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龙砚:绝命追踪83天_分节阅读_第6节
小说作者:澹台镜   内容大小:163 KB  下载:龙砚:绝命追踪83天txt下载   上传时间:2014-05-20 00:00: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不许懈怠,看好孩子,有事找你算账!”看徒弟不情愿的样子,韩方朝他使了个眼神,并微微点头。

  “师傅,您还信不过我吗?放一百个心在肚子里吧,保准没事。”玉成看出师傅的担忧,此时拍着胸脯打包票,而韩方等人则出了后院。

  “唉,就数我命苦哦!”玉成转身回了屋子,干坐一会儿后,不禁呵欠连天。得,趁这工夫眯一会儿吧,这几天给奔波的,脑袋有些犯困,走路脚丫子都抽筋了,这样想着便倒在了床上。玉成沾枕头就睡,一会儿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呼噜声。

  入了前院,站在院落中间,瞎了眼的刘谨瑜突然深深呼吸口气,眼睛茫然地盯着前面,两行热泪潸然而下。

  今夜,的确发生了太多事情,甚至丁氏的尸体还摆在客厅中。寻找龙砚是绝密之事,所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韩方暗自嘀咕,不能报案,也不能让周围的人家知道此事,但人死为大,入土为安,不能就这样摆着啊!韩方有些惭愧,毕竟她的死和自己多少有些关系。

  转头,林筝一双冷峻的眼睛正看过来,四目相对,似乎饱含了太多复杂的内容,对于这个武功高强、沉默寡言的女子,韩方一直有些捉摸不透,她的身世、来历,自己均是一无所知。不过,她毕竟是袁大公子派过来的,诸多事情还是要和她一起商量才是。

  “林姑娘,屋内……”韩方欲言又止。他不是担心林筝,而是担心旁边的刘谨瑜,如果此时再提丁氏,说不定会让他更加伤心,今夜他承受了太多,真不应该在他的伤口上再撒把盐。

  韩方说话犹豫,林筝却是冰雪聪明,她眼睑垂下,吐出一句话:“我去办。”说话的同时,林筝的身体已经飞出去数丈。入室,抱起堂屋地上的半截尸体,又捡起旁边恐怖的血头颅。

  虽然林筝杀人不眨眼,但头拿在手中,眼神里却闪出一抹寒色,丁氏长长的头发粘在了断口处,暗红的血液把她洁白的脸颊染得面目全非,显得极其狰狞。眼睛暴突,似乎死不瞑目,正恶狠狠地盯着林筝在看。

  林筝伸出手臂,缓缓将她的眼睛合上,并轻轻皱了下眉头,随后身形一飘,到了院外。

  丁氏死得极惨,韩方不敢看第二服。他朝林筝指指旁边的侧房,那是供奉刘云轩的灵堂,里边正好有个朱漆棺材,可以先把丁氏放到里边,等这么都处理完了,再把她们主仆二人一起下葬。所有的这些话,他们二人全都是用眼神交流,林筝会意,迈步向侧房而去。

  韩方回头,却发现身旁的刘谨瑜面色忧伤,望着林筝所去的方向,两行热泪缓缓而下。韩方一怔,自始至终他和林筝没有半句交流,这老头怎么会?正疑惑的时候,刘谨瑜擦擦眼角的泪水,叹气:“或许这就是命啊!”

  “刘老爷子,您怎么?”韩方纳闷。

  刚才的悲伤转瞬即逝,此时的刘谨瑜脸上阴云密布,他转头盯着韩方,缓缓吐出一句话:“我虽然眼睛看不到,但我耳朵没聋,鼻子通窍,我闻到了血腥味,甚至,还看到了媳妇那双死不瞑目的眼睛!”说这话的时候,刘谨瑜发出了恶狠狠的声音,这令韩方有些不自在,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刘谨瑜抬脚向前走去。

