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只能先下手为强,陈霖淮的身世便是我们的突破口。他若是盛家人,便是逆贼之后,景王隐瞒包庇此事,便是有谋反之心。”
第119章
当年盛侯爷因何而死张清明再清楚不过, 他本有些心虚,可是转念一想,那些事除了皇上也无人知晓。
这么多年, 皇上都要不曾为盛家平反, 此时若是再说出真相,有损皇上的名声, 皇上定不会这么做。
“好,那便按照父亲所说行事。”
张家父子商议妥当, 便吩咐投向张家的一名御史在早朝时将陈霖淮的身世揭发了出来。朝中众臣初闻陈临淮是盛家后人俱都有些震惊,要知道当年盛家军的威名可是世人皆知的。
周御史更是一脸的不可置信,他最先站出来为陈霖淮辩护。
“简直是荒唐!陈霖淮乃是武状元,他的身世乃是皇上亲自查验过的,岂会有假?”
“周大人, 你与那武状元乃是姻亲, 定然会包庇于他。说不准此事你也是知情的, 伙同姚家一起欺瞒皇上。”
此事周御史还真是毫不知情,姚思礼就是怕会牵连他, 所以并未告诉他真相。
大殿之上,姚思礼自然也是张家一系的官员攻击的对象, 都认定他是故意隐瞒的。
姚思礼自然是不认, 他态度不卑不亢。
“臣当年将长女许给陈霖淮之时, 只知他是同村乡绅陈家之子, 并不知他的身世有何疑议。”
“皇上, 姚大人这话就是狡辩。臣提议将姚家和陈家的人都收押起来交给大理寺审讯。”
大殿上的众人争论不休,都在等着皇上的决断。
隆成帝神色冷然, 开口质问道:“刘爱卿、张爱卿, 你们来告诉朕, 陈霖淮所犯何罪?”
“禀皇上,陈霖淮若是盛家之子,便是逆贼之后,论罪当诛!”
“逆贼之后?”
隆成帝的声音带着怒意,“这谋逆之罪是由诸位爱卿来定吗?”
皇上这话大有深意,朝中大臣俱都是一惊,忙跪下请罪。
“皇上恕罪!”
隆成帝那里却是甩袖而去,根本不理会身后跪了一地的大臣。
早朝上发生的事,很快便传到了明蓁的耳中。叶灼华亲自来找明蓁,想要劝说她离开。
“王爷离京之时,曾经嘱咐过我,若是遇到危险,一定要将你们母子送出京城。如今,张家对表弟的身世发难,皇上的心意不明。为了你和昭哥儿的安全,我先让人送你们去平州。”
明蓁却不打算走,她也有自己的考量。
“多谢叶姐姐!可是我和昭哥儿不能走。张家揪住霖淮的身世不放,无非是惧怕景王殿下和霖淮查出证据来,到时他们张家无法脱罪。他们手里本没有切实的证据,若是我和昭哥儿此时离开,反倒是坐实了这件事。张家便会以此事为借口来发难,势必会影响淮州那里的事。”
叶灼华也考虑过这些,但她更担心明蓁母子的安危。
“今日早朝之上,皇上的心思不明,没有直接降罪。可是张太后那里势必不会善罢甘休,她若是逼迫皇上治霖淮的罪,肯定会对你们母子下手。”
“若真是那样,我们母子又能逃到哪里去?”
况且明蓁的父母亲人都在京城,她和昭哥儿逃了,他们要怎么办?
两人商议了半天也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只能是以不变应万变。
这样一来明蓁的行动就受到了限制,姚思礼特意嘱咐女儿,不可一个人随意外出。
这对明蓁来说并非是什么难事,她本就不喜应酬,除了去铺子平日里也很少出门。况且昭哥儿还小,明蓁初为人母也放心不下,守在孩子身边也不觉得难熬。
外面的事明蓁可以不管,可是宫中的传召,明蓁却不可能置之不理。
寿安宫中的太监总管亲自来陈家传了太后的口谕,宣召明蓁入宫。
“陈夫人,你快些随奴才进宫吧,不要耽搁了太后娘娘歇息!”
“李公公且慢!”
周氏忙开口叫住他,面色有些焦急。
“李公公,小女刚出月子不久,身子还未康复,家中还有稚子要照顾。可不可以让我代她进宫面见太后她老人家。”
“娘……”明蓁忙出声阻止,“太后娘娘宣召的是我,您去怎么可以呢?”
李公公的声音阴冷尖锐:“姚夫人,--------------丽嘉您也是朝廷命妇,难道不知太后老人家的脾气?她宣召的是陈夫人,若是您去了惹怒了她老人家,娘娘怪罪下来老奴可吃罪不起!”
“李公公放心,不用我娘去,我随你一起去见太后!”
明蓁知道该来的怎么也躲不掉,她命人招待李公公,自己回了后院去换衣装扮。
周氏心急如焚,“蓁蓁,你不能进宫!张太后此时宣召你,怕是会对你不利!”
“娘……“明蓁轻声安慰她:”娘,您放心。如今皇上并未治我夫君的罪,我还是皇上亲封四品诰命夫人,张太后也不能随意给我定罪名。况且还有爹和舅父在,若是我迟迟不归,便烦请他们去面圣讨个说法便是。”
至于叶灼华那里,明蓁不打算让她知道。叶灼华如今怀有身孕,需要万分小心。若是为了此事进宫去求太后,定然会吃苦头,明蓁最怕的就是她有个什么闪失。
将家中的事情交代完,明蓁跟着李公公一起进了宫。他们前脚刚走,周氏也忙打发人去户部衙门送信。
明蓁不是第一次进宫了,相比较以往进宫时的压迫感,这一次她的心中无比坦然。
李公公一路将她带到寿安宫门前,宫人进去通传,不多时,张太后便宣她进内殿来。
殿中不只是张太后一人,张皇后端坐在太后身侧,望着明蓁的眼神满是嫌恶。明蓁视而不见,只依着规矩,不慌不忙的施礼问安。
“妾身姚氏见过太后娘娘!见过皇后娘娘!”
