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低位的妃妾想要见天子一面,也是很难的!除了几次家宴、大节,其他时候,一年到头只能见天子一两次的妃子又不是没有。
杨丽华知道杨宜君是尚宫局的女官,总该有些门路的——具体的她知道的不多,毕竟她也不想打听杨宜君的事。特别是现在杨宜君是受人尊敬的女官,而她却是宫女中都算底层的宫婢。
杨宜君一开始不知道杨丽华又在闹什么幺蛾子,不想理会她,只让她有事传信就好。但之后杨丽华催着人传了几次信,杨宜君没办法了,也想着是不是真有什么事,便答应了去见她。
不是为了满足杨丽华的要求,还是想着好歹不能让人在宫里出事,不然回头爹爹不好与伯父交代。
杨宜君去了一趟掖廷,光明正大说要见杨丽华...以杨丽华稍微有点儿敏感的身份,她这样光明正大的来反而不容易让人多想。
如今不少人,特别是宫人中称得上‘高层’的那些,都知道官家身边有一位杨掌记,真是国色天香,十分得官家爱重,轻易离不得。虽没有嫔妃之名,可看着就要飞上枝头了...所以杨宜君一来,掖廷令就十分奉承,她想见杨丽华,立刻就安排上了。
“原来是她啊...说来也是杨掌记族姐吧?杨掌记也是谨慎人,令姐入掖廷以来都没有来见一见。其实要说的话,原不必如此。”显然,掖廷令将杨宜君一直以来不探望杨丽华当成了她的谨慎,如今风头过去了,才来探望姐姐。
对此杨宜君没什么好解释的,也解释不了,总不能对陌生人说自家姐妹关系真的不好,像仇敌一样罢。所以也只能笑笑,默认掖廷令这话了。
掖廷令说话间,很爽快地带着杨宜君去见了杨丽华,还非常贴心地安排了一个房间给她们,叫她们姐妹能叙叙情...对此杨宜君只能说这位掖廷令太‘客气’,她还宁愿是有人监视着见一面呢,那样的话杨丽华才不容易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要求。
杨宜君对杨丽华的愚笨,以及不合时宜,是深有体会的。
第92章 杨宜君与杨丽华……
杨宜君与杨丽华在一间简陋,但挺安静的小室里见面...说实话,有些尴尬。
相顾无言,说的就是她们了。
也是,她们能有什么话好说呢?从小就关系不好来着,杨丽华觉得杨宜君针对她,觉得她不是个好东西。而杨宜君,是确定杨丽华针对她,杨丽华也确实不怀好意。
杨宜君又不是个棉花人,针扎了都不知道叫的。事到如今,她也不会因为杨丽华从天上跌落下来,就与她前尘往事一笔勾销,然后一笑泯恩仇,做起姐妹来...而杨丽华呢,也是要面子的,特别是对着杨宜君,就更想要面子了。
这个时候,哪怕之前心里演练了多次,嘴巴也发苦,话停在嘴边,说不出来了。
杨宜君见她如此,也没有心软,只是站起身道:“十五娘要见我,我也来了,来了又不言语,既是如此,我便不留了...尚宫局且有公事,我也是告了假才来的。”
说着要走。
杨丽华心里觉得杨宜君这是在故意拿乔,也是在给她难堪。过去杨宜君如此,她且有招,最次、最次不招惹杨宜君就是了。然而这次却是不能这样了,杨宜君就是她最后的机会了。
嘴唇翕动了几下,最终杨丽华还是压低了声音道:“十七娘,我、我有一事相求。”
如果可以,杨宜君根本不想搭理杨丽华,但她现在不是来了么?这就是预备着杨丽华有些麻烦事她得沾的。所以眼下她也没有一口回绝,只是问杨丽华:“你人在掖廷,便少些事罢,我已听说了,蜀国旧臣如今有入朝的了...说吧,是什么事。”
“你先答应我。”杨丽华还想谈条件。
杨宜君哪里会惯她这个脾气,看了她一眼,又要走。大有她说就说,不说就算了的意思。
杨丽华是知道杨宜君的性格的,纠缠也是无用。当下只能拉住杨宜君的袖子,道:“你、你怎么如此性急,有什么话不能慢慢说...我一会儿不说就要走——说起来,此事你若助我,于你也是有利的。”
杨丽华这样说,杨宜君也就只当是个笑话听了。她可不觉得自己帮了杨丽华的忙,自己能得好处。
不管杨宜君怎么想得,杨丽华就自顾自往下说了:“...我如今处境你是知道的,便是如你所料,有蜀国旧臣、宗室救我出宫,那又是什么好出路么?富贵荣华不见得,蜀王孀妇的名头倒是先沾在身上去不掉了...”