  韩方怕他摔倒,上前轻轻握住了刘谨瑜的手,这才发现他手掌心里全是老茧,或许这和做了一辈子砚台有关吧,又凿又刻的,才在掌心留下了这么多岁月的痕迹。

  入了房间,地上的血迹已经凝固,呈现出了暗红色,茶壶、茶杯翻倒在地,透着凌乱和破败,幸好刘谨瑜看不到,否则心里会愈加难受……韩方思量的工夫,两人已经来到了南面墙壁。

  这里有个暗红色柜子。打开看,里边放好了春夏秋冬各色衣物,摆放得整整齐齐。韩方纳闷,也感觉有些蹊跷,这堂屋怎么会故有衣柜?正在纳闷的时候,刘谨瑜伸出手向里探去,摸索了好一阵子,刘谨瑜的脸上终于起了变化,一丝欢颜跃于脸上。紧接着,这扇柜子竟然徐徐打开了,惊得旁边的韩方目瞪口呆。

  柜子缓缓挪开,韩方探头向里望去,黑洞洞的什么都看不清。

  “拿蜡烛,跟我走。”刘谨瑜催促韩方。

  韩方会意,取了桌上的蜡烛和火柴,点燃后拿在手中,扶着刘老爷子两人一起入了密室。进入密室,韩方真是有些目不暇接了,这里边到处都是砚台,靠近最里边的架子上,摆着形形色色的砚台,有龙形、凤凰形、金蟾、蛇……动物的造型千姿百态,眼花缭乱;而那些以花朵形状做的砚台更是令人惊艳,韩方摸起其中一块砚台,这是牡丹造型,透着大气和典雅,并且这款石头竟然是红色的,令人称奇。

  刘谨瑜眼睛瞎了看不到室内情况,可这里他却再熟悉不过,那些个砚台他研究了一辈子,看了一辈子,也摸了一辈子啊!他的手指颤巍巍地拂过,嘴里在喃喃自语:“这是出自我爷爷的爷爷之手,名叫牡丹花开。这块石头不是取自龙眼山,而是从外地带回的,石头做成了牡丹形状,再加上石头的天然颜色,真是巧夺天工。”刘谨瑜摸索着,如数家珍,声音虽然透着骄傲,却多了一丝凄凉。

  话到最后,他仰天长叹:“可惜啊,几百年的祖业,到我这代就完了,全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刘谨瑜愧对刘家祖先啊!”刘谨瑜捶胸顿足,热泪缓缓而下,或许此时的他,想到了刘云轩。

  “刘老爷子,您……”韩方正想劝慰几句,刘谨瑜突然止住了哭声,并摆摆手:“等等!”说话的同时,他摸索着向前走去,探手拿起旁边的一款云形石砚,手伸到底部,随着他的用力一按,密室内突然发出了轻微的“咔嚓”声,韩方一惊,抬头望去,却发现在墙面上又开了一道暗格。

  这个暗格呈正方形,长宽约二十公分,里边的东西略显杂乱,刘谨瑜探手过去,摸索了几下后,终于叹口气:“果然没了。”

  韩方有些纳闷,惊道:“什么东西没了?”

  刘谨瑜眼睛一翻,呼出口气,叹道:“刚才在后院,我的话还没有说完,祖先刘瀚当时的确仿制了龙砚,不过并非是一款砚台,而是两款。”

  “什么?两款?”韩方大惊。

  “是的,其中一款是龙砚,而另外一款则是凤砚,两款砚台称其为龙风砚。现在龙砚在我身上,而凤砚却不知所踪了,难道是被孽子带走了?”

