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地逆旅_分节阅读_第57节
小说作者:春日负暄   内容大小:319 KB  下载:天地逆旅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3-09-08 10:49: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他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在人心惶惶的深宫当中,战报一道紧追着一道,每一道战报都预示着即将属于他的江山又有一寸沦入敌手。或许他还想不到这么多,随战报而来的,除了失败还有死亡。

  死亡的阴影随着梁军的铁骑一点点笼罩在深宫的上空。

  那么小的长宁,估计不会直接看到战报。但他会发觉人人都似惊弓之鸟,服侍的宫人时不时会有几个不见,大约是逃出宫去了,亡国在即,连宫禁都不似往日守卫森严。李矜宠爱皇后,后宫之中嫔妃只有寥寥几个,她们都纷纷先后自缢了。

  寒鸦驮着斜阳,日日大叫着飞过宫禁上空,让人害怕。

  谢燕鸿与长宁一时都没有说话,早晨的风拂过庭院里的枝叶,簌簌作响,已经开始有零星的叶子从枝头落下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又是一年秋。

  望着谢燕鸿的眼睛,长宁不由得失笑,他笑起来也是闷闷的,声音低沉。

  “哭什么呢?”

  谢燕鸿慌忙抬手去擦,才发现自己脸颊上有两行泪。他撇开头,匆匆擦走泪痕,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说:“不知道,心里难受得紧。”

  长宁伸手揽住他,说道:“都过去了。”

  流水般逝去的是时间,但总有东西沉淀下来,永远过不去。

  谢燕鸿回头将自己埋入长宁的怀抱之中,鼻尖碰到他衣襟间露出的肌肤,干燥而温暖。他心里暗暗决定,再也不要回去了,他与长宁,直接出关算了,天大地大,将过往那些东西都抛得远远的。

  他大大地打了个哈欠。

  “再回去睡一会儿吧。”长宁说道。

  几乎是一瞬间,那些消失的睡意便倒卷着袭来,好似海浪,冲刷着谢燕鸿的意志。二人你贴着我我贴着你,一起回房里去,裹着被子,一阵好睡。等谢燕鸿再次醒来时,已经是日上三竿了。

  谢燕鸿揉了揉眼,呢喃了两声,翻了个身,长宁不在,那一头的被铺都是凉的。他连忙起身,换好了衣裳,四处去找,也没见长宁的身影。

  他皱着眉,到处地找。秦寒州的伤已经养得差不多了,如今又精神起来,领着人四处看城防,他那儿没有见长宁的踪影。谢燕鸿再转了转,又遇到了在城楼底下晒太阳的王谙。王谙像个真正的小老头一样,坐在石墩子上,让夏末秋初的暖阳晒在他的背上。

  “哎呀,果真是年纪大了,”他说,“皮晒得再烫,骨头缝里还是凉嗖嗖的。”

  “长宁呢?”谢燕鸿直截了当地问。

  王谙上下打量他,看了又看,仿佛在吊他的胃口,等他真的急眼了,才不紧不慢地说道:“走了。”

  谢燕鸿差点跳起来,叫道:“走?走去哪里?出关了?”

  正相反。

  “一大早就出城门了,说是要南下进京。”王谙颇有些幸灾乐祸的意味,轻快地说道,“他没和你说吗?”

  谢燕鸿转身便回去,在窗下的书案上,属于长宁的那半边鱼形玉佩压着一封书信,他出来时太急,压根没见到,此时,玉佩正在日光下闪着莹润的光,谢燕鸿迫不及待地拆了信,雪白的纸上,寥寥数字而已,笔画遒劲,铁画银钩一般。

  “小鸿,半年为期,一切有我。”

  谢燕鸿看了又看,仿佛要将这几个字看出花来。他一开始是茫然的,想着想着才回过味儿来。他不欲让长宁为难,长宁也不欲他为难。长宁的所有牵挂都在关外,他南下回京,为的是解决谢燕鸿的牵挂。

  谢燕鸿急得左右踱步,满脑门都是汗。

  “一切有我”这四个字说得笃定,长宁会有什么法子呢?

  谢燕鸿想来想去,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若是这是个好法子,能不费吹灰之力之力就与济王谈妥条件,长宁又何必匆匆离去,定不是什么好法子。一念既出,谢燕鸿便飞快地收拾起行囊来,也要随着出城去。

  “这是做什么?”秦寒州惊叫道,“你去哪儿?”

