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府大人会故意为难这么一个小姑娘?这小姑娘还是救了自家儿子的恩人?图什么?图自己名声太好,想要坏一坏?这不是恩将仇报么?
这是得多傻才能被骗住啊?就算知府大人因为自身的伤迁怒大夫,难道不是那些府城的大夫或者京城来的大夫更加容易被迁怒?怎么可能对这么小的小姑娘抱太大希望?
只是这些分析老村长全部没有说出来,对于闻人奚可以治好知府的伤他其实也不怎么相信,但他绝对不信失败了以后马家会迁怒到闻人奚身上。
最多就是没成功,被送回来罢了。
想到之后闻人奚就是小安村的大夫了,老村长当然不会将这些话详细和闻人老头解释,不如趁机随了他的愿,对两个丫头也好。
在这样的人家,确实不如自己单独分出去。
“既然老哥你想清楚了,那我也不劝你了,只是这分出去怎么个分法?这时候肯定来不及去衙门登记女户的事宜,可不是说明日那大人家的管家就要来接大丫去府城了吗?是不是来不及?”
“想好了,我是这样想的,今晚先说好了,等明日请老弟一起走一趟,去衙门那边登记一下文书,证明大丫确实是同意了女户的,即使这丫头到时候不去也没关系。”就算明天来不及让大丫去登记女户户籍也没关系。
只要尽快将户籍弄好了,将来大丫出了事,和闻人家也是两家人,衙门那边也有备份,就不用担心了。
老村长摇摇头,心里感叹这一家子糊涂不说,还真是够冷漠的,也难怪那丫头想分出去。
“大丫,你是怎么想的?”
“我没什么意见。既然爷爷担心担心我会拖累了家里,硬要给我立女户,将我分出去,那日后自然就没有关系了,万一我运气好,治好了知府大人,也希望某些担心我拖累的人到时候不要倚老卖老又找上了门谈什么血缘亲情,毕竟我的血缘亲情在今日就斩断了。”
尽管刚才闻人奚说得更毒,但现在是当着老村长这个外人的面说的,闻人老头顿时更加生气了,看向闻人奚的目光仿佛带了刀子。
“放心,我闻人家有澄哥儿,自然用不到你一个丫头,你还是先想想怎么让知府大人不要和你计较吧,能不能回来都不一定,就在这里做梦!”
太蠢了。
这样蠢的人怎么生出闻人澄那样的孙子的?
简直没眼看了。
老村长再次摇摇头,已经懒得再询问了,“那就将大丫分出去?还是给大丫立女户,小丫跟着她一起出去?”
“小丫这丫头心野了,就一起……”
“爹啊,咱们家将小丫养这么大,就把她留在家里呗,还能干点活呢。”二伯娘江氏这时候开口了,想要将小丫留下来。
她心知两个姑娘单独出去有多艰难,虽然留下来也不一定好过,但好歹要比跟着大丫一起要好。
她这话听着似乎是舍不得小丫这个劳动力,可实际上真的是好意。
一边说着,江氏还一边朝李氏使眼色,希望她能出声,小丫毕竟是李氏女儿,若是李氏开口,闻人老头应该不会将她一起赶出去,可李氏却一脸懦弱地低着头站在那里,根本没注意到江氏的眼色。
江氏:“……”
这当娘的真是绝了。
不,这一家子都绝了。
二房一直很少参与大房还有三房的事情,过好自己的日子,但江氏真的没想到李氏居然能糊涂到这个地步,要不是她当初看着她将大丫小丫生下来,都要以为那不是她孩子了。
可惜小丫并不接受江氏的好意。
对她来说,跟着姐姐才最重要。
“我不要留下来,我要跟着姐姐一起!”小丫站在闻人奚身边,抱着她的手臂,目光倔强,咬牙切齿地说,“你们不要我姐,我要她!”
她搞明白了,自己的爹娘爷爷奶奶是要将她姐赶出去,因为害怕她姐会给家里带来麻烦,而这个过程中她爹娘连屁都没有放一声。
她们姐妹在爹娘眼中,真的一点都不重要。
小丫再次意识到了这一点。
“那就跟着你姐滚!免得日后不知死活给家里带来麻烦!”