  “对了,赵妈的身上怎么会有龙砚?难道她进过密室?”这是韩方最大的疑问。

  刘谨瑜愣神片刻,少顷,声音里透出一丝绝望:“我还小的时候,赵妈就在家中帮佣。长大后听母亲经常谈起,我小时候她的奶水不足,我还是喝赵妈的奶长大的,所以赵妈也算是我的奶娘吧。不过世道变了,家道中落啊,孽子云轩去做了太监,我们父子几乎没了什么交往。直到后来,又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也不知道孽子给赵妈喝了什么迷魂汤,竟然将她拉拢过去!这密室孽子和我都知道,赵妈在家里待了几十年,估计也能知道一二吧,或许在我们开启的时候,被她偷偷看到过。”

  听到这里,韩方点点头:“也有这个可能,那天丁氏出去接电话的时候,赵妈或许趁机进了密室,然后盗走龙砚想逃走,没想到却被一个陌生人杀死后而取代了她。”

  刘谨瑜的声音透着沙哑:“难道赵妈早就听到了风声,孽子死在了北京,她没有靠山了,这才想着要偷偷拿着龙砚逃走?”

  韩方眉头紧锁,纳闷道:“问题的关键是,赵妈怎么会得知刘云轩要死的消息,她这才做好了逃跑的准备?而这个告密者究竟是谁?就在丁氏母子出去接听电话的这段时间里,刘宅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啊,一个个的谜团困扰着大家,韩方有种如坠迷雾的感觉。

  刘谨瑜的身体微微倾斜,仰天长叹,瞬间又苍老了十岁,但声音却透着斩钉截铁:“毫无疑问,凤砚定然是被孽子带到了北京!如果想要查出事情真相,应该先从凤砚入手,说不定顺着这条线索就会寻到四百多年前的龙砚。其冥之中我隐隐感觉,消失的凤砚和真正的龙砚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韩方点点头,随即目光落在暗格内的物品上,伸手拿出后放在面前细细查看,他突然发出一声轻微的呼声,因为这些泛黄的锦缎上边描绘的图形,均是传闻中的“盘龙砚”。

  蜡烛即将燃尽,不消片刻,密室就会陷入一片昏暗中。盯着那最后挣扎的烛光,韩方不禁是百感交集。此时的他,已经将那些泛黄的锦缎放回到暗格中,只是刚才留在脑海中的印象却是挥之不去,如果不是亲服所见,任凭韩方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真正的龙砚是什么样子。

  当看到刘家祖先留下的绘画时,韩方更多的则是震撼和吃惊,果然是万年难遇的宝贝啊!虽然史书上有诸多记载,但全部是文字描述,有关龙砚的画面均是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而成,甚至那袁大公子给的龙砚图形也只是形似,有形无神。可此刻不同了,他感觉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四百多年前的龙砚,这种感觉夹杂着一丝奇妙和振奋,对于韩方来说,无形中经历了一次蚀骨的销魂感,令人回味无穷。

  “我们出去吧。”似乎感觉到韩方有稍许异常,又或许是知道蜡烛即将燃尽,刘谨瑜在旁边提醒韩方。

  韩方微微点头,他又恋恋不舍地看了眼暗格中的锦缎,端起旁边即将燃尽的蜡烛灯台,和刘谨瑜缓缓向外走去。

  只是两人刚刚来到门口处,便听到了隐隐约约的喊叫声,刘谨瑜的耳朵极其灵敏,他凝神听了一会儿,突然急道:“声音来自后院!”

  “什么?难道玉成和阿宇遭到危险了?”此时韩方也听清楚了,依稀传来的声音果然来自后院。顾不得多想,韩方扶着刘谨瑜,两个人跌跌撞撞地向后院跑去!

  不知不觉中,晨曦铺满了大地,冬天的清晨一片苍茫,往对面一望,昨日翻过的那座山被白茫茫的雾挡住了,像笼罩了一层白纱,模模糊糊地看不清楚。突然,一阵冷风吹来,寒风刺骨,不过墙角处的一盆菊花却展示着它顽强的生命力,依然开得鲜艳。

  韩方的眼睛随意飘过院内的每个角落,但内心却已是心急如焚,一个是跟了自己三年的徒弟,另外一个则是刘谨瑜的爱孙,哪个出了事情都不好受!韩方强忍着心头的战栗和担心,顺着狭长的过道,又来到了后院。

