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萧衍问道。
“小女的堂弟,扬州刺史王赞之子,名叫王端,今年十五岁。”
萧衍看着王乐瑶,停了一会儿才说:“朕会酌情处理。你好好养病。”
王乐瑶想过萧衍不会轻易答应,毕竟士族子弟弱冠方可起家,更别提入宫近侍天子,就意味着将来仕途坦荡。她提了,萧衍便会注意到王端,对王端来说总归是一件好事。
而萧衍没有一口回绝,她还挺意外的。
萧衍从沁园出来,脸色不佳,苏唯贞也不敢乱说话。主上是生气了?在气什么?若是气四娘子动的小心思,刚刚为何又要答应?真是君心难测啊。
萧衍径自走到王家门外,看到牛车旁边站着一群人,为首的一个妇人还有几分眼熟。
好像是王赞之妻?
陆氏看到萧衍出来,眼前一亮。她听说皇帝亲临王家,拉着王芙一路狂奔,这才算赶上了。
皇帝登基之时,在宫中设宴,她也去了,特意在皇帝面前露过脸。
陆氏虽然惧怕天子的威严,但为了家中的荣华富贵和锦绣前程,她硬着头皮也要上。
“陛下!”陆氏将王芙强拉到萧衍的面前,“您还记得臣妇吗?”
萧衍嗯了声。
“陛下果然好记性。”陆氏厚着脸皮笑,“这是臣妇的女儿,今日特意跟着臣妇,来探望她姐姐的。”
陆氏掐了一下王芙的腰,王芙这才行礼。
她平时见的人本来就少,一下让她面圣,手足无措。陛下怎会生得如此高大?像座山一样,而且一脸的凶相,她的腿都软了。
萧衍扫了王芙一眼,就要上牛车。
陆氏怔住,难道陛下不喜欢这样的女子?可阿芙明明跟二房那个有几分相似的。
“陛下!”陆氏大着胆子追了过去,“听闻陛下后宫空虚,臣妇这个女儿也算乖巧听话,不如陛下收入宫中,哪怕做个贴身的宫女,将来跟四娘子也好做个伴……”
萧衍上车的动作略停顿了一下,看向陆氏。
这个眼神,似有千钧之重,虎狼之威,吓得陆氏连连后退,腿一软,就跪在了地上。
“臣妇失礼,请陛下恕罪!”
萧衍没理她,直接吩咐回宫。苏唯贞忽然反应过来,一开始,主上就没打算要别的女人,所以四娘子那般筹谋,他才生气。
苏唯贞走到陆氏面前,“好心提醒夫人一句,主上若要人伺候,想进宫伴驾的娘子可是排着长队,貌美的,出身好的,任由主上挑选。主上今日驾临王家,就是因为二娘子算计了四娘子,他最不喜欢那些阴私手段。我的话,夫人好生掂量掂量。”
第23章 她回来了。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王乐瑶醒来后,病好得快多了,只不过浑身无力,胸闷咳嗽,只能躺在床上静养。许宗文又亲自过府一次,调整了药方。
尚药局的典药奉御可是堂堂四品官,并且历来只给天子看病。
都城中能劳动许宗文几次登门的,也就王家独一份了。
王姝瑾被罚去城外的庄园思过,一年不得回都城。王允不许她穿华服,也不准人贴身伺候,更不准庄上的人将她当作娘子,打定主意让她吃番苦头,记住教训。后来还是姜鸾求情,才让竹韵跟随。
本来王姝瑾还打算参加春日宴,竞选临川王妃,连衣裳都已经备好。
此番被连夜送出都城,哭得都快岔气了。
事后,竹君说:“幸好没让二娘子去选临川王妃,若是娘子跟她做了妯娌,恐怕宫里宫外都不得安宁。”
王乐瑶已见好转,一边喝着大补汤一边说:“她去了,未必就能选上。”
“这倒也是。都城里的贵女那么多,相貌好,性情好的不少,二娘子也就仗着家世罢了。”竹君又说,“娘子,门房要见您的帖子都堆成山了,真的不管么?”
