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云芳他们家没有这么多亲戚,也只有舅舅一家,舅舅一架更是特意早早的来摆下了一桌,这也是唯一的一桌认亲酒席。
舅舅家这一桌酒席上除了舅舅之外,还带了几个表哥表弟,贾瑭听着云芳舅舅的嘱咐,是一些要好好过日子的话,舅舅絮絮叨叨的嘱咐了一堆,又让贾瑭多包涵体谅一点云芳,说这个孩子从小就苦。
很多话都是殷殷嘱咐,十分动情,云芳这个舅舅为人不错。出身并非是大富大贵之家,家里面仅仅够温饱而已,据说当初云芳他们家过得艰难的时候,这位舅舅帮了不少忙。更是看着云芳他们兄妹一块长大的,所以这个时候说到动情之处难受的掉下了几滴泪。
贾瑭赶快保证自己会好好的对待媳妇儿,和舅舅喝了一杯之后又敬了几位表兄弟。
这几杯酒喝完算是认识了一门亲戚。接下来本来该姨妈家,可是姨妈家在外地,所以这门亲戚暂时不能拜见。
实在是家里人口简单,所以贾瑭接下来就是拜见了爷爷和岳父以及两位大舅子。又被嘱咐了一通,随后前院的事就算是结束了。
后院云芳这里已经收拾好了,荣国府这边派出来的女人把云芳的小院子站得满满的,就等着云芳出发了。
这次仍然是李纨和王熙凤过来接亲。在前面流程还没结束的时候,这些结亲的女眷还不能进入闺房,都在外边等着。
李纨和王熙凤都打扮的比较隆重,并且身边都带了不少丫鬟婆子,她们两个此时坐在一处,共用一个火盆。
李纨说:“瞧着殷家的亲戚不多。”
王熙凤知道一点儿底细:“他们家老太爷以前是个逃荒的孤儿,早些年跟在咱们老国公的帐下一起出征。后来大小得了一个官儿,又听说没过多久就犯事儿了被押解到京城。多亏咱们家老国公惦记着当初出生入死的情谊,拉了人家一把。
只是他们家这位老太爷一身是伤,再想出来当官是不能了,也是咱们家老国公推了亲家老爷一把,
在衙门里给他找了一个差事,这家里才算是有了进项。前几年国公爷去世之后就不来往了,没想到现在居然有这样的缘分。
这老太爷没什么亲戚,他们家这位老太太也没什么亲戚,是当初跟着他们家老太爷从边关一路被押解受苦回来的。听说因为一路吃的苦头太多,把一个好好的哥儿夭折了,要不然是两个儿子呢,这也是为什么亲家老爷行二。这老太太也是个苦命的人,到最后三个孩子只活下来亲家老爷一个。所以亲戚算来算去,也只有亲家太太娘家那边的了。”
李纨点点头,嘴里叹口气:“这也怪不容易的,真没想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事儿让我看到了,他们以前门庭衰落,转眼就起来了”。
耳朵边全是鞭炮声和众人说话的欢笑声,王熙凤手里抱着暖炉,打扮的富贵逼人,头上的钗还在阳光下流光溢彩,她听了李纨的话,点点头:“所以啊,富贵荣华皆前定,这是命里带来的,该来的时候就来了,谁也夺不走拿不去。”
这个时候外面忽然喊了起来:“姑爷来了。”
这边李纨和王熙凤赶快站起来。连带着荣国府其他的女眷以及丫鬟婆子都动起来。
贾瑭身边围着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带着新郎和新娘的兄弟一路进来。大家汇聚到一起到了闺房前面,香草出来拦着门,她也不说话,对着贾瑭把手伸了出来。
这是要赏银呢,于是王熙凤赶快让婆子把荷包递过去。嘴里说着各种吉祥话。
但是香草看了看,还是不让路。这是嫌弃给的太少了!
荣国府的婆子接着给她递荷包,满院子都是王熙凤清脆的声音“……好丫头,差不多够了。你主子等着家去呢!”
香草也跟着笑起来,看了看荷包,转身进去了。
一群人随着贾瑭进门,贾瑭赶快整理衣服,弯腰作揖:“三奶奶,该走了。”
头上盖着盖头的云芳端坐着纹丝不动,旁边李纨和王熙凤一起上前扶起她,“三奶奶,我们来接你了,走走走,家去吧。”
门外殷叡等着背云芳出嫁,云芳被扶着到了门口,荣国府的一个本家嫂子立即端着红封过来,这是辛苦殷叡的红包。殷叡对贾瑭说:“不要你的辛苦银子,我把我妹妹背上轿子。不过走之前我给你看个东西。”
说完香草的弟弟捧着一块洗的干干净净的方块板砖过来,殷叡拿着板砖在贾瑭跟前比划了两下,“看见了吗?这是我特意为你准备的,质优价廉,存货量大,一块不够还有十块,绝对保你满意。”
贾瑭看着几斤的板砖被殷叡轻松的托在手掌上,心想落脑袋上我就没命了。于是赶快请殷叡背人:“辛苦兄长了,回头我要是对不起我媳妇了,你再拿出来吓唬我。”
“可不是吓唬你,真给你准备的。”
是是是,我知道了,赶快把我媳妇背上轿子吧!