  不过,刚刚步入后院便看到门口站着一名女子,白衣,神情冷峻。韩方眯着眼睛看过去,这不是林筝吗?此时,断断续续的喊叫声听得更加真切了……哦,不对,好像是玉成的声音。韩方再也顾不得许多,三步并作两步冲了过去,到门口向里一望,胖胖的脸上有了复杂的表情,竟然有些哭笑不得。

  床铺上站着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此时正用双手紧紧扒住身体底下的男人,脸憋得通红。被压在下面的人正是玉成,此时他满脸惊慌,也不敢太过用力把阿宇扒拉到一旁,只是嘴上大喊着:“救命啊,快来救命啊!”看到徒弟这副模样,韩方不禁摇摇头,不知该如何是好。

  不过,阿宇似乎是认真了,别看他才只有十二岁,但力气还不小,把玉成的胳膊都抓红了。韩方站在门口处,不知该如何是好,但也不能眼看着如此啊,他紧走两步到了近前,身体前倾,劝道:“好孩子,放开大哥哥好吗?”

  阿宇憋红的脸抬起来,突然冲着韩方连哭带喊起来:“我要杀了你们,是你们杀死了我娘,我要报仇,要替我娘报仇!”孩子的话说得有些咬牙切齿,恨意从心中而生,说话的同时还瞅瞅门边的林筝,恶狠狠道:“我要把你们都杀了,一个都不放过!”

  “放开他!”门口处,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伴随着一阵拖沓的脚步声,刘谨瑜摸索着到了近前。他能听到孙子粗重的喘息声,能感觉到孩子的愤怒和悲伤。但,找出真正的凶手才能为儿媳报仇,绝对不能便宜了那些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刚才的抽泣和愤怒终于转换成孩子的哭声,稚嫩的哭声揪着所有人的心,他小小的手臂松开了玉成,并扑倒在爷爷怀中,哭喊起来:“爷爷,我想娘了,我要娘,让他们赔我的娘,呜呜……”

  “好孩子,爷爷懂,爷爷知道,我一定替你娘报仇,一定!”刘谨瑜说得斩钉截铁,他抚弄着孩子满脸泪痕的脸颊,声音哽咽,仇恨和愤怒溢于言表。

  这会儿工夫,玉成连滚带爬下了床,他摸摸自己的脖子和胳膊,有些惊魂未定。韩方气急,狠狠敲了下他的头,怒道:“你这小子,让你看好阿宇,这究竟怎么回事?”

  “哎哟,师傅您就别提了,我差点就毁到这孩子手里。你们刚走我就睡着了,正做梦呢,突然就感觉脖子被勒住了!妈呀,我一个激灵醒过来,发现阿宇正掐我脖子。咳咳,我的娘唉,如果不是我反应快,马上将他的手掰开,这会儿说不定也要去见阎王爷了。”玉成在旁边向师傅大倒苦水,随后又朝着林筝嘟囔,“那个女魔头也不知道帮忙,真是冷血!”

  韩方听了顿时眼睛一瞪:“让你看孩子,你却呼呼大睡,你……”说到这里,做了个“打”的姿势,吓得玉成慌忙缩了下脖子。

  玉成拿眼偷偷观察着师傅的脸色,小声道:“我这不是太累了嘛。再者说了,他就一个孩子,我不能跟他一般见识啊!我也不能和他对打是吧?其实要真打起来,他也不是我对手,我就怕把他打坏了,所以赶紧喊救命让你们来解围呢,嘿嘿……”

  韩方叹口气,对这徒弟真是又爱又恨,他白了玉成一眼,用手指点几下,这才转头看着刘谨瑜:“刘老爷子,这孩子没事吧?”

  “哼!”刘谨瑜没应,冷哼了一声算是回应。

  韩方看他脸色不太好,只好噤声。转头向窗外看去,天色已经大亮,屋里屋外看得真真切切,但韩方知道,刘谨瑜的世界里还是一片黑暗,是不是应该提醒他一下?正在思量的时候,刘谨瑜却突然说道:“天亮了,把我儿媳妇和赵妈都葬了吧,入土为安,先了后事,无牵无挂后我和你们一同去北京。”

  “您……”韩方此时有千言万语却如鲠在喉,一句话都说不出了。屋里有了片刻沉默后,他朝着刘谨瑜鞠了一躬,缓缓而道:“刘老爷子深明大义,韩某不胜感激!”