  谢燕鸿来不及与他多说,只说要走,却见到了秦寒州身后跟着来的人——粗布衣衫,难掩艳光,是丹木。

  “你没事!”谢燕鸿惊喜叫道。

  “没事。”丹木微笑道,“我要走了,走前特意来和你告别。”

  谢燕鸿将那缀满洁白贝壳的纱巾交还给她,上面有些贝壳破裂了,留下一些参差不齐的断口,勾得纱巾起了线。

  “原本想帮你修好,只是找不到那样一模一样的贝壳。”谢燕鸿说道。

  丹木轻轻抚过月光一样洁白的贝壳,呢喃道:“只有在雪山脚下的湖泊里,有这样的贝壳。我从记事那年起就开始收集,成年那一年,阿娘一点点把它缝上去。”

  谢燕鸿将丹木一路送出城外,一路上,他将斛律恒珈送来纱巾的事告诉丹木,丹木只是点点头,并没有多说。

  城外,连绵的绿草已经染上了一点枯色,南飞的大雁越来越多了,显得天空愈加广阔,大地一望无垠。丹木离开后,谢燕鸿也要走了,他们俩一南一北,分别之后,也不知何日再见。

  走前,丹木突然说道:“他喜欢我。”

  谢燕鸿看向她,不必问,也知道她说的是谁。

  “可是我是要走的。”

  说完,丹木便猛挥一鞭,马儿长嘶一声,撒开四蹄,朝辽阔的天地跑去。谢燕鸿骑在马上,目送着她的身影渐渐远去,消失在天地相接处,才缓缓收回目光,拨转马头,往相反的方向,疾驰而去。

  作者有话说:

  我阳了,我又好了。命途多舛,我真的想快点完结,要全速前进了。

第八十二章 清河郡主

  单骑一路南下,谢燕鸿心情甚是复杂。仿佛就在不久之前,他如丧家之犬一般,一路奔逃北上,凄凄惶惶。如今,前路依旧未卜,但他的心却安定了不少。

  他轻装简行,没几日便赶上了孟霁的大部队。

  他当日心中所想,至今仍旧未改,他不愿意让自己代表谢家,成为济王的一面旗。于是,他没有与孟霁碰面,只是悄悄地去见了颜澄。颜澄独占一顶大帐,身上所着铠甲服饰,至少是参将级别。

  孟霁很看重他,或者说,觉得他奇货可居。

  “你来了,他肯定很快就知道。”颜澄说。

  谢燕鸿不以为意,说道:“知道就知道,我不愿意上他的贼船,他还能把我绑上去不成。”

  已经上了“贼船”的颜澄笑了笑。

  他如今已经没有再戴面具,棱角分明的脸上,所刺的字依旧清晰,昭示着他不同寻常的过往。那是天家降于他身上的惩罚,这使他天然便与济王部队站在了一起,孟霁给予他这样高的军职,想必也是出于这个考量。

  谢燕鸿问起长宁,颜澄却说不知道。

  “我以为你们肯定是在一处的,他怎么自己跑走了?”颜澄皱着眉说道,“如今到处都乱糟糟的,你要南下,跟着我们一起走安全。”

  颜澄继续道:“不过是一起走,你不必暴露姓名,也不必去理那个姓孟的,他也奈何不了你。”

  这一下,谢燕鸿也就不再犹豫了,当了颜澄的客人,权充作幕僚,深居简出,随军南下。孟霁消息灵通,不过翌日便知晓了谢燕鸿的到来,前来拜访。他还是那一副和气至极的笑模样,两人仿佛一点龃龉都不曾有,谈笑着说几句闲话便罢了。

  倒是一连几日都没见过陆少微。

  “他人呢?”谢燕鸿没忍住,问了一嘴。

  颜澄脸上神色难辨,也不知是开心还是不开心,他朝孟霁的帅帐那头扬了扬下巴,说道:“她如今是主帅的座上宾。”

  以陆少微的智谋和野心,这并不意外。

  谢燕鸿小心地看了看颜澄的脸色,想要劝他,若是不开心,何必要淌这趟浑水,但转念一想,人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自己能做的,也就只有陪伴了。就像长宁,谢燕鸿并不知道他为何离去,能做的只能追上去。

  孟霁给了颜澄过高的军职,是奇货可居,也是将他架在火上烤。

  颜澄身份敏感,有消息灵通的知道他的底细,更多的兵卒只知他曾经是个罪人,身居高职,德不配位。谢燕鸿有时能见到兵卒三两成堆,不远不近地指着颜澄的军帐议论,还能听到小卒蔑称他作“斑儿”,全因他脸上的刺字。

  按着颜澄以前的脾气,是要生气的,但如今只是当作耳旁风。

  见谢燕鸿担心,颜澄也只不过一笑,嗤道:“等着吧,等打上几仗,他们便知道了。”

  但天意并不遂他所愿,“叛军”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正义之师了,龙椅上那位反而成了不仁不义之人,孟霁的部队一路势如破竹。他们一路走,一路将边境狄人之患的始末,添油加醋地宣扬了一番,再加上沿途一些有心之人布置下来的“天降祥瑞”——一会儿是三只眼的鹿,一会儿是水里捞出来的石碑,花样百出。

  见势如此,许多州府大开其门,打量着如今成为勤王之师,日后新帝上位,好分一杯羹。还有些按兵不动的,只等着看鹿死谁手,奋起抵抗的,居然只在少数。

  孟霁这一路,势头足得很,谢燕鸿暗忖,这其中定是有陆少微的手笔在。

  一路走,一路都有闻讯而来的人,声势越发浩大,部队越发壮大。谢燕鸿冷眼旁观,见孟霁进退得宜,不卑不亢,将人马都调度得极好,难得的是,他在军中大权独揽,却不见骄横。每日黄昏,总有信鸽落在他的帅帐前,定是背后之人在指挥调度。

