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男儿行_分节阅读_第259节
小说作者:酒徒   内容大小:2.04 MB  下载:男儿行txt下载   上传时间:2016-02-15 00:00: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9/27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主公又拿微臣说笑。”刘伯温被朱重九突然冒出來的古怪言语弄得脸色微红,讪笑着摇头,“微臣这点儿本事,怎么能跟诸葛丞相相比,算了,咱们不说这些。”

  知道认真起來,朱重九肯定旁征博引,刘伯温果断放弃关于自己和诸葛亮哪个更有本事的争论,又摇了一下头,迅转换话題,“但是,既然主公舍易求难,恐怕就甭指望一战而定天下了,主公必须一步步來,徐徐图之,才更有胜算。”

  “不急,朱某原本也沒指望一鞠而就。”朱重九点点头,笑着走向地上的舆图,“伯温,你过來看,眼下的局势是这样,蒙元其他各行省,显然也被妥欢帖木儿父子相残的事情,打了个措手不及,左相汪家奴乃为巩昌汪氏之后,数代经营陕甘,所以陕西、甘肃两行省的张良弼、李帖木儿、拜帖木儿等人都表态支持大都,远在云南的梁王匝剌瓦尔密闻讯之后,一边派平章达里麻带兵封锁四川行省入云南的通道,一边上本进谏,劝妥欢帖木儿与太子爱猷识理答腊以祖宗基业为重,实际上则打起了割地自立的主意,先前正在跟刘福通对峙的蒙元四川行省丞相答矢八都鲁听闻梁王封锁边境,担忧自家后路,不得不带兵回返,结果兵马刚刚渡过长江,留在襄阳负责责断后的达麻失离就被刘福通斩杀,陕州、荆门诸路转眼就归了汴梁红巾”

  淮安军拥有这个时代最完整的谍报系统,所选派往各地的细作也经过专门的培训,所以,即便在南征途中,朱重九对局势的最新变化,也了如指掌。

  作为枢密院副使兼淮安军的总参谋长,基本上朱重九能到的情报,刘伯温那里都有誊抄版本,出于礼貌,他蹲在舆图旁陪着朱重九仔细看了一会儿,然后才低声说道,“北方还有阿鲁帖木儿的牵制,齐鲁一带,太不花虽然手握重兵,却因为雪雪的出走,军心混乱不堪,故而,微臣以为,眼下妥欢帖木儿能拿出來抵抗我军北伐的力量很少,主公若是打算徐徐图之,不妨找一个表面上比较能迷惑对手的理由,第一步暂且只以大都为目标,太行山以西,则暂且置之不理,由着伪太子和察罕帖木儿两个,跟陕西与甘肃两省的张良弼、李帖木儿、拜帖木儿等人自相残杀。”

  “善。”朱重九兴奋地击掌,到底是刘伯温,只要肯出手,便是一剑封喉,太行山是后世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天然分界线,只要派遣少量精兵携带火器堵住井陉、飞狐等雄关,便可以将冀宁的元军隔离在外,届时,即便伪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幡然悔悟,想救援他的父亲,都无法及时赶往大都。

  “除了主力之外,主公还可以遣一支偏师,从水路出,以胶州为中转,奔赴直沽,只要尽取沿海各地,我军主力即便攻势受阻,所需的粮草辎重也能确保无忧。”刘伯温又用手指在舆图上画了几下,低声补充。

  朱重九迅接过话头,笑着说道:“我已经命令邹笑逸夫妇两个押着俘获的五十艘福船北返,去江宁接应,也命令俞通海的北方舰队在胶州待命,只要机合适,立刻就可以护送偏师北上。”

  “如此,我军一路打到大都城外,应该不难。”听朱重九已经提前做了准备,刘伯温眼神一亮,继续说道,“难得是打下之后,如何安稳地方,但既然主公不准备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新克之地,就必须有足够的官员,否则,前头刚刚大开杀戒”

