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样的请示荣国府的人先是议论开了,不信荣国府的房子居然装不下新媳妇儿的嫁妆家具!
于是大家一股脑的涌进了新人的院子,发现院子里面已经横七竖八的堆满了东西,屋子里面也排满了。
香草的爹作为殷家的管家,这时候正核对家具。香草爹不识字,但是记性好,正问着满院子的挑夫:“黑漆楠木榻在哪儿?”
有人回答了一声:“在屋里正堂,已经安放好了。”
香草他爹就说:“抬出来,把罗汉榻放进去,没想到这地方小,东西都不能放完,只能先捡着能用的要紧的放进去。”
荣国府的人脸上不好看,殷叡心里好笑。香草他爹是个老实汉子,老实人说话才要命呢,哈哈哈……
贾珍一看,这满院子堆满了东西,要什么有什么,也确实是西府这边安排的院子小了些,眼看着贾政和贾赦不说话,已经冷场了,立即笑着转移话题:“二兄弟,这家具不像是咱们这里的样式,是南边的吧?”
这是很典型的苏式家具,在姑苏一带非常流行,做工高逸脱俗,古趣淡雅,适配园林庭院。和京城的笨重家具相比,这真的是如艺术品一般。
殷叡说:“是南边的样式,各位请看,这一组博古架,是这里面的精品,用的是黄花梨木,木料虽然一般,但是你们看这个形,空格错落有致,简练大方,古朴浑厚,更妙的是,它一共三组可拆卸,能放在一起当隔断用,也能拆开放书房放置摆件。”
几个大老爷们就围着这博古架转了几圈,都点头赞同。
趁着这个机会,殷叡就让香草他爹来报一下这家具有多少,让荣国府的爷们心里有数,要不然真的生出来小看殷家的心。
香草他爹就来报数:“罗圈椅三对,官帽椅三对,灯挂椅一对,红木葡萄纹方桌一张,配红木方凳四只,黄花梨黑漆大圆桌一张,配黄花梨黑漆圆凳六只,楠木方角柜一架,楠木面条柜一架,红木大画案一张,红木坑桌一张,红木酒桌一张,红木翘头书案一张,铁力木书架六架,核桃木香几一张,红木茶几一张,铁力木黑漆描金书柜一架,香樟木衣箱四只,红木万字纹衣架一架,楠木火盆架一只,黄花梨炕屏一架,黄花梨插屏一架,红木四柱架子床一张,杉木交椅两对,楠木罗汉榻一张,楠木木榻一张,楠木太师椅一对,博古架三组,三层架格四架,铁力木圆角柜一架,紫檀木四件柜一架,红木面盆架一架,酸枝方凳六只,楠木绣敦两只,金丝楠木春凳一只,楠木半圆桌一张,榆木厅堂条案一张,铁力木亮格柜一架,铁力木玫瑰椅一对,银杏木镜台一架配黑漆圆凳一只。”
除了没配马桶,其他的都齐备了。
第14章 成大礼 中
这个排场,压过了王夫人和邢夫人,直追当年老太太的嫁妆了。别说贾珍贾琏,就是贾赦贾政光是听了这一连串的报数,就心里吃惊。
更何况这里面精品很多,好多件都是南方老手艺,贴金,描金,镶嵌螺甸……最妙的是一点都不喧宾夺主,装饰的恰到好处,不会给人一种富贵逼人的感觉,越是这样,越是凸显出老师傅手艺高超,这样的家具,是值得传家的。
另外陪嫁的瓷器,布匹也有精品,压箱子的银子有三千两,还有田亩宅院,这位新奶奶的腰杆子硬,将来不用贾家的一分钱一根针就能过的自在。
后面的女眷们传看着嫁妆单子,都在心里评估着这嫁妆到底值多少钱,但是没人说出来,贵族女眷,说钱就太俗了。
唯一值得挑拣的也就是“听说也就陪嫁了一个丫头,一户人家。”
这话是后街上贾家旁支女眷看着王夫人的脸色说出来的,还是暗示殷家的家底不够硬。
王熙凤知道这是人家想拍王夫人的马屁,踩一踩新娘子,但是这个时候踩新娘子就等于打荣国府的脸。她看了一下老太太淡淡的脸色,心里埋怨这个旁支的婶子不会说话,你想讨好二太太私下里说什么都行,怎么在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
把嫁妆单子拿过来,递给了一边的贾元春,“请咱们大姑娘给读读,看三奶奶带来了多少好东西。”
她这话说的戏谑,因为她的嫁妆多,觉得盖不住自己的风头,也不在意。更有冲抵消弭刚才那旁支婶子带来的影响,虽然殷家没女眷过来,但是家里的管家媳妇来了,回去学嘴了又是一桩麻烦事。
邢夫人也在场,忍不住瞥了一眼王熙凤,她是觉得王熙凤是为了给王夫人和她的狗腿子遮掩,用帕子挡着嘴,然后撇撇嘴。
贾政的妾赵姨娘和周姨娘在门口打帘子,背着人忍不住说:“谁不知道他们王家有钱,这是显摆自己的嫁妆多呢。”
周姨娘赶快示意她别说话。相比较周姨娘如今的老实,赵姨娘正得宠,所以真不怕,冷哼了一声,就是看不上王家的女人!