  随孟霁部队南下以来,谢燕鸿还没见到济王身影,他愈发断定,这个背后筹谋之人,定不是济王本人。

  眼看着黄河就在眼前了,越过了黄河,叛军便直指京师了。

  烂船也有三斤钉子,京师守军数目也不少,宋知望身边还有秦寒州的父亲,殿帅秦钦,足以有一搏之力。谢燕鸿与颜澄一块儿在看舆图,他伸手圈了圈京师西北处,那是一处开阔的原野,沉吟道:“最后一战,合该在这儿——”

  与此同时,孟霁将卷好的信笺从鸽子腿上解下来,就着烛火展开,上头是娟秀的蝇头小楷,只写着两个字——松原。

  陆少微正立在大开的帐门处,仰首观星。

  此时,夜空平静而美丽,星子四处散落,只有一点点薄薄的云,鱼鳞一般铺在天上。陆少微秀气的眼眸漆黑幽深,好像另一片夜空。她回头朝孟霁说道:“五日后是好日子,在松原上面南开战,宜用火攻。”

  孟霁应了一声,将信笺悬在火上,很快,火舌便将信笺烧化成灰。

  陆少微看了一眼,说道:“到时我要见他,你背后的人。”

  孟霁轻轻一吹,烧化的灰烬便轻飘飘地飞出去了,他眼睛里满是不舍,看了好一会儿,才把目光转到陆少微身上,说道:“她会想见你的。”

  秋意渐浓,松原上的草开始渐渐枯黄,风一吹,枯草倒伏,好似麦黄色的波浪,发出簌簌的响声。

  果不其然,京中很快便派出使臣来了。

  颤颤巍巍的文臣大儒,驱马到阵前,隔着倒伏的秋草,中气十足,厉声数出济王及叛军的数十条大罪。谢燕鸿认得他,那是从前在御书房教诸皇子念书的大儒,看来宋知望还是想从辈分大义上压人。

  这不是一招好棋,谢燕鸿想道。

  阵前大骂了两日,老先生声音都哑了,久久未见的济王终于出现了。谢燕鸿远远看着,觉得恍如隔世。济王从前是太子,自谢燕鸿记事开始,他就是太子了,多年来一直拿着储君的架子,作也要作出一副贤良的样子。

  他出判徐州,想必也过了不少苦日子,现在坐在马上,竟有些形销骨立的样子,没什么精神。士卒与他不似谢燕鸿与他相熟,除了看出主子瘦了些,看不出什么,都只顾着激动了,士气大振。

  济王看着瘦,声音却不小。

  他先是以尊师之礼,下马作揖,然后才朗声说道:“学生并非有不臣之心,只恐皇弟遭奸人蒙蔽,有碍国祚绵延,这才痛定思痛,奋然起兵,以除奸佞。”

  这一番话,姿态放得极低,内里却颠倒黑白。

  老先生吹胡子瞪眼,嘶声喊道:“今上承先帝遗诏,自登极以来,勤谨终日......”

  济王倒好耐心,听了他一套一套的称颂之语,末了,才真正图穷匕见。他温和地问道:“先帝遗诏可有加盖传国玉玺?若无玺印,怎知不是奸人矫诏?”

  传国玉玺早在李朝末帝李矜焚烧宫室时消隐无踪,一直都未曾找到。先帝为了彰显正统,对外编了一套说辞,说是一夜入梦,见有须发皆白的老道,将印玺送入他怀中,醒转时,印玺便陈放在书案上。

  但没有就是没有,多年来,圣旨加盖的都是新造的皇帝宝印。

  济王这样问,老先生直接气结。若说有印,印又从哪里来?若说没印,虽说人人皆知没有,但人人又都要说有。直接从正统性上将了一军,谢燕鸿在旁看着热闹,也不由得拊掌,这一步棋走得漂亮。

  老先生煞白着脸,铩羽而归。

  济王勒马回转,马上就去见了谢燕鸿与颜澄。他自然是做出一副沉痛的样子,细数与二人以往的情谊。谢燕鸿一开始还觉得他脱胎换骨,如今看来,还是当时的样子,没有两样,甚至还比当初身子骨虚弱了不少,说上没两句就喘了。

  “当时在徐州受了些风霜,如今秋凉,风寒未愈,并无大碍。”

  谢燕鸿与颜澄交换了个眼神,并不全信。

  此时,孟霁牵着个小童进来,不过七八岁的模样。济王笑逐颜开,慈和地介绍道:“犬子宋瑛。”

  谢、颜二人忙起身,口称“世子”,持礼见过。

  不过这么一小会儿才,济王越发不支了,又寒暄了几句,便要走了。谢燕鸿本就不爱与他说话,连忙顺坡下驴,目送着济王牵着小世子走出去。眼瞧着有名着青色衣裙的女子迎上去,牵了宋瑛。

  隔着老远,那名女子头戴帏帽,看不真切,只知道身姿袅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2页  当前第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地逆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