑娘一身青衿衣裳,少女活泼模样,他看着也觉得怡悦。
“今天在国子监过得可还好?”他问。
“很好的。”
“可有遇到什么难处?”
颜婧儿摇头:“我认识新朋友,她帮了我许多。”
小姑娘说到新友时,眼里溢出欢喜,那股少女纯真无邪不经意间就流露出来。
顾荀不禁笑了。
辞别顾荀,颜婧儿回到洗秋院,正好是吃晚饭的时候。
颜婧儿坐在梳妆台前看着妆奁思忖许久,她东西不多,不知该选什么礼物送给褚琬。
“姑娘先吃饭吧,”素秋说:“这事晚些再想也不迟。”
“嗯。”
颜婧儿起身坐到饭桌旁,见桌上多了一盅汤。
她原先的饭食都是固定的四菜一汤,多出来的这盅精致小巧,闻着还有些甜腻的气味。
“姑娘,”素秋揭开盖子,说:“这是虫草乳鸽汤,管家特地吩咐厨子给姑娘做的。说姑娘正在长身子,如今又入了国子监,是费脑子的时候,得好生补一补。”
“这些都是从大人的库里挑选最好的虫草,以后每天晚饭都会有一盅。”
颜婧儿接过长柄调羹,小口小口喝着。汤煲了许久,浓郁香甜,很是好喝。
余光瞥见地面上放着个大箱子,她问:“那是什么?”
“这也是管家送来的,”拂夏刚好抱着衣裳进门,解释道:“说是从姑娘老家得来的东西,大人吩咐交还给姑娘。”
颜婧儿放下调羹,走过去打开箱子,看到里头的东西时,微怔。
箱子里是一些碎银,还有几张大面额的银票,另外有两份庄子地契。还有……她视线缓缓移向角落放着的笔墨砚台。
这是她再熟悉不过的东西。
漆黑的端砚石配黄花梨砚盒,砚池中雕刻一支梅花。梅花五瓣,其中一半故意残缺,砚池装满水时,颇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①
这梅花砚台,是她爹爹生前的心爱之物,后来家中遭难后,她在爹爹书房里找到这些一并收拢起来。
再后来姑母来接她,就将这些东西都带去了姑母家。
她手指摩挲着砚台,温温润润的触感,就像她爹爹一样。脾气温和,从来都不会对谁说句重话,哪怕母亲气得追到书房扬言要烧了他的墨宝,爹爹也只是笑着说:“夫人莫气啦,我下次一定改。”
“姑娘想家了?”拂夏过来劝道:“姑娘先去吃饭吧,晚些再看。”
在婢女看不见的地方,颜婧儿拿袖子压了压眼角,继续坐回饭桌旁。
吃过晚饭后,颜婧儿在湖边散步消食。今天晚饭吃得早,现在天边还挂了抹霞光。
突然想到什么,她问:“大人现在在何处?”
“姑娘要去见大人吗?”
颜婧儿点头。
她仅剩的家财之前被姑母夺走,是那人给他讨回来的。钱财倒是不打紧,爹爹的遗物才最是令她珍惜。
怎么说,她都得去感谢一番。
“大人在百辉堂呢,刚好也吃过饭了,姑娘要现在过去?”