  刘谨瑜的身体微微一怔,他没有回话,只是紧紧搂住了自己的孙子,两人的脸颊靠在一起,一个苍老,一个稚嫩,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可他们的神情却出奇的一致,脸上都有着难以名状的复杂表情。

第十章 神秘女人

  七日后,北京。

  1900年,八国联军于8月14日来到北京城下,日军从朝阳门、俄军从东便门、英军从广渠门分兵进攻北京城。次日凌晨,西太后化装成村妇带光绪帝仓皇西逃。八国联军在城内公开抢劫三天,杀人无数,将所获妇女充作官妓。紫禁城、颐和园等处陈设的历代珍宝典章文物被盗劫殆尽,文化古城遭到空前浩劫。

  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一些北京老字号也受到了重创,曾经辉煌一时的产业开始萧条,曾经引以为傲的老祖宗手艺也受到了洋货的冲击。自《辛丑条约》签订后,北京城里涌入了大量外国人。而当时东交民巷南面是内城南城墙,西边是狭窄的旧户部,只有北面王府井大街、东北边的东单和东边的崇文门内大街离东交民巷最近。于是从清末宣统年间起,在上述三条大街上,一些新式商店、洋行纷纷出现。到民国时期,形成了仅次于前门商业街区的新式商业街区。

  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下令改王府井大街为“莫里逊大街”。莫里逊是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因其住在王府井大街西侧,又因其吹捧袁世凯有功,王府井大街便更名为“莫里逊大街”。

  今天的“莫里逊大街”显得热闹非凡,不少达官贵人和洋人纷至沓来,他们的表情或暗藏玄机或讳奠如深,但细看之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神秘莫测的微笑,这是一种充满期待和希望的微笑,惹得旁边铺子里的伙计纷纷向外瞭望。

  记得在1874年,英国人在上海开设了一家名为鲁意斯摩拍卖洋行,揭开了中国拍卖业的序幕。之后,英国的瑞和洋行,法国的三法洋行、日本的新泰洋行等纷纷在上海挂起了拍卖行的招牌。

  1915年,北京的莫里逊大街也有这么一家拍卖行,远看是一栋三层小楼,灰砖碧瓦,虽然略显陈旧,却显得尤为突出,此时许许多多的达官贵人以及洋人,正陆陆续续向拍卖行走去。天空灰蒙蒙的,飘飘洒洒的雪花肆意落在行人的肩膀上、脸颊上,冬日的寒意肆意包裹着众人,雪花落在地上瞬间化成了水,路上顿时变得湿滑起来,大家的注意力全都转到了脚下,走路也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推开沉重的木门,一楼的大厅略显宽阔,厅内有数人看守,均是高大健壮、风衣墨镜打扮的男人,肃穆的大厅,使得这里的氛围又紧张了几分。一楼有通往二楼的楼梯,由专人引领着到了二楼,拐角上楼,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拾阶而上,面前韶然开朗,这是一个异常宽阔的大厅。一排排墨色的座椅依次而排,前方不远处是主席台,红色的地毯从楼梯口延伸过去。这是厅内唯一的靓丽颜色,这一抹狭长的红色并没有带来喜庆的感觉,却在瞬间绷紧了众人的神经。

  厅内已经坐了许多人,有的人神情肃穆,有的人正在交头接耳低声谈论,但更多的则是满脸期待。他们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台上,目光闪烁,令人难以捉摸。掠过众人,在墨色座椅的第三排,有个女人异常显眼,她身着一袭黑旗袍,倍显肃穆,不过在衣服前摆处却用锦丝绣上了金黄色的花朵,这颜色立即跳跃起来,为这件黑色旗袍增添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是,不管女人穿得如何精致,脸上的妆容又是多么的无懈可击,岁月的痕迹却早已无情地爬上脸庞,眼角处的鱼尾纹挥之不去,额头和鬓角都已略显老态,如果远远看去,估摸着有四十来岁,但要是往近了看,差不多真有五十多岁了。

