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地逆旅_分节阅读_第56节
小说作者:春日负暄   内容大小:319 KB  下载:天地逆旅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3-09-08 10:49: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谢燕鸿说的,王谙焉能不懂,但现下进退两难,他气急败坏,喊道:“开城门!”

  随着城门“吱嘎”一声慢慢旋开,长宁也上到了城楼上,背后背着重新擦洗干净的长刀,默默立在谢燕鸿身后,望着孟霁一马当先,领着几名亲兵进入,谢燕鸿与王谙下城楼迎他,他翻身下马,笑容可掬。

  “久闻王大人戍守魏州,宝刀未老,果不其然。”他转向谢燕鸿,叹道,“谢侯风姿,晚辈不能领略,真是人生一大憾事。二公子青出于蓝,末将佩服。”

  这句话一出来,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谢燕鸿神色复杂,拱手说道:“看来济王殿下身边英才济济,孟将军这样的青年俊秀,也能揽于麾下。”

  孟霁还是只笑。

  谢燕鸿细细回忆,从前在京里,济王是太子,占了大义,眼高于顶,东宫的臣属也多是趋炎附势之辈。济王有一子一女,清河郡主是宗室间口耳相传的美人,幼子今年大约不过七八岁稚龄。

  他想来想去,也不知济王身边有什么高人。

  孟霁说道:“王大人与二公子在此地时间长,与那斛律恒珈多次交锋,不知现下,二位心中有何成算?”

  王谙看向谢燕鸿,谢燕鸿想了想,说道:“斛律恒珈不是容易放弃的人,如今还无动作,也不知是何故。但有一样,如今中原局势未定,实在不宜与狄人纠缠久战,为今之计,和谈为上。”

  孟霁拊掌一笑,说道:“二公子所想,与末将不谋而合呢。”

  作者有话说:

  久等啦!新人物!

  估计这篇文30W字以内能完结。

  下一更周日,爱大家!

第八十章 盟约

  立秋那日,是陆少微卜定的好日子,天朗气清,狄军与梁军,分别陈兵于永定河两岸。天边已有零星大雁觉察出秋的气息,开始南飞。大战当日开闸放水的白鹤堤此时好好关着,河水已经不似夏日里汹涌。

  谢燕鸿一身戎装,与孟霁并骑,在最前头,长宁落后半个马身,紧紧跟在谢燕鸿身后。

  等了约莫小半刻钟,对面狄军也无动静。谢燕鸿哂然一笑,驱马便要往前踏上白鹤堤,往敌军阵前而去,长宁便随其后,孟霁眉头一皱,阻止道:“他们不知意欲何为,二公子小心危险。”

  谢燕鸿淡淡道:“斛律恒珈气量小,故意在这儿找不痛快呢,不必怕他。”

  就是因为战事不利,斛律恒珈才要在和谈时给下马威,实在是不足为惧,若是他谦和以待,谢燕鸿才怕其中有诈呢。

  说着,谢燕鸿快马加鞭,小乌一溜小跑,将他带到了狄军阵前。

  果不其然,不一会儿,斛律恒珈便排众而出,骑着马缓缓到了谢燕鸿跟前。只见面色略有些苍白,眉目间恹恹的。只看了一眼,长宁便小声对谢燕鸿说:“他受伤了,估计伤得不轻,至今未愈。”

  谢燕鸿细细一看,斛律恒珈骑马姿势未免有些过于挺拔了,像在掩饰些什么。

  虽不知他为何受伤,何时受伤,但这无疑是件大好事,也解释通了为何狄军这段时间以来按兵不动。

  “斛律恒珈!”谢燕鸿朗声道,“许久不见,想必军中必定事忙。”

  他意有所指,斛律恒珈面色不改,也不知听出了没有,只是冷哼一声,面色阴沉,眸中似有寒冰一般。

  见斛律恒珈沉默不语,谢燕鸿开门见山:“与其苦战不休,生灵涂炭,不如握手言和,结两族之好,互惠互利。”

  斛律恒珈这才说道:“若我不愿意呢。”

  不愿意今日就不会来着永定河边一晤了,谢燕鸿知道这是斛律恒珈想要谈条件了,这也是谢燕鸿与孟霁事先谈过的。

  “粮草五十车,白银一万两。”谢燕鸿淡淡道。

  斛律恒珈冷笑:“这点东西,打发谁呢。”

  闻言,谢燕鸿抬高音量,用狄语朗声说道:“那就以粮草八十车,白银一万五千两相赠。另外,在参合关口处,重开榷场互市,税钱只纳原本八成。”