  “回去之后,我会下一个征召令,命府学、大学、商校和百工技校的高年级学子,凡有志北上光复华夏故土者,皆应征入幕,然后由罗本带领,尾随大军出。”朱重九咬了咬牙,用力一掌拍在甲板上。

  “呯。”甲板上的舆图跳了跳,山川河流仿佛瞬间活了过來,在海风的吹拂下轻轻颤抖。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龙吟般的号角声,突然从旗舰上吹响,瞬间响彻整个海面。

  风向变了,难得地由南吹向了北方。

  一艘艘战舰鼓足了帆,劈波斩浪,在潋滟的冬日下,整个舰队就像一条腾渊而起的巨龙,麟爪飞扬。

  注1:元末明初,高丽趁机疯狂扩张,试图抢占辽东,朱元璋立刻派兵给与迎头痛击,先败后胜,最终双方以铁岭,即现在的金刚山划定边界,金刚山以北,都划入大明版图。

  注2:后朝修前朝的历史,以清朝编纂的《明史》歪曲最为严重,而按照西方传教士的记载,所谓康乾盛世,却是“遍地贫困,很多人捡垃圾吃來活命。”而此前耶稣会对大明的记载是,爱干净,体质好,饮**美,擅于学习并且喜欢做生意。

  。。。

  第二十七章 基业 上

  结合了阿拉伯三角帆船与中国福船双方优点的新式淮战舰,在海上走得很快。离开福州才十余日光景,已经进入了长江口,扬州港遥遥在望。

  比战舰更快的,则是用来传递消息和发布命令的飞星船。因为采用了大纵横比例和横纵复合帆,并且没加装任何火炮,平均每日夜能跑到二百五十里以上。提前四天,就将大总管关于北伐的各项准备安排,传达到了坐镇扬州的苏明哲逯鲁曾等人之手。(注1)

  对于这一天,苏禄二人盼望已久。接到命令后,立刻召集三院与各局留守于扬州的正副主事,将具体任务以最快速度传达了去。转眼间,淮扬大总管府治各级衙门,淮安军中各大军团,淮扬商号面各大商行,还有讲武堂大学府学百工技校扬州商校等与大总管府密切相关的机构,全都高速运转了起来。

  时隔小半年,各府城兵科衙门口,再一次排起了长队。上回没赶上报名参加辅兵选拔当地百姓,还有半年刚刚从黄河以北逃难过来的青壮流民,个个挺胸拔背,将胳膊上的腱子肉鼓起老高。唯恐没等参加测试,就被提前涮了去。失去了接受训练成为战兵,然后直接获取十五亩良田的机会。

  的确,十五亩地不算多,位置也大都在徐州睢阳一带,甚至远在长江以南的新辟疆土。但是手里有了这十五亩,就意味着很多人从居无定所的苦力汉,一跃变成了有宅有田的良家子。只要今后侥幸不死在战场上,哪怕缺胳膊少了腿儿,退役后半生仍旧衣食无忧。醉心章&节小。說就在嘿~烟~格

  而淮安军的战斗力,又是天第一。这一趟远征江南,大多数战兵连毫毛都没伤到半根儿,就又立了数级新功。每一级功劳,都意味着他们在原有十五亩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大片良田。非但自己这辈子饿不着了,两代人里头只要不出败家子,也能富足终生。

  老百姓们是最淳朴的,同时也是最狡猾的。长时间的艰难生活里,令他们掌握了足够的生存智慧。几乎不用太费力气,就知道怎么做对自己和家人最好。在他们眼里,官府的口号喊得再动听,都比不上实实在在的几斗稻谷和半亩地。而士绅们叫喊的声音再大,只要拿不出足够的真金白银,别甭指望能忽悠着他们去当炮灰!