“就说我养病,一概不见。”
萧衍立后的诏书虽然还没下,但那些耳聪目明的人,早就听闻风声,知道王家的宗主房要出一位皇后,赶着上门巴结。旁系,族亲,打着各种名目求见她,甚至有人还从老家千里迢迢赶来,天天堵在大门外面。无非要她提携那些叫上不名字的兄弟,又或者是推荐不熟的姐妹入宫。
这些人想把她当成平步青云的踏脚石,着实可笑。
从前默默无闻时,也不见他们来关心,如今谁也别想沾她的光。
“娘子,桓家娘子和谢家娘子来了。”侍女在门外说。
桓曦和来过几次了,谢鱼这是第一次登门。
两个人到了门口,在外面好生拉扯了一会儿,迟迟不进来。还是王乐瑶开口:“阿鱼,既然来了,便进来坐吧。”
谢鱼这才进来,低头小声道:“瑶姐姐,我知道你不想见我。只是听说你病得厉害,本来想托曦和姐姐给你带平安符和一些补品过来,可曦和姐姐非要拉着我来……你若不开心,我这就走。”
“阿鱼。”王乐瑶叫她,“就算两家的婚事不成,我们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不是你的错。”
她们出生在士族高门里头,皆是身不由己之人,有些话不用说透,彼此之间都明白。
谢鱼听了,眼睛泛红,几步走到王乐瑶的床前,趴在她的身边,呜呜地哭起来,“我以为你再也不想理我了……”
王乐瑶摸着她的头发,柔声道:“怎么会呢?还想着你手巧,帮我绣两个大婚用的被面呢。”
谢鱼连忙直起身子,眼角还挂着泪花,“我,我可以吗?”
这套被面,以后是要放在显阳殿里的。一般是皇后家中的姐妹才有这个殊荣。
王乐瑶点了点头,谢鱼破涕为笑。
“好了好了,我早说过,阿瑶不是那么小气的人,就你想得多。”桓曦和坐在一旁,“我看阿瑶的病好多了,明日的宫宴,一起去吗?”
王乐瑶本来没打算去,但太后特意命人来探望了几次,强烈希望她能出席。她在家中窝了一阵子,正好趁此机会去透透气。而且,日后主持内宫,这样的场面是免不得的,趁早适应也好。
王乐瑶手指着挂在一旁的衣裳,“自然是去的,衣裳都备好了。”
桓曦和看了一眼,口中的水差点喷出来,“兰花?你居然准备兰花!”
“怎么了?”
桓曦和嫌弃地说:“我未来的皇后殿下,你该不会不知道,太后一直叫你去参加宴会的原因吧?她要把你介绍给内外命妇和官家女眷。你倒好,配个兰花,你得配牡丹啊!”
王乐瑶皱了皱眉,牡丹是百花之王,只有皇后能配。立后的诏书毕竟还没有下来,牡丹太招摇了,她一向不喜欢那般张扬。
谢鱼也说:“瑶姐姐,曦和姐姐说的对。你知道吗?那个郗氏,明日也会参加的,你可千万不能输。”
“郗氏?”王乐瑶不知,这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人。
桓曦和知道她近来关在房中安心养病,对于都城里甚嚣尘上的传言并不关心。所以主动说道:“你听说过陛下是怎么当上荆州刺史的吧?当年,正是郗氏宗主力排众议,推他上位的。郗公还想把女儿许配给陛下,两个人都已经谈婚论嫁了,郗氏女无故悔婚,这才没成。那郗氏老女,二十好几了,还没嫁人,这回搬到都城来,陛下赐了清溪中桥的大宅,你猜是什么意思?”
前些日子,王乐瑶是听说清溪中桥那个大宅子有主了,当时也没太在意。未曾想,竟是郗氏搬进去了。那个宅子的位置非常好,闹中取静,前几年才在将作大匠的主持下大修过,废帝和废太子有时也会在那边小住。
萧衍把这么个风水宝地赐给郗氏,足以表明看重。
毕竟没有郗氏宗主,也就没有他的今日。
高平郗氏是前几朝有名的大族,只不过没落了,无法与如今的四大姓相提并论。这位郗氏宗主倒是慧眼识珠,竟然把一个寒门武夫推上了刺史之位。恐怕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人后来还会成为开国皇帝。
王乐瑶想,难道郗氏女也要入宫?以她父亲之功,倒是一点都不难。既然以后要同在宫中,更需会会此人了。
翌日,天公作美,万里无云。王乐瑶很早就醒了,精神爽利,病好像都去了大半。