听到闻人老头的声音,李氏将脸埋在闻人老三怀里呜咽出来,然而在场的谁都没有看她。
“行吧,最后一件事,这立女户需要二两银子,谁出?”老村长也懒得多管了,按照这一家子糊涂的样子,日后除非闻人澄考上了秀才出息了,否则也不会起来了。
正常人家都干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一听二两银子,闻人老头也有些心痛,他们一家子不算闻人澄读书的花用,一年也不过才三四两银子而已,现在为了这死丫头一下子要出二两,真的心疼。
“这银子我自己出就好,就不劳烦爷爷了,省得将来说我占了便宜,让我还什么的。”
闻人老头:“……”
怒气值暴涨。
家里原本也没多少东西,更不用说闻人奚是个女儿,除了她和小丫自己的东西,其他什么都不是她的,不过闻人老头想到她能眼睛都不眨地拿出二两银子,连忙对王氏使了使眼色。
“我劝某些人还是消停一点,那些东西是知府夫人送的,少了一个角,我都会原样告知夫人,并且去书院门口替闻人澄宣扬宣扬,有些堂兄抢夺堂妹的东西,你们说怎么样?”
老村长:“……”
这一家子根本就不是这丫头的对手啊,哪里来的勇气和她对着干的?
瞎了吗?没看出来这丫头从头到尾都很冷静?
这话一出来,闻人老头还真不敢做什么了。
他的死穴一个是怕知府那边,另一个就是闻人澄。
既然已经确定明天就会立女户,那自然将可以带走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就算不能带到府城去,也不可能放到家里糟蹋,她明天一走,家里的东西势必就和她无关了,因此暂时不适合随身带着的东西就直接被老村长做主暂时放到他家里去了。
这是在对闻人奚释放善意。
老村长觉得,加上闻人澄,这一家子说不定都不是闻人奚的对手,而且日后还要好好相处呢。
“多谢舅爷帮忙,等到明日去衙门办理户籍,还请舅爷先带着他去衙门,不要让他先见了闻人澄。”将东西送去老村长家的时候,闻人奚突然说了一句。
老村长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应了下来。
如果不是为了给村子里弄一个大夫,他才不会参与这些破事。
第22章 卖女供侄儿科举22
第二天一早,马府的马车早早就停在了闻人家门口,闻人奚带着小丫上了马车,很快就离开了。
在姐妹两个出门的时候,闻人家没有一个人出来看看,包括李氏还有闻人老三,闻人奚倒是注意到李氏站在窗边透过窗户的缝隙往外面看了,但直接就当做没看到。
昨天晚上李氏还专门跑来劝她不要和家里对着干,就算立了女户也可以回来干活,到时候王氏和闻人老头看到她这么勤快,说不定会在她们被欺负的时候站出来护着点。
当时小丫就问李氏,这么担心她们将来被欺负,她可以跟着她们一起离开吗?有她看着,她们姐妹肯定会好很多,不至于家里连个大人都没有,当时李氏没有回答,只是捂着脸哭自己没用。
这番话不管是原主还是小丫,都已经听了无数次了。
李氏说自己没用,却从来没想过要改,要为两个女儿争取些什么,反而一直让她们委曲求全,有什么事情忍着点。
她知道两个女儿离开了闻人家以后,势必过得不好,甚至可能与遭遇一些不好的事情,但她依旧没有勇气陪着她们一起,待在闻人家这个安全的港湾。
好在,闻人奚和小丫也不需要她这少得可怜的关爱了。
“昨日多有冒犯,闻人姑娘可还好?”马车上,李管家对着闻人奚拱了拱手,笑着说,和昨天离开时的嚣张模样完全不同。
“好得很,还没有感谢管家帮忙。”闻人奚也是一笑,依旧对昨天晚上的配合非常满意。
这才是一个管家的职业素养啊,真不错。
“姐姐?”小丫有些摸不着头脑,忍不住拉了拉闻人奚的衣袖。
“不怕。李管家作为一直跟在大人身边的得用之人,不是什么坏人,昨天晚上是演给他们看的,就是看看他们对这件事的态度而已,不用担心。”
李管家只是笑眯眯地看着闻人奚向妹妹解释,并没有说什么,他能感觉小丫对他的害怕和防备,还是让闻人奚自己解释好一点。
等闻人奚说完了,李管家终于开口了,“姑娘怎么知道我在配合,而不是真的那么一个狗仗人势的人?我演得应该不错吧?”