  对,炮灰,这是一个新鲜词。但只要见过淮安军操演的人,都知道这个词的最标准解释。那一炮去,甭管对面是目不识丁的莽汉,还是咬文嚼字的秀才,全都会被轰得尸骨无存。所以想要造朱屠户的反,你们自己带头往上冲,千万别光指着一张嘴巴啥忽悠!这年头,谁比谁傻多少啊?!

  与普通百姓一样兴奋的,是各级学校里的学子。除了讲武堂之外,以前府学的学子想要出仕,要么参加科举,要么最近两年在学校里的各次测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否则,就只能从县城各曹的小吏干起,慢慢地一级级往上熬。而商校和技校更难为官,基本断绝了出仕的门路,只能去各家工坊和商行做匠师和襄理。

  现在,好机会找上门来了。按照学政施大人的最新谕示,无论是大学府学技校还是商校,凡符合列四个条件者,皆可以到大总管府应募。一旦被录用,便会成为大总管府的直属文职。来年开春后随着罗本大人一道北上,从淮安军手中接管新光复之地。

  四个条件都很简单,白纸黑字在各家学校门口贴着。第一,年龄要高于十七岁,除大学之外,其他学校皆读到了最后一年。第二,身体健康,无眼睛耳朵或者四肢上的残疾。第三,识字超过了两千,能算百以内加减乘除,并且能通读并解释淮扬目前的各项律法。第四,有志于振兴华夏,纵百死而不旋踵。

  至于学子的出身籍贯父母所从事行业家族中是否有人曾与大总管府为敌等,则一概没有列入大总管府的考虑范围之内。反倒在告示底部郑重标明,各级衙门和校方不得因为学生出身而阻碍他去大总管报名,否则,必追究到底。

  这一条注释看似画蛇添足,却令很多年青人心里燃起了熊熊烈火。华夏民族自汉代以来形成的传统,就是通过当官出仕来证明一个人是否优秀。所以,除了极少数志向高洁的隐士之外,基本没有读书人愿意长期做一个逍遥自在的白身。而商校和府学当中,特别是前者里头,有很多学子都是因为其长辈曾经站在了大总管府的对立面,导致这辈子已经失去了出仕的希望。猛然间发现,大总管府居然“饥不择食”了,当然要牢牢地将机会把握住。

  在他们的影响,扬州淮安高邮和集庆等地的一些旧院落里,暗暗形成了除了青壮和适龄学子外,第三股兴奋的潮流。

  “淮安军要北伐了!”

  “大元朝的气数真的尽了!”

  “皇上和皇后太子三个,夫妻反目,父子相残。自己非要往绝路上走。这老天爷,岂不是真的给朱屠户开了后门儿么?”

  “真天子自有气运在。想当年,汉高祖不过是一个地痞!天照样姓刘四百余载。”

  “唉,造化弄人啊。早知道天命在他,大伙。。。。。嗨!”

  曾经为了名教正统而战的士林翘楚们,曾经恨不得元军将“红巾贼”犁庭扫穴的地方土豪们,还有一些被抄没本钱,却侥幸留性命的前盐枭们,看着自家晚辈收拾起书本,兴致勃勃地准备去大总管府应募的举动,此刻眼睛里的期许,居然多过了愤懑和不甘。

  改朝换代么,常见的事情,唉!朱屠户已经露出了真龙天子之气了,难道大伙还能继续跟他对着干?那样的话,非但耽误了自己,而且耽误了晚辈们的前程。所以,与其执着于过去的仇恨,不如放开眼界往前看。毕竟除了失去了一些旧有的特权之外,这几年,大伙的日子还算过得去。而朱总管所推行的平等之政,也没像大伙先前想得那么可怕。只要你不试图螳臂当车,大多数情况,新朝比蒙元还要跟更讲道理一些,至少不会动辄闯进家里来杀人,动辄将你给抄家灭族。