虽然桓曦和与谢鱼再三劝说,但王乐瑶并不想成为春日宴的焦点,更没有同郗氏女争锋的意思。她仍然穿那套早就备好的水色大袖衫,袖子和衣摆各绣着浅色的兰花,清雅若出空谷。
竹君觉得不满意,就把陛下赐的那条合浦南珠的项链给娘子戴上。珍珠色泽圆润,既不会太招摇,又显得贵气,衬娘子的肤色。她正要把妆奁收起来,王乐瑶看到那块水明玉,拿出来看了看。
“娘子要配这块玉吗?跟您今日的装扮倒也相衬。”
这水明玉据说能够解百毒,延年益寿,想必有过人之处。
“带着吧。”
竹君便蹲下来,帮她系在了腰带上。
昨日,王乐瑶三人已经说好在宫门相见,一起入宫。桓曦和是个急性子,谢鱼也守时,为了不让那两人久等,便要提前出门。
她现在出入自由,已无需向长公主报备,但还是遵礼,遣竹君去公主府说了一声。
都城中水系众多,权贵大都住在清溪,潮沟两侧。贵女们入宫,御街是必经之路。这回,太后只给都城中未嫁的嫡女发下帖子,家世差些的也轮不到,所以今日赴宴的人不算太多,没有上巳节时道路堵塞的情况。
不过沿途,还是会碰到别家的牛车堵住去路。家世差的要让着家世好的先行,这是几朝几代沿袭下来的规矩了。
王家的牛车所过之处,没有哪家敢不退让的。琅琊王氏本就是甲族之鼎,高高在上,如今还要出一位中宫皇后,只差陛下的一道诏书了。其余贵女虽然眼红,但王家四娘子先前在洛阳馆与北魏高手一战成名,此事早在显贵圈中传开了。人家有那般容貌才情,母仪天下,她们自是无话可说。
小掖门前立了彩楼,装饰鲜花和红绸。
头簪花的宫女们早在彩楼底下列队等候,轮番迎接从牛车上下来的各家娘子。王乐瑶的身子没好全,所以裙裳外还披了一件蓝色的风帽,扶着竹君慢慢下来。她生得雪肤花貌,弱质纤纤,又有种清贵无双的气质。众人的目光自然都聚集过来。
未来的皇后,怎么抱了盆君子兰来?不是应该配牡丹吗?明白人都知道,这回的春日宴,她们都是给王家娘子做陪衬的。花中魁首,非她莫属。
不过就算没有百花之王的加持,她也已经美冠群芳了。怪不得陛下挑来拣去,终于肯立后。如斯美眷,只怕男人都无法拒绝。
路过的几个贵女都同她见礼,她也一一回礼,丝毫没有摆未来皇后的架子。
真正的高贵,从来都不是盛气凌人的。
一个女官连忙过来引路,“桓家娘子和谢家娘子都在那边等着您了。”
王乐瑶望去,彩楼底下,凌霄抱着一盆山茶花,梅意抱着一盆水仙,在花团锦簇中,显得异类。她们这是为了配合自己,故意都选淡雅的么?
王乐瑶走过去,谢鱼拉了拉身边的桓曦和。桓曦和很少正经地穿女装,她本来就英气高挑,一袭水袖长裙,胸前结的绦带飘扬,特别惹眼。
“这裙子真麻烦,我好久不穿了。”桓曦和一见面就抱怨,“我母亲昨夜唠叨了我一宿,要我注意这注意那。我好歹也是四大姓之一的桓氏宗主房之女,被她说得好像没进过宫,没教养一样。”
谢鱼用手中的团扇轻掩着嘴,“夫人大概是想让你努力做成临川王妃。”
“我才不要做临川王妃!”桓曦和猛地摇头,“临川王要娶个贤内助,我还是喜欢在外面跑。再说了,我跟他年纪差不多大吧?我还是喜欢老一点的。老男人有味道。”
王乐瑶见她口无遮拦,暗自摇了摇头,也不知道将来谁能治得住她。
“请姑姑带路吧。”王乐瑶对女官说。
太后的寿康殿,在内宫靠西的地方。从小掖门进去,且有一段路要走。所以宫中备了几顶肩舆,眼下只余三抬,按照惯例,自是让家世好的先乘。
建康四大姓,地位尊崇,还有未来的皇后在,其余贵女纷纷退让。
王乐瑶身体还没好全,也不推辞,正要与桓曦和她们坐上去,身后便响起一个声音。
“请等一下。”
第24章 他的皇后。
这声音若黄莺出谷,众人纷纷回头看去,只见一个女子端庄地立在那里。
她穿着银线勾勒云纹的紫色大袖衫,浅色长裙,头梳成单髻,只簪一朵芍药并几只珠花。柳眉杏眼,面似银月,整个人婉约丽致,就像南海沥水而出的珍珠一般。
众人皆暗自惊叹,因为此女的气质跟王家娘子有几分神似,相貌也十分出众。只不过有王家娘子的珠玉在前,她难免逊色了几分。
四周窃窃私语,都城里,几时有了这般人物?