“这不是什么好名头,有这个名头,我这辈子就这么完了!我不想这辈子就这么完了......”
杨宜君懂她的意思,杨丽华是不想给孟钊守寡——重点不是孟钊,应该说杨丽华是不想给任何人守寡,丈夫换成是另一个谁,她也是这个态度。甚至退一步说,‘守寡’说不定也不是重点!如果守寡能够得到富贵荣华,其实也不算坏。
现在的问题就是,给孟钊守寡真的没意思!意味着杨丽华以后只能深居简出、平凡朴素、日复一日了(蜀王遗孀终究不是一个可以随便抛头露面的贵妇身份)。杨丽华甚至连一儿半女都没有,以她播州杨氏第一贵女的脾性,怎么安于就此退场!
杨宜君对她有这种想法倒是不觉得有什么,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力。事实上,杨丽华能这样不认输、有追求、反叛,杨宜君还有点儿对她刮目相看了...当然,她还是不喜欢杨丽华。
“你有这个心思也是人之常情,倒也不必与我来说。等到日后你出宫了,一两年间不好说,过了这风口,你的身份也就不是那么打紧了。到时候你再如何,也是你自己的事......”燕国继承了旧唐风气,还是比较开放的,杨宜君这话也算是实话。
唯一的问题是,杨丽华想再嫁,可选择面会很窄。如果不是有什么特殊情况影响,应该是不会有特别好的再嫁对象了——不是再嫁的问题,而是她是孟钊的遗孀,就算是风头过去,有体面身份的人也不会想冒险。
毕竟有身份的人想娶个门当户对的妻子又不是什么难事。
“不、不用出宫,出宫我又能嫁什么人?”杨丽华到底不是真傻,这个道理她是知道的。她就看着杨宜君,说道:“十七娘,你来帮我...比起出宫,宫里不是有更好的人,也更名正言顺?”
宫外是要论身份,讲规矩的!杨丽华的身份让她比普通女子更难寻个合适的人托付终身。而宫中就不同了,这里其实是世上最没有规矩的地方...只要获得一个人的欢心,任何障碍就不再会是障碍了。
杨宜君何等聪明!这话如何听不出来?杨丽华话音刚落,她就站起身了:“不想十五娘有这等心肠...罢罢罢,我原来那番嘱咐,十五娘想必是看不上的。既是如此,十五娘再有什么事,我就不管了。”
说着,杨宜君急行而出,根本不管杨丽华在身后的。
给高溶推荐美人?这种事她根本不会沾的!
且不说高溶对她态度暧.昧,这种事她最该回避。便是没有这一条,这种事也是最不该理会的。她是尚宫局女官,做这种事就是立身不正。再者,他们这位官家的性情么,送美女属于是马屁拍在马腿上,何苦来哉!
杨宜君一点儿迟疑都没有,就撇开了这件事——主要是知道杨丽华就这个想头,确定她其实没什么不好的,她也懒得管杨丽华的事了。
甚至于,她将来真的因为这个事弄出些事端来,杨宜君也觉得没什么了...自家能对伯父怎么交代?杨丽华自己想要在燕国后宫立足,她做妹妹的难道能绑着她,不让她‘上进’?
杨宜君抛下这件事,就不再多想了,心里轻松的很。杨丽华就不同了,被杨宜君轻视的难堪,被拒绝的羞辱,还有唯一指望破灭的无所适从...事实上,杨丽华也是过了几天才缓过来。
而她从‘打击’中缓过来,也不是因为她自己想通了,而是她被朱婕妤召见了。
不只是杨丽华,掖廷包括她在内,总共四名女子都被朱婕妤召见了。要说她们四个的共同点,就是她们都长得很美。
杨宜君确实看不上杨丽华,但不妨碍杨丽华是个美人,当年在播州侯府,人都说杨界生了‘七仙女’。除了女儿恰好七个,也因为已经长成的几个女儿确实个个漂亮。
朱婕妤是高溶原来还是郑王的时候,就已经在王府后院的女人。高溶登基之后,她和其他‘姐妹’们纷纷成为尊贵的后妃,而她也从王府没名没份的侍妾,成为了婕妤,正是二十七世妇之一,在‘姐妹’们中,也只有李婕妤和她一样了。
这不是她们两人更得高溶喜爱,而是她们两人有着良家子的身份,原本就是分到郑王府的宫女。
宫女出身,在后妃中算是非常低的了。但以当时高溶后院的情况,她们又算是好的了,其他人很多来历都不清楚,或者干脆就是贱籍!