贾元春在屋子里看了看嫁妆单子,说了一句:“好东西不少呢。打头两处宅邸,上面写了地址和大小,我瞧着比咱们这里小点有限。”
邢夫人瞬间激动了起来,“两处宅子?”
贾元春就有点看不上邢夫人这种见钱眼开的态度,漫不经心的说:“嗯,一处在内城,靠近咱们宁荣街,坐车两三刻钟就到了,上面说是五进大小。还有一处,在外城,不过挨着内城的城门,也是五进大小。”
这比陪嫁金银体面多了,金银有花完的时候,房子能住几辈子人呢。
史太君还以为这个孙媳妇家里银钱有限,陪嫁不了好东西,她没看嫁妆单子,猛的一听,再一想,殷家就一个闺女,她还有个出息哥哥,这也是情理之中的。
邢夫人听了心花怒放,眉眼差点飞起来,追问:“大姑娘,还有什么?”
其实有宅子已经够了,就是再陪嫁几床被子褥子邢夫人也觉得够了。但是看着嫁妆单子挺长的,这岂不是还有好东西。
贾元春捡着值钱的说:“哦,城外一个三十倾的庄子,还有一处荒山,还有八千亩果园,城内四家铺子。其他的都是一些衣服钗环家具摆设。”
邢夫人差点念几句阿弥陀佛。
将来分家了,儿子一家不至于穷到上荣国府打秋风。
邢夫人瞬间觉得儿子屋子里还可以再添点值钱的摆设,等会就给老太太要,理由是现成的,不能让儿媳妇和亲家看着寒酸。
史太君也觉得体面,最起码这门亲从嫁妆上来看绝对是门当户对。亲自过问邢夫人安排了哪些人在贾瑭的院子里伺候,想到刚才族人说新孙媳妇只带了一个丫鬟嫁进来,就想着给云芳补齐了丫鬟。
“亲家母三个孩子,这是操持第一次喜事,咱们都是亲戚,为她查漏补缺也是应该的,单陪嫁一个丫头也不够使唤的,好事儿成双,我身边黄晶还算伶俐,给瑭儿媳妇使唤吧。”
史太君送丫鬟还行,送一户人家就不妥当了,陪房的最重要作用是打理嫁妆,如果把荣国府的奴才塞进去当陪房,有谋划嫁妆的嫌疑,荣国府丢不起这个人,所以给个丫鬟最合适。
史太君身边站着的一个丫头出来给是史太君磕头,又给邢夫人磕头,随后站在了邢夫人身后。
邢夫人因为要娶媳妇,最近一段时间脸上全是笑,皱纹都舒展了不少。遇到回来帮忙的王熙凤给了不少的好脸色,和王熙凤有商有量的办起事来了。
相比邢夫人走路带风,人逢喜事精神爽,王夫人最近就变得不痛快,除了她儿子的病,还觉得云芳的嫁妆压了两个嫂子一头,特别是压了李纨一头。
李纨没什么嫁妆,来的时候带了几箱子书,荣国府也不缺这个,就是一些孤本,只要爷们喜欢,不拘多少银子直接买来就行了,王夫人心里也看不上李纨陪嫁的书。而且李纨嫁过来的时候,她父亲回老家去了,后来全家在老家耕读为生,只在金陵当地有名声,对荣国府和贾珠的帮助不太大。
所以这么一比,觉得贾瑭两口子压了贾珠夫妻一头。
她回房之后跟陪房周瑞家的说:“也不打听打听上头两个嫂子的陪嫁就这么送来了,这是给谁脸色看呢。果然是爆发新荣之家不懂的规矩,仓促办事儿闹了这样的笑话。”