  注1:明代文献《使琉球录》嘉靖万历出使琉球的记录,从福建到首里(即现在的那霸)需要七昼夜,慢则十日可达,可以推算航速大约在一昼夜行八十多公里到一百二十公里之间。

  第二十八章 基业 中

  这世上,最善变的莫过于人心。

  妥欢帖木儿父子没有自相残杀之前,淮扬各地一些失去了特权的士绅大户盐枭土豪,以及落魄读书人,总觉得大元朝还有卷土重来的希望。他们还有机会翻过身来,跟朱屠户老账新帐一起算。所以纵使表面上选择了屈服,暗地里,他们却想方设法地给大总管府制造麻烦。而出于自身安全考虑,他们所制造的麻烦往往都不太大,手段也非常隐蔽。所以大总管府各级官吏虽然被‘弄’得烦不胜烦,却也拿这些人没太多的办法。

  在妥欢帖木儿与爱猷识理达腊刀兵相向之后,这些隐藏于淮扬各地的心怀大元者,就突然换了另外一幅面孔。他们到了此时,终于发现,大元朝是真的没救了,他们“耿耿忠心”再也不可能得到任何回报。于是乎,其中不少人对淮扬大总管府的态度,就直接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此再也不于明里暗里跟各级官府唱对台戏,相反,他们竟主动开始响应各项政令,并组织家族晚辈积极参与,唯恐落在别人后边。

  改朝换代了,要改朝换代了,朱屠户虽然出身卑贱,但头上天子之气已经非常明显。这个时候不去顺天应人,还要等到何时?

  至于先前种种怨怼,也瞬间变成了过眼云烟。新朝需要用人,新朝自然会由新贵来掌控。劳力者们欢喜一场过后,最终依旧会被劳心者踩在脚下。这是常规,也是天道,非人力可能扭转。虽然淮扬大总管府现在整天把“人人生而平等”的话挂在嘴边上,各项政令也全力为新崛起的工坊和商号开道,但“人人平等”终究不会是常态。经历过一阵时间瞎折腾后,秩序最终还是要回归正统,人和人之间最终还是要分出个高低上下来!

  不信你今工局黄主事的儿子,商局余主事外甥,还有几大军团都指挥使的亲朋晚辈,哪个不是正经的官身?!哪个家中不是高墙大院儿,外边还有良田百顷?而在几年前,他们又哪个不是食不果腹,吃完了今天没有明天?

  所以“人人生而平等”,当初听起来很吓人,现在仔细,不过是朱总管争取民心的一句口号而已。即便现在做得再似模似样,早晚也会无功而废。而既然大元朝已经彻底没指望了,真正的聪明人,就该懂得及时改变策略,不再纠结于往日的恩恩怨怨。而是放下身段儿,立刻让自家子侄想方设法融入新朝的劳心者队伍当中,建功立业。如此,才能让家族有重新崛起之机,慢慢地再重现往昔之辉煌。

  如此脱欢帖木儿父子相残,发生的正是时候。如果再早一些,淮安军羽翼未丰,即便想北伐也有心无力。再晚一些,大总管府下面的府学大学会培养出大量的“自己人”,北伐时有足够的文职官员可用,也无需不拘一格地招揽英才,以填补新收复之地官场中可能出现的空缺。像现在这般不早不晚,则恰到好处。淮安军有足够的实力北伐,大总管府的文官数量增加却跟不上军队的脚步,必须降低条件,广招五湖四海的英杰才俊

  不得不说,“‘肉’食者”通常都比“食菜者”反应更迅捷,更懂得把握机会。特别是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有一定的家世和背景,往往就意味着更充足的食物,更良好的教育,更多社会‘交’往活动和更广阔的视野。而后面四项加在一起,往往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综合竞争力。

  所以,当淮扬各地的“聪明人”们带领各自的家族断然转身之后,大总管府分设在各地的文职幕僚报名处前,立刻就变得‘门’庭若市。原本预计要半个月才能招足的名额,三天不到就人满为患。原本故意降低的审核标准,也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提高。