殷叡这才把板砖收了,弯腰让妹妹趴在自己背上,先背着妹妹去拜别爷爷奶奶,后来背着妹妹送上轿子。
直到晃晃悠悠的轿子离开了殷家,街道上再次想起鞭炮声,云芳悄悄的掀开盖头,把轿子的侧边帘子掀开一点,被跟着的香草发现了,她赶快擦看四周,对着云芳挤眉弄眼让她把帘子放下。
云芳立即放下帘子,但是从刚才的那一瞬间,她从小小的缝隙里看到了世界。
第16章 新媳妇 上
在洞房花烛夜,云芳和贾瑭俩个人做了一件很现代的事儿——数银票。
把伺候的人赶出去,贾瑭还嘱咐了周妈妈看着点院子里,不许让人听墙角,周妈妈哈哈笑着把门关上离开了。
随后,贾瑭就在大床的脚踏地砖下挖出来一个盒子:“给,媳妇,这是我所有的财产了,不能留私房钱,我懂。”
云芳也没什么娇羞的,大大方方的接过来,盘腿坐在大床上开始数银票。贾瑭还把伪装成圣贤书的账册拿来给她。
“都在这里了,我是胎穿,五岁多想起来上辈子的事儿的。后来把我的压岁钱攒了拿出去做生意,这么多年赚的还不少。”
云芳看账本有点费眼,“把蜡烛端来。我是七八岁的时候来的,原主病了一场,我就来了。这些年也赚了一点,不多,够家里花用。这回嫁给你我爹娘让我把那几个铺子带来了。你是做粮食生意的?”
“民以食为天啊,做粮油不容易赔,只需要小心谨慎不做大就行了,我让人开了两个商号互相竞争,别人不知道两家商号背后是一个老板。其实做粮食是顺道,我挣钱主业是白酒。我上辈子家里就是做粮食酒的,传下来的老手艺我都知道。后来我们家老头子觉得传统白酒不好做,非要做进口酒,賺钱了不假,但是我们家秘方被扔到了一边。如今来了这里,我也只能靠上辈子祖宗留下的秘方賺钱。”
“谁给你打理生意?”
“我奶哥哥,就是刚才周妈妈的儿子。他们两个是买来的,不是家生子,不过我那奶哥哥娶的是家生子家的女孩。这家人不得势,如今被我打发到城外看庄子去了,在那里吃喝不愁比城里强,他们家虽然是家生子,孤儿寡母的领不了差事,吃穿都有问题,让他们看庄子高高兴兴的去了,你不用担心泄密。”
云芳想问他那奶哥哥是不是忠心,但是一想,如今主仆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绑在一起反而是好事儿。新婚之夜不用问太深,以后慢慢的留意这些人是如何行事的。
于是就没再问他们是否忠诚可靠,“你塞到我嫁妆里的那几十顷的田地,是为了种粮食酿酒的?”
“对啊,这些酒目前供应京城已经够了,我打算将来卖到江南去,但是江南喜欢黄酒……先不着急,目前先积蓄实力,正好你来了,你就是咱们家的内当家的了,扩充生意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说着把一本册子递给了云芳,“这是荣国府的亲戚名册,过年过节过寿过满月,这是我们和他们的人情来往,明天周妈妈会把人家随份子的账本拿来,你记一下。再有我在外面有几个关系好的同窗,也有人情来往,回来让周妈妈跟你说一说,这关系也不能断了。”
云芳一边把账本银票收起来,一边问:“我怎么觉得你不是找老婆,是要找秘书啊!”
贾瑭就耍花枪:“你难道不知道很多秘书后来转正成了老板娘吗?好媳妇,两辈子我第一次结婚,不是没经验吗?”
“起开,瞧你那熊样~话说的油腻腻的,少把你那些花花肠子带都到我跟前,今儿我给立下个规矩,以后要是在外面跟人不干不净的,被我知道了,你看我怎么收拾你!你还别信,我收拾你的手段多着呢!”