周瑞家的品着她的意思,觉得肯定是看不上珠大奶奶的嫁妆,还眼红新奶奶的陪嫁。
她故意说:“殷家如今看着还行,不过也是为了打肿脸充胖子,听说家产都给了三奶奶,到底是家底薄了。咱们这种人家,底蕴才足呢,都知道包子有肉不在褶子,有没有脸面不在这个上。将来宝二奶奶进门,只会比瑭三奶奶更气派。”
这话让王夫人心里好受了不少,没错,日后要给宝玉找一个四角俱全的好媳妇,也压一压这些人的气焰。
很快到了初六,天不亮云芳就被摇起来梳洗打扮,杨太太只觉得自己到了今日累的顶不住了,也顾不得舍不得女儿,跟安姨娘说:“我这是盼着有个媳妇帮我一把,什么事儿都要我亲自操心,真是把几十年没操的心全部补回来了。”
说是成亲,当事人云芳和贾瑭简直像局外人,他们只需要参加就行了,万事有人帮忙呢。
尽管参与的不多,贾瑭还是很激动的,他咧着嘴傻笑,好几天笑容都没消失,惹得贾琏打趣他:“你这是几辈子没娶上媳妇了,看你乐的跟傻了似的。”
贾瑭还真的回答了:“我是两辈子了才娶上媳妇。”
贾珍就说:“说什么不吉利的话,快闭了嘴。”
贾珍带着贾蓉贾蔷也在,趁着这会宁荣二府的男丁都在,贾珍说:“蓉哥儿的年纪也到了,我打算给他订一门亲。”
贾瑭赶快收敛了笑容问:“谁家的女孩?”
“哦,原工部郎中秦邦业家的女儿。”
“原?已经辞官了?”贾赦看了一眼贾政,贾政在工部为官,应该是听说过的。
贾政还真的知道,略微一想:“有这人,就是身体不好才辞官了,辞了几年了,不是珍儿提起来我都忘了这个人呢。”
贾珠说:“怕是身份不匹配。”
贾蓉是少族长,他老婆是将来的宗妇,管理着一族女眷,没本事的没法胜任。一个没什么出身见识的女孩是摆布不开贾家这一滩子事儿的。
贾珍却说:“那女孩是万里挑一的好姑娘,到时候娶进门了你们只会夸奖的,配给蓉儿实在是辱没了。”
这下贾家的男人们就觉得意外了。
贾赦是觉得这事儿和自己无关,不管了。
他不管,他的两个儿子也不会管,贾琏是不给自己找事儿,贾瑭是想管,但是看样子贾珍已经打定主意了,他还想着成亲后再掐灭秦可卿嫁进来的希望呢,没想到晚了一步。
罢了,以后再说吧。毕竟今日是自己大婚,少管别人的闲事儿。
贾政想了想,也不管了,他觉得到了这份上,两家人差不多快到五服了,管的太多也不好。
贾珠更不会管了,他自己都管不了自己的身体呢。其他的如宝玉年纪太小,直接被忽视,当事人贾蓉没一点将要成亲的喜悦,贾蔷态度也很淡。
贾瑭想想自己马上要娶到老乡,美得简直要冒泡,傻笑重新出现在了脸上。
贾琏看看傻笑的贾瑭,看看没啥喜悦的贾蓉,一时间有些想不明白。贾瑭这才是正常的,他自己娶媳妇的时候也乐的好几天颠颠的,怎么贾蓉不高兴?
吉时已到,外面吆喝着让贾瑭去接新娘子,贾瑭当即站起来,贾赦说:“先去拜别了老太太。”
史太君打扮的也喜庆,上房坐着不少诰命,一屋子珠翠闪着光华,到处都是香风。
贾瑭在她跟前磕头,问:“老太太有什么嘱咐的?”