  非但如此,受地方士绅和落魄读书人的影响,大总管府在市井当中的形象与前途,也瞬间变得无比光明。特别是在十一月之后,前往县学府学要求入学读书的年青人,突然就大幅增加。前往讲武堂报名者,也不再仅限于淮扬大总管府治下将佐官吏和工匠的子侄辈,各行各业,都有年青的才俊愿意投笔从戎。就连各府兵局衙‘门’口排队应征的青壮,也不再都是些吃不饱饭的流民和没有太好出路的闲汉,一些读书不成练武不就,但家境还算殷实的“二世祖”,也幡然悔悟,争相投身行伍博取功名。

  功名但在马上取。淮安军近年来百战百胜,当兵谋取出路,风险相对而言就比以前小了许多,而收益却无形中增加了数倍。所以对于很多不甘心庸庸碌碌过一辈子,又暂时发掘不出自身长处的无赖少年来说,从军杀敌,无疑是一项值得考虑的选择。万一北伐成功了呢?万一朱总管将来真的做了皇帝呢?大伙没资格位列凌烟,至少辅佐他老人家一道打过江山。而观大总管府以往的政令,对自己人最优待不过。只要没死在战场上,哪怕缺了胳膊少了眼睛,退役后都能去做黑衣城管,吃一辈子公家饭。大伙打小就是机灵,身子骨儿又比那些流民壮实,凭什么不能捞个比当城管更好的结果?!

  正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一件事忽然变得有利可图时,哪怕存在很高的风险,也阻止不了人们争先恐后地侧身其中。只是到最后,究竟谁侥幸获取了比预期还高的利益,谁不小心连‘性’命都赔了进去,就不得而知了。

  这股争相投效之风,很快就刮遍了淮扬徐宿各地,转眼,又刮过了长江,把纳入大总管府治下相对较晚的集庆太平镇江宁国等地,也吹了个遍。而江南各路的百姓,偏偏又不在此番征召之列。所以,北去的客船忽然间就变得拥挤了起来,许多在江南无法应募和应征的少年人,纷纷收拾行礼登船,去追寻改变自己人生的唯一良机。

  其中许多少年都没征得家中长辈的准许,属于偷偷离家。因此在船上根本没有任何亲朋故旧照应。还有许多少年是平生第一次出远‘门’,两眼一抹黑。大伙甚至不知道从集庆到扬州,水路需要走多长时间?到了长江北岸之后,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需要走那些手续和过场才能去报名入伍或者应募当文职。只是凭着少年人所特有的‘激’情在误打误撞。于是乎,同行的旅伴当中,那些‘操’着明显淮扬口音者,就成了香饽饽。许多人都本能地围绕在了他们身边,以期待能获得一些建议和指引。

  同样是少年心‘性’,那些‘操’着淮扬口音者,自然是当仁不让。知道事情的就言无不尽,即便很多事情他们自己也是稀里糊涂,却碍着面子,信口编造出一些瞎话来博取追捧。

  “其实没那么麻烦,大总管他老人家向来讲究规矩,距离他老人家越近的地方,规矩越清楚。只要大伙按照他老人家的规矩来,就没有被拒之‘门’外的道理!”从江湾港开往扬州城的一辆公共马车上,常小二摇着一把绸布扇子,口若悬河。

  冬天的气温已经很低了,江边上湿气又重,他却丝毫不觉得挥扇子的动作多余。相反,每挥一下,脸上每多吹一次冷风,他的‘精’神头就又提高一分,说话时的中气也越发充足,“去求学呢,当然最好的学校就是华夏大淹长江讲武堂。但华夏大学得府学毕业才行,讲武堂也要求至少能认识两千个字,并且能背诵《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你们知道不?那是三国时孙策孙伯符所写的一本兵书。孙策就是孙权的大哥,当年把‘玉’玺押给了袁术,然后凭着两千多借来的兵马,横扫江东。要不是他被刺客所害,天下哪有曹‘操’和刘备两个人的事情?早就三国归吴了!”