“我信我信,”这态度对第三者绝对是零容忍,贾瑭自然知道什么是高压线,自己也没这心思,立即赌咒保证发誓一条龙麻溜的奉上。
第二天一早,香草引着周妈妈进来,给云芳梳头的是香草,黄晶负责在一边打下手。门外还有这院子里的婆子们等着拜见。
周妈妈知道规矩,小爷成亲后,当家的就是奶奶了,她这种管着爷们房里事情的奶妈子就该退下来了。目前还要把小爷院子里的事儿一点点交代给新奶奶,家里的各房得用的奴才也要跟奶奶跟前的人交代清楚。
她进来先是看了看穿好衣服等着梳头的贾瑭,再看看已经梳好头正在往上面戴金钗的新奶奶,赶快摆上笑脸,“请三奶奶安。”
云芳赶快对香草说:“快扶起来,妈妈劳苦功高,外面哥哥也是给咱们三爷操了很多心,昨日三爷都跟我说了,我正想谢谢妈妈呢。”
周妈妈脸上的皱纹一下子舒展了,“都是该做的,当不得奶奶的谢,”
香草赶快端了凳子过来请她坐下,黄晶又被云芳催着端茶给周妈妈。
周妈妈双手接过茶,坐在凳子上捧着,一直对着云芳赔笑。她的一举一动能从镜子里看的出来,云芳一边往头发上戴发饰一边说:“妈妈可不能这么说,三爷昨日说了很多,说小时候妈妈对他尽心尽力,妈妈的功劳咱们都记得呢。”
周妈妈满嘴说着:“都是应该的”,看向坐在一边的贾瑭,贾瑭对着她笑了一下。
云芳接着说:“我年轻,刚来,这院子里还要仰仗着妈妈呢,我听黄晶说家里的规矩是主子大了就要让妈妈们荣养了。
可咱们这里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妈妈和别人也不一样。咱们院子里清静,本来没多大的事儿,一点小事她们都顺手做了,不敢劳动您老人家,但是我不是还陪嫁了两个院子吗?我们家人手少,三爷手上也没几个像样的人,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谁都不能轻易动,我就把宅子托付到您手上,您没事儿的时候趁着天气好,坐着车带着小丫头去转转,别人去我也不放心啊。”
周妈妈一听,让自己打理新奶奶的嫁妆,高兴的差点端不稳茶杯。特别是坐着带着小丫头去看看,这简直能赶上赖嬷嬷的排场了。她本就是过不下去带着儿子卖身到这里,根基浅,听说了这个,觉得三奶奶真是菩萨一样的人。
赶快放下杯子站起来,“奶奶吩咐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没别的本事,只能尽力把事儿做好。”
云芳也梳好头了,笑着说:“周妈妈是亲近人,三爷我和我自然是信得过的,是不是啊三爷?三爷,来这里坐着,我今儿伺候三爷梳头。”
贾瑭站起来坐在了云芳的梳妆凳上,黄晶赶快用填漆托盘端了贾瑭的束发冠等在一边,云芳没给人梳头过,使劲抓着贾瑭的头发,疼的贾瑭让她手轻点。
周妈妈看他们小夫妻关系好,心里也高兴,站着指导云芳,“奶奶,手略松一松,下面的头发用篦子抿一下,对,再抿一下。”
外面有粗使婆子喊了一声:“姑娘,转告三爷三奶奶,大太太派姐姐们来问什么时候过去。”
云芳知道这是婆婆等着敬茶呢,这边敬了茶,还要去史太君那里。
赶快动手给贾瑭弄好,夫妻两个就带着人出了门,一路走到邢夫人的院子里,邢夫人是第一次认真看云芳,先是盯着瞧了瞧,看着儿媳妇气色好,模样好,心里高兴着对身边的婆子说:“去吧,端茶去。”
贾赦被早早的叫起来,看样子是宿醉未醒,满脸不高兴。喝了儿子儿媳妇敬的茶,敷衍的嘱咐了几句“勤俭持家”“好生对待你媳妇”“早日生个大胖小子”……就没别的话了。给了两个红封,晃悠着回去了。
邢夫人还要带着他们去拜见老太太,给云芳的见面礼是一对白玉镯子。亲自牵着云芳的手去坐车,路上嘱咐:“有了不高兴的跟我说,这里就是你家了,家里姐妹都是好的,嫂子们有掐尖要强的,和咱们住的远,不必来往太多,我要平日里伺候老太太,你不必到我跟前立规矩。”
说的云芳对这个婆婆的第一印象是挺心疼的。
一把年纪儿子都娶媳妇了,还要伺候婆婆。
也挺心疼自己的,头上有婆婆和太婆婆,说不必立规矩,自己不能不识好歹,还是要去!