殿中鸦雀无声,两道目光落在明蓁身上,无声的打量着。
许久才有一道苍老的声音道:“起身吧!抬起头来,让哀家好好看看!”
明蓁应声,缓缓抬起头,神色坦然的迎向张太后打量的目光。
“果真是绝色,比起景王妃来也丝毫不逊色。若是当年选秀时在宫中见到你,哀家定会给你指一门好亲事,如今真是可惜了!”
“太后娘娘过奖了,妾身万不敢当!”
张太后的目光犀利,打量着明蓁的举止。见她神色自若,回话时也是不卑不亢,不禁皱了皱眉。
“姚氏,哀家这话绝不是作假。哀家知道你和陈霖淮是在台县乡下成亲的,你乃是官家之后,当初嫁给他真是委屈了!”
“回太后娘娘,儿女婚嫁自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妾身与夫君的亲事乃是祖父当年与公爹定下的,我们两家都是乡下人家,也是门当户对的。”
“门当户对?”
张太后重复着明蓁的话,冷笑道:“姚氏,你们一家子窝藏朝廷钦犯,帮着陈霖淮欺君罔上,你可知罪?”
张太后掌管后宫几十年,甚至还曾在皇上年幼时垂帘听政。她的身上自带一股威严,很有震慑力,朝中不少官员的女眷来给太后请安时都是惶恐不安的。
如今太后发怒,殿中伺候的宫女嬷嬷都被吓住,有胆小的甚至面色发白,冷汗直流。
明蓁站在那里却是神色不变,依旧是一脸的坦然。
“太后息怒!我夫君奉皇上旨意南下淮州赈灾,一直不敢懈怠。我们一家何曾犯下欺君罔上之事?”
“哼……”
张太后的神色越发冰冷,她原以为姚明蓁在乡下长大,不过是空有几分姿色。一番试探下来,没料到这姚氏竟也有些胆识。
“姚氏,哀家见你也是聪明人,便不和你绕圈子了。你外祖曾任礼部侍郎,你舅父、父亲如今也在朝为官,都是皇上的肱骨之臣。哀家念你一家子忠心,给你个机会。你只要如实说出,你夫君陈霖淮可是盛家之后,哀家便可赦免你一家子的罪。”
明蓁在心中冷笑,张家人还真是一样的手段,以为用身边的亲人来威胁她,她便会慌乱吗?若她真的信了张太后的话,才是真正将一家子亲人连累了。
“太后娘娘,妾身恕难从命!我夫君的身世,皇上那里早有定论。他乃是皇上钦点的武状元,朝廷的四品金吾卫指挥佥事,妾身实在不知我夫君还有何身份。”
张皇后在一旁早就不耐烦了,听明蓁这么说有些气急败坏地开口。
“母后,姚氏这般不识抬举,您还同她费什么口舌。来人呀……”
张皇后扬声将守在殿外的两位嬷嬷叫了进来。
“姚氏宫中失仪,冲撞太后,你们两个就好好教一教她规矩。”
两位嬷嬷皆是身高体壮,一脸的凶神恶煞。她们疾步走过来,伸手便要去抓明蓁。
进宫之前,明蓁便想到今日她怕是要吃些苦头。她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只能想法子自救。
“两位嬷嬷不用急,我自己会走!”
明蓁依旧是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她的声音虽然温和,但却异常有威慑力,让两位嬷嬷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
“皇后娘娘,您乃是六宫之主,母仪天下。您想要治妾身的罪,妾身无力反驳,但妾身并不认罪!今日皇后娘娘要打要罚妾身都会接受,但只要妾身还有一口气在,便一定会为自己讨个公道。”
“公道?”
张皇后不禁觉得好笑,“你也说了,本宫贵为皇后,母仪天下,本宫的话便是公道。”
“皇后娘娘所说自然不假 ,但皇上都没有定我夫君的罪,皇后娘娘却执意陷害忠良,诬陷我夫君,甚至不惜屈打成招。皇后娘娘这么做,不怕寒了忠义之士的心吗?”
“姚氏……”
张皇后恼羞成怒,“你休要在此狡辩,今日你既是不愿意说实话,一心包庇逆贼,本宫便不能饶了你。”
“皇后好大的威风,你这是打算要做什么?”
第120章
一道威严的声音自殿外传来, 众人一惊忙跪下请安。
“皇上……”
隆成帝着一身明黄色的朝服步入太后宫中,他阴沉着脸,并不理会跪了一地的宫人大步走到殿中的短榻上落座。
“母后, 朕竟不知如今前朝的事也要皇后统管吗?”
本朝早有规矩, 后宫不可干政。即便当年皇上年幼之时,太后掌管朝政大事, 也是与内阁商议。皇上亲政后,太后更是在后宫重申这项祖训, 不许后宫嫔妃干政。
如今皇上这般指责皇后,足见他的愤怒。
依仗着有太后撑腰,张皇后却并不惧怕。
“皇上,臣妾并未干涉前朝之事,是金吾卫指挥佥事的夫人姚氏对太后不敬, 臣妾命人教一教她规矩而已。”
“对太后不敬?”
隆成帝的面色越发黑了, “那皇后说来听听, 姚氏是因何进宫?又是如何对母后不敬的?”
“臣妾……”
张皇后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给明蓁罗织罪名。
隆成帝的目光转向殿中的明蓁, 他沉声道:“你便是陈霖淮的夫人姚氏?起身来回话吧!”
“谢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