  这位妇人是单独一个人进来的,进来后就没有说过一句话,眼神有些游离,不过脸上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此时的她和大多人一样,都在默默等待着……

  进入二楼大厅的人越来越多,议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就在即将关闭厚重的大厅门时,突然从门缝中挤出个脑袋:“哎哟!兄弟,等等,还有几个人呢,稍等啊!”说话的同时,男人的身体用力一撑,这会儿又挤进半个身子。

  “哎,你谁啊?有帖子吗?”身穿黑风衣戴墨镜的男人有些不耐烦,说话粗声大气。

  “有,有啊,这不是吗?”那人向怀中一掏递了过去,保镖一看没什么差错,这才将身体挪至一旁。

  “师傅,那边还有空位,我们过去坐。”原来刚刚挤进来的男人是玉成,他扶着师傅韩方缓缓向最角落的一个位置走去。

  不止是他们师徒二人,旁边还跟着一个冷艳女子,深幽的眸子,乌黑的秀发用发绳简单缠起,一袭白衣,虽然身上没穿金戴银,却掩盖不了她的天生丽质,当真是一副美人胚子,令人过目不忘。紧随着姑娘身旁还有一位瞎子和一个小孩,这有老有少的还挺齐全,大家投过来一束束惊讶的目光。韩方对这些异样的目光毫不在乎,轻轻招呼大家坐下,眼神掠过众人投向台上,还好,来得还算及时。

  从清溪县回到北京七天了,这几天还真没闲着,直到三日前,听到莫里逊大街拍卖会的事情,韩方突然灵光一现,似乎捕捉到了那么一丝曙光……经过了解得知,就在他们去清溪县的这段时间里,京城有名的古董收藏家杨振翼突然过世,这可是在京城叫得响当当的人物,他的突然离去,韩方甚感意外。

  据传闻,杨振翼是宋朝名将杨家之后,他生性耿直,做事豪爽,有些落难之人到了他的住处定然好生招待,老百姓口口相传,口碑极好。

  不过,杨振翼有三个嗜好。第一个嗜好便是收集古董,这不但是他的爱好,更是他的主业,买卖古董交易,杨家的铺子遍布整个北京城,很有实力;第二个嗜好就是收养儿女,这说起来还有段故事。据说杨振翼有个亲生儿子,但一直生性顽劣,无恶不作,有一次在大街上为了一名青楼女子大打出手,误伤人命。因这是独苗,杨振翼含泪做出了令自己一辈子都合不上眼的事情,那就是用重金打通官府,赎出了儿子。

  儿子救出后,后来在北京便出现了一件新鲜事,人家都是割袍断义,可杨振翼来了个割袍断子,他发誓从此以后和儿子恩断义绝,再无瓜葛。或许是为了弥补,或许是因为填补空缺,自从和儿子断了关系后,杨振翼收养了十几名孤儿做了自己的义子或义女。

  第三个嗜好,那就是品菜。杨振翼富甲一方,尤其对菜肴的要求极高,据说他吃遍了整个北京城,甚至为了吃连天津都特地去过,算起来,他一生倒也没亏欠到自己的嘴。

  现在杨振翼死了,他生前的生意一落千丈,很多铺子在瞬间关了门。由于他收养了很多义子义女,传闻此时杨宅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说正在为争夺财产而战!唉,如果杨振翼死后知道这些,估计要悔死了。

  杨振翼的正房夫人已经控制不住局面,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拿出部分古董进行拍卖,先将后事办了,然后再打点些银子下去,安抚下那些如狼似虎的义子义女。当然了,还有杨振翼的几房姨太太,一个个都像红了眼的公鸡似的,每天争得脸红脖子粗,为的就是能多分到一些钱财,保证在丈夫死后,后半辈子也能衣食无忧。