  “哦——!”听众们纷纷点头,对孙子策的本事,深感佩服。也有人读过的书多,心中知道此孙并非彼孙。但眼下有求于常小二引路,所以也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所以么,大淹讲武堂,我觉得咱们就都甭指望了。且别说不好考,你们想想啊,大学得三到四年才能出徒。而讲武堂,即便是步科也得两年多,要是倒霉进了炮科,还得再多学半年算数。等好不容易熬到毕业了,这仗也早打玩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谁也找不到正经事情干!”常小二从小就是个人来疯,见一马车的人都给自己捧场,更是说得吐沫星子横飞,“而投军呢,就简单多了。规矩就是力气大,跑得快,胆子足。当然了,你要是会骑马‘射’箭,就更容易被录取了。会骑马可以当斥候,会‘射’箭就可以直接去当火枪兵。连辅兵受训和战兵选拔这两关都不用去过,直接分地,吃粮,拿军饷!”

  “嘿!”马车上,几个身材相对魁梧的少年,握紧拳头,豪情满怀。江南空气‘潮’湿,马匹容易生病。所以会骑马的人不多见,但会骑水牛的人却是不少。想来,同样是往牲口背上跨,骑水牛和骑马的差别也不会太大。反正扬州距离自己的家乡远,报名时就硬着头皮说会骑,说不定也能‘蒙’‘混’过关。

  “你们可别犯糊涂撒谎!”常小二仿佛能家伙的心思,摇了摇扇子,故作神秘的警告。“大总管重规矩,所以最恨别人坏了他的规矩。而撒谎骗人,明显就是不尊重规矩,‘弄’不好非但当不上战兵,甚至连当辅兵都没人要。要我说啊,咱们这些人,最大的长处还在于读书识字。虽然报考讲武堂和大学肯定没戏,应募去当文职估计也够呛,但去当战兵,能识字的也容易出头啊!只要多用点儿心,当不上都头,当个伙长总比那些睁眼瞎更容易吧!然后再一步步往上升,咱们能读懂军令,还能替长官出谋划策,在军中打熬上个三五年儿,别的不说吧,嘶,当到营长总不至于太难。”

  “那是,那是!”众少年闻听,又纷纷点头。虽然在家里时读书不成,但比普通人多认识几百个字,眼下却是他们最大的优势所在。真的去军中跟不识字的人同场竞技,他们的赢面肯定远远高于对方。

  “但是呢,话又说回来了。光能读书识字也不行。咱得会察言观‘色’,知道进退,知道长官喜欢什么。同时呢,咱们得互相提携,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咱们能一起坐船,一起坐车,一起去投军,这就是缘分。咱们将来在军中抱成团,互相帮助。只要其中一个人能出人头地,剩下的就不愁没有出身!”

  “对,咱们互相帮忙!”

  “常哥,我们听你的。你说怎么办,咱们怎么办!”

  “常哥,以后弟兄们就跟着你‘混’了!”

  众少年被撩拨得心头火热,纷纷大声回应。

  “成,只要有我常某人一口饭吃,肯定少不了大伙的。我家就在扬州城内,跟兵科衙‘门’隔着一条街。那个兵科的主事,跟我‘门’家还算邻居。等回头,我跟他说一声。让他把咱们兄弟全给招进去,然后同生共死。我就不信了,就凭着咱们兄弟的本事,只要齐心协力……”

  越说,他越兴奋。‘肉’‘肉’的小眼睛里,全是星星。他仿佛自己带着这一马车弟兄,追亡逐北。将敌军杀得屁滚‘尿’流,尸横遍地。而大总管就在身后,拿着功劳簿和金子,准备升他的官,给予他重赏……

  “小二子,你给我滚下来!”正兴奋得无法自已间,耳畔忽然传来一声断喝。紧跟着,马车的车厢猛地被人从外边拉开,有个凶狠的老汉跳上来,一把拧住他的耳朵,“没良心的小王八蛋,你又瞎折腾!让你读书你逃学,让你做工你闲累得慌。好不容易给你找了个清闲的事,你却好,不到半年就又逃了差!小王八蛋,你等着,等回家,么揭你的皮!”