“您说笑了,作为一地父母官,马大人既然是为了救人受伤的,那肯定是个爱民如子的人,这样的人身边亲近的又怎么可能是个小人。”闻人奚哂笑,态度不卑不亢,说话极有条理,“即使他身边真的有小人,也不可能是您这么亲近的位置,应该很快就会被发现,弃用才对。”
李管家这下真的笑出声了。
小姑娘不错啊,难怪夫人和马嬷嬷都很喜欢,马嬷嬷还向大人推荐了她。
和马嬷嬷一样,李管家也很感激闻人奚。
她救下来的那个孩子是侯府长房嫡子,还是唯一的嫡子,对马府多重要可想而知。
老爷夫人鹣鲽情深,没有妾室,自然也没有庶子,小少爷就是唯一的孩子。
他们是侯门,却不算是勋贵,而是百年书香世家,从主子到奴仆教养都极好,自然干不出来那种仗势欺人的事情来。
李管家作为从小跟在马大人身边的人,受他影响很大,主仆感情很好。
“还是要多谢您帮助,否则我想要脱离闻人家估计还没有这么简单。”
“姑娘可知,大部分人并不喜欢您这般叛逆的人,家里将您养大,您长大以后却想要脱离家族,若是被人知晓,您的名声或许就坏了,日后在外还是不要说这话的好。”李管家摇摇头,觉得小姑娘还是年纪太小了,不知道委婉。
“名声?我并不需要求着别人做什么事情,人这一辈子何必被名声所累,我不吃那些人的不喝那些人的,为什么要管那些人怎么想?”闻人奚抬头,眼中尽是锋芒毕露,“我不欠闻人家,自觉问心无愧,既然如此,那些闲言碎语又何必放在心上?”
马府既然来找她,肯定是将她的背景查得差不多了,这些事情即使闻人奚不说,他们也会知道,没什么好隐瞒的。
还是那句话,当你用不到求人,那些闲言碎语何必放在心上。
闻人奚走过多个世界,向来是随心的人,无关紧要人的看法已经无法被她注意到了,强大的人根本就不会在意那些东西。
李管家没有再说话。
“我观您面色,最近可是休息不好,夜里难以入眠,一觉睡醒手心脚心都是汗,双唇干燥却不觉得口渴?”闻人奚扫了李管家一眼,突然问道。
李管家心里一惊,也来兴趣了,“姑娘怎么知道的?”
闻人奚说的这些症状他确实都有,只是这段时间先是老爷受伤,找遍了大夫都说会留下后遗症,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官途,之后又得知小少爷差点因为一块果子殒命,家里一团糟,他也没时间去看大夫,只以为是着急上火引起的。
小丫也有些好奇,想知道闻人奚是怎么看出来的。
“您说笑了,大夫讲究望闻问切,自然是从您的面色看出来的,不是什么大问题,若是信得过我,我给您开一贴药,喝上三天就好了。”
“那就麻烦闻人姑娘了。”李管家说完,就开始和闻人奚交流马大人的伤势,也是想她见到马大人之前对他的伤有更多的了解,包括找的那些大夫怎么说的都和闻人奚说了。
他当然不是因为闻人奚免费给他看病所以报答,而是从中看出来闻人奚这个小姑娘确实有两把刷子,开始期待了而已。
其实一开始 李管家并不相信闻人奚有可能治好自家老爷,但夫人和老爷都让他跑一趟,加上闻人奚救了小少爷,所以他才会过来。
马车一路到了县城,休整了一下就往府城而去。
而在他们离开不久,老村长和闻人老头也带着银子进城了。
要不是怕马府那边记着闻人奚救了人的事情不好做得太过分,闻人老头根本不会给闻人奚立女户,直接就赶出去了。
现在尽管那银子不是他出的,他也心疼不已。
等那个丫头没能治好知府大人回来,没有了靠山,他一定要让老婆子去将两个丫头的东西都拿回来。
怕被李管家他们注意到,闻人老头刻意等了一段时间才和老村长出发,两人坐的是村子里的牛车,速度也要比马车慢上很多,等他们到县城,闻人奚他们早就离开了。
到了县城,老村长直奔县衙,闻人老头也怕拖下去不好办,也想着赶紧弄好了好安心,两人就去找负责户籍的衙役打听立女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