怪不得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真的是一个“熬”字见精髓了。
而且等会要去见荣国府的其他人,想想真的有几分期盼。
第17章 新媳妇 下
到了荣庆堂老太太那里,刚进院子有丫鬟通报了一声“大太太和瑭三爷,瑭三奶奶来了。”
几个穿金戴银的妇人打帘子,邢夫人拉着云芳进去,贾瑭也跟着进去了。
有丫鬟在中间设下拜褥,小夫妻跪下给史太君磕头敬茶,史太君慢慢的接了茶,喝了一口让丫鬟们给了云芳见面礼,扶着他们起来。
云芳看史太君,果然是一个白胖富态的老人,头上尚且有黑色头发,不至于全部发白,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脸上时时刻刻带着笑,在屋子里众星捧月一般的享受着儿孙的奉承。
史太君也看了云芳,云芳圆圆的脸儿,面色红润呼吸匀称,个子高挑皮肤白皙,是个丰腴的美人,两只手胖乎乎的带着几个浅浅的肉窝窝,白嫩嫩的,就知道是个娇生惯养的。
能娶进门一个门当户对的小姐,老太太很满意。对贾瑭说:“带着你媳妇见见你婶子姐妹兄弟。”
贾瑭就牵着云芳的手来到了王夫人跟前,王夫人态度没带多少热乎气,脸上挤出笑脸,说了两句客气话,让人给了见面礼就罢了。
又要拜见哥哥嫂子,俩个哥哥都不在,贾珠是病了贾琏是避嫌。李纨和王熙凤是见过的,李纨温柔和顺的说了几句恭喜的话,王熙凤哈哈大笑,拉着云芳的手说:“咱们可算是一家的了。”
介绍了她们又介绍家里的其他人,贾元春已经是个大姑娘了,云芳重点看贾元春,贾元春刚才站在王夫人身后,这会带着妹妹来到了跟前。
她是个长相很美的美人,举手投足带着些古典韵味,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养出的人间富贵花。初看就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骄傲的大小姐,给人一种大气爽朗的感觉。
双方见礼,云芳真情实意的夸了几句,旁边坐着的王夫人脸上的笑容开始绽放,比刚才挤出来的真诚了不少,她看女儿元春的时候,满眼的母爱,笑容都发自内心,对这个女儿表现的十分喜爱。
再有就是迎春探春,还有更小的惜春贾环和贾琮,都是小朋友,奶声奶气的来拜见嫂子。给了他们见面礼之后,见到的就是如宝似玉的贾宝玉了。
贾宝玉确实很漂亮,说话做事儿都带着股子灵气,一看都比别人家的孩子好几十倍不止,不过目前来说,也是一个小孩子,真真是非常可爱。
云芳拉着贾宝玉的手,趁着说话的时候拿眼神看了看贾宝玉项圈上坠着的那块含在嘴里生出来的美玉。给云芳的感觉,这像是上辈子在鱼龙混杂的玉石摊位上看到的东西,美则美矣,美的不正常。用上辈子懂行的朋友来说,一看就是酸洗出来的B货。这个世界没没有酸洗充胶的技术,也就是说,这八成在这个社会的大众认知里,是绝对的上品美玉。
贾宝玉上来说话的时候,云芳注意到婆婆邢夫人搂着贾宝玉,在他后脑勺上摩挲了好几下,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似乎贾宝玉就是荣国府的团宠,连邢夫人都对他喜爱非常。
接着是贾环和贾琮来拜见嫂子,都是小孩子,都在不懂事儿的年纪,让贾琮叫一声嫂子,还能模模糊糊的叫出来。但是贾环就是个皮小子,在大人的怀里不停的挣扎,刚哄了两句就哭了出来。
王夫人的脸色立即难看了,冷冰冰的能刮下二两冰渣。都是庶出的,人家贾琮还能模糊的叫人,这小子大喊大叫,衬得她不会管教孩子。
接着是家里的姨娘们来见面,云芳这才注意到刚才在门口打帘子的是姨娘们。
这些姨娘也没介绍是哪位,直接一起上来见礼,因为是贾赦和贾政的妾室,贾瑭和云芳坐着也不太好,毕竟也要给贾政兄弟两个脸面,更要给这些庶出弟妹们面子,哪里能受他们生母的礼,双双站起来避开了她们行的半礼。
这些人下去之后,是各房的大丫鬟们和管家媳妇来拜见,一排一排的进来,安安静静的磕完头下去了,也没记住都是谁。随后两口子被打发去宁国府,宁国府有祠堂,要在族谱上记下云芳的姓氏,顺便也见见贾珍夫妻和贾蓉贾蔷。
贾珍的妻子尤氏在上房接待了云芳,贾蓉贾蔷来磕头拜见婶子之后随着贾珍贾瑭去了前院。留下珍大奶奶尤氏和云芳说话。
两个人本来是陌生人,都是没话找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