  第二十九章 基业 下 一

  “哎呀,耳朵,耳朵,别揪,再揪就掉了。爷爷,我可是您亲孙子!”甭二在一群少年中间颐气指使,遇到自家爷爷,却如同老鼠见了猫。连用力挣扎一下都不敢,只能一边叫嚷一边跟着老汉往车厢‘门’口走。

  众少年被吓了一跳,这才意识到马车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停了。目光顺着敞开的车厢‘门’儿往外发现一辆装饰非常质朴,但架子和车轮皆为‘精’钢打造的四轮马车,就停在路右侧与公共马车的车‘门’正对的位置。而先前答应带大伙去投军的常小二,则被那名忽然杀出来的老汉直接给推进了四轮马车里。随即,老汉纵身跃上车辕,猛地抖了两下缰绳,以与其年龄丝毫不相符的身手驾驶着四轮马车疾驰而去。

  “小二哥家里肯定不是一般人!”立刻,有少年在公共马车的车厢里,小声嘀咕了起来。

  “可不是么?他爷爷为了不让他去当兵,居然亲自赶着马车来截他!”其他少年,则满脸羡慕地附和。

  四轮马车在江南非常罕见,即便在淮扬,也算是最近几年左右才慢慢兴起的奢侈玩意儿。且不说那拉车的挽马,全都是骨架高大的辽东良驹,在黄河以南各地动辄一匹十四五贯。就是那‘精’钢的车架和车轮,没有七八贯钱也下不来,并且还经常处于有价无市货状态,需要跟车行提前好几个月预定才能拿得到手。

  所以单马或者双马牵引的四轮马车,通常都为淮扬大总管府高级官员,或者淮扬商号高级管事的标准座驾。普通百姓很少购置得起,即便是大富之家,通常买了马车之后,也舍不得整天在街上跑。只是金屋藏娇,仅仅在非常重要的场合才会拿出来充一下‘门’面。

  不过,很快少年们就发现自己判断好像出了问题。没等公共马车的重新启程,玻璃窗外,就至少有三四辆跟先前常小二所乘坐的那辆规格差不多的四轮马车,疾驰而过。每一辆的车厢后,都钉着一块四四方方的铁牌子。牌子上用蓝‘色’火漆涂着一个汉字一个拉丁文和一串大食数字,扬b952。

  “是出租马车吧?我听家里长辈说过,这边最近兴起了出租马车,路边招招手就能上去。不过坐车的价钱可是贵了!!”有人心思敏锐,迅速想起一个新鲜名词。

  “肯定是,你们刚才没注意么,每辆马车的车顶,都竖着一个黄‘色’的三角?!”

  “可不是么?要真是大户人家,该派个下人来接赶车。怎么着也不会是他祖父亲自出马?”

  “唉,我刚才还后悔,怎么没问问他家住哪呢?”

  “就你‘精’?他要是真是将‘门’之后,早去读讲武堂了,怎么会去集庆做伙计?”