  眼看快要入冬了,征战日久,除了占下朔州、大同两城,并无进展,狄人早已军心摇动,如今听得谢燕鸿开出的条件,没有不心动的。纷纷交换目光,目露喜色。斛律恒珈却还不满意,这回,谢燕鸿就不与他温声细语了。

  “与你和谈,不过是因为不忍生灵涂炭,若是不应,接着打就是了。”

  谢燕鸿身后是奔流不息的永定河,河的另一岸,兵卒陈列,军容整肃,原本的守军加上新至的援兵,密密麻麻的,铠甲兵器在日头下闪着寒光,令人难以直视。

  狠话撂下,谢燕鸿拨转马头,作势欲走。

  眼看盟约不成,斛律恒珈倒还持得住,他身后的将士却急了,有将领急切驱马到他身边劝诫,生怕打来打去,最后什么都没捞着。见军心已经动摇,斛律恒珈心知没有继续谈条件的筹码了,心中叹了口气,扬声道:“且慢。”

  谢燕鸿回身看他,他道:“钱粮倒罢,重开榷场,你能做主吗?你们中原人商量好到底由谁来当皇帝了吗?”

  谢燕鸿看了一眼孟霁,说道:“盟约若定,必定践之。”

  斛律恒珈定定地看着他,似乎在掂量他的斤两,半晌才缓缓点头。

  谢燕鸿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盟书,盟书上早就写好的粮草八十车,白银一万五千两。斛律恒珈着人拖出牲畜,当场斩杀,歃血为盟,至此,盟约初定。

  “十日之内,交割朔州、大同两城,还请狄军尽早撤出关外。”谢燕鸿说道。

  斛律恒珈眯着眼,轻声道:“来日方长,等着吧。”

  谢燕鸿笑着朝他点点头,两军分别在即,斛律恒珈却突然单骑驱马上前,长宁警惕,挡在谢燕鸿身前,目光锐利。斛律恒珈却浑然不怕,自怀中拿出一样东西,扔到谢燕鸿的马前——那是一条纱巾,上面镶嵌洁白的贝壳,流光溢彩。

  谢燕鸿看着眼熟,想了想便认出来了,脱口而出道:“丹木!”

  斛律恒珈面无表情地看了看那飘落在地的纱巾,好似在看一朵云。他说道:“你如果见到她,便还给她吧。”

  不等谢燕鸿再说什么,斛律恒珈收回目光,拨转马头,回到己方阵中,不一会儿,便被士卒簇拥起来,见不着身影了。谢燕鸿下马将纱巾捡起来收好,心中百思不得其解,但既然斛律恒珈这样说,丹木必定是安全的,那就必定有相见之日。

  两方兵卒隔着浪涛滚滚的,永定河,警惕且缓慢地各自后撤。

  至此,盟约已定,可保边关数载安宁。

  边困暂解,此刻横亘在面前的,就是另一个问题了——盟约由谁来践行?

  因着谢、颜两家的冤屈,谢燕鸿天然就与济王坐在同一条船,如果上了船,他虽能渡河,但与此同时,也做了济王拉起的一面大旗,成了撬动皇位的工具,他心中实是不愿的,也不想再搅入这些风云当中。

  孟霁仿佛将他的所思所想都一览无余,笑道:“既然这头已解了燃眉之急,末将便要领兵南下了。”

  从这里南下,正好与临安北上的叛军成合围之势,京师腹背受敌。

  谢燕鸿沉吟不语,孟霁适时加了把火,说道:“殿下与二公子情谊深厚,时常哀叹,谢家忠心耿耿,实在不应遭此横祸,若有机会,定要谢家冤情得以昭雪。”

  孟霁口中的“殿下”,除了济王又有何人呢。

  “别说这些虚的,”谢燕鸿心里烦透了,面色不虞,张口便道,“开条件吧。”

  孟霁拱手笑道:“二公子有将才。”

  谢家本就是无妄之灾,沉冤昭雪本是合情合理之事,没想到竟也成了吊在谢燕鸿跟前的萝卜,催着他卖命。

  “容我想想吧。”谢燕鸿说道。

  孟霁道:“军情耽误不得,末将明日便启程,二公子随后追上便是了。”

  这是笃定了谢燕鸿必要答应的样子。

  待孟霁一走,谢燕鸿便瘫坐在椅子上,定定地想了许久。直到颜澄来敲他的门,颜澄的面具早在战中毁坏,被刀劈成两半的面具被他收了起来,他也无意遮掩面容,黑色的刺字在他的面目上格外显眼,使他的面色看上去愈发阴沉。

  他说:“我要跟随那个姓孟的南下。”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谢燕鸿并不怎么惊讶,毕竟颜澄的母亲还在京中,孟霁能用谢家来和谢燕鸿谈条件,那就能用颜家和颜澄谈条件。

  谢燕鸿点点头,仔细看了看颜澄的脸色,又道:“还有别的?”