成为堂堂婕妤之后,朱婕妤也想要争宠...人在宫中,尊荣全在天子一念之间,朱婕妤不是一个淡泊名利之人,自然会想要更多。不会觉得得了一个婕妤之位就是得天之幸,就此打住了。
甚至于,有的时候午夜梦回,朱婕妤也会想着若是自己能怀上龙裔,生下高溶的长子......前程不可限量。
然而,想的很好,最终却是卡在了第一步,争宠的话就要吸引高溶的注意,她要怎么做?朱婕妤当初在郑王府后院,就没有做到过这一点。如今进了后宫,美人更多了,高溶的性情也更冷淡了。她甚至连见到高溶都很难,更别说其他了。
朱婕妤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能以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天下男子谁不好美色?天子富有四海,却对后宫妃嫔兴致寥寥,一月也不临幸几回,这不能是天子不感兴趣,只能是后宫女子不合天子心意!
不只是朱婕妤这样想,事实上大家都这么想,高溶的亲娘赵娥还这样想呢!
其实真要说的话,天下对美女没那么大兴趣的男人还挺多的,权力、金钱之类,可比美色有意思多了。很多时候,那些男人们占有美女,不是真的对美色有那么大兴趣,只不过是对权力、金钱之类的侧面炫耀。
所以常常可以看到故事里的人,可以用美貌的妻女换取权力与金钱,却不会有用大半身家换几个美女的。
只不过,这种‘常识’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人们更多是受到了‘刻板印象’影响。
总之,朱婕妤就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她想到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利用美貌而身份卑微的女子固宠。
这不是什么新鲜的法子,后宫故事里这算是屡见不鲜的。
当然有些妃子玩砸了,提拔的美人脱离了自己的控制...但哪怕这种情况,说不定也是多一个盟友呢!
朱婕妤如今的情况,就更不会有所忧虑了...毕竟她本身就没甚宠爱,都没有可失去的了,情况总不会更坏——给官家推荐美女,就算落不到什么好处,也没有道理因此恶了官家吧。
当然,即便是如此,朱婕妤也是留了一手的,特别让人在掖廷宫婢里寻摸美女。
掖廷宫婢里美女比例比一般宫人还要高,而更重要的是,宫婢要么出身卑贱,要么是罪臣女眷。
虽然在宫里是不论出身的,只要官家喜欢,今日卑贱的宫婢,明日就可能凌驾于高门出身的女子。但那是特殊情况,真正能突破身份的限制,让天子愿意为之‘胡来’一把的,还是少!
也是因为少,每当出现一个,都是要被史书记上一笔的‘妖妃’。
朱婕妤就是要用这些人的出身拿捏这些人,让她们既能承宠,又不会被官家格外看重——从官家封妃的习惯来看,官家也是看重后妃出身的。
其实高溶不是看重出身,而是没有特别喜爱谁,所以一切就按照‘规矩’来了,一点儿特例都没有了。
朱婕妤细细看过四人,对送四人来的掖廷令,道:“烦你费心了...”
朱婕妤确实满意这四人的容貌,与此同时她又有些黯然神伤。她当然也称得上‘美女’,但这要看和谁比。当初在郑王府后院,她就不算特别出挑了,如今在后宫就更没优势了。再看看一岁一岁往上走的年纪(她和高溶同龄),想不着急也难了。
视线扫过四人,朱婕妤的目光落在了杨丽华身上:“她就是...?”
掖廷令点点头。
朱婕妤其实是有点儿犹豫的,她当然知道杨丽华的身份,找人的时候身份都是一并查清的...以杨丽华有点儿敏感的身份,其实并不好操作,至少朱婕妤不觉得自己能玩得转。
之所以要选出身卑贱的美人,朱婕妤也是想着好拿捏的。可曾经的蜀王后,真的会是她能拿捏的?人在掖廷做个宫婢也就罢了,真的在官家那里得了喜爱,转眼就能把自家抛开吧?
决定看看杨丽华,其实是因为朱婕妤听说了最近宫里的传闻。
一向对女色之事不大热衷的官家,十分宠爱尚宫局一位杨姓女官...她没有见过那位杨姓女官,但在掖廷查访美女的时候听说了杨丽华是这位杨姓女官的堂姐的事。
她在想,姐妹之间,会不会有些相似呢?
朱婕妤又看了一眼杨丽华,然后就与掖廷令转入内室,问道:“这位旧蜀王后与那位杨掌记生的像么?”