  少年们恍然大悟,再度七嘴八舌地回应。再外的目光,却少了几分羡慕,多出了几分从容。

  他们不再指望着常小二还能回来给大家寻‘门’路。事实上,常小二也的确没能力给大伙帮忙。并且连他自己想当兵的美梦,都被赶车的常老四一把掐死在车厢里。

  “小王八蛋,当兵,你也不撒泡‘尿’照照你自己的怂样?就你这身板儿,上了战场第一天,就得被人捅死!你爷爷我才过上几天好日子,你就忍心让我白发人送你黑发人?小王八蛋,趁早绝了你那念头,否则,你前脚出‘门’,我后脚就抱着石头去投扬子江!”半年没见到自家孙子,常老四要说心里不想,那绝对是瞎话。但无论心里多疼爱晚辈,今天他都必须先立住威。否则,一旦自家孙儿真的如瀚源商号集庆分号的顶梁刘大伙计提前赶来汇报的那样,铁了心去投军。他老人家今后恐怕每天夜里都无法安心睡觉了。

  “爷爷,爷爷,您别生气!我这不是还要回家先跟您还有我爹商量之后,才会去报名的么?真的,我真的打算跟您商量来着?否则,否则我刚才下了船,就不坐公共马车,而是‘花’钱租了车直奔兵科衙‘门’了!”常小二在外边历练的小半年,心‘性’也比原来多少成熟了些。知道不能一味地惹老人生气,从里边拉开车厢的前窗,探出半个脑袋来解释。

  “关上窗户,你找死啊?!”常老四头都不回,大声斥骂。随即,又迅速补充道:“甭商量,我不答应!你爹也得听我的。否则,我就去衙‘门’告你们爷俩忤逆不孝。军队,敢收你这个不孝的孙子!”

  常小二闻听,赶紧大声求饶,“别,别啊,爷爷。您真的去告了,我爹的饭碗不就砸了么?他好不容易才熬上的三级工匠,您真砸了他的饭碗,让他和我娘今后喝西北风去?”

  “喝就喝,总好过被你活活吓死!”常老四根本不肯松口,将驾车的缰绳抖得啪啪作响。

  “怎么会呢?我只是去报个名,未必选得上。即便选上了,也是先从辅兵开始做起,要再经历好几轮淘汰,才有资格分那十五亩地呢!”常小二知道自家爷爷正在气头上,将语调放得极为舒缓,慢慢解释。

  “你懂个屁!以前招兵把关严,那是因为没有大战。这马上就要北伐了,谁还顾得上那么仔细?只要报名,立刻就会录用,然后直接就往战场上送。”

  “您听谁说的啊,这不是瞎话么?”

  “什么瞎话?你没见,连正在读书的学生,都被征召进大总管府当文职了么?连当官到的都这么缺,更何况当兵的?”

  “嘶——!”常小二闻听,立刻嘬着牙‘花’子倒吸冷气。大总管府最近大肆征募文官的举措,的确给人一种饥不择食的感觉。而连对后备官吏都不再要求得那么严格了,对普通士兵,照理说的确会放得更松。

  但是,他却不甘心就这样,被祖父耽搁了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托着下巴转了几轮眼圈,顾左右而言他,“爷爷,您怎么赶起马车来了?这车,恐怕得二十贯出头吧!是我哥拿钱帮您买的么?您每天风吹日晒得,多辛苦啊!哪如坐在家里,好好享享清福?!”

  “我天生就是劳碌命儿,一天不干活就难受!”听二孙子提起家中最出息的长孙常富贵,常老四嘴巴虽然依旧死硬,脸上却悄悄地浮起几分自豪的笑容。“是你哥给我买的,不过没‘花’二十贯,连车带马总共只‘花’了两贯钱,剩下的可以跟车行赊欠,慢慢赚了慢慢还?”

  “赊欠?还有这种好事情?利息不会太高吧?您老千万别上了当?”常小二听得微微一愣,两眼中立刻冒出咄咄‘精’光。二十贯和两贯,差别可就大了。要知道,眼下淮扬的足‘色’‘肉’好,那可是一等一的硬通货。即便扬州城近郊,五贯钱也能买到一亩上等的水田了。若是拿到江南去,在集庆太平等地,一贯淮扬‘肉’好就是一亩地,连田皮带田骨都包。十八贯钱就是十八亩地,傻子才不留着自己生息,而白白借给别人。(注1)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5页  当前第2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9/27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男儿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