“没什么嘱咐的,只是告诫你好好的和你媳妇过日子,万不可对不起人家。”
贾瑭再次拜别,史太君说:“辞了你父母就去吧。”
又回到东院给贾赦邢夫人磕头,贾赦因为儿子要成亲,这几日没喝酒,所以坐着也是个威严的老爷,邢夫人此刻拼命抑制自己的激动,万千话都说不出来,拉着跪在地上的贾瑭,使劲握了握他的手。
外边的人在声声催着,贾瑭把手从邢夫人手里抽出来,端端正正的磕头之后站起来出去了。
第15章 成大礼 下
殷家兄弟两个的朋友来了很多,总算是把前院站满了,不至于院子里显得冷清。这个时代办事的时候越是人丁兴旺,越是能显示出家族气象来。
殷祺陪着自己的同僚们在前院正房说话,这些都是皇帝身边的近臣,都是新贵。聊的内容也是荣国府那里摆了多少桌,去了多少客人。
听说荣国府那边的场面不算他们家族史上最隆重的,但是也不算排场低了。
这些新贵们都议论纷纷,听说和贾家交好的四王八公要么嫡出的子弟亲自去,要么派得力的旁支子弟参加,门下依附的官员也纷纷上门讨一杯喜酒。加上他们宁荣二府在京城的时间久了,族人不少,沾亲带故拖家带口的来参加婚宴的人更多。
至于四王八公的当家人只有贾珍一个人去参加婚礼也说的过去,毕竟荣国府和宁国府同属一脉,两家关系特别近。
特别是贾瑭属于不袭爵的孩子,他的家族地位还没法惊动各个家族的家主,再加上贾瑭娶的媳妇又是皇帝那边的人,和他们不属于同一个阵营。所以种种原因导致云芳和贾瑭的婚礼属于热闹却不隆重。
身在官场,很多事儿都要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今日在殷家,皇帝身边的亲近臣子都来了,但是太上皇的老臣们来的不多。
新旧交锋仍然是非常激烈,新皇身边的人因为年轻,非常主动。而太上皇的人确实圆滑,喜欢避重就轻。殷祺他们这群人就比较在乎这个场合,想要和老臣们过一过招,他们如今斗志昂扬。
而殷叡的同窗们和贾瑭也认识,大家哪怕是不认识的也是听说过的,行事更单纯一些,都在大门口那里等着讨喜钱。这群是真的来参加婚礼的,也是最快乐的一群人,什么都不考虑,只要参加婚礼轻松一天就行了。
一群人堵在门口,有人说:“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让贾瑭多掏点银子才行。”
“还要让他多做诗。”
“我听说贾瑭在做诗这一向平平,别到时候弄得下不来台了,脸上不好看。”
“你放心,我跟你们说,这些公子哥成亲的时候,家里面都会提前给他们准备好催妆诗,只要能背得下来,到时候不会下不来台的。”
……
就在这一群人叽叽喳喳说话的时候有人跑了过来,“各位各位,新郎带人已经来了,到巷子口了。”
整个大门口瞬间热闹了起来,早就有贾家的人提前跑到巷子口和大门前开始点燃鞭炮。殷家这里的宾客和主人听见鞭炮声,都知道娶亲的队伍已经来了。
一群人挤到门口看新郎官,还有很多随着娶亲队伍跑来的孩子和看客,把整条巷子堵的严严实实。迎亲队伍往外一把把撒着喜钱,引来众人一次又一次的争夺。
门口那些同学把门挡着了,堵着贾瑭要让他做诗。
幸好来之前贾瑭提前有准备,并且下功夫苦苦背了几十首诗,就是为了应付现在这个场合的。大家都是读书人,都能看得出来贾瑭这是让人代劳,毕竟这些诗看起来是一团锦簇,但是实际上有点儿不太应和这个场合。好在大家都不是故意找事,让贾瑭背了十几首诗之后,又在对方承诺请几次酒,这事算是过去了,让开路让娶亲的队伍进入了殷家。
和上次送聘礼一样,女人们是直接到了后院,男人们留在前院进行各种仪式。
留在前院少不了要先拜见一下殷家以前的亲戚。如果没有和姑父他们家闹翻的话,这个时候贾瑭这个新姑爷就应该先拜见一下老姑爷。随后再拜见云芳的舅舅。把这些贵亲拜见完了之后再拜见殷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