掖廷令回忆了一番,然后摇头:“眉眼间也有些许相似,但要说生的像,那就差得远了。”
“若是本位推一把她,那位杨掌记是会顺水推舟,还是恼羞成怒呢?”朱婕妤考虑了一会儿,喃喃自语,像是在问自己,又像是在问掖廷令。
第93章 朱婕妤居住的玉……
朱婕妤居住的玉华宫不声不响的,就进了两个新宫女。
朱婕妤身为婕妤,按例侍奉的人是有定数的...不过要新进人也不是多麻烦的事,只要说伺候自己的谁谁谁不好,谁谁谁犯了错,叫掖廷给领回去就是了。掖廷领回去了,自然得换新的来。
新进的两个掖廷宫婢都长得很美,其中一个正是杨丽华——杨丽华自己也没想到,在杨宜君回绝她后,峰回路转,事情竟有这样的转机!这下都不用算计怎样才能接近高溶了,为了靠宫女固宠,朱婕妤得先把两个宫女推荐给官家才是。
不然的话,任是这宫女生的天仙一般,高溶不知道,那也白搭啊!
这样的际遇让杨丽华相信自己与高溶确实是有缘的,她的姻缘必然落在他身上!
就在杨丽华这般想着的时候,朱婕妤却是在苦心寻着推荐美人的路子...这件事做起来可不容易,她既不是皇后,也不得宠,不可能说派人去请,高溶就会来。要是朱婕妤能轻松见到高溶,也不用着急推宫女出来讨好高溶,从而固宠了。
这种事妃嫔常做,可一般都是半推半就的,官家看上了谁,她们也不好跟官家对着干啊!至于说主动推荐美人,这不多见...说出去也不是什么有脸的事。
想来想去,如此捻指便是四五日过去,终于朱婕妤想了个主意。
她打听到最近几日高溶喜欢在摘月阁读书,还特意在摘月阁布置了书房,便让杨丽华和另一个美人穿宫装、用金玉首饰,敷粉施朱、描眉画鬓...妆点出两个娇娇媚媚的大美人来,然后带着朱婕妤临的两张帖,去请高溶批改。
朱婕妤不是什么书香门第出身,直到做了宫女才有机会学习读写,但她的书法不错。因为当初高溶还是郑王的时候,有一回见她习字,就指点了她几句,事后还让人送了两张名人书帖给她,做临摹之用。
朱婕妤从此就在书法上加倍用工,意图在高溶面前表现...这一点,在高溶登基为帝之后就更明显了。
所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每次用书法为借口,朱婕妤总能多得高溶两分看重。不过朱婕妤也不傻,没有滥用...这种伎俩,她可不觉得官家看不出来,官家愿意配合着来,不过是无所谓罢了。
这点儿‘无所谓’的情面也是要省着点儿用的,用完了,让官家感到厌烦了,可就没得用了!
高溶平时就不喜欢后宫嫔妃自己,或者派人去太初宫——太初宫是皇帝办公起居之处,他一向厌烦后宫女子越过界限,来到他的领地。之前已经有人以身试法,尝试过这样做的后果了,包括朱婕妤,也曾经因为送东西送到了太初宫被训斥。之后后宫妃嫔自然是学乖了,不会往太初宫走。
但除了太初宫,其他地方却是没有类似顾虑的。
当然,高溶依旧不喜欢妃嫔们‘不请自来’...但在太初宫之外,后宫女子偶遇也好,特意送东西也罢,他只是少理会而已。
所以在摘月阁听到下面的人禀报朱婕妤派人来给他看字,还请他点评,高溶的情绪很稳定,只让王荣将人带进来。
杨丽华与同伴一同走进摘月阁,奉上朱婕妤的字帖。高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打开字帖看了两眼,然后就扔到一边去了:“她倒是颇为用功...只是字里头差了风骨。习字若只是习字,能成什么样子?”
这就是一个‘内涵’的问题了,朱婕妤的书法在后妃中绝对是很不错的,比那些书香门第的嫔妃还好。但除了‘好’之外,没什么好说的,她最多也就是如此了——她书没有读过几本,也没有经历多少事,无论是万卷书,还是万里路,都和她不沾边。
如此,体现在她的字里,也就是空洞洞的好看...一点儿自己的东西没有。
说这话的事后高溶想到的是杨宜君的字,他见杨宜君的字好,而且就是喜欢,曾让她写过几幅字...那是真正的好字,与朱婕妤的还不太一样,看就知道是从小练起来的,那种自然的气度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