  人活着,什么都好,现在人死了,真是树倒猕狲散哪,世态炎凉啊……韩方心里感慨万分,突然暗自叹了口气。

  正在韩方胡思乱想的时候,大厅内突然安静下来。抬头望去,在前台的侧面慢慢走来一位中年男人,黑色西装打领结,头上戴着札帽,手上还有一副白色手套,此时站在台子中央,面露微笑:“先生们,女士们,大家好!这里是鑫源拍卖行,我是拍卖师白言。受杨振翼夫人的委托,我们将在现场拍卖出二十八件古董。每一件拍卖的古董,现场谁出的价位最高便归谁,落锤便定,谢谢。”

  说完这番话,只见拍卖师白言优雅地转过身,又上来两个身着礼服的男人,他们手中抬着一样东西上了台,上边盖着块红布,还看不到是什么物件。这样的拍卖会很多人并没有参与过,大家见此,顿时眼光放亮,脖子拉长了向台上望。

  身着礼服的男人将盖着红布的物件放在舞台的桌面上,两人这才从左右退下。

  这时,拍卖师白言请出了一人,鑫源拍卖行的老板杨金荣。当这个不起眼的男人登上前台后,刚刚还呜呜喳喳的议论声突然消失了,大家的嘴巴紧闭,身体坐直,杨金荣一道凌厉的目光一闪而过,似乎给了众人一种无形的压力。

  随即,杨金荣又露出了一丝笑容,嘴角扯动一下,并非来自内心的真心微笑,令他看起来更加怪异。听这人的口音好像是浙江一带的,没有北京味儿,甚至官话说得也不够好,但却简单扼要,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现在拍卖会正式开始!”一句话说完,杨金荣退到一旁,并坐在了最前排。

  韩方的目光一直没离开杨金荣的那张脸,这个小眼睛、矮个子的男人在瞬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直听闻鑫源拍卖行杨金荣的大名,只是从来没有接触过。韩方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说不出哪里有些不对劲,但总觉得这个老板不简单。

  几分钟之后,拍卖正式开始。揭开上方的红布,第一件拍卖品正式亮相,随着物件露出真容,厅内有了稍许的骚动,而坐在韩方身旁的刘谨瑜则侧头问道:“是什么?”

  韩方还没有来得及描述,便听到了拍卖师的声音由远而近:“此粥罐一面绘携琴访友,一面绘加官晋爵,为清初传统画片,色彩保持完好,是不可多得之民窑精品……”拍卖师事先早就做足了功课,此时侃侃而谈。

  虽然韩方不懂文物,但看到上面的绘图栩栩如生,形态也招人喜爱,不禁也是连连点头。就在这时,拍卖师含笑说道:“清康熙五彩人物粥罐,起价五元大洋!”

  此言一出,大厅内先是寂静,而后争先恐后的声音此起彼伏:“我出六元大洋!”

  “我出七元大洋!”

  “我出九元大洋!”

  ……

  当最后一个微胖的中年男人喊出“我出十五元大洋”时,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了,拍卖师拿起旁边的小锤子最后确认:“还有没有更高的?好,三、二、一,成交!”声音和锤子同时落地。工作人员上台,将拍卖好的物品拿下去办手续。

  今天拍卖的东西可真不少,接下来便是:康熙青花折沿大碗、翡翠香炉、品茶图、青花描金山水纹特大盘、字画、和田玉……看来这杨振翼还真不简单,收藏的都是一些非同一般的物件,东西刚刚叫价便被众人追捧,二十七件古董一会儿工夫都有了新主人,现在只剩下了最后一件。

  拍卖师的表情松弛下来,当最后一件古董上台后,他轻轻点头,职业式的笑容终于有了改变,眼睛里充满了一抹光彩,似乎最重要的时刻来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页  当前第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龙砚:绝命追踪83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