“嗯,现在就去。”
第6章
百辉堂往北是一处宽阔的抱夏,四周围绕游廊,游廊之外便是假山和花丛。抱夏西面有一汪荷花池,池边设有凉亭。
这里独成一苑,称作北苑,只不过处于百辉堂以北,是顾景尘平日里待的地方,鲜少有人来。
这会儿,顾景尘吃过晚饭,正站在荷花池边喂鱼。小厮过来禀报说颜姑娘到了。
他背影映在夕阳下,像青松翠竹,高大挺拔且坦荡。
颜婧儿缓缓挪脚过去,福身行了一礼:“大人。”
他淡淡地“嗯”了声,算是应她。
颜婧儿视线落在池边,此时已经聚集了许多五颜六色的鲤鱼争抢食物。一把鱼食洒下去,很快就不见踪影。那些鲤鱼张大嘴巴,像永远也吃不够似的。
这鱼真肥,颜婧儿心想。
“有何事?”这时,顾景尘开口了。
他声音浅浅的,略懒,带着点儿疲惫。
“大人派人送来的东西,我收到了。”颜婧儿来的路上已打好腹稿,说道:“那些都是我爹爹珍爱之物,如今能物归原主,实在多谢大人。”
“嗯。”
颜婧儿抿了抿唇,觉得过来就说这么句谢有点显得不够诚心,应该得再寒暄两句。
她想了下,正要开口,那厢顾景尘就喂完鱼食了。
“跟着。”他说。
顾景尘抬脚上游廊,颜婧儿赶紧跟在身后。也没跟得太近,就大概离他三四步远吧。
她垂着头看他后脚跟。
今天他穿了一双宝蓝云头皂靴,身上依旧是还未换下的官袍。靴底是纯净的白色,几乎跟他的袜子一样白,他的官袍也极其平整干净,上头连一点儿褶皱都没有。
颜婧儿心想,他都穿一天了,是怎么做到纤尘不染的?
那人的背后像是长了眼睛,突然问道:“好看?”
颜婧儿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傻傻地点头:“好看。”
他突然转过身来。
睨了她片刻,问:“今日在国子监可还好?”
“好的。”这问题顾荀也问过,颜婧儿熟门熟路回答。
“有何难处?”
“没有。”
两人静静地沿着游廊走,走了会儿就进百辉堂。
颜婧儿是第一次来百辉堂,这里跟她想象的不一样。堂内宽敞明亮,共分三个区域,东边摆放了许多柜子和书架,上头满满当当地堆叠了卷宗和书册。
西边整整齐齐地摆了十数张桌子,桌上是笔墨纸砚,还有一些未看完的卷宗。显然是属官们办公的地方。
而中间的地方极其宽敞,上首是一张太师椅,下首两侧的花梨木圈椅一律排开。梁上悬了幅巨大的匾额,上头写着“清正廉明”。这里应该是用来议事的地方。
整个百辉堂除了桌椅便是卷宗,没有任何花草装饰点缀,透出一股庄严肃穆之感。
出了百辉堂大门,就是天井,天井两侧是厢房。这里颜婧儿之前来过,还是第一次过来跟顾景尘吃饭的时候。
她继续跟着顾景尘走,进入书房,见顾景尘在一张宽大的桌子旁坐下来,然后从抽屉里拿出本折子翻阅。
颜婧儿站在一旁有些局促,不知他让她跟到这里来做什么。
见他提笔去蕉墨时发现墨汁干了,他微微蹙眉。
“我来吧。”颜婧儿说。
顾景尘抬眼。
“我在曾在家中经常给父亲研墨,”颜婧儿说:“会、会做这些。”
他睇她片刻,说道:“墨条在柜子里第三层的匣子中。”
颜婧儿赶紧走去柜子边,找出墨条,又端了碗清水过来。将水倒进砚池中,才开始缓缓研磨。
整个过程静谧,只余墨条徐徐滑动的声音。
顾景尘看完一本折子,在上头批注了什么,接着看下一本。
就这么的,也不知过了多久,颜婧儿磨得手有些酸。为了不让墨汁弄脏袖子,她将袖摆往上卷了一些,露出纤瘦的手腕。
她不禁暗暗对比了下顾景尘提笔的手,觉得跟他的比起来,自己的简直就像竹竿。
顾景尘再次看完一本折子后,突然开口道:“浓了。”
“什么?”颜婧儿微愣。
“墨汁过浓。”
颜婧儿低头一看,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磨掉了半截墨条。
她面色羞赧,想起之前还信誓旦旦说自己颇是有经验,她脸颊微微热了起来。赶紧将墨条洗净后放置一旁。
这时,顾景尘往后一靠,手搭在椅子扶手上,这个姿势令他显得有些慵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