  “陆少微也去。”

  谢燕鸿也并不意外,他只微微笑了笑,说道:“他肯定会去的,他志不在此。”

  这下,颜澄脸上露出了些许茫然,喃喃问道:“那她志在哪儿呢?”

  谢燕鸿想了想,指向天上。

  说到底,谢燕鸿也并不全然了解陆少微,但他旁观者清,陆少微就似劲草,疾风当中,虽则迫于时势,左右倒伏,根却深深扎在地下,尖梢始终指向苍穹。

  颜澄默默想了一会儿,又问道:“那你呢?”

  谢燕鸿被他问住了,抬手捂住脸,揉了揉发涩的眼睛,良久才道:“我也不知道,我是极不想掺和进去的。”

  他与长宁虽然没有明说过,但一直以来,二人心里所想的都是一样的。若不是此番狄人兴兵作乱,边境危在旦夕,他们二人早就出关外去了,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任中原再怎么斗,也与他们无关了。

  但谁又能想到,还能与孙晔庭重逢,而孙晔庭又带来了谢家仍有人的消息。谢燕鸿自身不足惜,但他不想将长宁再次引入危险当中,这么些日子以来,刀头舔血,早就够了。若要以长宁的安危,来换谢家的清白,他是不愿意的。

  一定还有别的法子,他想道。

  作者有话说:

  我还是不要再说自己啥时候更了,每次都鸽(。(可能是一种毒奶

  反正年末一定要完结。

  这几天发生了好多事情,天天看新闻都看不过来,脑袋过载了。

  希望大家一切都好!

第八十一章 天地辽阔

  说是翌日启程,天未亮,谢燕鸿便听见了人马动身的声音,颜澄与陆少微想必也随行于队伍之中。被这声音惊醒后,谢燕鸿便再睡不着了,披衣起身,立在庭院里。天边仍有星辰,但光芒渐黯,取而代之的是渐亮的晨光。

  他本以为长宁熟睡,没想到他刚出来,长宁也随着出来了。

  “还早,怎不再睡会儿?”谢燕鸿问道。

  长宁微微摇头,看着很精神,目光炯炯,不似熟睡方醒。自然的,他们同桌吃饭,同榻而眠,谢燕鸿心中有难解的愁绪,纵使掩饰得再好,也瞒不过长宁。

  “你的家人,”谢燕鸿突然问道,“你还未和我说过呢。”

  对于自己的身世来历,长宁向来闭口不提,谢燕鸿纵使已将真相猜了个八成,但长宁一日未曾戳破,那便算不得真,他也没想过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此时不过是因着他自身记挂家人,便随口一问。

  他本以为长宁不会接话,没想到,静了半响,长宁突然说道:“我的父亲,是李矜。”

  李朝末帝,李矜。

  作为一个王朝的最后一位帝王,是非功过由后人评说,史书上不会有太多的好话。他在位时间不长,史书上留下的也不过就是短短几句话罢了。宠爱皇后独孤氏,外戚坐大,性格仁懦,最终将江山也丢了,最后自焚于宫室之中,尸体焦黑,难以分辨,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你......”谢燕鸿小声问道,“你还记得他吗?”

  记得的不多,都是一些破碎的片段,没头没尾的,长宁简直无从说起,想了半晌,他只是说道:“他是个性子极好的人。”

  对于一个帝王来说,这样的话远不算夸奖。

  但在长宁的回忆中,他的父亲的确性子极好。一年寒冬,御前服侍的女官咳嗽了两声,那是御前失仪,按照规矩,是要拉出去打板子的。但李矜却只是温厚地问了两句,转头便让独孤皇后多发过冬的衣料。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便是因为他这样仁懦的性子,助长了那些人各种各样的歪心思,最终朝堂一片混乱,狼烟四起,江山不保。

  谢燕鸿熟读史书,他的父亲谢韬就是将李矜推下龙椅的大功臣,个中的故事,他比谁都要清楚。长宁不需要多说一个字,谢燕鸿心里就自动将那些故事都补全了。随军时,他年纪也还小,但梁军一路高歌猛进,李朝军队节节败退,这些他都有印象。

  他也还记得,大战方捷,谢韬骑在高头大马上,将年幼的他扛在肩上,身经百战的战盔扣在他小小的脑袋上,他得时不时用手扶着,不然那庞大的头盔会把他的视线完全遮住,处处都是欢声笑语,他咯咯笑着抓着父亲的头发,触目所及,每个人都喜气洋洋。

  那个时候的长宁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2页  当前第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地逆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